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首例”、“艾滋病”、“基因編輯”,讓這則只用21個字就能概括的新聞瞬間刷屏了。這篇新聞通稿的的話題爆炸程度甚至可以和當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相媲美,更是為線下的“小團體討論”提供了更加新鮮的素材。

但是與“屠呦呦獲諾獎”相比,賀建奎這位“基因編輯嬰兒之父”收穫讚美的同時,收到更多的是“磚頭”。


11月26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佈,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據賀建奎介紹,基因編輯手術比起常規試管嬰兒多一個步驟,即在受精卵時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能夠精確定位並修改基因,而

這對雙胞胎的CCR5 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免疫HIV病毒。

根據新聞稿,“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但是顯然,人們對與賀建奎團隊的這一“歷史性突破”猶有疑問。

首先反應的就是深圳的衛生部門,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正在介入核實此事。


“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艾滋病防治的專家們對此也有點懵。

深圳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科主任楊崢嶸表示,這個基因編輯技術的安全性還沒有經過充分證實,而且理論上,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也可以生健康孩子。

清華大學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林琦對此評價道:“這事件已經遠遠超出了技術問題的範疇,後果不可預測,一定是倫理爭論的焦點。即使技術是100%可靠,人類是否可以或應該編輯自己的生殖細胞和胚胎,(看到這個消息)絕大多數人肯定大腦一片空白,包括我自己。”

正如張林琦所講,倫理爭論是焦點。

新聞稿顯示,賀建奎團隊提交的基因編輯的倫理審查已經通過,其提供的文件是“深圳和美婦兒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申請書”,上面顯示了這家醫院倫理委員會成員的簽名。

但是深圳和美這家“莆田系醫院”也回應說“孩子不是在醫院出生,也不是在醫院做的實驗”,醫院多位離職人員也回憶稱,自己並沒有印象曾在此文件上簽字,也就是說這個倫理審查的文件還涉嫌偽造。

而賀建奎所在的南方科技大學針對此事也作出回應,學校和生物系對此不知情,生物系學術委員會認為其嚴重違背了學術倫理和學術規範。


“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對此,活躍在醫學界以及生物界的百餘位科學家在微博上發佈了聯合聲明,強烈譴責“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這項所謂研究的生物醫學倫理審查形同虛設。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


02 瘋狂天才

如果不是“基因編輯嬰兒”的事件,一般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賀建奎這個人是誰,但是在基因測序業內,他倒是很“紅”。

根據百度百科,賀建奎是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實驗室用物理、統計和信息學的交叉技術來研究複雜的生物系統,研究集中於免疫組庫測序、個體化醫療、生物信息學和系統生物學。

這樣的介紹很官方,而根據與其共事過的業內人士的評價,賀建奎“就是馬斯克”,“如果用三個詞那就是:

聰明、瘋狂、天才,太適合他了”。

可能就是這份“聰明”、“天才”的勁頭,吸引了時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的朱清時。在南科大建校之初,朱清時對南科大的教職人員的選拔是在全球範圍內的,為此朱清時也多次去美國“拉人”。

賀建奎大約就是彼時與朱清時取得聯繫的,那時生物物理學博士畢業的賀建奎正在斯坦福大學生物醫學系從事基因測序的博士後研究。

朱清時對賀建奎頗為賞識,“很年輕、很有思想”的賀建奎雖然沒有大學教職經驗,但是最終還是被朱清時破格聘為南科大副教授。

2013年,賀建奎正式回國,進入南科大。“僅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在美國名校博士到博士後的歷程,年僅28歲就成為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的“天才”經歷,也是羨煞旁人。

而“天才賀建奎”最大的理想並不是做“中國的馬斯克”,而是做“中國的愛因斯坦”。

在他的社交媒體以及私人朋友圈裡,幾乎都是與基因測序有關,他把個人基因檢測稱為即將到來的個體化醫學革命。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賀建奎表示:“我感覺自己有很重大的責任,不僅是促成第一個(基因編輯嬰兒),而且要讓她成為一個榜樣。”他認為在是否允許或者禁止基因編輯的問題上,“社會將決定下一步怎麼做。”


03 基因商人

是瘋狂天才,也是企業家,是大學教授,也是基因商人,賀建奎在這一點上倒是和他在斯坦福的導師斯蒂芬·奎克頗為相似。

在進入斯坦福之前,賀建奎還只是一個專注科學研究的學者,在他的概念中,研究是研究,商業是商業,“但在斯坦福,人生觀第一次被真正顛覆了。”

斯蒂芬·奎克在生物學領域也是一個“大牛”,在2005年斯坦福建立了新的生物工程學系後就一直在斯坦福擔任教授,他的頭銜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而除了“四院院士”頭銜,在斯蒂芬教授名下,還有十多家公司。而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扎克伯格基金會在生命科學領域的重金砸下的“BioHub研究中心”,斯蒂芬教授擔任聯席總裁。據報道,斯蒂芬教授是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控股權的億萬富豪。

被“顛覆了人生觀”的賀建奎,也在向他的導師靠攏,積極進行自己的“科技成果轉化”,而且也得到了其導師斯蒂芬教授以及鼓勵教授創業的南科大的支持。

天眼查數據顯示,賀建奎是7家公司的股東、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並且是其中5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7家公司的總註冊資本為1.51億元,主要包括因合生物、瀚海基因及其關聯子公司等7家公司,其中南科生命科技公司,南科大持股24.5%,而這些公司主要做的就是“基因”的生意。

以瀚海基因為例,在2017年7月份,瀚海基因推出了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基因測序儀,賀建奎團隊“預計2019年左右,人們只要花費約100美元就可測自己的基因信息,進而可進行疾病提前預防、干預,精準醫療、個人健康管理、飲食指導等。

到了今年的4月份,瀚海基因宣佈完成2.18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融資資金將重點用於建設全亞洲第一條第三代基因測序儀及配套試劑生產線。

彼時,其基因測序的產品就被一些科學家們稱為這是“宣佈中國在基因測序領域“領跑”時代”。

但是,瀚海基因也表示“基因編輯嬰兒”與公司無關。這一次的“歷史突破”顯然有點玩脫了,南科大否認、醫院否認,加上瀚海基因公司,正好湊成了“否認三連”。

無論是教授賀建奎還是商人賀建奎,比起“世界首例”的炫耀,人們更希望他能夠回國,解釋一下這“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是怎樣誕生的。

“基因編輯嬰兒”背後的生意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