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大中藥材種植品種

2018,七大中藥材種植品種

中藥材圖片

中藥材黃芪

適宜種植區:中國各地多有栽培,產中國東北、華北及西北。生於林緣、灌叢或疏林下,亦見於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中藥材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中藥材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中藥材黃精

適宜種植區:主要分佈於河北、內蒙古、陝西省等省區。多花黃精主產於貴州、湖南、湖北,雲南、安徽、浙江。滇黃精主產於貴州、廣西、雲南,四川,等省區。

中藥材黃精(學名:Polygonatum sibiricum),又名:雞頭黃精、黃雞菜、筆管菜、爪子參、老虎姜、雞爪參。為中藥材黃精屬植物,根莖橫走,圓柱狀,結節膨大。葉輪生,無柄。藥用植物,具有補脾,潤肺生津的作用

2018,七大中藥材種植品種

中藥材桔梗

中藥材桔梗

造宜秧植區:中藥材桔梗花原廣於我國各地,対氣候的造位性很廣以隼南:北部至隼北南部的廣大地區,均宜栽培。野生中藥材桔梗主要分佈在黒龍江、吉林、辺守、內蒙古、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陜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茄等省區雲南s四ルに貴州、泣西、福建、廣家、廣西等省自治區也有分佈。

中藥材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別名包袱花、鈴鐺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莖高20~120釐米,通常無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極少上部分枝。

中藥材白芨

適宜中藥材種植區:主要分佈於雲南、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和貴州。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中藥材白芨,中藥名。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乾燥塊莖。每年9~10月當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至半乾,除去外皮,曬乾。

2018,七大中藥材種植品種

中藥材白朮

中藥材白朮

適宜種植區:白朮主產區主要為浙江、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浙江、安徽以種植兩年生白朮為主,河北、河南都是以種植一年生中藥材白朮為主。

中藥材白朮(學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菊科蒼朮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60釐米,結節狀根狀莖。莖直立,全部光滑無毛。

中藥材黃芩

適宜中藥材種植區:目前家種產區主要分佈在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及山東等地。野生中藥材黃芩產於四川、內蒙等地區,但是野生資源基本枯竭。

中藥材黃芩(拉丁學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別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黃芩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質根莖肥厚,葉堅紙質,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在莖及枝上頂生,花冠紫、紫紅至藍色,花絲扁平,花柱細長,花盤環狀,子房褐色,小堅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中藥材黨參

適宜中藥材種植區:黨參,適合生長在中國北方地區海拔1s60~ 3100米的山地林邊及灌叢中。中藥材黨參,又名遼參,因其故鄉在山西上黨而得名。

中藥材黨參(學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桔梗科黨參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莖基具多數瘤狀莖痕,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紡錘狀圓柱形,莖纏繞,不育或先端著花,黃綠色或黃白色,葉在主莖及側枝上的互生,葉柄有疏短刺毛,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邊緣具波狀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花單生於枝端,與葉柄互生或近於對生,花冠上位,闊鍾狀,裂片正三角形,花葯長形,種子多數,卵形,7-10月開花結果。

中藥材種植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