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靈敏過人,為什麼被飛刀斷臂?

用戶60049316235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金槍手徐寧功夫該不錯吧,遼國上將阿里奇三十回合就能贏他,功夫之恐怖絕不下於關勝林沖,可是碰到張清的飛石,還不是要向閻王爺報到?

高俅征討梁山的時候,出來了很多猛將,十節度兩位都教頭,副都教頭周昂可以和盧俊義大戰二十回合不分勝負,這個戰績有點爆表。但是名氣武藝更在周昂之上的都教頭丘嶽,也就只夠扛張清一塊石頭的。


這上面兩個例子我只是在說這種暗器的厲害,飛劍也是暗器的一種,沒擋住太正常了。當然包道乙的飛劍還不同於一般的飛劍,他還涉及到了水滸中比較為人詬病的一點——法術。代表人物有入雲龍公孫勝,混世魔王樊瑞,幻魔君喬道清,高唐州知州高廉,下面舉個例子說說這種法術的威力。


盧俊義該厲害吧?孫安卞祥杜壆史文恭司行方厲天閏,哪一個不是五虎級別的高手,碰到盧俊義都得吃癟。第一次去梁山獨鬥赤發靈官劉唐,沒遮攔穆弘,撲天雕李應,以一敵三絲毫不落下風,徵遼的時候一人獨戰個個都是八驃水平的耶律四小將,居然還被他反殺了一個。然而這等書中天下第一的好漢碰到了有劍術的李助,還不是一樣抵擋不住?

李逵不管武藝如何,力氣大該是沒人否認的吧?碰到羅真人這種世外高人,跟三歲小孩兒有什麼區別?

不管是高唐州知州的高廉,還是芒碭山的混世魔王樊瑞,還是日後的幻魔君喬道清,他們剛出場的時候都給梁山集團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不是公孫勝救場,縱他梁山猛將如雲又有何用呢?說白了,這種法術的威力,非人力可當。


武松身手再矯健,功夫再超群,碰到這種鳥人,那也只能認命。施耐庵還是挺看重我武二哥的,安排二哥斷臂也用這種方式,不然真刀實槍的,誰能傷我二哥?電視劇《新水滸傳》太垃圾了,居然安排方臘傷了我二哥,給他方臘偷襲的機會,他也沒這個本事。



鳳嫵一


武松斷臂在原文裡是這樣描述的:

此時雲收霧斂,天朗氣清,只聽得松樹外面發喊將來。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元劍。武松醒來,看見左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自把戒刀割斷了。宋江先叫軍校扶送回寨將息。魯智深卻殺入後陣去,正遇著夏侯成交戰。兩個鬥了數合,夏侯成敗走,魯智深一條禪杖,直打入去,南軍四散。夏侯成便望山林中奔走。魯智深不捨,趕入深山裡去了。

也就是說,在征討方臘的戰鬥中,武松為包道乙暗算失去一臂,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在六合寺出家,善終 。

武松是個力、勇、智結合的典型。景陽崗打虎、鬥殺西門慶是武力的優勝;血濺鴛鴦樓、單臂擒方臘,是勇的象徵;(連殺十幾人,還要留下名字,確實需要點勇氣。寒……)醉打蔣門神、化身為行者,都算是“鬥爭智慧”的體現。但是我們不能忽略了水滸傳中武松的星位排名。他是天罡正將,天傷星,所以他的一生,實際上佔著一個“狠”字。因此,相對於梁山好漢其他的一些將領,如魯智深、李逵,武松的品性人格就偏低了一些。特別是他十分的“江湖”,不大會為人處世,因此在柴大官人家中不受歡迎,“有奶就是娘”,誰對他好,便只講義氣,不論對錯。替施恩出頭、拜宋江為大哥,甚至在張都監家做親隨時,都有“報效”的心理活動。


