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自己建造的西北風級兩棲突擊艦為什麼不自己用,最後低價出售?

十分熟兒的牛排來一份


法蘭西的西北風級驅逐艦是歐洲綜合性能最好的兩棲攻擊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23000噸左右,艦船長度接近200米。法國海軍建造了三艘,都在使用中,其中的兩艘還來中國訪問過。該船的航速達到19節,能搭載16架NH-90多用途直升機,這個數量不算少,由此可見西北風的戰鬥力是比較強的。

除了直升機,還能攜帶70多輛裝甲車,運輸能力很突出。人員方面,能夠輸送450名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西北風攻擊艦還是非常不錯的,三個西北風,外加戴高樂航母,就是法國海軍的四大主力。

西北風跟其他國家也有緣分,俄羅斯方面就曾經明確表示,要從法國購買兩艘西北風級攻擊艦。但由於多種國際因素的干預和影響,這筆交易最終沒有達成,有豐富船舶製造經驗的俄羅斯也看中了這款武器,說明它的品質值得肯定。

西北風兩棲攻擊艦還來中國訪問過,在2008年,西北風的第一艘“西北風”號曾經來過上海。後來到了2015年5月份,西北風的第三艘“迪克斯莫得”號也來到上海。這兩次近距離的接觸,讓西北風攻擊艦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擴大了。

法國能夠列裝三艘西北風,已經非常不錯了,畢竟法國的軍費有限。從法國的實際需要出發,三艘也完全夠用。這款兩棲武器的外型也非常美觀大氣,能夠代表法國高超的艦船製造水平。


兵說


簡單來說,就是法國造好了2艘,連俄文名都塗上船舷了,就等著俄國人來收貨了。

duang,烏克蘭危機爆發了,在北約壓力下,法國取消了這筆生意,也賠了錢給俄羅斯。

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外交工作,最終沙特出了12億美金買了下來,給埃及海軍用。

沙特土豪就撂下一句話:平時就你們用吧,啥時我們有事你們過來幫忙就行。哎,末了埃及還是炮灰的命。

接下來我們在按照當事國,簡單的梳理一下。

對於法國來說,再賣給俄羅斯不現實了,本身法國自己已經有了幾艘裝備了,再吃下2艘也沒必要,為了減少包括支付違約金在內的損失,法國得找下家接盤,而且還得趕緊的,畢竟這2艘船每個月的維護費用就要500萬歐元,法國人吃不消,還得找能用俄式裝備的國家,畢竟這船上早就裝備了按俄式標準的裝備,如果賣給非俄製式武器系統的國家,拆了再重建,這又是一筆天價開支。

埃及方面:在北非的各國的海軍力量中,埃及目前還是最強的,不過最近幾年阿爾及利亞的海軍裝備突飛猛進,有趕超埃及的勢頭,埃及如果有了這2艘嶄新的西北風級,那海軍實力將大幅度提升。而且埃及在冷戰期間有相當長的時間,主要採購蘇聯武器,目前在埃及軍隊中還有不少裝備,對於這2艘西北風艦上的俄式裝備,埃及也能較好適應。

對於俄羅斯來說:雖然買不到了,但這2艘艦船畢竟配備了大量俄式的裝備,如果以後埃及要讓這2艘艦船具備強大的戰鬥力,那就得向俄國採購配套的武器系統以及相應的武裝直升機,當然後來也確實這麼做了,這對俄國再殺入埃及乃至強化在中東地區的武器市場也是有好處的。

至於沙特麼:自從埃及的穆兄會倒臺後,沙特等海灣君主們著實鬆了一口氣,這些王爺們實在害怕自己國內也出現這種亂民,為了扶持埃及的新政府,沙特帶著一幫海灣君主給埃及輸送了上百億美金的援助,再花個十來億幫埃及買軍艦,小意思,埃及兄弟要買,我出錢,只是在我需要的時候你得幫我。

不過看來看去,沙特怎麼都像個冤大頭。


雲中史記


法國自己裝備了三艘,分別是:

