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10月31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子夜鐘聲即將敲響,人潮卻無褪去之勢。擁擠的人群中,一家三口匆忙留一下一張全家福。不久,14歲的北京少年何小珂就將踏上了飛往馬德里的航班。相比往常,這次小珂在北京停留的時間僅有1天,來去匆匆。

離家的旋律,在耳畔邊縈繞。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何小珂接受網易體育的專訪

早熟

飽滿的額頭,單眼皮,蓬鬆拔起的髮型,若隱若現的青春痘,1米75的身高下散發出的自信,讓人感慨——這孩子真早熟。

“一個人的球隊,天才是靠發現的,而不是靠練出來的。何小珂在門前的那種感覺,卻是與生俱來的,中國足球需要這種有天賦的射手!”寥寥數語,勾勒出馬德興對於這位後起之秀的期待。

2017年,梧州U13錦標賽,打恆大戴帽,8場17球(全隊30球),賽事金靴。2018年9月,武漢U14邀請賽,打韓國戴帽,賽事金靴。2018年青超U14年齡段,24球,全國第1。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打韓國戴帽

紀錄粉碎機、小內馬爾、小C羅,各種讚美之聲如雨後春筍般湧來。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外界看到的是這位北京孩子進球如麻的數據,背後卻是這位14歲少年日積月累慢慢養育的成果。

“魯能足校是中國最好的青訓,自己平常練的比較多,經歷也很豐富,除了跟隊訓練外,我也會給自己加練,從有球加練,到身體力量,包括上下肢”,敏捷的思維,極快的語速,20秒內便作答完畢。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練習體能

其中,最為人知曉的莫過於9月初武漢的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本屆賽事一共聚集了亞洲足壇2004年齡段最好的球隊,中國U14國少也是其中之一。

大戰韓國隊的賽前,中國U14國少出線形勢岌岌可危,1-3輸給馬來西亞之後,小組賽最後一輪只有淨勝韓國2球以上才能出線。

開場後,何小珂點球命中,不幸的是隊友之後自擺烏龍。小珂隨後的2粒進球一下子扭轉了局勢,中國隊3-1力克韓國,驚險晉級。



“進球一直是我的目標,中日韓之前比賽,賽前的動員很足,我內心也非常渴望進球,一上場國家榮譽感就特別強,我就想盡量把握住所有機會,這樣的表現我覺得屬於正常發揮。”

自信一直閃爍的臉上,炯炯有神的目光,脫口而出的回答,此時的

小珂像極了他的偶像C羅。當葡萄牙人14歲的時候,他的自信與天賦,曾讓隊友發出‘外星人’三個字。

堅持

與眾多出生於體育世家的運動員不同,何小珂的爸媽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唯一與體育相關的就是小珂的父親。珂爸是個足球迷,忠實鐵桿的國安球迷。

工體,是珂爸週末必去的地方,兒子在父親的薰陶,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主隊——國安,有了自己信仰的顏色——綠色,有了未來逐夢的方向——職業球員。


“2009年的時候,那時候自己當球童,第一次踏上工體的時候特別想哭,現場特別震撼,尤其是奏國歌的時候,特別肅靜,很激動,感覺很難忘,有種圓夢的感覺。”

3歲初識足球,5歲在北京越野足球俱樂部訓練,起初父母二人本著強身健體的目的給兒子報了培訓班,沒想到小珂便一頭扎進綠茵場,怎麼拉也拉不回。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2009年的冬天,鵝毛大雪覆蓋下的首都,寒風凜冽。儘管風雪加交,但珂爸還是帶著小珂來訓練,剛出地鐵站的小珂,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水窪裡,半截褲腿溼透了。自己沒有吭聲,前面的父親忙著趕路沒注意到。2個小時後,訓練結束,回到家裡的小珂

才換掉了“冰褲子”。

半夜,珂媽被隔壁兒子的呼喊聲吵醒,趕忙去到小珂的房間,這才看到兒子凍得通紅的雙腿,瞬間母親紅了眼眶。

“(看到後)我很心疼,一度想讓他放棄,但爸爸說聽孩子的想法吧,只要他想去,咱們就帶他去。”

母愛如水,父愛如山。時至今日,回憶起往事,珂媽釋懷了許多。

母親的放手,也讓兒子能夠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當中,百歲杯、魯能杯,小珂率領清華附小斬獲無數的桂冠,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選擇

