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在北美,為什麼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

夏仙寶


古印第安人肯定不適合做奴隸啊,因為人家是主人,是美洲大陸的主人,在哥倫布走錯路發現這塊大陸以前,土生土長的印第安人已經在美洲大陸創造了可觀的文明文化。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古印第安人的潛意識裡,他們就該生活在這裡,並且像主人看護著自己的東西一樣,審視著後面進來的大隊人馬,最後選擇友善或者說抵制,這都是一個主人應該做的,也是有權力有義務做的事情。

在這個時候,後來的西方人想要反客為主,奴役古印第安人,簡直就是白日作夢,憑什麼?把自己的土地主動獻給西方人,把自己的女人也獻給西方人,這不就是奴隸嘛!


但是古印第安人並不信服這個,甚至說由於西方人的作為,這些古印第安人最終會拿起手中的弓和箭射向後來的西方殖民主義者,這種抵抗不是西方殖民主義者靠著船堅炮利獲得幾次戰役的成功就萬事大吉的。

這種抵抗只會在土著的印第安人亡家滅種之後才會消停,守護土地的源動力會激發古印第安人持續不斷的對西方殖民者進行反抗,雖然這種反抗大部分情況下會以古印第安人的慘敗告終。

西方現代化的武器向來是他們殖民活動中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古印第安人天生的不馴服是他們不能成為努力的原因之一,再一個大規模的屠殺則直接造成了勞動力的不足,只能從其他地方移民過來填補勞動空缺!


歷史三日談


美洲(新大陸)在歐洲人發現以前就已經有人類世世代代居住啦,他們就是印度安人。至少在歐洲人發現新大陸之前,印度安人是美洲的主人。當歐洲人發現北美洲之後,便開始漫長而艱辛的殖民時代,那麼為什麼殖民時代沒有用印第安人作為奴隸呢?

圖注:早期北美殖民地的居住點,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早期北美殖民地的生活,圖片來自網絡

實際上在殖民時代,歐洲的殖民者就連自己有養活不了,更不要說是養活奴隸讓他們勞動了。早期殖民地的經濟其實很簡單,並沒有後期以棉花種植為主要農業的大莊園種植園。等到北美殖民地鞏固之後,特別是美國建立之後,印第安人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支撐北美殖民地的農業和勞動了。

圖注:印第安人是兇悍的戰士,圖片來自網絡

就印第安人自身而言,其社會組織嚴密,兇狠好鬥,性格桀驁不馴。自從歐洲殖民者來到北美洲之後,印第安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大量印度人被殺,歐洲人也有很多人被殺,雙方可謂是水火不容。即便印度安人真的被當成奴隸,依然會找機會進行反抗,不會老老實實做奴隸的。



圖注:北美殖民地生活的各部落印第安人,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印第安人的數量並不多,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印第安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戰爭,圖片來自網絡

就數量而言,印第安人的數量其實並不多。歐洲人登上北美洲時,墨西哥以北的印第安人數量在100至400萬之間,經過了長期的戰爭,數量不足以支撐奴隸經濟。從人種體制上看,印第安人的體制不如白種人,更不如黑種人,無法長期承受重體力勞動。印第安人對於疾病的抵抗力也很差,來自歐洲的疾病就殺死了大量的印度安人。即便印第安人安心做奴隸,其數量也不足以支撐,要知道在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共引入了60萬黑人奴隸,到了1860年,美國南方的15個蓄奴州奴隸達到了395萬,佔整個南方人口的48.8%。

圖注:南方種植園中黑奴,圖片來自網絡

印第安人數量少,造成的一個問題就是難以捕捉,再加上印第安人更熟悉環境,就更容易逃跑和隱匿了。與印第安人相比,來自非洲的黑人更容易捕捉,也可以通過非洲各部落之間的戰爭獲得,即便在前往北美洲的航程中部分死亡,依然是有利可圖的。就算是奴隸貿易,來自非洲的黑人依然比印第安人划算。


由於歷史、文化、種族、體質、數量等很多方面的原因,印第安人都不適合作為奴隸,這個結果改變了北美洲的人口比例,今天的美國總人口3.2億,其中黑人達到了4400萬,印第安人只有250多萬,還沒有華裔508萬多呢。

圖注:今天的美國印第安人,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有很多

第一,北美印第安人太少。

一般認為,白人來到北美,整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一共才有五六百萬人印第安人。

五六百萬也就是北京朝陽區人口,但朝陽區才470平方公里,而北美面積為2200萬平方公里!!!

