美團打車橫空出世,滴滴還禁得起開戰嗎?

jinkie


不得不說,滴滴平臺經過上兩次事件之後它的很多弊端,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都被人一一熟知。不管是從管理機制上的疏忽,還是對司機進入門檻的要求,滴滴都存在著大大小小不可忽視的錯誤。

我想如果美團打車出世的話,滴滴一定會開戰,但是戰勝還真的有些危險。畢竟吃喝玩樂的美團不缺資本,也不缺流量,一旦入局網約車市場再搞些活動,指不定滴滴的獨霸地位就被撼動了。再加上滴滴平臺近期的發展真的傷了太多人的心。從很多靠滴滴養家餬口的司機角度出發,滴滴太過於貪利,不為司機考慮。而從滴滴平臺的消費者們來看,滴滴平臺不負責任,管理不當,以至於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所有人不想看到的事情。

滴滴憑藉網約車市場自己的壟斷地位,隨意加價,也很任性,經常加得比出租車還高,而且抽成比出租車份子錢還高!也正因為它的壟斷地位,使得滴滴到自負的地步以至於管理機制的十分低下。在全民憤怒滴滴的時候,美團抓住機會,進行試水。早在二月,美團點評在南京進行上線,美團對試水出行領域是準備了足夠彈藥的。小編六月去南京景點出來,就有很多的美團工作人員大肆宣傳美團的新活動,坐車十分便宜省錢。為了搶客流量搶司機,未來很大的可能美團會搞一波聲勢不小的轟炸。


當然不管怎樣,這個行業都是作為服務業發展的,服務業當然是為人們服務,為司機,為乘客,為整個社會。所以希望其實不管是哪一行,都不要被利益矇蔽雙眼。


鎂客網


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最近火得不行,其實早在2017年11月“美團租車”應用也上線了,先期在成都的郫都城區展開試運營。今年2月,美團點評在南京上線打車業務。10個月後,在南京測試了十個月的美團打車將開始市場擴張,美團點評內部已擬定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溫州和廈門七個城市展開佈局。

你印象裡只會吃喝玩樂的美團點評也要開始搞網約車了!

在美團的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中,美團宣佈新成立出行事業部,由王慧文帶隊負責,出行成為集團下階段的重心。公開信息顯示,美團出行事業部目前有200多人。牽頭帶隊的王慧文是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此前是共享充電寶業務的負責人,也是美團外賣的“領頭人”,和王興是清華的同學兼室友,參與創辦了校內網、淘房網,是美團資歷極深的少數關鍵元老之一,由他負責出行事業部,同時開始即配備數百人戰鬥團隊,足見美團對此事重視度。

美團要搞出行領域的大事情,滴滴害怕嗎?

怕不怕不好說。但這些日子,程維的心裡多少是有點苦的吧。在去年8月,滴滴完成和優步的合併,中國網約車市場開始呈現滴滴一家獨大之勢。一年還沒過去多會,好日子就到頭了。雖然市場上還有諸多二線競爭對手,但體量上和資本上都無法和滴滴相媲美。想撼動滴滴的龍頭地位,可謂難於登天。可美團不同呀,他和滴滴都同屬TMD新秀,不缺錢也不缺流量,這會入局網約車市場,想起點大風浪簡直是不要再容易,一家獨大的神仙日子,終該是要被終結了。

從美團點評在南京上線之後的表現看,美團對試水出行領域是準備了足夠彈藥的。為了搶乘客搶司機,未來大概率美團會搞一波聲勢不小的補貼戰。

早在二月南京試水時,美團就對乘客和司機推出新客一分錢乘車和紅包補貼等優惠政策。而在近期,朋友圈開始被美團號稱達到20萬人預約就開啟美團打車北京站的H5刷了屏,美團這是想讓全世界都知道它要搞滴滴。當然,這時候的福利也說的很清楚了:對乘客,美團推出新人就送3張13元打車券的見面禮;自然也沒忘記拉攏司機,聽好了——前5萬名3個月免抽成!我們假設按照北京地區一個普通司機一個月搶單收入為1萬元來計算,正常平臺抽成20%左右,這一項利好就能於讓司機們每月多掙數千元!

