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和縣級市有什麼區別?

凌52306


區、縣和縣級市之間有很大區別,區別的標準就是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經濟的發展程度高低。

縣是以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經濟為主,所以叫縣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農業縣;而區,可以理解為市區、城區,建成區域,就是工業和服務業(也就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比較發達的區域,縣級市則介於二者之間。

咱們先說縣。

一個典型的縣,一般來說是農業經濟佔GDP達到50%以上,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縣城裡高層建築很少,城區也很小。山區一般基本上都是縣,像這樣。

全國目前有1400多個縣,大多集中於中西部省份。其中縣最多的省是四川省,現有100個以上的縣。

就連省會成都市也還有4個縣,而咱們國家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好多都消滅了縣,比如上海就沒有縣,比如蘇州也沒有了縣。


那麼區是什麼呢?區是一個大城市的城區,比如上海現在有16個區,統統是區。其中上海城區目前指的是:黃浦區(合併盧灣)、徐彙區、靜安區(合併閘北)、長寧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這7個區。

當然黃浦江對面的浦東陸家嘴一直到內環一帶一般也認為是中心城區。

其它青浦、閔行、奉賢、寶山等就是屬於郊區城區。

上海是全國最發達的現代大都市。所以上海城區就是全國各地城市的標杆。

假如一個城市建成區成為上海這個樣子,那就是最標準的區。

當然很多地方城區還達不到,但是這是努力方向。


最後說縣級市。

縣級市就是介於縣和建成區之間的狀態,它的城區不像大城市的區那樣發達,但是又比農業縣的城區要發達一些。

所以這三者的發展順序是縣——縣級市——區,農業縣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設立為縣級市,再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成為上級地級市的一個區,這是一個升級過程。

其實我國1993年曾經制定了相關規定,對什麼樣的縣能夠設立縣級市有詳細規定。雖然現在已經有點落後於時代,不知道最新規定有沒有改變,但也可以拿來參考一下。

1、縣級市城市化進程比縣快,非農業人口占比更高。 設立縣級市要求縣政府駐地所在鎮人口有準入條件,整個縣級市農業人口比例不能超過一半。 2、縣級市的經濟比縣發達。 設立縣級市要求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產值在GDP中不低於80%,並不低於20億元等 3、縣級市城區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也就是說縣級市的城區市容市貌要比縣更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包括公路、自來水等都有硬性標準。

大概就是這樣子。

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出了新型城鎮化口號,並且有詳細的工作目標。

具體來說,就是要逐漸消滅農村,消滅農業縣,把全國所有區域都建成為城區,建成為城鎮。讓農民變成市民。

很多省,市都推出了城鎮化的具體措施。

最近這2年棚改,就是推進城鎮化的具體措施之一,讓大量農民進城,住上樓房,也因此帶動了三四線城市房價高漲。

可以預見,未來我國縣會越來越少,大部分會變成縣級市,少數縣級市會直接成為上級地級市的區。城市越來越大,這是一種趨勢。


梁鵬飛


1。從級別上說,區,縣,縣級市在同一個地級市的管轄下級別是一樣的,根據地級市的級別不同,有縣處級、副廳級、廳級的區別,但同一個地級市域內是一樣的。

2。區、縣的主要區別主要在於作為一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的不同。縣是我國最典型的基層人民政府,具有全部人權、事權、財權。可以說除了軍事和外交外,縣政府擁有和國務院一樣的全力範圍。獨立財政、稅務系統,按照一定比例分稅,可以自由決定城市規劃建設和人事任命。

區相比於縣缺少了財權,城市規劃受市控制,比如區沒有公安局,沒有稅務局,沒有國土局,沒有規劃局,這些工作都由市代為管理。

縣級市是經濟體量較大的縣,具有更為自由的財稅和規劃建設自由。


Andy0537


三者最大的區別在城市規劃中才有所顯現,區是城市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這個地級市的第一形象代表人,是該市的窗口,也是實施現代化城市和特大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中西部地區的縣在城市規劃中則屬於待發展區域,優先權遜色於區和縣級市。

縣級市名義上屬於省管,但一般都是把權限下放到地級市。這對縣級市的發展形成潛在不利因素,存在壓抑成分。但相對於縣而言,縣級市擁有太多的權限和自主能力。
最後來談談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所屬的縣市區。


除了存在上述相同點之外,還有不同點。水漲船高的道理大家都懂,直轄市雖然是市的稱謂,但是屬於省級行政區,因此它的市轄區為正廳級即地級。

我國直轄市有四個,早已撤銷“市中市”,基本不再轄有縣級市或地級市。但是還有轄縣,每個直轄市對屬縣職級標準不一,有的是副廳級,有的是正廳級。
副省級城市較地級市高半級,所以它們的縣市區和地級市的縣市區也不同。