大家想想,這地廣人稀到什麼地步!

這麼大的地區,想要抓印第安人來做奴隸,比狩獵北美野牛還要難上百倍。

就算放在今天,用直升飛機去抓,恐怕也抓不到多少人。

相反,當時非洲人口稠密,又經常爆發內戰,很容易搞到黑奴。

第二,北美印第安人剽悍和傲慢

當時美國境內的印第安人,多以狩獵為生,也進行放牧。

一些印第安人由簡單農業,但只是作為狩獵的補充。

和蒙古人、女真人一樣,狩獵民族是非常兇悍的。

因為他們平時無時無刻都要和環境作戰,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要適應各種艱苦。

所以,印第安人雖弱小,卻和白人戰鬥了200多年,直到19世紀才因數量和文明過於懸殊,失敗。

實際上,白人來到北美,印第安人開始對他們很鄙視。

電影《與狼共舞》中,印第安人有一個共識:白人是劣等種族!

抓住的印第安人,是很難用於做奴隸的。即便強行將他們作為奴隸,一有機會就會逃走,甚至組織起來反抗。印第安人有一定的組織性,只要有領袖他們就很容易組織起來,這也同他們需要聯合起來狩獵的生活習慣有關。

相反,黑奴比較老實聽話,有組織反抗很少。尤其是黑奴接受了基督教以後,變得更為溫順。

第三,北美印第安人身體遠不如黑人

眾所周知,黑人是世界上最強壯的一類。

除了游泳以外,幾乎所有體育項目中都可以看到黑人的身影(下棋、舉重、體操這種技巧性的除外)。

白人最早購買黑奴時,被黑人的強壯驚呆。

而被賣為黑奴的,又是黑人中精選出來身體最好的一類。

當時的白人奴隸販子認為,即便是黑奴婦女的強壯程度也不亞於當時白人男水手中較為瘦弱的人。

而四個黑人壯漢能夠拉起一艘軍艦的錨,白人水手則要至少6個人以上。

自然,印第安人的身體還不如白人,自然遠遠不如黑人了。

作為奴隸,當然月強壯越好,印第安人不符合要求。


薩沙


就像人類能夠馴化雞鴨馴化不了麻雀。相信所有看過歷史課本的朋友都會產生很大的疑問,那就是當年美洲大陸被發現以後,歐洲殖民者為什麼花費大力氣從非洲捕捉黑奴販賣到美洲呢?畢竟美洲本土並非無人居住,也有大量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為何不直接奴役印第安人,而去使用黑人奴隸呢?

仔細想想,歐洲殖民者並非不想使用印第安人,而是沒有別的選擇。


第一,歐洲殖民者使得印第安人數量銳減,印第安人人數不足

數萬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從亞洲東部,通過冰封的白令海峽遷移到了美洲大陸,逐漸擴散到了美洲各地,成為了美洲的主人。印第安人創造了輝煌的瑪雅文明、印加文明、阿茲特克文明等等。

然而西班牙、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到來以後,印第安人的數量銳減。西班牙殖民地超過1300萬印第安人被屠戮,葡萄牙掌握的巴西也有1000多萬印第安人慘遭滅絕。美國獨立以後,甚至使用懸賞令,將印第安人視作獵物進行大量捕殺。


除此以外,歐洲殖民者到來以後,也帶來了大量美洲本土從未出現過的傳染疾病。天花、麻疹、白喉等疾病在美洲瘋狂擴散,使得大量印第安人死去。

第二,印第安人桀驁不馴難以控制

雖然印第安人人數嚴重不足,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更何況殖民者屠戮的印第安人數量也相當龐大,那麼,殖民者為什麼不馴服印第安人而非要屠戮呢?主要還是印第安人桀驁不馴。

