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辜負了上天賜予的大好熊市

不要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熊市

在2018雪球嘉年華上的演講提綱(有刪改)

大家好,我是“趨勢交易的奶爸”,一傢俬募基金的合夥人。平時網友一般叫我“奶政委”或者“奶總”,但有時候如果我行情分析得不好,他們就叫我“小奶”。很榮幸,這次能參加2018雪球嘉年華的峰會,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不要辜負了上天賜予的大好熊市。

2015年,股市一片火熱,當上證指數衝上5000點時很多人都在想:如果能再有一次2500點,那該有多好。

3年後,美夢成真,上證指數不僅回到了2500點,最低還到過2449點。可是,很多人並沒有開心,他們有的在懷疑,有的在悲觀,有的甚至,已經失望離開了市場。

真是可惜。因為大熊市和大牛市一樣,都是上天賜予,可遇而不可求的。

沒有大熊市,就沒有漫山遍地的便宜貨;沒有大牛市,就沒有好的價格兌現離場。牛熊輪迴,恰恰給了我們財富快速增長、彎道超車的大好時機。

好時機並不常有,一旦遇到,要珍惜,別辜負。

第一,從投資品種來看,當前股市最有投資價值。

國內投資理財的渠道本來就不多,這些年比較流行的有房地產、P2P、信託產品、股權投資、數字貨幣(還有商品期貨、收藏品和藝術品)、貨幣基金和股票等。

1.房地產。現在的主基調,國家已經明確是調控,是“房住不炒”。20多年的房地產大牛市,即使不考慮國家政策,接下來還會不會像以前那樣快速上漲?可能也比較難。我們不敢說房價一定會跌,但這個收益曲線一定會大幅變緩。

2.P2P。本質是垃圾債。只有從銀行貸不到款的公司,才會花高利息借錢。給投資人8-10%的利息,再加上給渠道和平臺的費用,公司融資成本超過20%。

前些年,經濟上行週期,借錢利息高點沒事。甚至,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借短錢做長期投資,拆東牆補西牆,只要擴張到位,一把能賺回來。但是,只要經濟稍微調整一兩年,或者經濟增速下滑,就容易資金鍊斷裂,形成壞賬。

現在經濟短期不確定性因素變大。從投資的角度來看,P2P年化10%收益,賺3年、5年,收進30%、50%,一旦踩雷,損失可能是全部本金。用所有的本金博取幾年30%、50%的利潤,不划算。所以比對這個風險和回報,現在P2P已經不再是好的投資標的,我們今年6、7月份的時候已經把所有P2P資產撤出來了。

3.信託產品。或者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本質也都是債權,只不過比P2P融資成本略微低一點(因為發信託產品的這些公司,質地比發P2P的公司要好一點)。所以,也是同樣的問題,經濟越來越好的時候,沒事。一旦借來的錢一旦不能賺更多的錢,資金鍊就容易出問題。

很多發信託產品的公司,資質還是不錯的,也不至於有意賴賬。但是,他們雖然認賬,但資金鍊遇到問題的時候,苦於沒錢,還不起。所以我們開玩笑:他們最大的優點是,從來不賴賬;但也有一個比較小的缺點,就是可能也從來不還錢。

4

.股權投資。不但門檻高,而且騙局多。股權基金百萬起投,投進去以後,可能遇到兩種情況。

第一種,投資了比較一般的公司,雖然發展還可以,但上不了市。不能上市,你這個錢看起來隨著公司估值提升,增加了不少,但是撤不出來,沒辦法變現。後面來投的人你想高價賣給他,基本不可能,人家壓價壓得很厲害,要打3折可能人家才會願意進來。所以這個股權,就陷在裡面了,只有估值沒有錢。

第二種,有些能上市成功的,情況也不是太好。好的項目,由於大家都盯著,它還在一級市場的時候(還沒上市的時候),估值就已經很高了,甚至比上市以後在二級市場的估值還要高。就是俗稱的“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價格倒掛”。你好不容易搶到投資份額,上市成功還要虧錢。今年其實有好幾個知名的股票,上市以後出現了這個問題,我就不點名了。

還有一些公司,私下讓你投原始股。如果上市,賺大錢;如果不上市,對方3年後按照年利率10%左右回購。看起來沒風險,其實風險也很大。也是根本沒錢還,你去打官司贏了也沒有用,我一些朋友,有追了好幾年才把本金追回來的,但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這還算好的,有些根本追不回來。

還有一些公司,一開始就沒想過好好經營,就想圈投資人的錢。業內有個段子,說商業模式有三種:一是2b,意思是做團體的生意;二是2c,意思是做散客的生意;三是2vc,意思就是沒想過東西要賣給誰,主要講故事忽悠人來投資,專坑投資人。

5.數字貨幣。它最大的缺點是波動太大。有句話說:“幣圈三天,股市一年。”我們覺得這是收割韭菜最快的鐮刀。比如就今年,比特幣已經跌了70%多,所以投資這些東西,很難控制。包括大宗商品、藝術品、收藏品等,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夠駕馭的,專業要求太高。