以南京為例,它的屬縣是副廳級建制,高於地級市的屬縣級別。
還有一種罕見的建制市

,歸屬於湖北省的天門、潛江、仙桃三市本屬於縣級市,理論上是地級市的縣市平級。

實際上卻不是,這三座城市屬於湖北特色,被歸為副地級市,由省裡直接領導。然而在縣級市的大框架下,儘管又被定義為副廳級地區,但不能設置屬縣。

結合上圖“1+8”武漢城市圈地圖觀摩一下,位於武漢市西部方向有三個緊挨著一塊的城市,它們享受著地級市一樣的標準在地圖上單列。


民間查訪專員


這張圖是2002年前的老古董了吧。建鄴區還沒退出新街口全力發展河西。白下區還沒有吞下新街口西南部。江寧區還是縣。江浦和浦口,六合和大廠還沒有合併。



殲星艦支隊艦長


1、區、縣、縣級市,是地級市及以上級別城市的下轄或代管的城市。普通地級市所轄的區、縣、市為為縣處級級別,而如南京所轄的區四套班子一把手為副廳級級別,中央直轄市的轄區四套班子一把手為正廳級,區下轄的鄉鎮、街道的一把手為正處級官員。 2、△市轄區,是市直接管轄管理的下級行政機構,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城市周邊的縣或縣級市可根據規劃需要報省級政府批准並提請國務院民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成立新的直接區。直轄區內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由城市相關部門統一管理實施,以利於城市更好的有序發展。△市轄縣,縣級機構是國家基礎管理機構,其下轄有鄉鎮、街遞辦事處等機構,而鄉鎮之下亦為村級、居委會等自治機構。△縣級市,是擁有工業基礎較好較強,且主城市達到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規模以上的城市,報批省政府後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後成立縣級市由省管轄,並委託地級市代管。簡言之,市轄區的城市規劃管理由城市統一規劃實施。縣級城市偏重於農業,城市規劃擁有自主權。縣級市是城市發展較好,工業基礎較強的城市。而縣市區的下級為鄉鎮、辦事處…


留研


1、先來看三者的定義。

縣是我國政府的基層政權組織,我國政府設置為三級:省-縣-鄉,後來增加了地級市。區是地級市以上城市的建成區的分塊,從嚴格意義上講不屬於政權組織。縣級市是城市化到一定程度的縣。

2、再來看三者在職能上的區別

縣具有基層政權組織完整的的行政職能。

相比縣,縣級市的社會經濟管理權限要更大些,在城市建設配套費、規劃規模,都有一定傾斜。

區的行政職能比縣和縣級市要小一些,一般不具有城市規劃、配套建設等職能。

3、最後看看三者的轉化

一是縣改區的情況。(1)直轄市所屬的縣改為區,因為直轄市的區為廳級級別比縣(副廳級)高半級(2)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因縣級市市區跟地級市市區接壤或者已經融為一體的縣級市被撤縣設區。(3)原地區行署駐地的縣級市,在地改市後,撤縣設區。

二是縣改縣級市。當縣的主城區常住非農業人口超過二十萬時,可以申請經國務院批准後改為縣級市。


熙熙天下


我國憲法規定,實行省、縣、鄉鎮三級行政管理。較大的市可以設區,區與縣同級。一個省往往一百多個縣,為了便於管理,以較大市為中心,成立專區,下轄若干個縣。後來改為地區,到80年代,地區行署所在的市大多都升級為地級市,設立多個區(縣級)。這樣市管縣的格局就形成了。後來縣紛紛改為縣級市。這樣,就出現了地級市代管縣級市的局面。現在有試點鎮級市。

目前,實際的行政區劃管理是,省(全國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地級市、縣/市/區,鄉/鎮(街道辦事處)四級管理。有的縣級市名義上省轄,其實是地級市代管。炒得比較火的省管縣,其實只是財政省管試點,行政上還是接受地級市管理。人口、經濟達到一定標準的縣才能改為縣級市,其城市建設等方面比縣要有優勢。


搏擊長空的大鵬


區、縣和縣級市三者平級但發展不一樣。

區,是市直接管轄管理的下級行政機構,隨著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城市周邊的縣或縣級市可根據規劃需要報省級政府批准並提請國務院民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成立新的直接區。直轄區內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由城市相關部門統一管理實施。

縣,縣級機構是國家基礎管理機構,其下轄有鄉鎮、街遞辦事處等機構,鄉鎮之下為村級、居委會等自治機構。

縣級市,是擁有工業基礎較好較強,且主城市達到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規模以上的城市,報批省政府後經國務院民政部批准後成立縣級市由省管轄,並委託地級市代管。其下轄有鄉鎮、街遞辦事處等機構,鄉鎮之下為村級、居委會等自治機構。


武功文刀


【法律裡面】縣就是與市平級!直轄市下面才有“區”。


歸就櫃蘇


區的級別,要看管轄他的市的級別。目前中國有市轄區的市主要是:地級市、副省級市、直轄市(正省級)。地級市(例如泰安市、保定市之類的)下轄的區,為縣級。副省級市(南京、大連等等13個)下轄的區,為副廳級(副地級,偶爾也有正地級)。直轄市(北京、上海),下轄的區,一般都是是正地級(正廳)。另外,開發區的級別情況更復習,這裡暫不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