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淘票票兩虎相爭:下沉市場、服務、內容成決勝關鍵


貓眼、淘票票兩虎相爭:下沉市場、服務、內容成決勝關鍵

近年來,我國電影市場火熱非常,由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中國成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320億元,同比增長17.8%,觀影人數更是高達9.01億次。

我國電影市場之所以能有如此蓬勃的發展,除了基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加大,以及電影內容文化程度的提升和對電影製作的重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線票務平臺的票補力度。

然而,不久前,據《北京青年報》消息,自今年10月1日起,我國有關部門將取消電影線上票補,低價票將成為歷史。此消息一出,便在網上引起了一片熱議。特別是憑藉著6.6元、8.8元、9.9元等低價票找電影市場上迅速崛起的在線電影票務平臺更是受到四方關注。而其中,又以貓眼電影與淘票票這兩大巨頭最為惹眼。

如今,在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上,能說得上話的無非就只有貓眼電影和淘票票。近年來,為了能成為行業“大哥”,貓眼電影與淘票票頻頻“開戰”,然而,至今仍舊難以明確指出誰勝誰負。

營銷手段:同是“票補大戰”中的贏家,也是輸家

隨著觀影群體規模的日益擴大,帶來了多元化的購票需求,給在線電影票務行業帶來了發展機遇。而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除了網絡時代的發展和電影市場的不斷擴大之外,還離不開“票補”的助力。

其實,早在2014年的時候,貓眼便通過《變形金剛4》打響了“票補大戰”,為了獲得更多的用戶和流量,各個在線電影票務平臺開始加入票補陣營,在一輪又一輪的補貼大戰中,有不少企業承受不住資金帶來的巨大壓力,要麼被踢出局,要麼被兼併。特別是2015年,票補行為更是瘋狂。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電影總票房為440億元,其中就有約40億元來自票補。

之後的票補行為雖不及2015年瘋狂,但終歸還是存在著。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市場洗牌之後,目前在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上形成了貓眼、淘票票雙雄爭霸的局勢。由市場研究機構易觀發佈的《中國電影在線票務市場監測報告2018年上半年度》中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上,貓眼佔了55%的市場份額,緊跟其後的是淘票票,佔據37%的市場份額,在市場份額佔比上貓眼比淘票票略勝一籌,但差距不是很大,就總體而言,雙方都是“票補大戰”的贏家。

但凡事無絕對,“票補”既是貓眼、淘票票的“補藥”,也是“毒藥”。票補為平臺帶來更多的業務,讓平臺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但同樣的,票補也增加了平臺的資金壓力。據貓眼娛樂招股書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現在,貓眼電影累計虧損額達到21.13億元,之所以虧損如此之大,是因為貓眼將六成以上的收入拿來獲客;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淘票票投入10億元作為票補,2017年投入21億元作為票補。不管是貓眼的連年虧損還是淘票票對票補的資金投入過大,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貓眼與淘票票成本輸出過高,要想實現全面盈利存在不小難度。

再者,不久前爆出的票補取消事件也給兩大巨頭帶來不小打擊。那些8.8、9.9元的超優惠電影票吸引不少人走進電影院,而這些“觀影人”或許只是因為一時衝動才去看的電影,當電影票補取消的時候,人們失去了觀影的那股“衝動”,失去一些觀眾的在所難免的。這對在線電影票務平臺來說,不算是什麼好消息。由此來看,貓眼與淘票票既是“票補大戰”中的贏家,也是輸家,二者實力旗鼓相當,誰也不讓誰。

瞄準方向:一個是垂直化生態,一個是平臺化

作為目前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上的兩大巨頭,雖說貓眼電影與淘票票所佔市場份額與市場話語權差異性不是很大,但雙方的市場戰略打法不盡相同。貓眼走的是垂直化發展路線,通過藉助在線票務平臺的流量入口,在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延伸,深耕投資出品、宣發以及衍生品銷售等。而淘票票瞄準的則是平臺化的發展方向,通過做平臺以及基礎設施服務,加強與B端的合作,廣告、衍生品和供應鏈金融才是其核心業務,這樣不僅減少了競爭,還能進一步為平臺開拓增量市場。

