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撰文引人深思,拼命到底“干”不“干”得出职称?

一位教师撰文引人深思,拼命到底“干”不“干”得出职称?


已经有29年教龄的魏红岩老师今年再一次踏上职称评定的征途,这是一场鏖战,每年能胜出的不过几人。他不知道自己今年能不能挤上这趟堪比“春运”的列车,误了点,可能又要再等一年。

因为一份证明,无缘述职

职称报名的第二天,魏老师带着材料来找校长审核,他带来了两个公开课证书、两个论文证书、班主任证明、继续教育证书、学历证书、师徒合同证书和徒弟获奖证书。

因为曾在三个学校任教过,所以还要把过去的够评审资格时间加以证明。

因为他的徒弟是二校的老师,下午又找人开车跑二校找徒弟拿来“真的证书”,去年其实评比时曾拍照过,可是电子证书不行。

到达二校已是下午4点50分,距离5点必须返送回学校还剩10分钟,根本来不及,只好打电话给校长等待他返回,还好这次校长说明天早上可以送到就行。

可去年就是因为缺少一项,跑了三趟去其他学校开证明,还差一个证明而导致他无缘述职。

一位教师撰文引人深思,拼命到底“干”不“干”得出职称?

得知以前的学生获奖必须要学生获奖证书,可这么多年证书哪里去找?打了几个学生的电话都说找不到了。给校长电话又说只看老师的竞赛辅导证书,否则学生辅导视作0分。

审核书记说必须看学生当年的证书,否则无法签字,电话给校长说必须盖单位公章,魏老师左右为难,到处找过去的老教师看能否帮忙,毕竟过去他干过的工作,电话不知打了多少个老师和学生那里。

他感到非常焦虑,这要多艰难?

楼下的他望了望天空,无奈、绝望地再次赶回学校。都说晋级难,这本该是对学校老师的工作做好留痕记录,现在要老师到处找.......

为了辅导孩子凌晨写下的解题思路,没有被认可

1999—2004年在海五学校任教,魏红岩老师几乎跟那些孩子泡在竞赛题里度过。

那时的每个假期,他也做肖倩的竞赛题。过去的解题几乎都靠自己钻研,查资料都很难,不像现在有网络,有好友可以请教,那时几乎就是自己钻,不过想出解法的那一刻特兴奋。

当时他带几何,有的孩子还要求他将代数部分也讲讲。开始是在班级讲,后来再难就在办公室,20来人大家都站着,几乎个个孩子都要钻进数学题里,每次考试30分钟肯定写完,一个班30多人有三分之一都满分,那几年中考成绩都在油田10多所学校的前四名。也是那些好学的孩子给了魏红岩老师更大的动力。

如果大家都不好学,他讲给谁听?

有一届他带了两个八年级数学,还带了一个六年级数学,三个班级至少100多人。那时的学生几乎没让他操心纪律问题,课堂上也没违规的,大家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竞赛题里。

一位教师撰文引人深思,拼命到底“干”不“干”得出职称?

“爱学习的孩子我都喜欢,肯定个个都爱.......,不管吃饭、半夜醒来,想出一个方法就起来记录下来,还找几何画板来验证一下是否正确。”魏老师说。

而这些都无法给职称评定加分。

根本就没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何衡量高低?

魏老师对于职称评定的标准充满疑惑:

1.不同学科之间的比拼:

大家都填写同一张表格,因所教的学科不同,教学业绩和教学成果的贡献大小也就不同,付出的辛苦和代价更不同;如语、数、外谁都知道这三大科目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起,一旦基础差,补习相当困难。

学科不同,比赛的形式也不同,教学成果更是不同,为何证书却能比高低?

