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江流經長沙,那麼長沙會超過武漢嗎?

用戶64525106


要使長江改道繞經長沙,那麼湖南就不叫湖南,湖北也不叫湖北,或許應該叫嶽南和嶽北!



湖南、湖北是因位於洞庭湖的南北而得名。從原先的航道轉向繞經長沙,唯一的可能只有岳陽和洞庭湖不是湖泊而是山脈,遇山繞過低窪經長沙的可能才會實現。

同樣,湖南湖北也是以長江為界分割省域。岳陽地區和益陽的部分地區將會劃到河北地界。沒有岳陽和部分益陽的湖南將會減少至少15%的經濟總量。

2017年的GDP34600億,變成了29000億,並被福建超過。河北也從36500億變成了4萬億,超過四川排進全國前6。本來基本相當的兩個省份差距突然增加到30%以上。

湖南願意嗎?湖北可能會樂見其成。

這樣的長沙在省域面積減少和GDP總量下降的情況下,勢必會降低省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但長沙由於得到了沿江城市的地位,也會有一定的潛力發揮,或許會比現在更具有強省會功能,其他城市的地位會進一步下降。利弊權衡,預計長沙經濟總量差距不大,以維持原狀概率最高。

湖北卻由於得到了岳陽和益陽部分地區後實力增強了。反而增強了武漢省會城市的實力,經濟總量預計還會比現在還要高。

長江如繞經長沙不僅沒有增加長沙的經濟實力,反而讓湖北得了岳陽,武漢的經濟實力也會相應得到提升,更加進一步奠定了中三角的核心地位。長沙真可謂陪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鞅論財經


時光倒退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漢口是何等繁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冠以首義之城,民國之都。經濟貿易僅次於上海位居第二位。繁華程度與上海並駕齊驅。那時的長沙只能望洋興嘆。

武漢作為張之洞推行洋務運動的重鎮,在清朝末期開始工業逐步發展,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聲名顯赫。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國家重點建設城市的武漢,一批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武鋼,武船,武重等武字頭國有企業建成投產使武漢經濟長期位居國內前四位。

改革開放後,隨著沿海經濟的開發,以外貿促經濟發展的經濟結構使廣東,江浙等沿海城市迅速崛起。而以內銷為主的武漢沒能跟上形勢發展需要,經濟發展的腳步變慢了。

進入新世紀武漢重新崛起,近年來,武漢經濟總量位居前十,重回經濟第一方陣。

微信公眾號忠實公民認為,濱臨長江對城市的發展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武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不是一個長江能改變的。如果喜歡金融投資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忠實公民”瞭解上市公司與行業前沿資訊,解讀公司背後的故事,提供一手投資決策數據,助您投資一臂之力。


財經公民


長江流過岳陽,岳陽超過長沙了嗎


牛仔交通旅遊


先分清楚時代!古代依靠水運,沒高鐵,地鐵,飛機,高速,馬匹與船舶運輸很關鍵,而現在的城市發展,離不開中央政策和當地資源的結合,看看江蘇的蘇州,沒直接在長江上,也不是副省級,更不是省會,雖然靠近上海有不少優勢,但長江上也有岳陽和九江!不是光靠一條長江就有區別,還是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四川就是一個例子,山多交通不便,現在成都發展得不是挺好的?


E生修行


我是武漢人,沒感覺長沙落後,雖然長沙硬件不如武漢,但生活感受比武漢好,比如江漢路步行街和黃興步行街對比,就能說明很多問題,原因是武漢不注重武漢傳統飲食,而長沙總是作重體現本地特色,這就是區別


開心笨笨狼


如果建國後,國家把武漢立為直轄市,扶持力度和上海一樣,現在就是北上武廣深了,亦或者,北武上廣深,


庸人自憂11


如果長江流經長沙,那麼長沙就應該改名武漢,武漢就會改名長沙。

地位互換


愛拼才會贏156


如果現在改,來不及了,武漢不會給你中部老大的機會 ,如果三千年前就有長江不流入武漢,那麼肯定就不會有武漢什麼事情了 ,流入長沙不流武漢 肯定是長沙的機會大大的有。


生活在長沙


原來在太平口有一條河道直通洞庭湖,後來圍湖造田將洞庭湖變成了農田,這條水道就廢了,如果這條水道存在予以疏浚,哪常德,益陽,岳陽,長沙都將受益不小。


混混61279393


如果武漢在上海,那是不是武漢就超過上海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