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凶

漁貂,鼬科貂屬成員,廣泛棲身於北美北方的森林裡,整體來看是無危物種。然而生活在美國西部華盛頓、俄勒岡和加利福尼亞三州的漁貂,稱之為

太平洋漁貂,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動物志在前一篇文章中講到,為調查瀕危的太平洋漁貂的死因,動物學家用了八年時間對蒐集到的漁貂屍體進行屍檢和DNA鑑定,結果發現天敵捕食是加州漁貂最重要的死因,佔已知死因的個體的64%。而其中短尾貓和山獅是漁貂的最大天敵,短尾貓只捕殺雌貂,山獅主要捕殺雄貂,詳情可關注動物志(動物博覽)閱讀或點擊文末鏈接。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短尾貓只捕殺雌漁貂是“欺軟怕硬”嗎?

短尾貓只捕殺雌漁貂,而山獅更喜歡捕殺雄漁貂,這非常可能與漁貂極為明顯的性二型有關,雄貂比雌貂重多達70-80%。研究中被捕殺的雄貂重2.0-4.5千克,而被捕殺的雌貂重1.55-2.4千克,這是加州漁貂正常的體型。

考慮到山獅主要捕殺雄貂,山獅捕殺的漁貂確實要明顯比短尾貓大一些,但若只考慮雌貂,我們發現山獅和短尾貓殺的雌貂是差不多大的。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有種觀點認為,對山獅來說雌漁貂太小了,不值得費力氣去捕捉;而雄漁貂太大,短尾貓難以撼動。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但無法解釋的是,在加州內華達山南部,山獅的食物中也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小型哺乳動物。而且,短尾貓不僅不捕殺正常大小的成年雄貂,連體型不如雌貂的小個體雄漁貂甚至未成年小雄貂都沒有捕殺。

生境選擇才是問題的關鍵

也許雄漁貂和雌漁貂不一樣的生境選擇才是問題的關鍵。雄漁貂的領域面積比雌漁貂大得多,會利用更多不同的生境,因此比雌漁貂更容易經過山獅日常活動的小徑,這增加了它們被山獅捕食的風險。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雌漁貂的領域較小,尤其是每年的三月至七月,這正是她們的繁殖期。她們在空心的樹幹裡築巢,每天花比平時更多的時間捕獵,並集中在巢穴周圍活動,以養活巢裡嗷嗷待哺的小貂。有趣的是,短尾貓捕殺雌漁貂也多數出現在這幾個月,佔70%(25次中的19次)。巢址周圍特殊的環境、延長的活動時間和受限制的活動範圍,都給短尾貓提供了更多的行兇機會。

短尾貓喜歡較開闊的生境,如草原、荒地和灌木叢地帶,不喜歡茂密的森林。這與喜歡茂密森林的漁貂正好相反。在有成片的茂密森林的地區,漁貂多在森林中活動,從而有效地避開了短尾貓。但如果生境以開闊地為主,漁貂有時不得不走出森林,這會導致漁貂與短尾貓遭遇。動物學家通過GPS定位發現,漁貂被殺的位點周圍環境中開闊地的比例比較大,而漁貂活著的位點周圍環境中森林的比例比較大。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短尾貓是漁貂的最大威脅

近幾十年,美國人通過重新引進和森林保育等努力,已經使漁貂的地理分佈從歷史分佈區的43%擴張到68%,然而這些成功主要發生在美國東北部和中北部。西部的太平洋漁貂一直未見起色,至今只有歷史分佈區的21%。漁貂並不是繁殖力很強的動物,有專家指出年死亡率達到10-20%就足以阻止漁貂種群擴張了。在加州的這幾年研究,漁貂的年死亡率已經達到了11%,而大中型貓科動物山獅、短尾貓應對其中近40%的死亡負責。

這其中,短尾貓的危害甚於山獅,這不僅因為短尾貓殺的漁貂更多,還因為它們主要捕殺繁殖期的雌貂(佔70%)。在內華達山脈南部,有隻被短尾貓捕殺的雌貂體內有兩個胚胎,還有兩隻雌貂被殺時分別正在撫養兩隻和三隻幼仔。動物學家的紅外相機抓拍到了短尾貓在漁貂巢所在的樹周圍活動,並一度離遇害雌貂的幼仔非常近。我們不清楚短尾貓是不是在有意地搜捕幼貂趕盡殺絕,也不清楚這些幼貂的命運,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養育它們的母親已經慘遭短尾貓毒手,它們很難活下去。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有些短尾貓會刻意地搜捕漁貂,在內華達山脈南部發現了至少兩隻短尾貓捕殺了多隻雌漁貂,其中有隻短尾貓是雄貓。

人類是短尾貓殺戮漁貂的幫兇

漁貂是典型的林棲動物,而且它們喜歡的是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一片森林中喬木樹冠在陽光直射下在地面上的總投影面積與這片森林的總面積的比,稱之為林冠鬱閉度。漁貂喜歡鬱閉度在80%以上的密林,對鬱閉度低於50%的林地,漁貂就會迴避。而短尾貓恰恰相反,它們喜歡的是草原、灌木叢和稀疏的林地。因此,通常的環境下,漁貂和短尾貓本來應該是相互分離、互不干擾的。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加州本來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漁貂在裡邊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人類將原始森林改造成稀疏的次生林,交錯生長著草地和灌木叢,這令喜歡開闊地的短尾貓得天獨厚,同時也令倒黴的漁貂暴露於短尾貓的侵害之中,而繁殖期雌貂又處在尤為不利的地位。在短尾貓大量殺戮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過程中,人類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林業實踐中常採用的砍伐成熟森林改種幼齡森林的做法,大多數林棲動物可以接受,但對漁貂來說卻是致命的。未來對太平洋漁貂的保護與管理,必須充分考慮短尾貓的消極影響,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將生境做有利於短尾貓、不利於漁貂的改造。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今天的故事動物志就給大家講完了。在緬因,漁貂依靠適宜的積雪環境頻繁捕殺加拿大猞猁;在加州較為開闊的環境中,它們又被體型明顯不如加拿大猞猁的短尾貓大量捕殺。可見,動物的生態、行為及相互間的關係都是由環境決定的,人類對環境的改變無疑會對動物引發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只有保護好生態環境,人類、動物和大自然才能更好地和諧共存。

前文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