據數據顯示,當前網約車出行市場接近萬億規模,細分的豪車市場也至少有500億規模。美團悍然進入出行市場,顯然對這塊蛋糕是有點野心的,那麼滴滴將如何迎戰?作為攪局者,美團的入場被厭棄滴滴一家獨大的人們寄予厚望,在此情況下,老牌王者滴滴的新一波強勢福利補貼是不是要亮亮相了呢。


天方燕談


在中國,最招人恨的IT公司裡,滴滴肯定能排進前三。有些用戶咬牙切齒地說,這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搞死滴滴。所以,美團打車出來搞事,是順天應時,天時地利人和都有的好動作。滴滴會開戰,但是它會發現,美團是個不好對付的對手。這件事,甚至能對滴滴的估值有很大影響。

滴滴為什麼招人恨,就是利用市場壟斷地位,隨意加價。經常加得比出租車還高,而且抽成比出租車份子錢還高!資本出於提高利潤與估值會這麼搞,但就要面對兩個反彈:用戶口碑與新的競爭者。

在有些地方,用戶已經自發地對滴滴進行了反制:司機和用戶接上單,然後開個一公里就結束單,只給滴滴一點抽成,然後自己微信轉賬完成真實的交易

而滴滴能形成壟斷地位,靠的是燒錢大戰,燒來燒去對手選擇了退出與合併。但這個邏輯是在市場培育期的,用戶還處於興奮期,用滴滴的價格也不高,並不在乎幾家打來打去的結果。

但是,現在滴滴在“勝利”以後,率先把價格提上來了,這就和以前不一樣了!現在市場已經有了一個滴滴的暴利基準價,也就是抽成20%以上。以前補貼大戰的時候,誰也不知道網約車到底什麼價,市場並不穩定,也就沒有市場經濟規律可言。

現在美團出來競爭了,直接瞄準了滴滴的暴利基準價,說只抽成8%。這就是一個正宗的市場經濟競爭玩法,是值得鼓勵的市場行為。

如果滴滴說,大不了補貼大戰再搞一次,不抽成了,司機乘客都送補貼,這當然可以搞。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打完了滴滴就會提價,沒有人會對它有任何幻想。所以,滴滴的價格戰只能夠用來殺死對手,卻不能對自己有什麼好的作用。

而且,這種補貼大戰對美團作用不大。美團搞的外賣等運營本來就要成本,IT基礎設施都要花錢,公司架構本來就要維持。現在開了一個打車業務,除了補貼,並不需要太多成本。網約車公司主要是初期攬客成本很高,所以要拼命燒錢。美團本身用戶上億,超過滴滴的用戶,而且用滴滴的人很可能也是用美團的。這樣美團拉客成本很低,只要猛搞宣傳就可以了。如果滴滴燒錢太狠,美團跟不下去,完全可以不跟,業務收縮一下,等滴滴提價時又冒出來。

滴滴除非和美團談判,不然基本沒有辦法通過價格戰打死美團打車。

預計美團在七個新開城市試點以後,滴滴會發現業務受到很大沖擊。再補貼打一段時間以後,二者就會開談。談的結果很難說,如果談不成,滴滴可能必須接受美團佔去一定的市場份額,而且利潤會很受影響。

美團打車對滴滴的估值影響會很大,這也是市場經濟應該發生的事。滴滴打車的用戶綁定忠誠度與技術壁壘,都不足以支撐這麼大的利潤與估值。


風雲學會陳經


價值兄認為,美團打車誕生,勢頭很猛,但是說挑戰滴滴還談不上,具體理由如下:

1.美團打車上線太晚,與滴滴有著明顯的差距。今天2月14日,美團打車在南京上線,但是滴滴早在2012年就已經推出了相應模式,用戶的打車習慣早已經培養出來了。也就是說,美團已經做了5年了,已經成為業界第一位的,顯然已經是第一位的了。程維表示,專車的壁壘在於服務。快車的壁壘在於交易市場設計和技術能力,它是一個包括了技術、資本、效率、營銷、品牌、政策等的全方位的競爭。如果第一名做得足夠好,比如Google、騰訊,是可以贏家通吃的。

2.司機對美團打車不看好,補貼少積極性差。據南京多位司機師傅們表示,看起來美團在南京推出打車時候有補貼,可是補貼是跟著單子走的。乘客不夠,訂單就不夠,補貼就拿不到。早期衝著補貼來的乘客,肯定不是經常打車的。那些經常打車的乘客,也不會為了幾塊錢就換地方。結果就惡性循環,司機服務不好,投訴率居高不下,補貼結束後很多乘客也不願意繼續坐車,訂單持續不了,進而影響司機的積極性。這麼下來,美團在南京做了10個月,業務也沒啥實質性進展。聽說在司機補貼12塊,乘客補貼8塊的時候,美團打車的訂單還沒有做到滴滴打車的二十分之一。此前,很多觀望的司機更踏實了。