雖說二者瞄準的發展方向各有不同,但都得到了較為不錯的發展。如今貓眼即將上市,淘票票實現扭虧為盈等,這些都是最直接的體現。儘管如此,還是不能具體分辨出誰發展的更好一些,誰更壞一些,因為不管是走垂直化生態路線還是平臺化路線,前方都有攔路虎存在。

貓眼的垂直化路線能將用戶流量更好的聚集在一起,帶來更多的流量入口和精準用戶。但其短板之處依舊存在,如貓眼本想借著光線在影視內容製作與宣發上打通上游產業鏈。但由於在內容上,光線對貓眼的加持力度有限,導致出現資源協同不足的情況。加之後期貓眼過於重視營銷噱頭,忽視了作品本身的內容,這些都是貓眼前行路上的絆腳石。如被稱為“作廢了的案例”的《抓妖記2》和遭遇“退票門”的《後來的我們》都很好的證實了這一點。

淘票票總經理李捷說過:淘票票不再是一個票務平臺,我們已經逐步地成為電影行業全產業鏈的互聯網營銷平臺。也就是說,比起電影,淘票票要做的是互聯網生意。雖說這能為淘票票帶來更多增量市場,但這種“淘寶式”的佈局,意味著淘票票難以保證優質內容的產出,不利於樹立品牌形象。

總之,不管是做垂直化生態的貓眼,還是做平臺化的淘票票,二者都是選擇了更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而已。就目前貓眼與淘票票取得的成績以及二者在發展中各自存在的問題來看,在這次發展方向的選擇中,還是不能判斷出誰是誰非,誰勝誰負。

貓眼VS淘票票:“下沉、服務、內容”成決勝關鍵

如今,貓眼與淘票票的市場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雙方廝殺正酣。在此情況下,不管是貓眼還是淘票票,要想擊敗對方,只有從行業痛點以及市場需求出發,只有做到對方做不到的,或者做的比對方還好,才能高於對方一頭。

實現盈利是一個企業能在市場上長久走下去的關鍵,雖說目前淘票票實現了扭虧為盈,但如何獲得更大利益依然是淘票票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貓眼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此,平臺除了可通過加大對IP的開發與變現,並在購票的時候,將電影衍生品結合場景來銷售,增加平臺收入來源之外。還可以通過下沉市場來擴大市場,目前在線票務平臺主要在一二線城市佈局,平臺可通過下沉到三四線城市,擴大服務市場範圍,以此來緩解票補取消帶來的影響。誰能搶先做好三四線市場下沉,誰離勝利就更近一步。

目前,不少互聯網平臺在服務體系上均存在缺陷,給用戶帶來不佳體驗的同時,也不利於平臺形象的建立和市場的對外擴張。貓眼與淘票票要想吸引更多資源,帶來更大價值,還需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才行,只有提升用戶對平臺的使用滿意度,才能為平臺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如可通過培養更多專業人士,或引入AI技術,建立高效反饋機制等,更加專業和快速地解決用戶所提的問題,給用戶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吸引更多用戶流量。誰能抓住用戶的心,誰就能在市場上走的更順暢一些。

隨著“內容為王”時代的到來,只有優質的作品才能夠存活於市。此前許多“爛片”鑽了“票補”的空子,擾亂市場政策秩序,造成劣幣驅逐良幣。而今電影票補取消,意味著“爛片”時代將過去,優質內容才是提升平臺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只有不斷輸出優質內容,加速口碑效應的形成,才能為平臺帶來又一決勝利器,因為相比較流量效應來說,內容質量在後電影時代更有獲得成功的潛力。如此來看,誰能將優質內容做好,誰的市場競爭力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總的來看,目前在線電影票務市場上的兩大巨頭貓眼電影與淘票票,在市場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但對於二者之間誰高誰低這一問題,恐怕還難有定論。不過通過對市場的分析瞭解,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貓眼還是淘票票,接下來的打法將從下沉市場、提升客戶服務體系、打造優質內容方面來進行。未來,誰在下沉市場、服務、內容上做的更好,誰就有取勝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