Cc鄭


第一種概念比較好理解,屬於暗器類,就是利用投擲刀劍攻擊敵人,荊軻投擲短劍攻擊秦王的叫飛劍;而飛刀則有家喻戶曉的“小李飛刀”。《水》中除了方臘陣營裡的杜微擅長這門手藝外,泊人之中的李應、朱武、項充都擅長此道。


雖然暗器令人防不勝防,但在大多數小說中有一定武藝造詣的人對其有一定的閃避或應接能力,而以武松的武藝,筆者曾經在之前文章中提到武松的武藝之高:力匹魯達,巧比燕青(天巧星),而且在武術招數上有一定的獨特之處,所以在正面交鋒時中了遠程攻擊的機幾率不大。

況且包道乙的飛刀號稱百步取人,也就是說有效射程在五十米,即使讓張清以丟石頭的力道把飛刀丟五十米處恐怕也是強弩之末,能把人的胳膊砍到愛斷不斷,飛斧倒有可能,飛刀可能性不大,飛劍可能應性最小。


包道乙用的是另一種概念的飛刀飛劍,屬於現實中不存在法術類,是用法術將刀劍或其他武器祭起在空中,並飛去攻擊敵人,在《封神演義》出現的更多,如木吒的吳鉤雙劍以及陸壓、餘元的飛刀皆屬此類。

因為劍不如刀適合投擲,而刀不如劍具備神韻,所以一般情況下飛刀特指投擲類的攻擊,而飛劍特指法術類攻擊。

不知還有沒有人記得86版《西遊記》中魔禮青祭起飛劍追打孫悟空那一幕,在虛擬的幻想世界中,法術能使現實中不可能的百步取人成為現實。



如果說暗器類是鳥槍的話,那麼法術類就是導彈,像魔禮青那樣的是巡航導彈,而像《說岳》中所提及的關於湛盧劍由來的傳說所述,能夠飛到敵國首都去殺人,這起碼該算洲際戰略導彈了。而按包道乙百步取人的程度,頂多算是便攜式火箭筒了,最搞笑的是別人飛劍傷人劍還能收回,而他砍了人,寶劍就被對方撿了去,實在讓人無語啊。其結局也搞笑,道家出身卻只會使用黑魔法(邪術),最後卻被慣用黑魔法的混世魔王用白魔法給治住,虛擬“火箭筒”被現實真大炮轟死。

然而不管正術邪術,正是凡人的剋星,武功再高,在超自然力量面前,依然顯得那麼渺小,堂堂打虎英雄不得不認栽。

ps:武松斷臂後無法參戰,更別說擒方臘圓臘,那是魯智深的功勞,諸位莫被歷版腦殘劇給誤導了!!!


討厭水滸傳



自始至終將武松把武松刻劃成敢作敢當又嫉惡如仇,武藝高強又好打不平的英雄好漢。而且這樣一位英雄卻是命運多舛,命運中又是如此的坎坷,武松的所作所為既讓人讚歎,又讓人為之傾倒。

從武松所經歷的景陽崗打虎、殺嫂祭兄、獅子樓鬥殺西門慶,以及十字坡打店、快活林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以及血濺鴛鴦樓。在十字坡被張青夫婦改扮成行者,從此便有了行者武松。

之後夜又走黑松嶺,鬥殺了武藝高強的奸道飛蜈蚣王道人,再之後落草於二龍山……

武松的這些經歷真可謂驚心動魄,既讓人為之擔心又令人敬佩之至。



後來上了梁山,待一百零八將聚齊之後,座次排在第十四位,星宿名為天傷星,擔任步軍頭領之職。

武松的斷臂發生在宋江被招安之後,跟隨宋江征剿方臘時。書中交待,武松一路殺來無人能敵。正遇上敵將鄭彪,武松立刻與鄭彪戰成一團,不料敵方包天師騎馬居高見武松神勇,料定鄭彪所不能敵,於是暗中取出寶劍,從空中飛下,武松正全神貫注與鄭彪酣戰,事發突然竟被寶劍砍傷了左臂,武松負傷血流如注,一時有些昏厥,生命處於危急之中時,魯智深見狀急衝上前,奮力將武松救出。

