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籍的抗日將軍有多少?都是誰?

張七1


山東不僅出響馬,更出好漢!

王耀武、張自忠、李玉堂、馮安邦、李仙洲、李延年、于學忠、宋哲元、高魁元、趙登禹......

這一位位的山東將軍前仆後繼地奔赴抗日戰場,為了讓國家與民族能夠早日擺脫侵略者的侵害與奴役,拋頭顱灑熱血,他們中間有的人活著看到了國家戰勝了侵略者,也有的人永遠地倒下了。

但是,歷史將會永遠銘記他們的功績!

王耀武:寧碰閻王,莫碰老王。

王耀武生於1904年,字佐民,山東泰安人。“耀武”,耀武揚威,向侵略我中國之敵人耀武,揚我中國之威;字的意思也很明白,“佐民”,幫助我中華之民族,幫助我中國之百姓。

1924年11月,王耀武考入黃埔三期,他也自此從一個小店員走上了征途。1933年因在“圍剿”中表現優秀,獲蔣介石召見,後被升為補1旅旅長。一個補充旅,一支隨時被用來抽調去補充前線受損部隊的二流部隊,在王耀武的手裡不僅沒被別人吞掉,反而成為了一支王牌軍,這事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後來,又將補1旅擴編成了51師,當時因為“殺妻案”被胡宗南放棄的張靈甫便是在這時候被王耀武招攬進入51師。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以王耀武51師和俞濟時58師組建成74軍,後又加入了施中誠57師,由俞濟時擔任軍長。1939年6月俞濟時調任第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王耀武則因功升任74軍軍長。74軍在王耀武的手上,創造了屬於它的輝煌與榮耀。

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是黃埔一期畢業,也都是山東人,皆一時名將,但是當時卻流傳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說法。

王耀武絕對是帥才,只不過蔣介石沒用好他,雖然他也獲得過蔣介石的召見,但是其實並不是很討蔣的喜歡。

張自忠: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張自忠將軍是在抗戰中犧牲的中國軍隊中級別最高的將領,也是反法西斯同盟在二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張自忠生於1891年8月,字藎忱,山東臨清人。1910年張自忠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誰又能想到這個法律專業出身的山東青年日後會成為戰場上的將軍呢?1916年在袁世凱死後過著隱居生活的車震將軍將張自忠推薦給了馮玉祥,張自忠也從此進入了西北軍,一路直升。1930年馮玉祥輸了中原大戰,西北軍也被蔣介石收編為29軍,由宋哲元任軍長,張自忠則為38師師長。

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因為蔣介石對日態度不夠“強硬”,又加上日本人曾經見過張自忠,致使當時在北平的張自忠被罵成了“漢奸”。

1940年5月,日軍發動棗宜會戰,對第五戰區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當時駐守襄河西岸的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2000餘人渡河禦敵,他曾沉重宣誓:“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誰知竟一語成讖,5月15日張自忠陷入了日軍的包圍中,雙方發生激戰,但是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敵軍兵力四五倍於張軍)的情況下,張自忠率軍與日軍激戰到了16日下午,最終英勇殉國!連日軍也極為尊敬地為張自忠清洗屍體並收殮,以“大將”稱呼張自忠。國軍搶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後,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1943年5月16日,周總理撰文《追念張藎忱上將》,他在文中寫到:“每讀張上將於渡河前親致前線將領即馮治安將軍的兩封遺書,深覺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軍人之魂!”