3.滴滴擁有120億現金流,即便是再打一次補貼大戰依然會處於不敗之地。12月21日滴滴獲得最新一輪40億美金融資後,現金流超過了120億,如此龐大的現金流,不要說美團,就連騰訊和阿里想要與滴滴進行競爭,也難說可以獲得勝利。滴滴已經立於了不敗之地。


科技公司價值


自滴滴與優步合併後,其市場份額超過80%,但今年美團在南京區域中,App端低調地出現了“打車”入口,價格與滴滴的快車業務相當。網約車行業入冬天之季,滴滴一家獨大時美團“偏要向虎山行走”。
“反滴滴聯盟”逐漸成型
實際上,與滴滴叫板的不只是美團,包括摩拜出行、滴答出行等在內,一個“反滴滴聯盟”正浮出水面。最近一段時間,美團、嘀嗒、首汽、易到紛紛宣佈向滴滴亮劍,一場新的網約車爭霸時代似乎正式到來了。
去年7月,摩拜單車宣佈與嘀嗒拼車戰略合作,此後摩拜單車App內即可呼叫嘀嗒拼車。除了與嘀嗒合作,摩拜自己也在佈局共享汽車業務,爭奪滴滴的市場份額。
中國網約車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不可能坐視滴滴一家獨顯。在這場戰爭中,歸根結底,互聯網的戰爭都是金錢的戰爭,誰的補貼多誰就將主宰勝利!
在美團入侵打車後,滴滴打算在南京進入外賣行業。百度也已經將百度賣給餓了麼,滴滴即使進入勝率又有又多大,外賣行業美團有優勢,餓了麼跟隨,這已經是成熟市場,滴滴用它的單項增加一項去打美團,根本沒有勝率。
美團非同一般的野心
美團現在的業務已經包含團購、外賣、旅遊、酒店等等,並且在已經開始做支付,美團的目標是成為線上線下生活吃喝拉撒睡的主宰,超越阿里、騰訊!
美團已經擁有眾多吃喝拉撒睡的基本生活全部,增加打車,只是增加一個選項,擴大自己,增加自己的優勢,美團的優勢就是單向多!
互聯網已經向著寡頭壟斷的格局靠近,得手機者,得互聯網天下,美團靠著單向多、涉獵廣,如果再不停的增加單項,滲透的生活服務更廣,估值也更高,估值更高,滲透的更廣。王興的最終目標做生活服務類 的No.1,不容他人染指。

首席發言者




看看人家的流水 你就知道了


祝滴滴公司早日倒閉


作為一名剛從事網約車才三個多月的我來說,在南京,滴滴跟美團大戰由來已久。很多乘客跟我說,他們同時打開滴滴跟美團APP,看哪家便宜,就選擇哪家。所以,對於廣大乘客來說,這倒是件好事。

但這顯然是惡性競爭。吃虧的是滴滴跟美團。

就拿昨天來說,作為一名滴滴司機,我起初是跑滴滴的,但是跑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多少單子,也沒有掙上幾個錢,於是我就嘗試著跑美團。誰知道這樣一天下來,我試著以滴滴為主美團為輔的狀態一下子被打破了。破天荒的跑美團跑了將近三百元左右,滴滴反倒沒有多少生意。由此看來,滴滴越來越不得人心了。屬於滴滴的時代漸去漸遠了。滴滴一統天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詩領頭羊


我在北京做滴滴優享司機 每天回家之前必去望京 三里屯 或 京東總部 接一單超級順路到家門口 10月底 我接了一個望京數碼大廈下班到乘客 他說他是美團 美團打車快下線了 他是別的部門的 他現在正在挖從打車部門退下來的人 打車部門 年前都要撤 如果這個美團員工說的是真的 那其他所有回答 都自己腦子想象出來的宏觀調控 話不多 看接下來美團怎麼走 一年了多了 我在北京等待美團的到來 美團遲遲進不來 我們當初很多人都在去年國慶註冊了美團萌芽司機 一年過去了 我們還是萌芽..