印第安人擁有自己的文明,同時也是美洲的土著,熟悉這一片土地上的一切。對於印第安人來說,歐洲殖民者是入侵者,絕不願屈服


歐美的歷史記載中,印第安人出名的硬骨頭,很多種植園主抓住印第安人,無論如何印第安人都不願意幹活。而印第安人一旦逃跑出去,根本就抓不回來

除此以外,印第安人戰鬥力相當驚人,雖然裝備等非常落後,但是當年的印第安土著部落也讓歐洲殖民者吃盡了苦頭。所以相對於印第安人來說,還是黑奴更加聽話更加好用


澹奕


歐洲人征服北美的時候,印第安人確實不適合做奴隸,主要印第安人在北美是原住民,而且有一定地位。

首先,題主問的是北美。印第安人在北美和拉美(即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情況是大不一樣的。咱們這裡統一說說他們的情況。

先說拉美的印第安人,實際上是被西班牙人壓迫著做了很大一陣奴隸的。他們有的在種植園裡種甘蔗,有的在條件惡劣的礦山裡勞動,稍有過錯,便遭到嚴刑拷打,甚至處死。尤其從1555年之後,西班牙人使用水銀來提煉銀礦,印第安勞工被迫在瀰漫的水銀蒸汽裡面辛勤勞作,體內大量吸入這種有毒的重金屬,一個個患上器官衰竭,痛苦地死去。據估計,拉丁美洲死於銀礦的印第安人,總數在一千萬人以上。

這麼搞下去,連白人中的有識之士都看不下去了。尤其是一些宗教界人士,有的勸阻同胞們不要太過分,有的向國王申述。西班牙朝廷也不希望殖民者們採取這種殺雞取蛋的辦法,把印第安人逼得太狠。為此,甚至還引發了國王和殖民地的戰爭(諷刺吧,國王才是印第安人的保護者。後來在北美情況一樣)。

最後,被奴役的印第安人基本死光了。活下來的,很多屬於和西班牙人合作的“友好部族”,西班牙人不好意思欺負得太過分。而且印第安人畢竟本鄉本土,被逼急了逃個難,造個反什麼的都便當。總之,單靠掠奪本地人當奴隸,奴隸不夠用了。於是他們引入了奴隸。

相對於黃種印第安人,黑人在炎熱環境下勞作的承受能力更強,而且他們離鄉背井,跨洋過海來到陌生的美洲,別說反抗,連逃跑都沒地方跑。這樣一來,白人殖民者發現,黑人是比印第安人更“合適”的奴隸。

以上說的是拉美的情況。北美的情況和這有些不同。南美印第安人是“被征服”,而北美因為相對地廣人稀,英法殖民者最初是通過和印第安人友好交流的方式立足。印第安人和白人交往時間更長,也學會了使用馬匹和槍支,所以整體比南美印第安人強大,地位也更高。實際上英法爭奪北美時,都有大批印第安人盟友;後來英國打贏了戰爭,也在努力保護印第安人地位。美國之所以造反,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王不許他們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由此可知,在北美,印第安人地位是比較高的。雖然屬於白人之下的二等公民,但並不是奴役的對象,也更懂得反抗。這樣的人顯然不適合當奴隸,人家會造反,會逃跑,還會開槍跑馬。同時,北美印第安人從數量上也比拉美要少得多,當奴隸也不夠。於是北美白人大批引入黑奴也就很正常了。


巴山夜雨涮鍋


北美印第安人沒有做奴隸,主要應該是時機和成本問題。

一,北美種植園經濟發展相對較晚

大規模使用奴隸,是種植園經濟發展起來之後的事情。北美殖民地比南美開發要晚很多,1607年時,第一塊殖民地弗吉尼亞才正式成立。而第一塊用來種植的殖民地到1636年才開始出現。而在1501年,西班牙人就開始往南美洲運送黑奴。也就是說,在北美殖民地的種植園經濟起步時,黑奴貿易已經很成熟。

對於英國殖民者自身來說,在北美髮展種植園經濟,也僅僅是他們在其他地方的複製。1625年,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巴巴多斯種植菸草、棉花,後來才擴展到北美殖民地。也就是說,北美種植園在經營模式上是照搬了巴巴多斯的模式。而巴巴多斯已經大規模使用黑奴,種植園主沒必要再冒險使用印第安人。

