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保險過程中,你弄清了哪些套路?會給大傢什麼建議?

大青馬


不要覺得保險都是騙人的,那些都是過去很多沒有文化的保險員以及不良保險公司把名聲做壞了,我認為保險是個很好的東西、而且我不覺得是套路,的確是一些積極的應對。

例如客戶覺得,目前家裡賺錢能力很好,不需要買保險。

目前處在青年期,賺錢能力自然不用說,但是未來的風險是無法預料到的。如果一旦有生重疾,那麼家庭生活水平是一夜回到解放前,而且不能工作的話也沒有收入,這對家庭來講無疑是很不負責人的。買一份保障,也是對家庭孩子的保護。

例如客戶自己做企業,覺得也不需要保險。

即使是再有錢,我們看病的時候都需要排隊,對吧。遇到一些疑難雜症,還要託關係預約名醫。那麼一些高端醫療保險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直接去私立醫院,保險公司對接醫院結算。這無疑大大方便看病。特別是一些癌症,國外的治癒率是遠遠高於國內的,再有錢,國內治不好再有錢也沒有什麼用。

而且企業有負債,如果一旦自己經營不善留給家人的都是麻煩,壽險這個時候就有用了。

例如客戶剛買了房,沒有錢。

其實買房更需要保險,定期壽險會好一點,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在供房的時候一不小心掛掉了,那麼留給家人的是負擔很重的房貸,總不能讓銀行把房子給收去吧。買個壽險也是對沖一下負債,以防萬一。

當然買保險的時候是有很多坑的,坑就在如實告知這塊,我一個朋友的經歷就是在填寫如實告知部分隱瞞了自己的看病歷史,並且是保險員這樣告知的,這對保險員的好處是儘快成交,對於客戶的損失就是在賠付的時候保險公司可以以你帶病投保而拒賠。


后羿財說


中國是保險業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2017年中國原保費收入3.85億元,壽險保費收入規模居全球第二位。1980年—2017年。中國保費密度增長5600倍,保費深度增長44倍,除了2011年和2012年調整期,中國保險業一直保持11%以上的增速。2017年,中國保費首次超越日本成僅次於美國的國家,縱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保費大國,但是我們中國是有人口基數大的優勢,人均保費還是差出很多,依然距離發達市場擁有6—10倍的成長空間,可達百萬億的總資產空間。普通老百姓的保險意識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老百姓稱買保險被“套路”過。

買保險過程的套路:

1、 我在某保險公司上班,業績考核壓力大,幫我完成個任務吧。

親戚朋友在保險公司上班,迫於業績壓力,從身邊的家人朋友入手,購買保險,一般投保人都不會仔細閱讀保險條款,甚至買的什麼保險都不清楚,保單都壓箱底了,誤認為一個保單會包涵所有的保障。

2、 這個保險和別的保險公司一樣,我們這的保費低。

保費與保額基本是成正比的,大的保險公司保障會更全面,但是保費會高。有一些保險公司為了增加保單數量以及保費規模,會將保費調低,不過保險條款會非常苛刻,例如“某項疾病在經過三次確診後生存者進行賠付”這就完全失去了疾病保障的意義,確診還需要三次,並且受疾病折磨健在時才能賠付,說實話,這種條款真是有些喪良心了。

3、 我們保險公司現在搞活動呢,買一萬保險給送1000元的禮品呢。

保險公司首期保費基本上用於營銷獎勵,保險產品在繳費期間的現金價值很低,主要用於保險公司的運營了,因此,保險公司的從業人員賺錢效應是很大的,所以保險公司的對客戶的競爭是很大的,不僅是保險公司之間,保險公司內部對客戶的競爭也從來沒停止過。很多人看見禮品覺得合適,已經忽略了產品本身了。

4、 我們這個保險什麼都保。

保險條款一般都是非常多的,很少有人去仔細閱讀,因此都比較輕信保險銷售人員的話術,誤認為一單保險是萬能的。從業人員並未將保險的詳細分類以及所購買保險的保障解釋清楚,而是為了出單,能糊弄就糊弄過去。

5、 這個是理財產品,比銀行定期高,現在還有贈品。

在90年代末,銀保產品開始興起,保險公司在銀行大廳充分利用銀行客戶資源展開營銷,為了促單,將銀行理財產品及保險概念混淆,並未將分紅險及投資連結險的風險揭示到位,以至於到現在很多老百姓再也不相信保險,甚至說保險是“騙人的”。