附上週總理文中所提及的張自忠所寫的兩封遺書:

張自忠致馮治安書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張自忠告前線將領書: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吾與吾國


國軍中的山東籍將領:蕭之楚,王耀武,上官雲相,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劉安琪,宋瑞珂,裴昌會,張自忠,趙登禹,馮安邦,曹振鐸,周慶祥,張廷孟,高魁元,姜玉貞,秦德純,劉振東,孫蘭峰,于學忠,方叔洪,朱世勤,宋哲元,王叔明,王淦塵,傅立平,呂濟,呂汝爽,牟中珩,魯崇義,於兆龍,趙琳,李振清,韓多峰,聞承烈,韓炳宸,劉芳貴,王鵬舉,馬馨山,曹和光,郭毓林,李翰卿,丁一,王嚴,於學道,孔令恂,石敬亭,劉奉濱,李杏村,谷良民,張慶澍,張雨村,張金廷,張靜愚,張耀宸,周敬亭,趙保原,姚輕耘,秦啟榮,秦建斌,聶松溪,徐繼武,閻尚元,黃宗顏,衣復恩,徐繼武,董繼陶,臧元駿,馬雄飛,王仲升,王靜軒,牛元峰,馮興賢,劉廣濟,劉元勳,劉召棠,孫長勝,李鴻慈,李維民,楊業孔,楊學房,張子良,張天佐,張金廷,張景月,陳光然,陳耀漢,康樂三,竇來庚,路可貞,趙汝漢,賀元,高鵬雲,鄭金聲,周舉章,周遵時,周毓英,孟廣珍,孟昭進,宮長海,項傳遠,高仁紱,高芳先,耿繼周,徐端,譚慶林,張欽安,張之珍,楊然,李伯頗,劉耀庭,李傳霖,孫金銘,王子修,於陶生,王在堂,王亞光,王和璞,王金韜,王菱舟,尹作翰,孔憲榮,馮其昌,史耀東,吳迪吉,張子修,劉儒林,王玉臣,王公堂,王天祥,王天鳴,於少卿,於世銘,丁普明,李象宸,李家鼐,宋梅村,安樹德,王長海,王金鈺,尹殿甲,史雙興,李鐵漢,李殿春,邱耀東,張汝奎,張裡元,張容溪,陳煥採,唐慶珊,賈維錄,蔡晉康,魏宗晉。


夢斷衡陽城


巧了,俺就是山東聊城人。很多人認為山東抗戰無名將,這顯然是個誤區。山東十大抗日名將,張自忠、趙登禹、王耀武和三張……都是俺們山東人的驕傲!

論起近代名將,山東確實不如湖南、四川、廣東、湖北這些大省,但說到抗日,山東人一點都不含糊!我總結了山東十大抗戰名將,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他們分別是:張自忠、趙登禹、王耀武、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馮安邦、秦德純、劉振東、高魁元。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壯烈犧牲,追贈二級上將,中國軍魂

張自忠,字藎臣(後改藎忱),山東臨清人。最高職務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抗日戰爭中,張自忠將軍先後率軍參加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等,屢屢重創日寇。1940年5月在棗宜會戰中,張自忠將軍血染疆場,奮戰不退,壯烈犧牲,享年49歲。


張自忠將軍殉國後,日軍為之肅然,給他舉辦了盛大的葬禮,日本廣播更是稱之為“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民間稱之為“活關公”。靈柩運回重慶,蔣介石親自迎接,“撫棺大慟”,追授二級上將銜。張自忠將軍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

張自忠將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場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他是當之無愧的抗日英雄、民族英雄,中國軍魂,全國多地有“張自忠路”。他的愛國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王耀武,山東泰安人,74軍軍長,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中正劍持有人。

王耀武,字佐民,山東泰安人。他的知名度在抗日名將中並非最大,但論實力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且類似古代名將戚繼光,而戚繼光也是山東人。

王耀武系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組建74軍,王耀武是第二任軍長。在他的治理下,第74軍成為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和抗日先鋒,從抗戰之初到抗戰結束,幾乎年年對日作戰,幾乎參與了正面戰場的所有大型會戰,而且是勝多負少,讓日軍對其頭疼不已,避之不及,美國人則稱“74軍是惟一能打硬仗的中國軍隊。”

王耀武作戰時雷厲風行,殺伐決斷,敢打硬仗,戰績頗佳,時人有“寧碰閻王,莫碰老王”之謂,贏得了國共雙方和日本、美國的一致認可,這一成就是其他名將望塵莫及的。

國民黨軍界長期流傳“三李不如一王”之說,意思是指黃埔一期三個山東籍貫的名將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加起來也不如黃埔三期的山東人王耀武一個。