二,印第安人的反抗精神導致成本的增加

使用印第安人當奴隸,此前的西班牙在南美有過嘗試。16世紀,西班牙的礦山中,使用了大量印第安人做奴隸。印第安人並不甘心當奴隸,不斷起義,逃亡,反抗奴隸制。最終迫使西班牙人放棄了奴隸制,轉而使用黑奴。而北美的印第安人具有同樣的反抗精神,他們不願意屈服。北美殖民地來了沒多久,就跟印第安人發生了衝突。殖民者跟印第安人的戰爭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末,隨著美國西進運動的大屠殺而告終。在這種戰爭狀態下,殖民者即使抓到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也不會甘心當奴隸。由此帶來的成本會非常高。

上述兩種原因,最終使得北美沒有出現大量印第安人奴隸。


迷蝶夢文史社


當時在北美,為什麼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這個其實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歐洲人剛到北美的時候,其實也曾經大規模地將印第安人作為奴隸使用,甚至為其界定了“法律”身份。但後來的一系列變故使歐洲人發現,用印第安奴隸成本太高,不如黑奴合算,印第安人奴隸才逐漸減少了。


印第安人的奴隸史

幾乎是歐洲人到達美洲的同時,就開始將當地的印第安人用作奴隸了。因為其實歐洲的奴隸制在歷史上就並沒有完全消亡,只是後來神權統治下的歐洲,名義上禁止把基督教徒變為奴隸,所以似乎名義上歐洲中世紀以後奴隸就很少了。但當時的制度只是把奴隸變成了農奴,而農奴和奴隸唯一的不同基本上就是農奴不能單獨買賣,只能和土地一同買賣這一點上。而且即使在當時,歐洲人還是會將其它不信仰基督教民族的人當作奴隸買賣的。

進入北美的殖民者將土著印第安人抓為奴隸的場景

而當時的美洲土著部落也還基本都處於奴隸制社會,所以本身就有奴隸,這些奴隸主要是他們在戰爭中從其它部落抓獲的俘虜,不過這些奴隸通常在一定時間之後會被接納為部落成員。而歐洲人來到美洲並逐漸佔據上風之後,許多美洲土著部落開始改變了自己使用奴隸的作法,轉而開始將戰俘賣給歐洲殖民者。而隨著歐洲殖民者在美國的種植園經濟不斷髮展,北美13個殖民地對奴隸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16世紀有大量土著印第安人被賣到或者直接抓到北美殖民地去進行菸草、大米和槐藍等作物的種植。有一些用不完的還會被賣到有大量甘蔗種植園的西印度群島。

英國殖民者抓捕印第安奴隸的場面

但土著印第安人奴隸的數量現在已經不可考,據一些學者估計,至少有數萬名土著印第安人曾經淪為歐洲殖民者的奴隸。總之其數量在當時也並不少,因為當時印第安奴隸在北美殖民地其實都已經有了法律定義。在公元1705年弗吉尼亞代表大會上,專門對奴隸進行了以下定義:

所有從國外進口或者被帶入國內……且在其母國不是基督教徒的奴僕……都會被計成奴隸。所有黑人、黑白混血和印第安奴隸都屬於這一類別……並被作為不動產對待。

所以從這裡列出的奴隸類別來看,印第安奴隸也是當時主要的奴隸來源之一。

為什麼後來印第安奴隸逐漸消失了?

那麼為什麼一開始歐洲殖民者還用了大量土著印第安奴隸,後來卻越來越少,甚至改成基本完全用黑奴了呢?其實原因跟所有其它擺脫奴隸制的民族都一樣,還是因為印第安人的反抗。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從公元1715年一直持續到了1717年的亞馬西印第安戰爭。

隨著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和當地印第安部落的矛盾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矛盾中,其中一個就是許多印第安部落開始對歐洲人使用印第安奴隸感到越來越不滿意。而最終這種矛盾的焦點集中到了為歐洲殖民者收購和抓捕印第安奴隸充當中間人的亞馬西群體上,他們一方面受到其它印第安部落的憎恨,另一方面則又受到殖民者的壓迫。最終在公元1715年4月,亞馬西人倒向其它印第安部落,發動了叛亂。

