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鬥術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一氣周流94053301


自衛術;利用任何可行的技能,制止危險的發生,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格鬥術;任何進行身體對抗搏擊運動都可以稱為格鬥術。

功夫;是嶺南一帶民間對武術的稱呼,功夫一詞在兩百年前就被法國到中國來的傳教士把當時中國道家的行氣之功叫作功夫到傳到歐洲,但是它未普及於歐美。直到20世紀六十年代,隨著李小龍的功夫片播放,Kung fu在全球傳播,“功夫”逐漸被傳播開來。

武術;新中國成立後,對中國所有格鬥、套路、功夫與此有關的武技統稱為武術。

傳統武術;指以傳統文化為理論,流傳有序,自成體系的搏擊技能,健身套路、功法等。

國術;民國時期把中國各流派的格鬥術、健身功法統稱為國術。

關於武術龐大體系,往往聽了有點亂,但現代體育的劃分就容易清晰;

競技武術;競技武術是指在全面發展身體,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人(個人或群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潛力的基礎上,以攀登運動技術高峰和創造優異運動成績為主要目的的一種運動活動過程。競技體育是一種制度化、體系化的競爭性體育活動,以打敗競爭對手來獲取有形或無形的價值利益為目標,在正式組織起來的體育群體的成員或代表之間進行,強調通過競賽來顯示體力和智力,在對參加者的職責和位置作出明確界定的正式規則所設立的限度之內進行。

社會武術,又稱群眾武術或大眾武術,是指普通民眾自願參加的,以強身、、防身、健體、娛樂、休閒、社交等為目的,一般不追求達到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自由發展。

實用武術;以部隊、公安、為對象的武術,它的特點是簡單實用,一招制敵,往往是競技武術和群眾武術中所不能用的招式,如眼,襠,頸部,以人體最為薄弱的部位為攻擊點。


福州禪武


格鬥術是為了保護自己或者他人演變而來的,不同的區域的格鬥術又有不同的側重點。

軍事格鬥術,主要有以色列馬咖術、俄羅斯桑博等致命的格鬥術,也有最平常的自衛術,幫助他人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殺傷力不大。



還有就是拳迷所說的拳擊、散打、泰拳、空手道、巴西柔術、跆拳道、綜合格鬥等拳種,都是格鬥術。

拳擊是以拳進攻的,有直襬勾三種拳,可以組合有殺傷力的組合拳,靈活的步伐,敏捷的躲閃。

散打是以拳法、腿法、摔法進攻為主的,拳腳結合,接腿摔、抱摔等。以快為主,協調性要求高,鞭腿的殺傷力極大。

泰拳是以拳、腿、膝、肘進攻為主,最強站立式格鬥術,有五百年不敗之說,掃踢、肘擊、膝擊,讓對手往往感到害怕。



目前的格鬥術主要有軍用、競技、自衛、強身健體用的,可以練點格鬥術,以備日後有用。


格鬥視野


如果真的是格鬥術,那麼區別就在於側重點的不同。

比如拳擊,無數外行吐槽技術單調,連腿法都沒有。然而拳擊是人類最本能的打擊方式,也是最容易上手最實用的技術。

拳擊手暴風驟雨一般的組合拳絕對打懵逼他,一般來說,拳擊認真練半年以後跟專業拳手相比不行,但如果只是要防身足以橫掃街頭了。鄒市明是奧運拳王,不僅量級小,而且也不是以重拳聞名,而且一人挑樊少皇陳國坤兩個人,這兩人都是有真功夫的動作明星,可是依舊全程被吊打。周志鵬與播求打的時候,因為膝蓋有傷,幾乎全程拼拳硬是拼到了加時賽,這就足以證明拳擊的恐怖。

散打是新中國以後創立的與武術完全不同系統的搏擊流派。跟過去的“散手”不同,二者不能混為一談。散手是套路拆解對打,又稱為“白打”,散打是歐美風格的,是拳擊的拳法加入了空手道的腿法,和中國武術的唯一一點聯繫就是加入了中國式摔跤的一部分技巧。無論是訓練還是培養,都是西方體系。但是這是中國唯一一種可以在世界上與各國高手對抗的技術。

