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會轉化成糖尿病嗎?

小鎮青年老


孕期血糖偏高≠糖尿病

準媽媽孕期血糖偏高,其實並沒有發展到糖尿病,只要注意控制飲食,及時調整飲食結構,就不會發展成為糖尿病。

孕期血糖偏高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原因一:激素阻礙分泌

受到激素影響,孕期準媽媽會分泌一些對抗胰島素產生的激素,導致準媽媽的孕期血糖偏高,影響到寶寶的健康。

原因二:飲食結構不合理

孕期很多準媽媽補充大量營養,不知不覺間攝入了大量高糖高脂的食物,食物刺激使得胰島素分泌增多,胰島的壓力大大增加。一旦胰島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分泌的胰島素不能滿足準媽媽的需求,就會引起血糖偏高。

原因三:體重超標

體重超標的孕媽媽的胰島素降血糖活力會嚴重降低,所以即使是相同的飲食量,也要比正常體重的孕媽媽需要更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整個身體血糖平衡。在孕期胎盤又會分泌激素來抵抗胰島素的分泌,互相作用,導致肥胖孕媽媽出現孕期糖尿病的幾率明顯增加。

除此之外,家族遺傳史、孕齡大也易導致孕期血糖偏高,所以血糖高的孕媽媽們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及時確診應對。


兒科醫生鮑秀蘭


一、血糖高

糖分是我們身體通過進食食物所獲得的必不可少的營養物之一。在人體內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或是轉化為葡萄糖進入血液,運送到全身的細胞,為肌肉運動提供能量。而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簡稱。通常血糖會隨著進食的時間發生變化: 飯後血糖升高,飯後一小時左右,血糖開始下降,飯後兩小時基本就能恢復正常。

如果攝入過多的糖分,無法消耗的葡萄糖就會留在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需要胰腺不斷的分泌胰島素來吸收,這樣往往會導致胰腺過度疲勞以至功能衰退,進而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吸收血液中的葡萄糖。於是血糖就會升高,在空腹或者飯後2小時仍然處於較高水平。高血糖狀態會導致血液變得黏稠易於凝固,紅細胞黏在一起阻塞細小血管,誘發血栓。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徵,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嚴重高血糖時可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穩定會引發多種併發症。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

三、糖尿病與高血糖的關係

綜上所說可知,高血糖和糖尿病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兩者之間又有絲絲縷縷的關聯。首先,不管是高血糖還是糖尿病,兩者的血糖含量都較高。其次,長期的高血糖會對血管造成損傷導致糖尿病。因為血液中糖分過高會導致血液中的糖分和血管的蛋白質相結合形成糖化蛋白,而糖化蛋白是有害的蛋白質,它無法實現蛋白質的功能,也不能夠在體內正常代謝出去,這容易損傷血管引發動脈硬化,甚至誘發糖尿病。

糖人健康網,一個有溫度的控糖平臺,歡迎關注,有問必答!


糖人健康網


血糖高不一定轉化為糖尿病。對於您的問題,不知您是一次血糖高還是多次測量血糖值都偏高?空腹血糖還是餐後血糖?判斷標準是很不一樣的。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也就是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隨機血糖值>11.1mmol/L。

偶爾一次的血糖高並不意味著就是糖尿病,有的時候還需要做糖耐量試驗才能明確診斷是否是糖尿病,可以到醫院抽血化驗一下空腹血糖和餐後2小時血糖,同時需要測定一下糖化血紅蛋白的值,因為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關係比較密切,它反映的是血糖測定前2~3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從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我們可以看到,要想確診糖尿病主要需要觀察的就是血糖值是否超過正常值,那麼,血糖高不一定會轉換為糖尿病。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大家好,我是老年病科主治醫師“在路上的路標”。點右上角“關注”能更快捷瞭解我分享的醫學知識。

一、明確一個問題,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血糖高也不一定會轉化為糖尿病。


首先血糖高最主要為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引起,這類疾病特點需長期控制飲食及藥物治療控制血糖,否則血糖會逐漸升高導致多種併發症;另外還有繼發性糖尿病,主要病因有胰腺疾病、妊娠、藥物、內分泌疾病(生長激素瘤、皮質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這類血糖升高特點是如去除病因後血糖可降至正常。

其次,導致血糖升高的原因可歸納為應激狀態導致, 如心肌梗死、嚴重感染性疾病、顱腦疾病、外傷、燒傷、休克、大出血等),這類特點為應激現象消失後血糖可逐漸恢復正常。

最後,無論什麼原因,如發現血糖升高均應進一步檢查血糖升高原因,避免遺漏疾病,延誤醫治!



老年病科主治醫生“在路上的路標”希望給您答疑解惑,關注、轉發、點贊是對我的鼓勵,有疑問請留言,我會盡快給您解答!


路標指向老年病


這個問題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你,血糖高就是糖尿病最早的表現,所有糖尿病的病人都有血糖的異常增高。

血糖高到什麼程度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呢?

