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相處時有哪些搞笑的事情?

半盞油燈枯



寒玉42


1.公公和丈夫都出去打工了,家裡就剩下婆婆和媳婦了。婆婆對媳婦說:想男人的時候一定要咬牙堅持住!

不久媳婦發現婆婆有了外遇,怒:你不是要我咬牙堅持住嗎?你是怎麼做的!

婆婆指指自己的嘴:我也得有牙咬才行啊!

2.婆婆鄉下人,口音重,還愛跟兒子打小報告。一天晚上七點多老公不在家,小孩學校要用蠟筆,媳婦拉著兒子要出去買,走時婆婆問幹啥去,媳婦說去買筆。

買完筆帶兒子逛了一圈,剛一進門老公拉著媳婦就要打,媳婦忙問原因。老公說:我媽說剛問你去幹啥,你說你去賣筆(同音),去就去吧你還拉上孩子!

博君一樂!


閒看人生百態


婆娘關係,有發生哪些搞笑的事情?我們鄰居的兒子娶了個四川媳婦,這媳婦對婆婆挺孝順,喜歡給婆婆買衣服和鞋子。記得,剛過門時,給婆婆買了雙鞋,遞給婆婆:媽,你試試,我給你買了雙孩子。婆婆奇怪地望著兒媳,拿過鞋,心想:這兒媳說的啥怎麼聽不懂,什麼孩子孩子的,難道這兒媳不能生育?要從人販子手裡買一對雙胞胎?!那可不行,犯法的事不能做,這鞋也不能穿。這是兒媳在收買自己!這鞋她說啥都不穿。苦笑著對兒媳說:孩子,這,這鞋,媽穿不合適,你小倆口掙錢也不容易,還是把這鞋退了吧,啊!她也知道婆婆不忍心叫她小倆口花錢,趕忙說道:媽,你穿吧,這孩子底可軟了,穿著舒服!她想給婆婆穿上。婆婆不讓。婆婆心想:這是啥話?難道兒媳發燒說胡話。她摸了摸兒媳的頭,也不湯啊!是不是兒媳精神不好。她犯了核計,給兒子打電話,叫他趕忙回來一趟。她也沒說原因,兒子以為母親身體不舒服,給他媳婦打電話,媳婦沒接,手機靜音。他只好放下工作,開車往回趕。一上樓,他母親把他拽到一邊,小聲說:你媳婦不能懷孝啊,還要買什麼孩子……快告訴媽,是不是不能懷孕!他撲哧一聲笑了:媽,你說的是那雙鞋子吧,你知道你兒媳是重慶人,她們把鞋叫孩子……呵呵呵……


我是小臉貓


一、在60年代及以前!

那時沒有計劃生育一詞,不用避孕,屬於自然生育。一般婦女要生子女六七個,個別生到12個。有的女人按婆家弟兄倆個嫁人,在兒媳生了孩子後,婆婆隨後幾個月也生了兒子。這樣,大的叫小的叫叔,或姑,或小舅等。這樣的事例,見過或聽過七八個。70年代推行25歲婚晚育。80年代打避孕針、上環、男扎。90年代先是男扎,後改一律女扎。


二、在當代四五世同堂!

當代糧食過崗,人們生活水平改善,人的壽命提高。四世同堂不少,五世同堂每村有幾個。在五世同堂家發現,4世兒媳要吃香,2世婆、3世婆爭著照看5世孫。3世婆有時還掉淚,4世媳要嘟囔3世婆看小孩不盡責,小孩尿褲,當了麻將。


在四世同堂家,發現有1世婆比2世婆點多,3世媳文化高有工作受待見。2世婆要受嘟嘟。


苗萬平談情感


婆婆喜歡吃紅酸湯火鍋,我喜歡吃辣椒醬火鍋,有次婆婆說做酸湯火鍋來吃,我悄悄的把紅酸湯換成垃圾醬。

吃飯的時候,婆婆邊吃邊說,今天的酸湯怎麼不酸,怎麼辣的很,我裝作不知道,盛咯一碗湯就開喝,婆婆看到我喝,她也盛咯一碗開始喝,可是越喝越辣,最後嗆得喝了好幾杯水。她一股勁的說,肯定是她們買酸湯的人以次充好,要去喊那個賣酸湯的人退錢。

我們用電磁爐燒水,婆婆偏偏要用火鍋的功能燒水,說那個省電。說燒水的是3000,火鍋才2000。每次都拗不過她就依他咯。

看電視的時候,婆婆每次都要把聲音開小。有次我把聲音開大一點,她就說我浪費電,說開聲音費電很,一點都不曉得節約。



黎聲會兒


我正在進行《相戀在網上》的創作,我就以《相戀在網上》小說的一個情節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靜的婆婆來了,從老公黃曉平調到外地分公司以後,靜又要上班又要收拾家,簡直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無奈之中,黃曉平接來了母親來照顧靜。

黃曉平母親是典型的農村婦女,體格健壯,手腳麻手,也健談,她進門放下東西后,便開始收拾屋子,靜忙攔住她說:

“媽,你一路勞累,先歇歇不要急著幹活。”

婆婆笑了說:

“我坐在火車上就像是坐炕頭,勞累的是火車,我一點不累。”

說完推開靜,拿起抹布擦起了家,她幹活嘴也不閒著,邊擦櫃子邊說:

“在火車上我看到一個小姑娘坐在我對面化妝,左一個小瓶瓶油右一個小瓶瓶油,擦完這個抹那個,我問‘姑娘,你這幾瓶油要花好幾十塊錢吧?’那小姑娘瞥我一眼說‘好幾十?我這一套化妝品三千多。’我心裡說:‘媽呀,夠買一頭大肥豬的錢就抹臉上了?你的臉就那麼值錢?’"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靜不由的紅了臉,急忙的把自己的化妝品鎖進櫃裡,因為她的化妝品也好幾千塊錢,在婆婆眼裡也是把一頭大肥豬抹到了臉上。


王金海170657262追求



林凌侃天說地


婆媳大戰,尤如生活中彩排大劇。

一類,婆媳關係為好看的喜劇,比親媽還好,有說有笑,搞笑幽默劇。

二類,溫開水,不冷不熱。婆婆與親媽分得清。

三類,涼開水,冷眼旁觀,婆婆為奴才,幹什麼都應該。



拿破崙與鬼谷子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早婚早育多子女是普遍現象,有一個家庭媳婦二十出頭,婆婆也剛過四十年紀。她們親如母女,外人甚至誤認為是姐妹關係。頭年媳婦生兒子,是婆婆來為媳婦護理月子,第二年婆婆生兒子,換成媳婦來為婆婆護理月子。她們生的孩子大的要叫小的為叔叔。左鄰右居都笑談這個家庭是輩份沒大沒小,生活充滿尊老愛幼。


我高興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