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短時間就會病情加重,甚至病亡?

維生素12345


首先是我國目前的癌症檢查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很多癌症檢查出來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甚至都出現了多發臟器轉移。這個時候,機體的代償能力已經被耗費的差不多了,所以一查出來沒多久就會出現明顯的症狀,看上去就是病情急劇惡化,甚至死亡。

這是一個方面

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人情緒、心理對疾病的影響。用我們老百姓的俗話說就是“被癌症嚇死了”

有些人一聽自己癌症了,睡不著覺了,天天一晚上一晚上的失眠,想自己的命怎麼那麼苦,想自己的病該怎麼辦,想自己的孩子怎麼辦。。。。。。

飯也沒有辦法好好吃了,吃一點就覺得自己難過,心理負擔太重。

精神抑鬱也還可以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

吃不好,睡不香,內心痛苦,免疫力下降,一個正常人都會垮掉,還不用說一個晚期的病人。


人體探索者


從事腫瘤臨床工作多年,的確有那麼一小部分患者,知曉病情後很快惡化,並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最終衰竭死亡,而從腫瘤疾病本身來看,並沒有發展到終末的地步。

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是一個同事的父親,肺癌術後,因分期較晚,術後復發轉移的風險還是很高的,但是按預計來看,存活1-2年應該沒有問題。可是這老爺子自從知道自己患癌後,就跟變了一個人一樣,沉默寡言,本就剛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忽然又得知患的是肺癌,整個人的精神狀況一下子就垮了。開始出現的是頑固性低熱,肺部感染,後來出現凝血功能障礙,最終考慮合併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多器官功能衰竭,術後不到3個月死亡。

一個比較典型的和精神狀態有關的意外事件。

其實,人的精神情志和發病還是有著很大關係的,這個和個體之間有著很大的關係。保守、內向、意志力薄弱的人,影響最大。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器官功能正常,不代表就是一個健康狀態,這種情況類似於一個疲勞綜合徵,明明各項檢查化驗結果都在正常範圍,可人體卻處於一個健康和疾病狀態的臨界點,疲勞引起的亞健康,通過休息和調整後能自行恢復,可是精神壓力引起的亞健康,卻不是通過休息所能緩解的,因為導致這種亞健康的誘因沒辦法祛除,就如同癌症患者一樣,知悉自己的病情後,巨大的精神壓力,不是能通過時間的推移和第三人的勸解能夠緩解的,所以,這種持續、強大的精神壓力,引發的是免疫功能低下,帶來的有可能是毀滅性的後果。

舉例來講,人體在正常情況下,呼吸道會有很多的正常菌群或者是病毒顆粒聚居,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菌群和病毒並不能引起人體發病,因為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是不允許這些微生物大量繁殖的,而一但各種原因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攻守失去了平衡,就會出現感染症狀,引發感冒、咳嗽,甚至是肺炎。

回頭看題目中的問題,的確有一部分患者得知患癌後很快病情惡化,但性格開朗、豁達樂觀的人,影響相對較小,不至於危及到生命,絕大多數還是疾病晚期腫瘤本身所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所致。


深藍醫生


這個命題不成立!

如果一個癌症病人,被告知自己患了癌症,短時間病情就惡化,甚至死亡,我想主要原因應該是——告訴得太晚了!

癌症是一種很強勢的疾病,癌症對身體的侵襲能力,和心理因素相比,強大太多了。相反,如果癌症本身並不活躍,單純因為心理因素,單純因為病人本人知道了自己有癌症這件事,病人並不會很快死亡,或者病情加重。如果病情加重,或者死亡,一定是癌症本身進展到了這個程度,它本來這時候就該長得快了!而並不是因為患者被告知了患有癌症。

癌細胞是一種進化能力非常強的細胞。為什麼進化能力強?因為增殖速度快啊,細胞每增殖一代,就會有一次進化的機會,進化的細胞,惡性程度將會更加惡,增殖速度將會更加快。

所以癌症的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而是有加速度的,是指數曲線增長的。所以,癌症患者,病情一旦到了某個臨界值,病情惡化速度會變得陡直,死得很快。

相反,如果早一點告訴病人,患有癌症,在疾病進展的平緩期,病人有足夠時間從心理上接受現實,並積極配合治療,對癌症病人的預後其實是有好處的。

另外,即使是一些沒有特效治療方法的癌症,早一些告知病人病情,同樣有好處。因為癌症不是一個發現了立馬會死的疾病。相反,大多數癌症患者,在發現的時候,事實上並沒有病入膏肓,是還有互動能力的,是生活能夠自理的。即便是知道自己得了絕症,治不好了,即便是抱定等死的決心了,病人依然有足夠時間安排自己在世的很多事情,親自了卻自己的心願。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們只知道在人死後去超度亡靈,而事實上,在人活著的 時候,有時間思考和總結自己的人生,有機會完成此生未了的心願,不帶任何遺憾安靜的離開,這比任何死後的超度都要有意義!