趙登禹,山東和責任,壯烈犧牲,追贈上將

趙登禹,字舜城,山東菏澤人。1933年初,參加長城大戰,把守喜峰口,擊斃擊傷日軍5000餘名,取得“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勝,史稱“喜峰口大捷”,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抗戰士氣。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時任132師師長,陸軍中將銜的趙登禹,隨29軍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共同抗日,7月26日,在與日軍的激戰中壯烈殉國,年僅39歲。

全國多地有“趙登禹路”,當時的《救國時報》如此評價趙登禹將軍:

“奮戰至最後一滴血,光榮地完成了保國衛民的天職,足為全國軍人之模範。”

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軍中三李”

李仙洲,山東德州人,黃埔一期,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九十二軍軍長,陸軍中將軍銜。抗戰期間,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豫中會戰等大型會戰。1938年的忻口一戰,親臨前線指揮,被日寇流彈擊穿胸部,險些犧牲。

李延年,山東東營人,黃埔一期,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兼第2軍軍長,陸軍中將軍銜。曾率軍參加上海“八一三”抗戰,後又參加臺兒莊大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等,一向以作戰頑強著稱,絕不輕言撤退。抗戰勝利後,作為山東地區受降長官,接受日軍投降。

李玉堂,山東東營人,黃埔一期,第36集團軍總司令,陸軍中將軍銜。抗戰期間,先後率部參加上海“八一三”抗戰、武漢會戰和三次長沙會戰,取得三次大捷,被稱為“泰山軍”。

馮安邦

馮安邦,字化民,山東濱州人,第42軍軍長兼27師長,陸軍中將。抗戰期間,馮安邦率部先後北上南下,抵抗日軍侵略,先後參加著名的娘子關戰役、臺兒莊戰役,每次都是浴血奮戰,血戰不退。1938年在湖北襄陽遭遇敵人空襲時,不幸中彈犧牲,享年54歲,追授陸軍上將。

高魁元

高魁元,字煜辰,山東棗莊人,黃埔四期生。抗戰爆發後,任18軍第14師第42旅第83團團長,曾率軍參與淞滬會戰、崑崙關戰役、湘西會戰幕,後轉入幕後,任軍事委員會高級參謀。

秦德純

秦德純,字紹文,山東臨沂人,國防部次長,陸軍中將。曾率軍參加長城抗戰,後主要從事軍政工作。抗戰結束後,秦德純曾作為證人參加對日本戰犯審判,不辱使命。

劉振東

山東濟南人,曾任山東保安13旅3團團長,率軍遊記作戰,打擊日偽軍,1943年9月,劉振東壯烈犧牲。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姓名 籍貫 職務 犧牲時間 犧牲地點  