主要是三個方面進行判斷: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相關症狀

血糖的正常範圍:空腹血糖(FPG)<6.11mmol/L並且餐後2h血糖(2hPG)<7.77mmol/L(分為空腹和餐後兩個方面來檢測)

有典型糖尿病症狀(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症狀)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為糖尿病患者(這是診斷標準)。

餐後2h血糖(2hPG)>7.77mmol/L,但<11.1mmol/L時為糖耐量損傷(IGT),空腹血糖(FPG)≥6.11mmol/L,但<6.99mmo/L時為空腹血糖損傷(IFG),這個表示已經有血糖控制不好,但是還達不到糖尿病的標準,一般在這個階段不注意生活方式加重胰腺負荷的話,很快就會發展為糖尿病。

在醫院醫生在診斷時往往要結合臨床症狀,如果有症狀只要有一次空腹或餐後血糖達到上述糖尿病診斷標準,即可判定為糖尿病。如果完全沒有糖尿病症狀,就需要空腹和餐後血糖同時達到上述標準,才可以判為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無法徹底治癒,(要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

治療原則:飲食控制為主,藥物治療為輔(飲食控制是治療的首位

),具體的糖尿病飲食治療我前面的問答裡有,請關注我,在我的問答裡面很容易就找到了。在此我就不拓展了。

胰島素是唯一能夠降低血糖的,並且目前無可替代,大部分藥物都是圍繞胰島素的分泌和胰島素敏感性以及延緩糖類的分解吸收來進行降血糖作用的。常用藥物如下:

促胰島素藥物:

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

增加糖的利用和提高身體組織對糖的利用的藥物:

二甲雙胍,羅格列酮,瑞格列奈

延緩糖吸收藥物(主要降低餐後血糖):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臨床上常用一種或兩種藥物聯合治療,若餐後血糖異常增高則會增加阿卡波糖來針對性延緩糖的吸收,這個時候可能需要三種藥物同時服用。

胰島素治療就是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嚴重不足,就算使用促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也不足以降低到目標血糖值,就必須使用人工合成胰島素進行替代治療

人工合成胰島素根據在體內發揮作用時間不一樣分為長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短效胰島素(這就是有些人都是用胰島素治療,每天用藥次數不一樣)

糖尿病的併發症

主要有急性併發症:急性併發症非常危險,能危及生命,主要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高血糖狀態、乳酸性酸中毒。(這些是短期內爆發起病,主要是血糖控制不佳致體內代謝物的累積,而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這些併發症而失去生命的臨床上比較常見)

遠期併發症:主要是因為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大部分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糖尿病人必須嚴格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腎病(最終可導致尿毒症),糖尿病眼部(嚴重的可致失明),糖尿病足(嚴重的可導致截肢),糖尿病心血管的併發症(已引起動脈硬化,腦血管出血等)。這些遠期併發症都是血糖長期控制不好,一般5到10年左右就會慢慢出血相關器官的損傷,然後量變引起質變,一旦發病後果不堪設想。

歡迎在留言區評論,我將逐條回覆!


外科小木匠


大家好,我是營養師阿靜,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自己的健康,因此體檢發現自己血糖高了就非常害怕自己得了糖尿病。


其實血糖高並不一定是糖尿病,諸如應激,短期內吃進大量糖類等,這樣的血糖屬於生理性的高血糖,短時間內會恢復正常。如果是高血糖的持續升高就是病理性的了。除了生理性血糖高,雖然有些人血糖高不是病理,但卻是糖尿病前兆,尤其應該引起重視。

長時間血糖高根據餐前血糖水平和餐後兩小時血糖水平的升高程度區分為糖耐量異常和空腹血糖損。進一步進行OGTT試驗篩查可確診是不是已經是糖尿病。若是糖耐量異常和空腹血糖損可以通過正確的生活方式糾正逆轉。適度的體育鍛煉和嚴格的飲食必不可少。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


肽知識




言歸正傳,相信不少朋友和當年的我一樣,認為只要談到血糖高,高血糖之類的,首先聯想到是糖尿病。

糖尿病

在臨床上糖尿病是以血糖高為診斷標準,血糖檢測空腹血糖值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值。如果2次測試結果都超過正常血糖值,那就要注意了,可能已經患糖尿病。糖尿病是因為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亂,導致糖代謝功能失調。



高血糖

是指人體血液中糖的含量過高 血糖是衡量糖尿病的一個標準,糖尿病血糖一定高,但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樓主的問題是高血糖會轉變問糖尿病,需要參考的數據太多,因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病,只是相互之間有關聯.