由於保險的發展階段的制約,從業人員起點低、人員素質管理粗放、對保險理念認知淺薄等因素,造成很多老百姓對保險誤解很深,在此也給大家購買保險時的建議。

1、購買保險時諮詢專業人士,持有專業證書的金融從業人員。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在八九十年代,中國保險業粗放式起步,很多從業人員沒有學歷門檻,沒有從業經驗的要求,專職兼職皆可,人員管理相當粗放,業務素質參差不齊。

2、 購買保險時可在銀行或者金融服務諮詢公司進行諮詢,銀行的保險銷售要求持證上崗,產品都是篩選後才上系統銷售,省去自己選擇的時間,金融服務公司給出專業的建議,一般沒有產品銷售。

3、 購買保險時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包括保險責任、免除條款以及保障詳細條款,要經得起禮品的誘惑。

4、 階段性進行保單檢視,很多人買了保險後,保單就壓箱底,可生活中的變化很可能影響保險的理賠。

5、 購買保險時理清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關係,家庭關係複雜的最好不是法定受益人,而是指定受益人。

6、 保險看中的是功能,而不是收益,大家不要再保障型保險看收益,儲蓄型保險看保障了。

希望大家有個優質的理財習慣,讓生活更美好。用專業的知識服務大家,歡迎大家轉發。


河北銀行保定郭亞濤


保險公司本身賣的是合同,白紙黑字不會變,保險法的規定讓保險公司不得不把合同弄的越來越厚,盡其所能寫的嚴謹。

賠什麼不賠什麼都在合同裡寫的很清楚,即便近期出現的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銷產品,合同裡也都寫的很清楚,哪些不賠哪些賠,很多人誤認為各家公司的產品都一樣,其實是有差別的,只是很少有人關注而已。

很多人學了幾天就成為了專家,有些人聽了幾家的產說會就認為懂了,這才是套路的根源。

看懂保險不難,難的是很少有人用心去看或者有時間認真去看。

太專業的人賣不出保險,不專業的人靠忽悠成為明星,這就是套路,保險公司以結果論英雄,不問出處,充分挖掘業務員內心的慾望與虛榮心,捧成英雄,忘記自我,最終才會出現保險精英成為標準老賴的畸形人物。

所有的坑都在於人,不單純是保險業,每個行業都存在。傳統美德需要宣揚,當誠信成為社會主流時,坑就少了,路就平了。


周偉162028980


買保險一定要清楚瞭解自己到底想保什麼,保意外就單純保意外,保重疾就單純保重疾,不要想著靠一張保單就能把所有的保障都保全了,那樣只會花更多的錢,但是保障不一定能滿足自己,就像如果5000元單獨保重疾可以保50萬,但是,如果想保重疾,又想有分紅,最後還想要個萬能賬戶,估計同意的5000,最多隻能保20萬的保額,記住一定要把錢用在刀刃上


聰聰陪你說理財


保險本來就是一紙合同,法律文本,沒有什麼套路的。保險產品的設計也是經過專業的精算師根據所面臨風險的規律性、保險公司經營費用及經營狀況、保險市場供求狀況等確定的,上市前也要經過銀保監審核通過的。

你說的套路,可能是某些不專業的保險代理人員,為了利益,而避免講保險條款對你來說不好的,而不斷強調對你來說好的地方。


愛吃麵的姬


1.一分價錢一分貨,你算不過保險公司,而價格是保險公司提現服務的直觀數據。

2.熟人賣的保險也極大的可能不靠譜。請找一個愛鑽研,善學習,學歷高的人購買,哪怕他業務不好即將離職。

3.免除責任,保險責任雖然是白紙黑字,但超絕大部分的人是看不明白的,外行只能看熱鬧。想真正的瞭解,請參照第二條。

4.保險最終保的是自己,所以多關注產品。不要想著從業務員那裡獲得多少好處,獲得多少禮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幾千年的真理。


凝血酸


要非得說點兒的話,我認為是自己的保險自己要把握,不管別人給你什麼樣的承諾,一切都要以合同上的條款為準,隨著時間的變遷,一切語言都可能被遺忘,但合同上的內容卻白紙黑字地擺在那兒,是自己最大的保障;

如果投保時給的電子合同的話,我建議把電子合同下載一份存電腦裡


無問點滴


這個敢明說嘛?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大家都懂。套路太多了。


二零一八新年不快樂


保險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拿告知義務拒賠,投保人投保時沒告知的,出險後想盡辦法拒賠。應該收了保費了,出具保單了,合約生效。各自履行自己的責任。


沉思142900918


熟讀保險條款包治百病~,別說什麼這也不賠那也不賠,該賠的不會少你一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