託尼賈的電影拳霸讓全世界知道了泰拳的存在。播求雅桑克萊等人則展示出泰拳真正的兇悍威力。泰拳號稱“五百年不敗”“最強站立格鬥技巧”,主攻內圍,肘過如刀膝過如錘,令人防不勝防,其實標誌性的打擊方式是完全無視對手防禦的連續中段掃踢,直到對手因承受不了而潰敗。

日本的空手道曾經跟中國武術一樣,重視套路和武道文化對人的精神影響。後來也是和泰拳交流,一敗塗地。大山倍達知恥後勇,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與古空手道幾乎完全不同的極真空手道,提倡全接觸對抗。而且他在日本國內也被認為是離經叛道,不得不去美國挨個踢館,從無敗績,並且憑藉“徒手劈牛角”“百人組手”等高難度活動迅速被認可。空手道的腿法和泰拳很像,都是用脛骨進行打擊,對於硬度要求很高。而且腿法更多變更靈活。特有的捨身踢經常在擂臺被展示,證明了空手道的實用性。後來又和泰拳交流的時候,其他空手道流派依舊是潰不成軍,只有極真空手道一脈取得了兩勝一負的成績。邁克爾加懷特的《永不退縮3》完全是極真空手道的宣傳片。現在極真空手道是所有空手道流派裡規模最大流傳最廣學習人數最多的。

再比如摔跤。這是可以跟拳擊齊名的技術,以威力大著稱。而且這也是歷史記載最早的格鬥技術。毫不誇張每一下都擁有終結戰鬥的能力。如果不是專業選手,基本上不可能承受的住摔跤手的進攻。有無數的視頻證據佐證了摔跤手在街頭打架的恐怖,而且他們自己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殺傷力。

中國式摔跤注重快摔,相對而言沒有國際摔跤(無論是自由式還是古典式)那些類似過橋摔一樣的大力抱摔,但是進攻連續性和技巧性都很強。摔法跟柔道基本上完全一樣。

柔道有很多摔投技術,但是跟摔跤不一樣,因為有道服的存在,柔道更多是藉助道服發動進攻,因為有捨身技比如“巴投”,摔法更加出其不意。還有一些衣襟絞法。算是在摔跤上加入了一些地面技。

柔術跟柔道同出一轍,都起源於日本古柔術。但是因為格雷西家族的人身體並不算高大,所以形成了他們獨有的纏鬥風格。柔術的摔法只是一般,但是更加的奇怪,比柔道的捨身技更加出其不意。不過柔術選手防摔技巧更厲害。不誇張的說,摔跤在遇到柔術的時候威力被極大削弱,在貼身纏鬥方面,柔術選手從來沒怕過任何人。因為很多絞技比如斷頭臺,就是因為摔法而出現的。而且巴西柔術的關節技獨步天下。

最後說說跆拳道和武術。跆拳道從出現就是武道,而不是格鬥術。起源於空手道,但是風格和技術都變了,腿法接近於中國的彈腿,調動肌肉量少,速度快,但是失去了擰腰甩胯帶來的巨大威力。跆拳道以腿法聞名,然而諷刺的是經常被其他人用腿法KO。跆拳道的實用性並不算強,但是有很多格鬥高手都有學習跆拳道的背景。因為跆拳道雖然拳法稀鬆,但是腿法的訓練對於身體協調性,腿的速度和柔韌性都有很好的作用。最關鍵的是

跆拳道建立了韓國的武道文化,有效培養了韓國人的尚武精神,所以也許我們並不清楚,但是韓國在國際上,從來不乏格鬥高手。

武術也是很好的打基礎方式,但是定位不準,體系混亂,側重點不同,門派之間各自為戰,不敢進行對抗,因而哪怕再多人都願意扶持中國武術雄起,可惜難度太大。無論你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武術從來沒有在國際上有任何勝利戰績。別說什麼武術都是殺人技,規則限制,那是自欺欺人,外行才信。可是如果敢打,願意打,進步肯定會很明顯。卡波耶拉又叫巴西戰舞,即便是“舞”,人家還有個“戰”呢,而且也確實有人家獨有的踢擊,成就了卡波耶拉的威名。難道武術還不如戰舞?可是如果再繼續吹死人能打,活著的打敗了就不代表武術,不敢面對現實,那麼中國武術最終仍將逝去。