有時高血糖也是糖尿病發病的前兆,糖前期。所以一旦出現高血糖還是要到醫院明確病因。



有時您的高血糖是因為飲食不當引起,因為血糖在我們體內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值,它會受飲食、運動、情緒等諸多因素影響

比如:偶爾一次吃了很多高糖油膩食物,會引起血糖值升高;或者情緒過於激動也會令血糖值飆升,此種情況下的高血糖值是短暫的,我們只要注意飲食,就可以改變高血糖情況。



高血糖飲食原則

第一: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都是必要的營養成分,必須合理分配,避免過食或偏食

第二:戒酒戒菸。酒精中含有太多的熱量。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產生的熱量是可以讓血糖直線飆升到臨界點的。

第三:雜糧和粗糧可以幫助抑制過高的血糖,粗糧一直是國際衛生組織推崇的世界健康食品之一

第四:飲食要避免單一,要變著花樣吃,做到糧食有粗有細,菜有葷有素,以菜為主,肉蛋為輔

第五:控制總的熱量。少吃油炸,燻烤食物,多采用蒸煮燉的方式。


曉輝營養師


血糖高極有可能轉化為糖尿病。

正常人體內分泌系統,可以把正常食物的糖,通過胰島功能有效代謝。

有時候在應急狀態下。血糖也會一過性升高,比如發燒,感冒,發炎,心肌梗死,腦梗塞,大的手術等等等等,都會引起血糖升高。

但這部分一過性應急血糖升高,不會發展為糖尿病。


但是在任何沒有應急狀態出現血糖升高,那麼這部分人群要特別小心,因為已經提示糖耐量異常,為糖尿病埋下了伏筆。


需要進一步查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糖耐量試驗等等。


最基本還是預防:低糖飲食,多活動。

看似簡單的道理,做起來不容易。

請您關注食療君,會有很多健康飲食,還有好多關於預防三高的美食。

我是食療君,謝謝您的關注!


心血管王醫生的


關於這個問題。問題的本身是存在瑕疵的,不過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

一過性的血糖高,並不會轉化成糖尿病。但是長期的血糖高,是肯定會演變成糖尿病的。

有必要了解下血糖相關知識:

1.正常的血糖值範圍:

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70~11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為3.9~6.9毫摩爾/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爾/升(120毫克/分升)、血漿血糖≥7.8毫摩爾/升(140毫克/分升)

注:2次重複測定可診斷為糖尿病。

餐後血糖正常值

① 餐後1小時:血糖6.7-9.4毫摩/升。最多也不超過11.1mmol/L(200mg/dl)

② 餐後2小時:血糖≤7.8毫摩/升。

③餐後3小時:第三小時後恢復正常

注意:當空腹全血血糖在5.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以上,血漿血糖在6.4毫摩爾/升(115毫克/分升)以上,應做糖耐量試驗。

當空腹全血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時,表示胰島素分泌極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顯著增高時,不必進行其它檢查,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以下幾種狀況下的血糖高,並不能作為可信的診斷依據。

1、處於生理或心理應激狀態下,檢測出來的血糖高。

2、進食時間過長,或者晨起未進食運動後,身體出現的低血糖刺激時檢測出來的血糖高。

3、少量進食(如嗑瓜子,嚼口香糖)後,檢測出來的血糖高。

溫馨提示: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嚴格控制體重有益於防止糖尿病的發生。


澳考醫管家


糖尿病病因探析?大家瞭解自己的糖尿病是怎麼得的嗎,知道自己發現得病以後,嚴格按照醫生的吩咐,打針吃藥、控制飲食、運動等,最後還有可能出現可怕的併發症的原因嗎。那我們先說說糖尿病病因有哪些,大家想到的是環境汙染,水汙染,食物不乾淨;想到過度勞累;想到壓力過大精神過度緊張;想到熬夜、生活不規律;想到喝酒、暴飲暴食等因素。這些是現在各類疾病大爆發的原因,因為這些原因會使身體產生大量的自由基,損壞我們的臟器,我們身體又不能及時補充營養,來抗擊這些自由基,使問題進一步嚴重。還有一個問題,可能大家不瞭解,覺得現在吃的很豐富,天天山珍海味、大魚大肉,為什麼會缺營養呢,這是因為現在的農業耕作方式改變(化肥農業大量使土地的礦物質急劇減少,催熟技術使作物生長週期變短,光照時間變短,煎炒烹炸使大量維生素分解揮發,精加工導致糧食皮的維生素流失,早摘運輸使生物類黃酮減少)這些微量的營養含量極少,但是他們會參與身體的各種化學反應,分解或合成身體有用的物質,代謝有害的,但是少了這些,就會出現各種問題,以糖尿病為例,血液裡的多糖和胰島素一起進入肝臟,在B族的作用下轉為單糖,單糖進入細胞為人體提供能量,但是肝臟長期受損,負荷重,不能正常工作,又沒有維生素B族的催化,所以沒有辦法轉為供人體利用的單糖,而在血囤積,形成高血糖。所以解決糖尿病問題,如果侷限在表面的降糖,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主要解決血液裡糖多和細胞糖少的矛盾。正常人(沒有糖尿病的人)代謝過程,吃入米麵穀物後,在胃裡(有消化酶)初步消化,通過血液運輸,血液裡血糖升高,這是胰腺會分泌胰島素協助運輸糖(醫學叫胰島素受體),進入肝臟,在肝臟通過維生素催化(主要是B組)有多糖轉為單糖,再由血液運到各個需要能量的細胞,完成整個過程。。但是糖尿病這裡出了問題,肝臟不能代謝(受損),血液裡糖多,不斷有胰島素,時間長了胰腺累了。缺少B族和其他維生素,所以打了胰島素還是轉不過來,而只能排出體外,這是現在打針吃藥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