  • L9013/西北風號(Mistral)

  • L9014/雷電號(Tonnerre)

  • L9015/迪克斯梅德號(Dixmude)

俄羅斯原打算購買四艘,付了兩艘的定金,結果因為烏克蘭戰爭法國爽約了,照價賠償了俄羅斯。

法軍自己養活不了這麼多大船,也懶得拆除艦上已經安裝的俄製裝備,就低價賣給了埃及,俄羅斯說上邊裝好的俄製裝備也不用拆除,一併交給埃及。也就是說,埃及低價得到了兩艘大船,但是被法國和俄羅斯影響力籠罩,今後埃及海軍的發展和裝備都離不開法國和俄羅斯了。皆大歡喜。


旅行中國


法蘭西沒錢了,用不了這麼多,已經3艘在役,與俄賣買不成,還是想著賣出去,湊巧埃及要,可以呀。賣價也不低,單價每艘26億美元,此前賣給俄是16億美金。平地漲上10個億,你說算低嗎?要說可以了,這價格,埃及也夠費勁的,再多了要,恐怕這買賣就會談不攏,這價也到了埃及最大承受極限。

性能還可以。2.1萬噸的排水量,可以搭載16架重型直升機,要麼30多架輕型的,當然也可輕重混搭,有69張醫療床位,可搭載900員士兵,70輛軍車,至少可實現搭乘13型裝甲戰車,航速18.8節時航程2萬海里,每小時33公里實現37000多公里行程,能力不算低,在國際上排中規中矩,其它方面,作戰指揮系統呀要稱先進。

要賣中國的傳聞。賣俄不成一售中國,都是傳聞,其實按照當時氣候,售俄味不對,賣中國也是不成的。可能法國有這個意思,也是錢鬧的,有點小著急,賣給誰去呢?對吧,著實不好辦,經過一通找尋,終於找到一家埃及不容易。中國有無考慮不知道,“西北風”停靠中國之時,中國對外展出了自己的兩攻外銷產品,現在總把技術產權掌握在自家手裡。要在直升機不成,我們等幾年沒關係,所以這二年沒有開工建設。可大可小,隨心所欲,還是自家造好喲。

怎麼又黃了。說好的,說不賣就不賣,賣買不成,法俄因此倒未翻臉,相反,俄羅斯藉機還能掙一點。本為是為俄製裝備訂身而設的,現在不成要賣誰,換言之誰才可以能買到俄製直升機裝備,埃及可以,因是,買了去,順帶著買了些卡-52與卡-29武裝直升機。


魂舞大漠


其實這是對於“西北風”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的一種誤解,很多軍迷認為這種大艦不好用,法國人才不用的。其實不然,“西北風”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非常好用,連軍火出口大戶俄羅斯都已經採購。法國人不用是作戰需求小,俄羅斯人買,是“軍火巨頭”的困惑,進口西方武器裝備的俄羅斯其實非常無奈。


俄羅斯與法國簽訂了價值10億歐元的合同,採購2艘“西北風”級直升機船塢登陸艦,向西方製造商開啟了軍火進口的大門,這表示俄羅斯完全已經不是武器出口“巨頭”,他們不光引進了法國軍隊都不要的“西北風”,還在進口意大利裝甲車、無人機,這反映了俄羅斯軍火製造企業的困境,另一方面卻也表現了“西北風”強大的性能。

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1991年之後受到了沉重打擊,核動力航母胎死腹中、國防工業設備改造資金不足、企業嚴重分化、生產經營過分依賴出口,這些問題都在進口“西北風”的檔口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西北風”,俄羅斯國防工業不是研發不出來這麼先進的船塢登陸艦的。


俄羅斯國防工業生產設備老化,如果沒有船塢登陸艦,沒有“西北風”,俄羅斯人用什麼去別國搶灘登陸呢?但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企業的設備只有不到1/3的設備符合現代化的要求,這種狀況近年來更加嚴重,而他們的國家又採取不了妥善的解決措施,因此,“西北風”登陸艦就在俄羅斯登陸了。