我和朋友們聊天,回顧這幾年,上面說的這些投資項目,大家有一個感慨:這些年你只要不賭博、不吸毒、不投資,好像日子過得還挺好,一去投資,就出問題了。

6.貨幣基金。那麼如果不投資,把錢全部買貨幣基金(因為貨幣基金安全程度高),情況怎麼樣呢?主要缺點是收益太低。現在市面上各類“寶寶類”的理財產品,比如餘額寶、現金寶等,收益越給越低。

我看到過一個數據,從1995年以來,國家印錢的速度,大概我們手裡的錢每隔5年會縮水一半。現在,國家發現“放水”速度太快,已經在“去槓桿”,以後肯定手裡的錢縮水不會像以前那麼快。假設以後的錢每5年只縮水三分之一,如果只買貨幣基金,那麼等於變相地也是手裡錢在變少。

7.股票。回頭來看,我覺得2500點左右的股市,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我就問大家一句話,你覺得股市以後一直會是2500點嗎?大家應該心裡都有答案。所以,我說股市是最有可能實現年化10-15%的收益,能夠跑贏印鈔機的一個品種。

不要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熊市

第二,從歷史規律來看,我們處於最大的盛世。

投股市等於投什麼?等於投國運。我們回頭一步步來看:

從秦朝開始。秦朝統一六國,但是壽命很短,二世而亡;後來到漢朝,出現一個盛世,“文景之治”。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然後是兩晉,再是南北朝,再後來隋朝又重新弄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但是,隋朝跟秦朝有點像,也是時間很短就被推翻了,出現了唐朝。唐朝有“貞觀之治”,還有“開元盛世”。

唐朝以後是五代十國,直到宋朝重新統一。然後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們國家歷史上,只要是大一統的國家,只要有一段比較長的和平時間,發展得都不錯,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基本都會出現一個盛世。

比如宋朝有《清明上河圖》的繁華盛景,明朝中期以前也是一個國力比較強的王朝,清朝有“康乾盛世”。

再後來大清亡了,民國推翻了封建帝制。老蔣北伐統一中原,但和秦朝、隋朝類似,民國在大陸時間太短,來不及發展經濟,就被新中國替代。新中國從第二代開始改革開放,到現在是一個黃金時期。

如果從這個規律來看的話,我是願意看好未來幾十年的。而且從切實的感受來說,我們這些人是很幸運的。我們肯定生活在幾千年來人類歷史最好的時候,不只是中國,甚至全球大部分國家都是這樣,物質和精神越來越豐富。

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曾經說過:在過去70多年曆史上發生的40次股市暴跌中,即使其中39次我提前預測到,而且在暴跌前賣掉了所有的股票,我最後也會後悔萬分。即使是跌幅最大的那次股災,股價最終也漲回來了,而且漲得更高。

所以,我覺得這個國運是可以賭的。我現在的老闆,剛好名字也叫林奇,我就跟著他去賭股市。

不要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熊市

第三,從具體方法來看,指數定投是最好的方式。

最後講怎麼去賭,我覺得“指數定投”是最好的方式。我們先講炒股,大家一般都想知道“這些股票什麼時候能漲到什麼價錢”,對不對?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

但我覺得,同時判斷準確股票的價格和時間,是最難的事情。肯定判斷不準,如果能判斷準,早就財富自由了。

而且,現在雖然股市的指數點位很低,但個股是不能隨隨便便抄底的。你看到朋友買的一個股票已經跌了50%,衝進去抄底,結果最後等朋友虧90%的時候,發現自己也虧了80%。其實最終虧損,差不多。

一個股票跌掉很多,最後能不能漲回來,不一定,因為這個公司可能徹底變壞或者被淘汰。但指數由於是由一大堆股票組成的,所以不怕。哪怕有一些公司會被退市,也會被新的公司所取代,最後大部分公司,隨著牛市到來,股價慢慢漲回來,指數自然也就漲上去了。

指數的底在哪裡?不知道沒關係。反正同時判斷準確價格和時間,是最難的事,我們乾脆長期分批去買,也就是定投,一定能買到相對低位,最後我們建倉成本價也不會太高。所以很多投資大師,包括巴菲特,非常推崇指數化交易。

我們和專業做投資的同行,在私下討論的時候也有一個觀點:如果一家公募或私募的業績,能夠做到長期跑贏指數,已經非常厲害。

這裡特意要提醒一點:要儘量投對應大盤的指數,比如中證500、創業板50、滬深300、上證50等,都是大盤指數。投行業指數我也沒有安全感。因為,一個行業後面到底好還是不好?說真話也吃不準。現在感覺好,以後不一定好。

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東西,BP機。當時覺得這東西真好,人在哪裡都能被呼叫到,結果很快被手機替代。然後,那時候拍照用的膠捲,很快被數碼相機替代。數碼相機真的好,拍攝的照片當場可以查看,不滿意刪除重拍,還不用多花錢,只費一點點電。但現在,數碼相機基本上也沒有了。