夜闌臥聽


個人認為,格鬥術之間的差別其實就是側重點和理念不同。

1.首先說自衛術,個人最喜歡的是馬伽術,它本是適用於以色列軍方的一種格鬥術,但後來開發出來其他的版本,警用版本,民用版本,保鏢版本,甚至現在已經開發出來兒童版本,它是一套體系非常完善的安全防衛技術,它對於教練的考核極其嚴格,要想成為馬伽術教官,要求十分高,所以導致馬伽術的教學質量極高,它與其他格鬥術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根本就不以競技為目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教你在極端危險的情況下如何生存,以觀念教學為主,技術教學為輔,兩者相結合,融合成一種極強的安全防衛技術。

2.格鬥術,格鬥術有很多種,目前最主流的是拳擊,泰拳,散打,自由搏擊,綜合格鬥,巴西柔術等,首先簡單說一下這些格鬥術的不同點,首先是拳擊,拳擊大家都知道,進攻的方式就是拳法,也就是直襬勾,但是拳擊對於拳法的研究極其高深,以其靈活的步伐,出色的躲閃為一體,誕生的格鬥術。

泰拳大家並不陌生,最出名的就是播求,以其拳腿肘膝為一體的格鬥術,其殺傷力極其大,危險性較強,泰拳的掃腿尤其出名。

散打是融合拳腿摔為一體的武術,它的實用性很強,囊括了站立的各個位置,遠踢近打貼身摔說的就是它了。

綜合格鬥,不必多說,其殺傷力巨大,是用於街鬥1V1情況下最好的格鬥術,當然殺傷力太大容易出事,它融合拳腿肘膝摔地面纏鬥為一體,從站立到地面各個位置都囊括進來,極其完善。

巴西柔術,巴西柔術是地面纏鬥技,也是在綜合格鬥的賽事中頻頻出現,基本上大部分的勝利都來自於地面,巴柔在地面的技術極強強,哪怕你是站立的格鬥的高手,遇到巴柔高手,只要在地面,你根本不可能有機會跑,更別說反擊。

每種格鬥術都有其出彩的地方,都有其注重的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理念。

以上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


格鬥小星x


各地方的格鬥術都有些區別,這跟各地方的人種差異是直接關係的。

有的地方人種高大,便流行摔跤;

有的地方人種矮小,便流行詠春;

這是各流派武術起源的本質區分。

不管空手格鬥還是冷兵器格鬥,其身材氣力決定了他適合什麼武術。

在當今各地方人種體格差異性減少,訓練方式也更科學,交流也通暢,真正的格鬥術已經是融入各派所長。

比如mma格鬥,對站立,地面不同的格鬥技巧都有很大的區別。這也是未來的趨勢。

而最早提倡融入各派武術的正是李小龍。



先知中道


差別在於目的和搏殺環境,先說說泰拳吧,長期的競技目的照成了泰拳強調重擊和慢節奏,來獲得一招制敵,需要平衡體力堅持到比賽結束,於是出現了三宮步這樣的拳架便於發力,用腿骨掄圓了踢照成更大傷害,更加強調橫練。

而實戰中大多帶有兵器和群毆性質,以殺人為目的。因此防守很重要,西方擊劍和中國武術的彈簧步,不太可能過於強調地面搏殺。所以摔跤柔道更強調近身後無法快速刺殺對方則需要快速把對方放倒,而自己保持站立。補腦下中國士兵對印度士兵的一腳飛踹,而不是偷偷從後面把他摔到地面,然後再一個十字架降伏。也因此中國跤蒙古跤等都有一些地面技術但不過於強調。