從“西北風”我們可以看見俄羅斯國防工業企業在走上坡路,難以適應整個國家經濟和國防工業所發生的變化。由於俄羅斯西伯利亞低壓儀器廠、伊爾庫茨克東方生產聯合體等軍工企業已先後被迫宣佈破產,“蘇霍伊”、“米格”、“伊爾庫茨克”、“伊柳辛”等航空公司對集團化改制採取消極的態度,極大影響了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俄羅斯蘇霍伊公司有90%的產品用於出口,米格公司有95%的產品用於出口,過分依賴出口面臨的風險很大,由於隨著某些國家武器購買數量的增多,其市場將會出現飽和,俄羅斯軍工企業的發展後勁不足,印度、中國、中東歐國家等老客戶在與俄羅斯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同時,也向法國和以色列等國採購了武器裝備,俄羅斯有可能漸失去這一市場。

甚至連升級改造蘇聯時期武器裝備的“蛋糕”也不是俄羅斯的專利,尤其是以色列作為武器系統升級的技術大國,最擅長升級蘇制武器,正在與俄羅斯爭奪蘇制裝備升級的市場份額。
謝謝觀看。


軍林天下


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排水量2萬噸,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性能最優秀的兩棲攻擊艦。俄羅斯於2011年6月和法國簽訂合同,購買6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這是冷戰結束後,俄羅斯首次從西方訂購大型裝備,也是俄羅斯和西方之間最大的一筆軍貿合同。但是在美國的阻撓下,該合同最終流產。但是已經由法國DCN建造完成的2艘“西北風”級就成了雞肋,因為這兩艘西北風級是完全按照俄羅斯飛機和登陸艇的規格建造,和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不兼容。最後經過多輪討價還價,這兩艘西北風級被埃及買走。然而有趣的是,埃及在購買了2艘西北風之後,隨即又購買了50架俄羅斯卡-52武裝直升機。

根據環球網10月21日報道,埃及總統塞西在近日視察埃及軍隊時,專門市場了卡-52武裝直升機部隊,並親自坐進卡-52的座艙,體驗了一把俄式裝備“簡單粗暴”的暴力美學。而根據媒體介紹,俄羅斯去年年底開始向埃及交付直升機,目前已經交付了12架,剩餘飛機將在明年年底前交付完畢。

卡-52是世界上最為另類的武裝直升機,它由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卡莫夫設計局如今更名為“俄羅斯直升機製造公司”)。是世界上僅有的共軸雙旋翼直升機。由於俄羅斯海軍的直升機幾乎是清一色的卡莫夫雙旋翼共軸直升機,所以原本劃歸俄海軍的“西北風”級兩棲艦也計劃裝備卡-52直升機,並對艦體進行了針對性的修改。埃及在購買了西北風級之後,在購買卡-52正好是裝艦首選。

埃及購買這兩艘“西北風”有著複雜的背景:這兩艘西北風其實是沙特掏錢購買,但是卻沒有加入沙特海軍,而是交給埃及海軍使用,沙特只說“必要的時候要支持我的軍事行動”。這樣重金購買大艦,卻交給別人使用,古今中外,估計也就沙特一家了。而卡-52則原本就是針對西北風做了修改,所以埃及購買的卡-52不需要任何改動,就可以直接上艦。沙特作為海灣第一石油大國,其金錢雖然不缺,但是部隊普遍懶散,缺乏戰鬥意志,真正打仗,大多依靠外國僱傭軍,因此把2艘西北風交給埃及海軍,必要時由埃及海軍出兵出艦,沙特出錢,這種作戰模式自然是沙特滿意的,所以沙特自然會有針對性的滿足埃及兩艘“西北風”的全部配置,目的就是未來可以充分發揮西北風級的作戰潛力。