還有我當年念大學的時候,大約2000年前後,大家都覺得身上有一個“隨身聽”(戴著耳機的Walkman),是一件非常拉風的事情。而現在,Walkman也基本沒有了,也是被手機替代。手機殺死了太多東西。

科學技術發展太快。現在我們覺得好的行業,不知道哪一天,可能就會被哪一項技術突然幹掉。比如通訊,以前剛用3G網絡的時候,覺得比2G快很多,結果還沒怎麼用,突然換4G了。現在4G用了一段時間,馬上又要變成5G……所以,選指數的時候儘量選大盤指數,行業指數都可以不選。

基於這個理念,我在雪球旗下的“蛋卷基金APP”裡做了一個組合,帶著大家定投指數,名字叫做“奶爸教育基金”。取這個名字的原因,正如我給這個組合寫的介紹:本組合每月定投低估值並且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的指數基金,讓市場為孩子學習支付賬單。

組合從9月底開始運行,到現在有幾個點的收益,看起來很不錯。但是,現在的這個收益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一切才剛剛開始,現在賺多賺少根本不重要,我們現在主要是建倉階段而不是收穫階段。只要我們分批慢慢買入,最終一定能獲取一個相對低價的成本,然後等牛市來了我們一定能賺一筆大錢。這是可以預見的。

這個組合,我在裡面每一次買賣,它都會提醒關注我的朋友:奶爸已經操作,奶爸已經發車,直接跟著照做就行。非常方便。

目前,“奶爸教育基金”裡只有一個指數,就是中證500指數。剛剛很榮幸,在會前的時候,我上臺領取了“雪球2018基金年度新銳獎”。我心裡也有個小小的念想:試著用最簡單的一招,和各路投資高手比一比,看最後到底誰的收益高,看到底是他們複雜的方法好,還是我這個簡單的方法好。我是相信在投資這個領域,應該“大道至簡”的。

當然,以後我可能會根據市場變化,對組合裡的投資目標,稍微做一些增加或微調,但暫時,我覺得一箇中證500指數已經足夠好。

這裡解釋一下,奶爸絕對不是用簡單的東西來忽悠大家。熟悉我的都知道,我是個非常勤奮的人,每天平均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以前唸書時成績也還可以,工作時業績也還可以。後來,從體制內辭職出來,專職做投資,做得也還行。

我絕對不是因為偷懶,或者是因為沒有好的投資方法,才選擇定投中證500指數這個看起來簡單的方法。我炒股10來年,每天堅持寫覆盤記錄6年,因為常年在市場,對市場還是有點感覺的。

比如今年的幾次感覺:

6月20日的時候,我說完蛋了,珍惜最後幾天好日子,當時我寫的“也許三五個月以內,甚至今年之內再也回不到3100點了”。當時很多人看了不開心,還留言罵我。

9月6日的時候,我說重大利好傳來,可惜2638基本保不住了,後來被刪帖,可能當時上面不允許說這種不正確的輿論。

10月底,大家很急,說今年行情怎麼辦?我說可能出現吃飯行情,這個時候吃不到飯,今年也就結束了。

不要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熊市

什麼意思呢?一個不算太笨的人,一個還算努力的人,一個曾經以交易為生的人,選擇一種投資方式,還帶著大家一起操作,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推敲後做出的選擇。我真覺得這個方法是好的。

有人也許會問:奶爸,你是做趨勢的,現在怎麼玩定投呢?我們從大格局去理解,定投其實是在做社會的大趨勢。放長週期看,國家越來越好,股市的指數越來越上去,我們“牛市逢低做多”(A股季線是一個底部不斷抬高的大牛市),分批蒐集籌碼是沒問題的。

不要辜负了上天赐予的大好熊市

另外借今天機會,也和大家說兩點交易的體會,或者說,算是給朋友們的提醒:一是炒股票,不要看太短,要放長遠看,學會把自己交給時間;二是不要輕易加槓桿,要儘量用餘錢,免得熊市時間超出預期的長而被拖死。房地產20多年大牛市,過程中也有那麼多的老闆破產,不是因為他們判斷錯了方向,而是因為太急賺錢,或者亂用槓桿。(這段因為現場交流時,已經超時,所以現場跳過了沒有講,今晚補上)

今天大致說這麼多。現在開始定投指數,只要不加槓桿,就算以後上證指數能跌到1600點又如何?而且大概率是跌不到的,甚至最低可能也就是2200點左右,明年下半年股市就可能見底。

也不再等了。已經2500點,不怕能再跌多少,萬一不跌呢?為了等個底尖尖,沒等到,到時又要心塞。總之,就開始了,兩三年後,到底是“奶總”,還是“小奶”,交給市場去評判。

不要辜負了上天賜予的大好熊市,不要因為指數還在下跌而感到害怕。也祝大家的播種,將來都有好的收成。謝謝大家!

2018年11月24日,上海

PS:1.關於“奶爸教育基金”更詳細的介紹,請點擊鏈接查看:無敵定投,最穩的賺錢方式

2.今晚奶爸的期貨實盤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股票覆盤記錄在評論區置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