今晶條頭


還是得用實戰來說話,通過試,發現美團打車並不比滴滴便宜。


美團打車今日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了出租車和快車兩種業務。在南京試點一年後,美團打車最終跨出了佈局全國市場的第一步。


但是美團打車到底如何呢?與滴滴相比,是否真的更優惠、更便捷?36氪邀請一位上海朋友宋亮亮趁上班路上體驗了一把,想告訴你這些細節。


宋亮亮先領取了美團的打車紅包,共獲得14元抵扣紅包一張、3折優惠券兩張(最高抵10元),有效期都是七天。另一位上海朋友領到的紅包金額亦是如此。


隨後,宋亮亮分別在美團和滴滴上定位了住所到公司的距離,均選擇快車服務。可以看到,相同的路程,滴滴報價約77.9元,而美團在不使用優惠券的情況下需要79.04元,略高於滴滴。



從美團地圖上來看,宋亮亮所在地周圍司機較多,應該能順利打到車。



這裡先交代一下宋亮亮的日常通勤情況。宋亮亮每天10點上班,地鐵就在小區門口,到公司需坐9站路,中間經歷一次換乘,全程大約15公里。算上所有時間,到達公司總共需要50分鐘左右,所以他一般會在9:05出門。


從美團、滴滴、高德地圖三方的數據來看,這段路程打車時間與坐地鐵相仿。但考慮到早高峰堵車、紅綠燈等干擾因素,為避免上班遲到,宋亮亮選擇了先打車坐到較近的一站地鐵,再乘地鐵到達公司。


於是,宋亮亮先在美團上將目的地選在了距離自己3站的地鐵站,發現居然需要40多分鐘,肯定會遲到,遂改為1站,報價為20.18元(不算抵扣券),大約需要20分鐘。



根據宋亮亮反饋的情況,他9:01確認叫車,等待9秒後就有一輛別克GL8車主接了單。可以看到,司機距離較遠,預計9分鐘才能接到他。


而實際情況是,司機8分鐘後接到了宋亮亮,13分鐘後將其送達目的地。從叫車到去往目的地,全程共花費21分鐘,與美團預測時間基本一致。


下車後,這筆訂單實際共產生15.08元費用,低於美團20.18元的報價。使用14元抵扣券後,實際只支付1.08元。

但宋亮亮通過查詢滴滴收費發現,相同的路程,滴滴快車報價為14元,同樣略低於美團打車。

36氪採訪了另一位經常使用滴滴打車的朋友。他告訴36氪,滴滴收費高低主要取決於車主車速快慢、道路暢通情況、紅綠燈多少等因素,如非特殊或極端情況,基本與報價相符。


如此看來,對於上海乘客而言,美團打車報價較高,實際收費雖低於報價,但與滴滴相比仍沒有太大價格優勢。而對司機來說卻是另一回事。


在上海地區前2萬名註冊的司機,開站三個月內可享受“零抽成”,2萬名之後則收取8%的抽成,並另外收取每單0.5元信息費。對比滴滴,對司機的抽成則為20%。


值得注意的是,美團將打車與就餐場景打通,上海用戶在美團搜索本地餐飲商戶信息時,可以直接通過商家主頁面的“打車”入口,跳轉到打車服務,無需再手動輸入起始地址,減少大量操作成本。這是滴滴所不能及的。


以上回答內容均來自36氪作者曹倩的文章《最前線丨美團打車今日登陸上海,有人替你試坐了一把,發現它並不比滴滴便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原文,鏈接放在這裡啦~http://36kr.com/p/5124864.html


再次感謝,以上。


36氪


我是鞍山海城的 五年是一名大貨司機 因為工作性質太危險 家裡人一個月只能見一次面所以改行幹了出租車 當時借了很多錢買了一個出租車 以為是花錢買了一份安穩的工作 不想發財只想安逸的生活 說句實話 滴滴也好 美團也罷 他們做什麼網約車可能是時代的發展必然趨勢 但是當地政府能不能考慮下我們的哥的姐的感受 我們這個縣級城市人口30多萬!出租車已經有了2500臺左右,已經夠多的了 還有很多的的黑車 套牌車 滿大街到處都是 的哥的姐一去反應 不是抓人拘留就是第二天往死裡整這些正規的出租車 什麼違停 各種各樣的理由 近2年來又出現了近600臺的網約車 他們什麼手續都沒有 就是註冊個滴滴就開始拉人 如果有正規的網約車營運證和合法手續也就忍了 可他們什麼也沒有 黑車和網約車分走了多少出租車的利潤 為什麼沒有人管管 都瞎麼?正規的營運市場給整的烏煙瘴氣,出租車就是這個時代發展的犧牲品了麼?知道又有人要噴了 什麼出租車司機素質如何如何的差 車內衛生如何如何的不好 等等 希望大家留點口德 各行各業都有害群之馬 一條魚難免腥了一鍋湯 不是每個出租車師傅都那麼的不堪 也不是每個網約車師傅都那麼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