武松甦醒後見左臂相連不多,只是將斷未斷,於是果斷的右手執戒刀將左臂砍斷,從此之後便成了獨臂武松。之後又在在擒方臘時立下了赫赫戰功。

立下戰功的武松並沒有跟隨宋江眾人進京去討封賞,而是執意要去杭州六合寺出家為僧,也許是見到眾多兄弟的悲慘下場,也許是厭倦了打打殺殺的營生,決心從此以後清心寡慾一心向佛。多年之後武松享年八十多歲安詳坐化。比起宋江等人的結局要好很多。


《水滸》中對武松的描寫,可以看到施耐奄先生對武松的偏愛,這樣一個殺劫很重的人,能收起殺伐之心,毅然決然放下戒刀,一心行善向佛,頤養天年,也算是給了武松一個最好的結局。

好了,關於武松斷臂所引起的話題就暫時到此吧。


大可151753208


“月圓之夜,紫禁之巔。天外來客,一劍飛仙。”確切的說,武松的左臂是被南軍國師包道乙的玄天混元劍斬斷,不是小李他媽的飛刀。


因為這是一場不對稱,不在一個維度上的決鬥——包道乙會法術。

法術這個東西玄之又玄,呆板木訥的唐僧幾句“緊箍咒”就可以把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整得跪地求饒,更何況武松這種肉體凡胎呢。

他可以勇猛的打虎,瀟灑的醉打蔣門神,談笑風生間滅掉“飛天蜈蚣”,但是,遇到這種大仙級的人物,任他身手再敏捷也沒轍。

就像十九世紀初美洲的那些土著對抗拿著火藥槍的歐洲殖民者,他們身體素質更好,勇猛無畏,可是面對冒著青煙的黑洞洞的槍口,他們只能像麥浪一樣一排排的倒下去。

更何況當時冷兵器時代,會不會法術的差距比這個還要大的多。

另外,武松在三十六天罡星中屬“天傷星”,可以理解為:只要同是肉體凡胎,任是誰都傷不了他,只有憑藉這種超自然的力量才會對他造成威脅。

斷臂後的武松心灰意冷,選擇在六合寺出家,被朝廷封為“清忠祖師”,賞銀十萬貫,最終活了八十二歲,壽終正寢。

從這個角度說,武松因禍得福,這隻左臂斷的不冤!


田獲三狐


在《水滸傳》裡,存在感最強的人武松可以進前三。看施老師寫水滸的時候,武松連寫十回的篇幅,可見對武松的喜歡。武十回從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是《水滸傳》中最有名的章節,其中有武松打虎,殺嫂,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看得出來,武松的戰鬥力非常強悍。武松作為步戰高手,功夫了得。武松打老虎純屬偶然,開始以為是店家為了賣酒,玩的套路,沒想到連喝三碗不盡性,什麼“三碗不過崗”讓武松覺得不過癮,一連喝了十八碗,酒喝滿意了,就往景陽崗上趕,店老闆是攔都攔不住,武松上得崗上,也許是人要出名天註定,那老虎還真讓武松碰上了,這老虎也許是幾天沒吃東西了,餓得頭暈眼花,也許是餓的低血糖腳步不穩,沒幾個回合就被武松打死了,武松就這樣名揚天下了。後面的幾場打鬥都是和人打,和西門慶打,和蔣門神打,和公差打,和飛天蜈蚣打,武松都是完勝,說明武松的功夫不是蓋的。那麼問題來了,武松靈敏過人,為什麼被飛刀斷臂?武松斷臂是在水滸的第一百十七回。

此時雲收霧斂,天朗氣清,只聽得松樹外面發喊將來。宋江便領起軍兵從裡面殺出去時,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元混天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禪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卻奪得他那口混天劍。武松醒來,看臂已折,伶仃將斷,一發把戒刀割斷了。