目前沙特軍隊已經深陷也門內戰不能自拔。由全套美械武裝起來的精銳之師居然打不過窮得只能穿拖鞋的也門“胡塞”民兵。這讓沙特大丟其臉。而胡塞武裝最主要的補給港口,就是不久前被沙特聯軍攻陷的荷臺達港。而埃及的2艘西北風級噸位高達2萬噸,如果用來向荷臺達港的阿拉伯聯軍運送後勤補給,則再好不過。所以,沙特掏錢讓埃及裝備這型大艦,預計很快就能出現在戰場上。所謂有錢的是大爺,先進武器白給埃及用,沙特可不是做慈善的,真的要埃及去擋槍的時候,沙特必然會向埃及提出要求。以目前埃及的財力,可能也無法拒絕沙特的要求,具體後事如何,我們不妨讓子彈再多飛一會兒。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戰爭史


其實我覺得西北風級的建造自己不用,原因有二。第一基於資金問題,隨著中國的崛起,而西方國家的經濟一路下滑,無論德國,法國等等,對於軍費的削減是最大的問題,法國無力承擔過多的軍費,只有把它賣掉。



第二,就是西北風級有可能很多地方屬於試驗性質,所以很多功能不太完善,法國只是從建造上吸收經驗,而成品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本國海軍不接納,只有賣掉。



希望我的回答有用。謝謝


粵遊紀


這個關係到法國的實際需求,現在法國對於這類型兩棲突擊登陸艦需求並沒有那麼高。現役的已經足夠了。



原本打算賣俄羅斯的,後面因為北約美國的關係不了了之。放眼北約的國家,並沒有國家有這種需求,而且內部設備還是俄羅斯的,如果俄羅斯不提供幫助,接受這兩艘艦艇這些設備拆了更換又是一筆很大的費用。

如果不賣,一是佔位置,二是艦艇放置一段時間後出現的問題會更多。每天的維護也是一大筆的費用。如果賣,也不一定找到能同時接受兩艘艦艇的國家。而且法國跟俄羅斯關於這兩艘艦艇的違約費用,損失的利潤應該北約或者美國會在其他方面給於補助,不至於讓法國損失。也就不存在低價不低價的問題了


阿飛和他的刀


因為法軍自己實在是用不了太多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賣出的這艘兩棲攻擊艦,其實還是當初給俄羅斯建造的,但是由於後來俄歐關係惡化,該艦建成後沒有交付給俄羅斯海軍,最後被賣給了埃及海軍。

法國海軍自己裝備了3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鑑於法國海軍的兩棲作戰需求,以及日常維護保障的需要和法軍的軍費,這3艘已經能滿足法軍的作戰需要了,沒有必要繼續大量裝備這種戰艦。而此前俄法關係還算友好,加上俄海軍自身缺乏兩棲攻擊艦,而俄羅斯自身的造船工業無法建造這種戰艦,所以才向法國下了訂單,先付了2艘的資金。

但是突如其來的克里米亞問題中,俄法關係急劇下降,而建成的該艦不可能繼續交付俄海軍使用了,但是法軍自己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兩棲攻擊艦。最後找來找去,埃及表示了興趣,但卻是沙特付的錢,而俄羅斯對這個結果也表示接受,畢竟這兩艘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是按照俄軍武器標準設計的,以後埃及人少不了找俄羅斯買東西。

最終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法國把船賣出去了,俄羅斯獲得了賠償,而且還有後續生意可做,同時埃及海軍也得到了兩艘大艦。


僱傭兵


簡單說,法國軍費養不起。

兩艘西北風其實也不算貴,10來億歐元,船廠處理給軍方,估計10億歐元就差不多了吧。軍方還是買的起的。

可是武器裝備不是買了就不花錢。比如買了西北風,要配人員吧。要錢。

要配飛機坦克吧,要錢。

要開出去訓教吧,要加油吧。都要錢。

出海幾個月回來要保養吧,一年半載要修一修吧,還是要錢。

法國在目前的安全形式下,用不了那麼大規模的軍隊,也沒有兩艘西北風的預算,所以即使賠本賣了也不能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