2012年,恆大足校成立,彼時貴為新科中超冠軍的恆大,風頭正起,足校招生也接著這股東風吹向華夏大地的每個角落。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當時恆大剛成立時,全國招生,我們就帶小珂去天津的招生點,足球和文化兩方面的測試都不錯,恆大就給小珂寄來了通知書,足校的青訓總監也過來北京勸說”。

“當時小珂才8、9歲,考慮到離家太遠,再加上當時還沒考慮真正走職業這條路,所以我們最後就沒去了”。

特招生、全額免費、親自上門邀約,恆大如此厚重的大禮在一般人看來都是難以拒絕的,然而珂媽還是毅然地推掉了。

“做爸媽的也不捨得他太小就離開家庭的教育,孩子需要我,不想讓他脫離家庭,我也想陪著孩子繼續成長”。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在父母的陪伴下,小珂也慢慢成長,球技更加紮實,心智更加成熟,2014年,10歲的小珂在魯能杯的賽事中再次被球探看中,這一次由紅色換成了橙色。

“一開始,魯能的球探在做工作,從7月份到10月份,足足4個月的時間,小珂當時才10歲多,球探一直做工作,我們當時也比較難以取捨,因為小珂也在重點小學——清華附小,接下來要升到清華附中。一看電話解決不了問題,球探就立馬來到家裡,跟我們直接溝通,我和他老爸被魯能的誠意所打動。”

同樣的待遇,同樣的三顧茅廬,結果卻截然相反,距離在這其中產生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以德國和日本的青訓為例,接受足球培訓的孩子,都是以社區為單位。在德國足協的規劃中,每個德國家庭25公里的車程範圍內,必須配備一個足球訓練基地。這樣的模式保證了孩子足球培訓與家庭教育的齊頭並進,一個也不落下。

北京與廣州(清遠足校)近2000公里的距離,無形當中增加了父母的牽掛,正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

念家

魯能足校滿滿的誠意,小珂成熟後的堅持,終於讓母親放手。只不過,10歲的小孩再怎麼成熟,都抵擋不住那顆離家時不捨的心。

“小珂剛去的時候,哭得稀里嘩啦的,他之前沒有過寄宿的經歷,一下子沒想到離家那麼遠。”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9歲時候的小珂

“我記得非常清楚,那時候還在清華附小念書,中午12點多他爸要開車送他去魯能足校,到了晚上7點才到,那時已經是10月份了,6點多天就黑了。一開始小珂坐上車的時候還活蹦亂跳的,後來就不說話了,有點傷心了,一直問我們怎麼這麼遠。”

“那個時候他一下子意識到要離家了,踢足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為了疏導小珂,我和孩子他爸也一直在安慰他,‘是爸爸開車開太慢了,其實是爸爸開錯路了,繞了遠路,足校沒那麼遠的’。”

500公里的距離,無數個要學會獨自成長的日日夜夜,這個10歲的男孩開始了自己的足校生活。每天上午認真學習文化課的成績,下午刻苦地做好每堂訓練課的內容,只有更專注,才能暫且忘掉念家給自己帶來的沉重。

“剛開始的時候,我非常地想家,但對於我在足球方面沒啥影響,可能除了訓練之外我還是會想家,但自己沒打過退堂鼓,”平靜與從容刻在小珂黝黑的臉龐上。

然而,牽掛與擔憂卻從小珂離家第一天起就不曾減弱,在兒子離家一個月後,珂媽下定決定辭掉工作,來到濰坊足校當起了兒子的“陪讀媽媽”。

“辭掉工作後,他爸爸在北京,我們在山東,一開始我們母子倆就住在招待所,住宿條件也不是很好,很閉塞,沒有網絡,我自己也不習慣。”

“好的一點是,山東的消費水平要比北京低,那時一個月也就花個3000多元(足校為他免除了培訓費)”。

犧牲

母親的到來,讓兒子多了分關懷,少了些掛念,儘管剛開始有諸多不適應,但母子倆還是一同克服了。

學業上,母親給兒子買輔導書,讓孩子在緊張的訓練比賽之餘,學業也不會落下。小珂很認真,在一次考試中,取得了語數英三科滿分的好成績,同學老師們都給他一個新的外號——何三百。其實,早在清華附小讀小學的時候,小珂的成績都是全級前5的水平。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學業上的優秀,並沒有影響到足球技藝的打磨,魯能足校同年齡段,全國U系列同年齡段的金靴,何小珂紛紛拿下。