    張文偕 一一山東掖縣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政委 34 08 28 吉林虎林  

 張 奎 一一山東掖縣 寧安抗日救國軍參謀長 36 04 吉林伊蘭  

 李學忠 一一山東 東北抗聯第2軍政治部主任 36 08 吉林撫松  

 夏雲傑 一一山東沂水 東北抗聯第6軍軍長 36 11 26 黑龍江湯原  

 周樹東 一一山東平度 東北抗聯第2軍4師政委 37 04 吉林安圖   

趙登禹 一一山東荷澤 第29軍132師師長 37 07 28 北平南苑 追贈上將  

 姜玉貞 一一山東荷澤 第65師196旅旅長 37 09 11 山西忻口 追贈中將

  王仁齋 一一山東文登 東北抗聯第1軍3師師長 37 09 東北  

 劉震東一一 山東沂水 第5戰區高參兼第2路遊擊司令 38 02 28 山東莒縣 追贈中將   

方叔洪 一一山東厲城 第114師師長 38 04 山東馮家場  

 魏長魁 一一山東德平 東北抗聯第9軍政治部主任 38 05 東北  

 馮安邦 一一山東無棣 第42軍軍長 38 11 03 湖北襄陽  

 範築先 一一山東館陶 山東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38 11 15 山東聊城

  姜克智 一一山東平牟 東北抗聯第7軍1師副師長 38 秋 臥虎裡山   

李大中一一 山東滕縣 山東軍管區副司令 38 湖北武漢   

王自衡 一一山東 山東第24保安旅旅長 39 03 18 山東  

 韓炳宸 一一山東金鄉 山東第24保安旅旅長 39 11 12 山東萊陽 追贈少將   

袁聘之 一一山東 山東第23保安旅旅長 40 03 28 河南寧陵   

張自忠 一一山東臨清 第33集團軍總司令 40 05 06 湖北宜城 追贈上將  

 汪雅臣 一一山東蓬萊 東北抗聯第10軍軍長 41 01 29   

李翰卿 一一山東濮州 第57師步兵指揮官 41 09 27 湖南長沙 追贈中將  

 朱世勤 一一山東單縣 暫編第30師師長兼魯西遊擊司令 42 05 04 山東單縣 追贈中將   

常德善 一一山東嶧縣 第8路軍冀中軍區8軍分區司令員 42 06 河北肅寧  

 竇來庚 一一山東臨朐 山東第17保安旅旅長 42 08 30 山東臨朐  

 張慶樹 一一山東東阿 蘇魯戰區高參 42 08 山東莒縣   

周致中一一 山東第22保安旅旅長 43 02 05 山東惠縣   

柴世榮一一 山東膠縣 東北抗聯第5軍軍長 43 08 黑龍江  

 張景南 一一山東 山東第11保安旅旅長 44 05 山東鄒平   

馬曉雲 一一山東長山 第8路軍渤海軍區6軍分區副司令員 44 08 10 山東青城

  王魁一 一一山東 山東第8保安旅旅長 45 02 24 山東陽毅  

 蕭健九一一 山東平清 山東第2、3挺進縱隊司令 45 03 01 山東臨清


鐵男春秋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烈士陵園,抗日英雄馬耀南,馬曉雲,馬天民烈士,也稱為“一馬三司令”。兒時候,讀三年級的那一年清明節,從張店的501廠第一小學步行二十公里去拜謁先烈們。幾十年了,記憶猶新,永遠緬懷為中國人民幸福生活犧牲的革命先烈!







樂山樂水317317


山東籍的抗日將領太多太多了,如果一個一個細說,可以寫成一本書,書名我都想好了——《山東籍抗日將領列傳》。一般而言,國共軍隊旅長以上都是將軍啊!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我就不說了,今天就介紹一位為國捐軀的山東籍晉綏軍旅長。

姜玉貞1895年出生于山東菏澤,20歲那年,陝西陸軍步兵團在菏澤招募士兵,身材高大的他被招兵官一眼看中。1916年5月,陝西督軍陸建章倒臺,姜玉貞跟隨團長商震投靠閻錫山。商震升任旅長、師長,姜玉貞跟著水漲船高,還在商的推薦下進入山西軍官教導團第三期步兵科學習。

1930年中原大戰,姜玉貞時任第4師第10團上校團長,在津浦路作戰時胸部中彈負傷,半年多後傷愈歸隊,縮編的晉綏軍中已經沒有他相應的位置,只好在太原綏靖公署下面掛個附員的名義。1933年10月,商震帶著親信部隊脫離晉系,閻錫山啟用姜玉貞擔任第196少將旅長。

1937年9月下旬,為了抵禦侵入山西的日軍,姜玉貞率部抵達崞縣,當晚接到閻錫山“限期七日,死守原平”的命令,於是星夜趕赴原平鎮佈防。10月4日,日軍獨立混成第15旅團第30聯隊猛攻原平,姜玉貞身先士卒,穿梭各個前沿陣地,脖子上挎著兩個大號手擲彈,用實際行動鼓勵官兵英勇殺敵。

南門外火車站十分重要,敵我雙方反覆爭奪,姜玉貞從各團中抽調精幹力量,親自帶隊衝鋒,利用夜色奪回陣地。守城期限即將完成之際,姜玉貞下令城外剩官兵撤守城垣。然而就在此時,上級又下令再守三天,有些團長建議及早突圍,姜玉貞立場很堅定:“我當兵二十多年,打仗從來沒有充過孬種。這一回,我是拼上了,就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務!”