郭大夫科普時間


曾經聽一位常年在臨床第一線的醫學教授講過:癌症病人的死亡原因,有1/3是自然的由器官衰竭而導致生老病死,有1/3是由於冒險式的醫療而被治死的,還有1/3是被自己的病情嚇死的。那麼為什麼病人一旦知道了自己患了癌症,會被嚇成這樣子呢?接下來,我會分條闡述我對這一現象的思考。

第一個原因,來自催眠理論的觀點,也就是被“癌症是不治之症”的傳統觀點所洗腦。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後,就會在心裡告訴自己沒救了,活不了了,長病魔志氣,滅自己威風。這樣負性的自我暗示導致病人生出一種自我削弱的個人意志,病人的生命力就這樣被自己不自覺、不自知地一點點吞噬掉了。與病魔的鬥爭之路,在看清病魔之後,病人就繳械投降,不戰而敗了。這一點告訴我們,雖然不能夠和病人並肩與病魔戰鬥,但是可以通過給予病人積極正面的心理暗示來陪病人一起與心魔戰鬥。

第二個原因,來自身心一體的觀點,也就是說,人的心理變化確實會引起相應的生理反應。當病人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之後,絕大多數都是會有過度的情緒反應的。黃帝內經有云: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恐傷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各種各樣劇烈的情緒情感,無論積極還是消極,都會給人的身體器官造成負擔和損害。所以,病人知道病情後,強烈而又複雜的情緒反應勢必會帶來一些身體上面的不良變化,表現為病情惡化。這一點告訴我們,不僅要去關注軀體病症的狀況,病人的情緒安撫工作也不能落下。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趙咪咪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一般這類病人多半是腫瘤晚期,說明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告不告訴病人,疾病都會發展,病情逐漸加重甚至死亡。當病情發展的時間與告知患者的時間剛好吻合,可能會讓人感覺這是因為病人得知了病情所致。

另一方面,對於心理素質比較差的病人,當得知患了癌症後可能會出現鬱鬱寡歡,心灰意冷的情況,表現得恐慌,懼怕,吃不下,睡不著,懶動少語,唉聲嘆氣,惶惶不可終日。有研究顯示鬱鬱寡歡、感情不外露的人患癌症的危險性比性格開朗的人要高出15倍,說明精神因素與癌症之間有一定的聯繫。精神抑鬱等消極情緒長期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自主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一旦免疫系統機能下降,癌症病情會進一步惡化。

當病人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後,心理上通常會經歷否認期、焦慮期、悔恨妥協期、抑鬱期和接受期這5個階段。如果病人在焦慮恐懼期和抑鬱期永遠走不出來的話,非常不利於疾病的預後。有些病人甚至消極悲觀到拒絕任何治療,一心追求早死,每年都有少許病人得知患癌後自殺的例子。除了個人性格,家庭環境與疾病轉歸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家庭本來就矛盾重重,親情關係比較冷淡,經濟條件比較差,一旦家裡某人生了癌症,就會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會使家庭關係失衡,這個患癌的人必然會疾病發展很快。

不同的病人認知能力不同,文化素質不同,性格特徵不同,所以在告知病情的時候需要一些溝通技巧。醫生對心理素質差,甚至平時有抑鬱傾向的患者儘量隱瞞病情,不僅如此,還得編造一些善意的謊言去勸說他。有些病人其實心裡可能知道自己是不好的病,到了醫院認為有了希望,這時候應該循循善誘的讓病人積極的配合治療,這樣才能有利於疾病的恢復。家屬的良好的護理和精神疏導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大病的人心理上比較脆弱,情緒波動會比較大,有些病人可能會性格大變,變得脾氣壞,要求多,吹毛求疵,其實這些改變是因為他需要更多的關愛,希望引起家屬子女的更多關注,這時候家屬要給予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為治療做好後勤保障。


胡洋


有時候當一個患者患有癌症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其實他還可以再活一段時間以及更長的時間,甚至後期如果經過自己的調養,還有可能會達到痊癒的奇蹟。

可是當這個患者一旦知道自己的病情之後,病情沒有緩解反而加劇,能活的時間卻變得非常短暫。這是為什麼呢?

