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降壓藥後頭暈頭懵是怎麼回事?

從不卷腿的毛毛蟲


吃了降壓藥頭還濛濛的有以下幾種可能:

1.血壓仍未達標

很多人有一個認識誤區,覺得高血壓吃了藥就沒事兒了,其實不然,降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達到目標值。一般是<140/90mmHg,某些特殊的情況有不同的目標值,參考徐醫生以前在悟空問答裡回答的問題。

因此,吃了降壓藥頭仍然濛濛的,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的血壓是否達標了!

2.血壓降低了

血壓高了不好,血壓低了也不好。一般建議血壓不宜低於110/60mmHg,否則容易引起臟器低灌注的情況,具體可表現為頭昏、乏力、少尿、甚至黑曚、暈厥等不適。

因此,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尤其是剛開始服用或調整藥物的患者,一定要監測血壓,或者出現上述症狀時,要注意測量血壓。

3.藥物的副作用

某些降壓藥物有導致頭昏、頭痛的副作用,主要是“地平”一類的藥物,尤以硝苯地平明顯。因此,高血壓患者服藥後,確定血壓正常的情況下,仍有頭昏、頭痛不適,可以嘗試換另一類降壓藥物試試。

4.頸椎疾病、睡眠不足等

如排除以上情況,仍有頭濛濛的不適感覺,就看看是否有頸椎不適、睡眠不足等不適引起的症狀。

5.腦部供血不足

也可以去檢查一下腦組織供血情況和頸動脈(經頭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檢查)的情況,排查是否有腦部供血不足引起的頭部不適。


心血管徐醫生


高血壓是常見且多發的病,不止老年人有,現在很多中青年都過早地患上了高血壓。患了高血壓必須引起重視,採取相應的措施。但是有些高血壓患者卻在服用降壓後出現頭暈的現象,本來吃藥就是為了緩解高血壓發作的症狀,結果吃了藥反而越加明顯了,不禁要懷疑人生,究竟要不要停藥?

其實這種現狀並不少見。確實有一些高血壓患者,平時生活中並沒有什麼症狀,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但是在服用降壓藥降低血壓後反而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反應。這是因為這些患者長期處於高血壓的情況,腦血管已經適應了較高的血壓,即使血壓增高自己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但是用了降壓藥後血壓開始降低,患者腦血管不能及時適應,反而出現了類似低血壓的症狀,比如頭暈等。

服降壓藥後頭暈,應該注意加強血壓監測,首先排除低血壓。有些人對於降壓藥物的反應很敏感,用藥後很快會出現血壓下降,如果屬於這種情況,要及時減小降壓藥物劑量。如果出現頭暈症狀,但血壓仍然較高,也可以適當減小降壓藥物劑量,以免血壓下降太快。特別是時間較長的患者或者老年人患者應努力避免血壓下降過快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降壓藥正常的副作用現象。這是藥物中不能避免的,不必過度緊張。目前降壓藥主要有利尿藥、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鈣拮抗劑 (CCB)等五大類,這些藥物或多或少都會產品副作用。比如ACEI類藥物(如卡託普利)可能會引起咳嗽、血管性水腫;鈣拮抗劑也可能會引起頭痛、下肢水腫、面色潮紅等。但是千萬不能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停用降壓藥,因為高血壓帶來的危害更大,甚至有致殘和致命的危險。一定要謹遵醫囑,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專業的治療。

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用藥後在2周左右的時間內將血壓降到理想水平。判斷降壓藥有沒有效果、藥量是否合適,不僅要觀察症狀是否減輕,更科學的方法就是每天測量血壓。每天要至少測量一次血壓,如果血壓很平穩,也要一週測一次血壓。

控制高血壓,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一些非藥物治療的方法輔助治療:

1、低強度激光療法

每天使用康興激光治療儀,通過低強度激光照射鼻腔,能促進血液循壞,改善血液流變學性質和微循環,能輔助降血脂。配合飲食、運動、藥物等,堅持使用,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食物多樣化,適度吃青菜、水果、薯類和奶類;減少鹽的攝入;戒菸限酒。注意飲食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有氧運動被視為高血壓患者較為適宜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慢跑、快走、打乒乓球等。可以減少多餘脂肪,改善脂類、控制體重,增強體質。

心理壓力過大也會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心理平衡對於治療高血壓具有重要作用。要時時注意保持心態平和,控制好情緒。

高血壓有風險,但風險更大的是不防治、不重視、服藥吃吃停停、頻繁換藥、自行買藥降壓。防治高血壓有秘訣,就是謹遵醫囑。

希望您早日康復,身體健康,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或者私信給我。


康興醫療


1.可能是藥物副作用

2.可能降壓藥服用不夠,有的人一種降壓藥血壓就下來了,有的人可能要兩種,三種,此時最好量一下,確定血壓是否達標。

3.排除椎動脈是否狹窄或者有斑塊,椎動脈狹窄會造成腦部供血不足,也會有眩暈感!


最愛西瓜龍


是降壓藥的負作用使腦供血不足。


吉祥健康解答


有吃多了的可能性,注意不要吃多了。


證悟13792885100


可能血壓降的太低,頭部供血不足引起的。要注意監測血壓,防止出現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