10月11日凌晨,僅剩五六百人的第196旅獲准突圍,姜玉貞親率特務排斷後,不幸腿部中彈,血流不止。幾個親信衛士背起他繼續前行,日軍追趕而來,用刺刀連扎姜玉貞腹部,隨即又殘忍地將其頭顱割下取走。

姜玉貞壯烈殉職的消息傳到太原,閻錫山極為痛心,賦詩一首:“全區原平戰最烈,三團只剩五百人,據守三院十一日,玉貞旅長兼成仁。”1937年10月,國民政府追贈姜玉貞為陸軍中將。1979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怎麼樣?姜旅長的事蹟感人嗎?山東的朋友們!點贊!轉起來!


馮傑


山東籍抗日將軍以中低層官員為主,但山東人民在抗日中做出了巨大犧牲,表現的可歌可泣。主要是共產黨發起和領導的,後來的115師開進山東,在三十年代有徂徠山起義,昆嵛山起義等多支起義部隊。很多還有縣大隊,民兵。地雷戰就是民兵組織的。抗日戰爭中,山東有沂蒙山根據地,膠東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軍政大學,像後來的張,遲都是那時培養出來的。那時候根據地的男人只要年齡在15到四十歲就動員參軍,像我們一個村解放前僅五十多戶,抗日就死了五人,兩次大參軍的人數達二十多人。當時條件艱苦,死亡率非常高。也有個別僥倖沒死成為將領例如馬未都他爹。這部分人基本沒有文化或文化很低,成為高級將領的概率很低。而國軍部因為韓復榘的不抵抗,導致山東軍隊沒出抗日將軍。所以山東出的多是少將以下的將軍,而像張,遲之人當時都還年輕,成為高級將領是後來的事


騎驢冒雪過小橋


提到山東籍的抗日將軍,自然少不了張自忠。他1891年出生,山東臨清人,1908年入臨清中學堂讀書。1911年就讀於天津法政學校,第二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目睹列強欺凌中國,軍閥混戰,痛感國家不幸,民族多難,立志報國,於是棄學從戎。1914年秋,到奉天(今瀋陽)新民屯陸軍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團車震部下當兵。不久,被提升為司務長。1917年,到十六軍混成旅馮玉祥軍中。起初被派為差遣,不久升任排長。1919年被選送到軍官教導團學習。結業後即升任模範二連連長。以後繼任學兵團營長。1924年,升任兵團團長。1925年,升任第十五旅旅長。1927年4月,被委任為第二十八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1928年,兼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和開封戒嚴司令。1929年,調任第十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同年冬,原二十五師改編為第六師,任師長,後參加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西北軍餘部改編為國民政府陸軍第二十九軍,任該軍三十八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1933年初,二十九軍奉命參加長城抗戰,率所部與三十七師在喜峰口與日軍血戰,名聲大震。同年夏,參加察北抗戰。1935年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7年“七七”事變時,任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和天津市市長,除掌管軍務外並負責對日交涉。當二十九軍撤離平津時,他受命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市長。日軍佔領北平後出走。12月,在河南任第五十九軍(由原三十八師擴編)軍長。後該軍調赴徐州,編入第五戰區序列。1938年2月,奉命支援淮北于學忠部。在固鎮指揮五十九軍與日軍血戰七天,奪回曹老集、小蚌埠,穩定了淮可防線。3月,又奉命支援臨沂龐炳勳部,指揮五十九軍在臨沂城郊與日軍精銳坂垣師團進行拉據戰。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鍾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經七晝夜鏖戰,取得臨沂戰鬥的勝利因功升任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兼五十九軍軍長。同年5月中旬,在徐州突圍時,奉命掩護友軍撤退。在戰鬥人員不足的情況下,五十九軍在蕭縣南部地區頑強阻敵。完成任務後,到河南信陽稍事整補之後,又投入武漢會戰,在潢川、大別山一帶阻擊敵人。10月率部安全撤回鄂西,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1939年5月,敵酋岡村寧次調集10餘萬日軍進犯隨縣、棗陽。他率三十三集團軍從外線夾擊敵人,並率領騎兵第九師及總部手槍營出敵不意,冒險東渡襄河(漢水的一段),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取得了襄東戰役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他率部從右翼打擊向棗陽地區進犯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召集軍事會議,鼓舞士氣,全軍士氣高昂,與敵激戰,連連告捷。5月7日,率總部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從宜城東渡襄河,給敵人以極大威脅。日軍調集主力,折回反撲。經過七、八天的苦戰,部隊減員甚重,糧彈兩缺。5月16日,被困在南瓜店的杏兒山,缸子口。從早晨到中午,他奮勇督戰,不肯退避。在戰鬥中,肩部中彈,仍指揮若定。18日,日軍衝上杏兒山,