亞馬西戰爭,圖中紅叉為主要戰役發生地,可以看到離兩座當時的主要殖民城市非常近

而此次戰爭先後引發數十個土著印第安部落參加,極大震撼了歐洲人的殖民統治,特別是在南卡羅萊納州的統治。在三年的戰爭中,南卡羅萊納有高達7%的殖民者被土著印第安人殺死。到1716年,整個南卡羅萊納州殖民地的存亡都打上了巨大的問號。而最後還是因為切諾基印第安部落的叛變,印第安人的攻勢才得到化解,南卡羅萊納殖民地才轉危為安。最終亞馬西戰爭被歐洲人成功鎮壓。

但在此戰過後,印第安人的反抗卻沒有馬上停止,印第安戰爭仍然此起彼伏,成為了18世紀上半葉北美殖民地面臨的大麻煩。而伴隨著印第安戰爭,殖民者所使用的印第安奴隸也出現了大規模逃亡的情況。因為本身這些印第安人就是當地人,對周邊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而且逃亡之後能很容易地找到能夠接納他們的其它印第安部落。另外在這些印第安戰爭中,以前許多專門從事當地部落和歐洲殖民者之間奴隸貿易的中間人群體大量被殺,同時願意把奴隸賣給歐洲人的印第安部落越來越少,這都使歐洲人得到印第安奴隸的成本越來越高。

一個歐洲殖民者為印第安奴隸塑的像,她因為在一次重要探索行動中為歐洲人帶路而受寵

而同一時期,從非洲賣到美洲的黑奴數量卻越來越大,使用黑奴的成本越來越低。在所有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從公元1730年開始,北美地區的土著印第安奴隸貿易逐漸消失,到公元1750年,印第安奴隸體系被完全拋棄,幾乎所有北美歐洲人種植園的勞動力都完全換成了黑奴。


所以總結一下,因為土著印第安人本身曾是美洲的主人,所以其社會結構雖然非常原始,但卻非常完整的存在,與歐洲人發生矛盾之後能夠很容易掀起有組織的反抗,導致歐洲人使用印第安奴隸成本過高。而從萬里之外的非洲販賣來的奴隸則完全不存在有組織的社會結構,基本不會形成有組織的反抗,所以成本低廉,作為奴隸相對於印第安人有很大優勢。所以歐洲人雖然一開始也使用了大量印第安奴隸,但最終卻被迫放棄,這也就是後來美國沒有印第安人奴隸的根本原因了。


桃花石雜談


首先,印第安人對歐洲人帶來的疾病抵抗力很弱,因此集中起來從事繁重的勞動很容易感染疾病而失去勞動力。而且印第安人是本地人,對本地地形民情都很熟悉,很容易逃跑融入本地部落。所有最初北美殖民者有人用印第安奴隸去西印度群島換黑奴,就是考慮這一點。

其次,在當時歐洲文化裡,雖然他們認為歐洲人比印第安人優越,但印第安人又要比非洲人要優越,也就是說

歐洲人是把印第安人視為完全的人”的。比如1537年羅馬教皇曾經命令禁止奴役印第安人(沒被嚴格遵守),印第安人和白人的婚姻和混血子女被殖民地法律承認。而且很多白人嘗試讓印第安人改宗基督教或普及歐式教育。

而且,在19世紀以前,北美印第安部落組織強大,其有組織的武力對於任何想要追捕印第安人奴隸的殖民者是個威懾,增加了奴役成本。何況,印第安人普遍無法忍受艱苦勞動,自殺率很高,在古巴等地種植園,印第安人大規模死亡,到達幾乎滅絕的地步。

恰好此時,黑奴被殖民者從非洲販賣過來。這些人背井離鄉且吃苦耐勞,不易逃跑也不容易死亡他們的黑皮膚讓他們在北美無論跑到哪裡,一眼就被認出來,何況他們也沒部落可以投奔。後來,黑就成了奴隸的代名詞。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後裔可以成為殖民地社會的體面人士,而黑白混血卻終身被歧視,膚色成了奴隸身份的象徵,進一步強化了美洲黑人的奴隸地位。