日本柔術出現和後來發展的更狠更實戰化的巴西柔術已經脫離了冷兵器大規模作戰環境,而是個人搏擊自衛需要了,中國狗拳,地躺拳,摔跤也都有地面技術,但中國社會往往說被人打地上不光彩,而且高壓幾百年加之點到為止文化不太可能往死里弄,有些實戰性很強的招數被冠以毒辣,邪道,加之師傅的看家需要成為不傳之數,失傳了。西方人高馬大力量大,發揮拳快重的優勢發展出拳擊。但是還是東方技擊術體系更全面,想想之前散打對拳擊,Ufc早期拳擊手的遭遇,所以說當年打敗大力士還是有可能的。

中國武術不是不行,大多數東方格鬥術師出中國是肯定的,但是之前說的原因重點不一樣,而且現在有鏢局嗎還?老百姓不上班一天練7,8個小時的有幾人?而且訓練方法訓練強度肯定沒有職業搏擊手來的科學。一力降十會呀可是,擂臺比賽怎麼能打贏 你要說不行練過沒練過還是不一樣。科學訓練一段時間你再看看,上網查查視頻有的是詠春什麼其他功夫的老外狂虐空手道泰拳的。


北茅南馬


武術是一種文化 ,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不同的武術。本人傳統武術和格鬥都有所研究,應當可以比較辯證的談論一下。

西方人文化基礎偏向唯物主義,所以西方搏擊相對來說簡單直接。拳擊拳法只有直勾擺,一切都是以最直觀的形式展開。中國人文化基礎偏向違心,思路比較抽象,所以技法複雜,更注重精氣神。

本身人都是兩腿兩腳 ,身體結構是一樣的,所以不一樣的武術技法本質都是一樣的,都是用自己強大堅硬地方重創對方薄弱之處。武術所追求的效果都是一樣的,無非都是力量速度抗擊打反應耐力等等。而不同之處,是訓練的方式和理念。

搏擊一類,多體能最直觀得訓練。通過不斷練習使身體形成肌肉記憶,大量對抗使抗擊打力反應意識變強,說白了搏擊就是把最簡單基礎的技法練到最精緻。中國傳統武術(以形意太極等為主,偏門不在討論致列),理念以養為主,講求從內(五臟)到外的強大。他們認為競技的訓練方式是對身體的消耗。訓練多以站樁為基礎,技法巧妙但複雜。

格鬥類的好處是,人的確可以通過訓練達到強大的實戰水平,且成效相對較快,且比較容易產生興趣,缺點是訓練強度大,如果像職業運動員一樣長期和高水平的人對抗,對身體有損傷。傳統武術好處是,方法正確,對身體真的好,本人親試,很舒服。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後。缺點是,成效慢,二來現在訓練方式不行(缺少專項訓練,不繫統),所以如果指望拿現在多數傳統武術的訓練打職業比賽基本可以放棄。三是技法體系太複雜,這就直接影響到實戰的使用程度。古時武術技法無比簡潔,就像抗日大刀隊,技法基本只有纏頭裹腦一個,一天反覆練習。這是現代傳統武術的一個弊端。

至於泰拳散打一類,和西方格鬥如拳擊一類技法理念都是大同小異。差別就在思想上(泰國是宗教國家,泰拳風格很多受此影響),和對規則的適應(如散打泰拳的拳法和拳擊是有很大區別的,腿法與跆拳道也有很大區別)。

總體來說,各國武術的差異在文化理念上,文化理念影響了訓練方式和技術風格。


浪人政


格鬥術是以實戰搏擊格鬥為技術特點的戰術和別稱,中國武術稱其為散手和技擊。從世界層面來看各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實戰格鬥術,比如泰拳,馬伽術,跆拳道,合氣道,空手道等等,對於中國來說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少林功夫。從格鬥術實戰性來說,散打更具綜合性和抗擊打力。很多人誤認為中國傳統武術沒有實戰性,或者說中國武術第一,這隻能說明他不懂武術。技法無高下,功力有深淺,其實都是人的綜合素質不具備實戰性和抗擊打能力,才會把勝負歸結到兩種武術流派的比較。其實只要提升人的體質,因人而異,從實戰出發,從抗擊打方面出發,還是能看到有技擊水平的格鬥術和武術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