他身中七彈,仍呼喊“殺敵報仇”,為國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為他舉行國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並在祭文中給以高度評價。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幾次撥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張公祠、衣冠冢、殉國處紀念碑。在重慶北碚梅花山,還建立了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蹟陳列館。

山東籍的抗日名將有著名的黃埔三李(李仙洲,李玉堂和李延年)、

趙登禹將軍、王叔銘將軍、于學忠將軍、張自忠將軍、宋哲元將軍、宋瑞珂將軍。

大家還知道哪些名將,歡迎補充。


官破曉


抗戰時期,全國烽火遍地。民族危亡之際,山東大地湧現出眾多抗日英雄。他們率部同仇敵愾,轉戰南北,誓死抵禦外侮,血染疆場,英勇事蹟可歌可泣。

抗日軍魂張自忠,在集團軍總司令任上以身報國,成為抗日戰場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官;年僅39歲壯烈殉國的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我國抗日戰場上首位犧牲的師級指揮官;王耀武將軍,抗戰時長期擔任74軍軍長,奮戰在戰鬥一線,他們均出自山東,英勇事蹟耳熟能詳,不再贅述。今天我們介紹另一位抗日英烈――“奮跡戎行,戰必先驅”的馮安邦將軍。



馮安邦,山東無棣人。早年入伍投入馮玉祥麾下,曾參與擊潰張勳“辮子軍”。中原大戰後編入第26軍,後升為27師師長。抗戰全面爆發後,馮安邦率部北上抗日,駐守北平以南,奮勇抵禦日軍的進犯。後撤退駐守平漢線以南一帶,同年升為42軍軍長仍兼27師長。

娘子關戰役中,馮安邦部主力集結娘子關。馮安邦率部反擊駐守舊關的日軍,日軍被壓制到核桃園一帶。其後馮部反擊關溝舊關日軍,日軍調集密集火力強攻,馮部英勇抗擊,與敵形成對峙局面。日軍不斷增兵,我方損失過大被迫撤退。娘子關血戰,馮安邦部苦戰近1月之久,有力配合了忻口作戰。



臺兒莊戰役中,馮安邦率部浴血奮戰,組織敢死隊,與敵激戰,其部英雄氣概令日軍為之感嘆。圍堵敵坂支隊、漱谷支隊,重創日軍,立下赫赫戰功。後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1938年,馮安邦率部轉移湖北。同年十一月,馮安邦部在襄陽遭遇敵人猛烈空襲,馮安邦在指揮部隊構建防禦工事時,不幸中彈犧牲,年54歲。國民政府追授他為陸軍上將。


歲月是一條河流


謝謝!據我所知,山東籍抗日將軍當首推張自忠,犧牲時任國民政府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是抗戰期間犧牲的職位最高的將軍。還有趙登禹、宋哲元、王耀武、王叔銘、範築先、宋瑞珂、于學忠、李仙洲、李玉堂、李延年,另外在東北堅持抗戰的馬占山也是山東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