總之,北美殖民地少用印第安人做奴隸不是因為心地善良。而是因為成本高,風險大,而且遠遠沒有黑奴容易管制和榨取經濟價值,總體來說是個綜合成本效益風險的理性考量。


歡迎各位朋友在此分享您的態度和意見——讓歷史照亮現實的寫作者 昭 楊


昭楊


首先印第安人是東亞民族,也就是黃種人,黃種人和黑人不一樣,黃種人有自己的尊嚴,有強烈的自尊心理,這個可以看到黃種人居住的地方,對於列強的反抗就一目瞭然了。

黑種人沒有強烈的自尊心,它們的思維中沒有民族和國家這個概念,他們認為對於弱者就是獵殺和吃掉,對於強者,他們只有服從,而且順從強者。

這是兩種人類的性格和素質,今天我們看到的牛,羊,馬,都是這樣,任憑人類的宰殺,它們都不會反抗,而會服從於人的擺佈。

大量的黑人從非洲運到美洲大陸,大量的黑人在運輸途中死亡,被殖民者扔到海里,把海里的鯊魚都餵飽了。在當時的歐洲殖民者眼裡,黑人就是野獸,和牛馬羊一樣可以隨意宰殺。它們不會反抗,也沒有群體性。

印第安人和歐洲人一樣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他們有民族團體的概念,他們只是武器落後,一但有了武器,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就會開始。

大片大片的土地需要耕種,黑人是最好的選擇,他們可以做奴隸,而印第安人不適應做奴隸。


寶樹白石34222787


當時在北美,為什麼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

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鳩佔鵲巢!

大航海時代不管是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還是西班牙人,他們在北美地區的經營,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再確切不過了!

鳩佔鵲巢的殖民者

在北美地區,大量移民從歐洲遷徙過來的同時,殖民者們對印第安人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這個屠殺一直持續了幾百年,致使北美南部和東部的印第安人所剩無幾!

美國獨立後,西進運動又將中西部的印第安人趕到叫做保留地的不毛之地,奪取他們的牧場和土地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屠殺,因為那裡環境惡劣,大多數人由於營養不良而死去!


其實,由於和西方人的長期接觸,已經有很多印第安人接受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信仰了基督教,但對殖民者來講,這些土著是沒有資格信仰白人宗教的,於是對這些已經算是開化的印第安人同樣進行了驅離。

比如,在德克薩斯州,很多印第安人幻想著與白人和平生活,他們有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經營著自己的牧場,與周邊居民互通有無,英語說的比很多墨西哥裔美國人還遛。但是美國政府仍粗暴的將他們趕到保留地自生自滅。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關於強拆地球的故事,其實和當年美國政府強行吞併印第安土地如出一轍。

所以,西方人不僅沒有把印第安人作為奴隸來源,反而想盡辦法減少其人口,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鳩佔鵲巢,殺掉當地土著,讓自己成為這裡的主人。

今天,北美印第安人只有100多萬,不足北美地區人口的1%,完全失去了在這片大陸上的話語權!


使用黑人奴隸不用擔心被反殺。

試想一下,假如殖民者以印第安人為奴隸來源,他們就必須要保證印第安人的數量,那麼有朝一日殖民者很可能會被趕走。到20世紀,在亞洲、非洲等地確實發生了這樣的事件,但是在美洲和澳洲,由於白人具有絕對優勢地位,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黑人來自於非洲,他們和殖民者一樣是外來族群,他們沒有作為土地主人的想法,最多有返回非洲故鄉的思想。比如美國黑奴解放後,有一部分人回到了非洲在那裡建立了利比里亞共和國。試想,如果這些人是北美土著,很可能會在美國西部某地建立自己的國家,甚至有推翻美國的想法,而不是離開美國!

(利比里亞共和國)

所以,雖然印第安人在北美生活了上萬年,早已適應這裡的環境,常年野外生活,讓他們身強體壯適合勞作。但,殖民者為了永久佔領這裡,寧可捨近求遠也要將當地人消滅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