2017年青超聯賽創辦以來,U系列的賽事越來越多,何小珂除了要參加原有的聯賽之外,還要代表球隊參加青超聯賽、足協盃、冠軍盃等等的賽事,加上國字號的比賽,一年下來參加的比賽多達四五十場,遠超眾多中超中甲的職業球員。

“從人體機能上講肯定會疲勞,尤其是高強度和週期性的比賽後,肯定會感覺到累,這時我自己也需要進行放鬆調整。短假期倒還好,對自己的影響不大。如果假期太長的話,自己會不習慣,生活會沒有規律、生活習性也會被打亂,所以我現在對假期不太感冒。”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一家三口

作為一名陪讀媽媽,自然也要跟著孩子南征北戰,就連遠在北京工作的老爸,也要和兒子一起並肩作戰,因此很多時候小珂外出的日子,就是一家三口團員的日子。兒子在場上打拼,父母在場外加油守候。

“因為他要經常請假,經常去外地看兒子的比賽,工作也是一換再換,他老爸現在工作也不是很穩定。”

“現在小珂這個階段,比賽要比之前多很多,基本每個月我和他爸爸都要去外地看比賽,這一路上最大的花銷還是酒店和車票,我們很少坐飛機,因為小珂他們的比賽都是臨近幾天才確定的,機票太貴了,所以我一般會提早一天坐火車去。最遠一次是去昆明,我坐了46小時的硬臥,除了這些之外,有時候搶不到票還得買硬座跟他們去。”

“我們足校周圍也有幾個跟我一樣的父母,有些父母是連續上一個月的班,就是為了攢下假期去外地看孩子踢比賽,實在看不了,爺爺奶奶也會陪著去外地看。”

放棄

2019年,15歲的小珂與同齡人一樣,要參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中考。按照大部分人的人生軌跡,中考,高中,大學,考研或者工作。小珂則要在這個十字路口暫且告別,把學業先放一放。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我想讓他兩條腿(足球與學業)走路,能參加高考就參加高考,學籍在北京,剛開始並沒有轉走,現在學籍的管理非常嚴格了,在山東這邊也沒有學校能接收小珂的學籍,最後我們也只能先轉到魯能足校,結果我們上高中就不方便。(魯能足校沒有高中,只有中專的文憑)原來我們沒想到的,走一步看一步。”

“因此現在孩子的側重點還是偏向足球,明年中考完,如果能讀高中我們就讓他繼續讀下去,但現在沒有穩定的學習狀態,感覺這樣的願望也不太實際。”

跟何小珂類似的是,蘇寧球員黃紫昌也是如此。在高中之前,曾有許多專業體校給黃紫昌拋出過橄欖枝,只不過當時的小黃也是像小珂一樣堅持兩條腿走路,選擇先完成學業,初中畢業後志在足球的小黃人,也主動放棄上高中的機會,選擇踏上職業梯隊的道路。

因此,在中國的足球聯賽,很多球員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這麼高,相比於韓國大學生聯賽與職業聯賽相對接,中國聯賽目前顯然還很難完全實現這一目標。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失必有得。雖說很快就要畢業了,想踢著球繼續升學,參加高考,甚至上大學,現在都已是遙不可及了,但小珂卻沒有把自己學習的熱情與動力丟掉。

“我經常會看書,在訓練結束後或者睡前看。教科書是一定的,除此之外還喜歡看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書,比如他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等。”

“你看看小珂現在回答問題這麼順暢,其實我覺得也是跟他的文化素養有一定關係的”,一旁傾聽的珂媽久違地露出欣慰的笑容。

未來

馬德拉的少年,12歲時背上離家的行囊,前往裡斯本追夢。北京的少年,10歲在哭泣中前行,邁向自己選擇的路。

3年之後,北京少年種下自己夢想的種子:“我想成為中國的C羅,我想去伯納烏,我想去皇馬”。


14歲清華少年拒恆大邀約,踢韓國進3球 名記:這天賦練不出來


貼滿C羅海報的房間

如今年長一歲的他,已經踏上前往馬德里的航班,代表中國在外打拼。在剛剛結束的“2018普拉尼奇卡杯”中,何小珂再次斬獲賽事的金靴。

精彩仍在延續,未來會怎樣?

小珂說:“除了我自身的努力,還要有機遇,如果未來有好的機遇,相信幾年後我會慢慢接觸到這些東西的(五大聯賽)。”

珂媽則說:“一切順其自然,每一步我都希望小珂走得踏踏實實的,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堅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廢。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你要為之努力全力以赴,我相信努力的過程就是非常快樂的,當然最重要的是還是希望孩子他能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