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大中药材种植品种

2018,七大中药材种植品种

中药材图片

中药材黄芪

适宜种植区:中国各地多有栽培,产中国东北、华北及西北。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中药材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几年来野生中药材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为此确定该植物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中药材黄精

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省等省区。多花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安徽、浙江。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中药材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中药材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2018,七大中药材种植品种

中药材桔梗

中药材桔梗

造宜秧植区:中药材桔梗花原广于我国各地,対气候的造位性很广以隼南:北部至隼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均宜栽培。野生中药材桔梗主要分布在黒龙江、吉林、辺守、内蒙古、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陜西、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茄等省区云南s四ルに貴州、泣西、福建、广家、广西等省自治区也有分布。

中药材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中药材白芨

适宜中药材种植区:主要分布于云南、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贵州。在北京和天津有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中药材白芨,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每年9~10月当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

2018,七大中药材种植品种

中药材白术

中药材白术

适宜种植区:白术主产区主要为浙江、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湖南等,浙江、安徽以种植两年生白术为主,河北、河南都是以种植一年生中药材白术为主。

中药材白术(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结节状根状茎。茎直立,全部光滑无毛。

中药材黄芩

适宜中药材种植区:目前家种产区主要分布在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及山东等地。野生中药材黄芩产于四川、内蒙等地区,但是野生资源基本枯竭。

中药材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丝扁平,花柱细长,花盘环状,子房褐色,小坚果卵球形,花果期7~9月。

中药材党参

适宜中药材种植区:党参,适合生长在中国北方地区海拔1s60~ 3100米的山地林边及灌丛中。中药材党参,又名辽参,因其故乡在山西上党而得名。

中药材党参(学名: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茎缠绕,不育或先端着花,黄绿色或黄白色,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叶柄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花冠上位,阔钟状,裂片正三角形,花药长形,种子多数,卵形,7-10月开花结果。

中药材种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