2.不同类型比赛的比拼:

获奖的证书类别不同,有的是公开课、说课、双优课、创新课的证书,有人说“双优课”分量重,“王敏勤的全国说课”比赛就必须逐次降级,全国二等降为市级二等、全国三等降为区级三等?为什么都是比赛却有分量高低?有何凭据说明等级的高低?明明是的全国各地老师参加的竞赛,为嘛有的全国说课比赛就不降低级别?实际上说教材说课标难度更大,更能提升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请别只抱着“证书”非比个高低不可,不看证书背后的内容如何?不展示成果的真实性?不看看教学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不看看教学成果是否真的让同行们受益?听其他地区老师说就有人花钱买证书,造假。现在好些论文发表到处发布招揽广告,滋生了一些黑色的链条生意。

如果真要比个高低,就要同课异构,同一学科比武,才有比较的标准,而且要所有同一学科、大家都要参与比赛,不分职称级别,每月每人都一起擦安于公开课评比,跟绩效工资挂钩,优秀的给予奖励,别只折腾一波人,教学本来时人人每天做的一项工作。做到公平、平等地考核每一个人才是。

3 .学校数量的不同:

高中3个学校比平均分的高低;初中10个学校比平均成绩的高低;而且初中居然是从小学全盘端上来,没淘汰过,在生源最差的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更辛苦,比起中心校的教学更难,怎么跟其他校有可比性?

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教学业绩都要公开,透明地展示平台,更要看看证书背后的东西是否货真价实。可以制作成展示栏公开,发布学校平台或是新区平台,让全国的老师们一起学习,让老师和学生们受益才是真正的优秀成果。

两个班级的练习册、作业本堆积如山。

因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欠缺,不主动改错,课上的练习题都要批阅。有的老师劝魏老师别太辛苦了。

“是啊,我连去洗手间的机会都没有,都是来回一路小跑。为了学生作业书写整齐,我严格要求自己板书设计,做孩子的榜样,每次还让他们给我挑不足之处。成绩都是无数次地练习、记忆才能提高一些。”

“这样的教育都让我多次感觉到绝望,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偏离了理想中的教育。

师生只为了一个“数字”拼了命地较劲,这样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呼吁


魏老师结合自身的经验体会,写下了对于教师职称评定的想法和建议:

1.展示、推广优秀的教学成果

将证书背后的内容展示出来,只有将真正优秀的创新教学成果公布,甚至要将成果进行全面推广与普及,才能说明职称评定真是评出优秀人才。

让优秀的人才得到待遇提高,也才能真正激励到老师们勤奋钻研,努力教学。

2.放开职称名额限制

设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放开名额限制,让更多的老师都成为优秀的老师,名额限制严重地打击老师教学积极性。

3.让50岁以上老师符合条件直接晋升高级

让够50岁,够三十年教龄的老师符合条件直接晋升高级,才是尊师重教,才是对老教师最大的关怀。

这些老师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的政府绝对不能再辜负这些老师了,这些老师目前还是教学一线上的主力军,不能让老师们奋斗到50多岁从中级上退休。

4.大力推广教科研成果,展示、培训

所有教科研比赛和课题成果不是比着玩,一定要将优秀的成果加以展示和推广,严厉打击造假,学术造假现象,让真正优秀的老师得到认可,让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和谐、完善。

5 .增加教学比武的考核项目

多增加一些教学比武的考核项目,拉开老师之间的分数档次,不然分数不相上下,而有的老师业务比武多也不体现。

6.职称评定要体现专业技术上的创新、创造

职称评定一定要跟教学实际相结合,与学校达标考核,与教育部提出的信息技术2.0计划相结合,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教学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推动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课堂,否则永远是空谈。

其实教师的教学主战场是课堂,只要考核老师的课堂实录是最真实的,再加上教学反思,足以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别这样折腾老师,应该像公务员一样自然晋升,让老师安心教学,不要让热爱教育的老师把时间浪费在其他地方。

职称待遇不是争出来的,更不是评出来的,是老师一天天,一年年的努力“干”出来的,让老师安心教学才是对教师的最大尊重,才是对教育的尊重。

希望有关部门能关心教师的职称待遇问题,多为教师解决困难,对职称条件多做减法,特别是对于老教师少做加法,让老师真正安心,全心的投入到教学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