這包道乙是方臘的國師,會法術,號靈應天師。而且武松是被暗算的。熟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那傷武松的劍叫玄天混元劍,一聽名稱就是道家的武器,又玄天又混元的就不是凡人用的家當。不弄玄術,單打獨鬥這妖道哪是武松的對手。後來這包道乙被轟天雷凌振用炮擊斃,也算為武松報了斷臂之仇。武松醒來後見自己左手臂只一有點連著,乾脆用戒刀自己砍斷了。可見武松鐵骨錚錚,斷臂了依然是好漢一條。也許正是因為斷臂了,才使武松真正看清了自己以後要走的路,於是在六和寺出家,八十歲善終。


沐容劍秋


有道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再厲害的武將也架不住敵人偷襲。

號稱步戰無敵的武松,想用物理攻擊擊殺他實在太難,這時只能用法術攻擊了。方臘的國靈應天師包道乙早就看武松不爽了,在武松與魔君鄭彪打鬥時,包道乙偷偷祭他的混元劍,眼看徒弟鄭彪即將喪命,只聽“chua”的一聲,一口大寶劍飛了出來,然後就是武松“啊”的一聲倒在地上,接著“咣”一聲大寶劍掉在地上。

然後很血腥的一幕出現了,大寶劍並沒有完全將武松胳膊砍斷,還處於“肉筋相連”狀態,嫌斷又不斷連又不連使得行者極為惱怒,他忍著劇痛自己把胳膊砍!了!下!來!這時魯智深敢來,打退了鄭彪,救了武松,而武松順勢也把大寶劍搶了回來。

由此可見,英雄,也怕孤掌難鳴啊。包道乙何許人也,是方臘手下的第一AP輸出,和徒弟鄭彪一起作為方臘方面的法系輸出,鄭彪有著誅殺王英夫婦的亮點,而包道乙斬武松一臂也算實力了得了。

後來的劇情大家都知道了,次日再戰,包道乙法力不及混世魔王樊瑞,鄭彪被關勝砍了,凌振的意大利炮飛來正中包道乙,粉身碎骨,宋江乘勝攻取睦州城。


邏輯文史游



河中淹死會水人,強中更有強中手。

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溼鞋,誰人屙尿不打溼回褲襠。

功夫在了得總會有失手的一天,這在武林中不足為奇。


軍歌響亮


水滸傳中作者用筆最多,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就是武松,有恩必報、有仇必殺、恩怨分明、嫉惡如仇的英雄形象。但是有幾處描寫卻讓人不解。一、在鬥殺西門慶時,一個回合被西門慶把刀踢飛了,西門慶只是個商人,而且好酒色,身體素質很弱,就算練過拳腳,也不會有多厲害,武松在景陽岡上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卻差點敗在不入流的西門慶手下。二、在景陽岡上喝醉酒後都能打死老虎,可是在孔家莊附近喝醉酒後,用刀都沒砍到狗,自己卻跌入水溝爬不起來。三、就是步行準備去和鄭彪交戰時,在半路上被包道乙用飛劍砍斷左臂,作為高手,這樣的防禦力也太弱了。這樣的防禦力如何在飛箭如雨、萬馬叢中作戰呢。


天行健—鷹擊長空


武松在水滸傳裡是個愛憎分明、敢說敢幹、狹義豪氣、膽識有謀、赤膽忠心的梁山好漢,他的武藝更是登峰造極,醉打蔣門神、神力打虎等歷歷在目,好像發生在昨天,顯現了他的英明名副其實。由於在戰方臘時,一個閃失被空中飛刀奪去了一背,落下了獨背英雄美名。所以說,一身英雄氣概,功成名就後不貪功,一心求得行者之稱呼,凱旋歸來選擇出家歸廟門,直至老去。他極惡貪官汙吏,心胸向善,不屈權貴,雖做了梁山好漢,最後還是走進清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