1:當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癌症之後,整個身體就會出現劇烈的反應,我們看到的只是表情變得恐懼。其實他的身體裡面也開始在發生變化,比如出現心慌以及暈厥的情況。

2:在接受這個病情當中,患者是會有一段冷靜期的,他會不斷懷疑這個結果是否準確,相信會有奇蹟的發生。但是在兩個星期之後開始接受事實,並且情緒變得沮喪、憤怒。 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是會降低的,所以在這一期間病人的病情可能會開始慢慢的惡化。

3:患者在診斷癌症之後要不斷的進行治療,比如放化療。而這些治療也會給患者帶來副作用,像身體裡的癌細胞被殺死的同時正常細胞也會被殺死。


KK健康


“為什麼病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短時間就會病情加重,甚至病亡?”

“為什麼一直抽菸都沒事,戒了煙就反而得病”

“為什麼情緒低落的人就容易得癌”

“為什麼晚上常加班的年輕人更容易得癌”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本身並不成立,但是更好傳播。因為我們對於不理解的科學,總會願意去向他人傾訴在這些科學背後的情感。我們願意用一種自己更好理解的方式來面對癌症,而不是直面這種疾病。


你會因為想讓老闆看到自己工作很辛苦,多加班,這樣可能會得癌的,讓老闆放過自己。

你會讓別人不要勸自己吸菸,希望他們知道戒菸也有害處。

你也會不選擇告訴患者病情,因為你怕她知道之後受到傷害,反而不利於病情。


這些都是你自己從逃避的心理上給自己找的理由罷了。


癌症患者知道消息之後會不會抑鬱?


一般情況下,是會的。


然而我們知道,除了中國以外,任何國家的醫療都是高度重視患者的知情權,注意是患者,而並非家屬。在香港,如果家屬想陪伴聽病情,至少需要患者的允許,而且即使是患者允許,很多醫生也比較抗拒,會禮貌地請患者家屬在外等候,因為這件事情是患者本人的事情。


換句話說,是患者本人要選擇是否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家屬,選擇權在患者手中,而並非家屬的手中。


患者知道病情之後,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包括拒絕,沮喪,抑鬱,和解等等過程,再此不一一去贅述。只是說患者的這一系列反應是正常的應激反應, 人在知道自己可能患重病,可能會離世的時候如果表現出來的是開心,那才是精神出現了問題。


但是這些過程會更有利於患者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生命本質的意義,會更珍惜時間,和在有限的時間內去做的事情。家屬通常能做的只有陪伴,在陪伴的過程當中你會發現患者慢慢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他們不再斤斤計較,她們懂得去善待所有人。


腫瘤學狼醫生


的確有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後終日鬱鬱寡歡,出現焦慮、恐懼、憤怒等情緒反應或拒絕治療,最終鬱鬱而終的患者。恐懼抑鬱等心理作用對一個人的病情轉歸是有影響,不過不排除當時的病情已經很嚴重,確診時瘤體惡性程度已經很高、多器官轉移也被忽視了很長時間的情況,所以從發現病情確診到離世時間很短,很突然,給大家的錯覺是患者被癌症嚇死了,而不是癌症本身導致的死亡。事實上也不是每個知道自己患了癌症的人被癌症嚇的病情加重,加速死亡的。也有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尋找支持系統的癌症患者。

從尊重患者知情權來講,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自己的病情,並決定如何治療。考慮到癌症對人心理功能的強烈衝擊,對於是否如實告知患者病情確實需要仔細斟酌,那麼作為醫生和家屬如何幫助患者應對患癌的心理危機呢?

什麼時候傳遞壞消息

把患病的壞消息告訴患者一般有幾個做法,有的是直接告訴患者得了什麼癌症,還有全家乾脆瞞著患者直到患者去世,比較折中的是先隱瞞病情,過一段時間再告訴患者。這些方法適用於不同心理承受力的患者,

如果患者以前是個情緒穩定,遇事比較樂觀的人,不妨讓醫生、和患者關係比較好的伴侶、長輩或者其家族中威信比較高的親屬來告知。如果是高齡老人,或平時心理承受力比較弱,可以選擇暫緩一段時間病情穩定後,家屬也能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決定是否告知病情。

傳遞壞消息的方法

如果決定和患者傳遞這個壞消息,告知者需要計劃講述的內容:先從病情最輕的部分講起,點滴式透露,例如肝癌轉移到結腸,就先講結腸的病情,再講醫生的建議和治療方案,手術和化療的利弊等。肝癌的病情等患者決定如何治療結腸癌,並開始治療後,再決定是否告知。傳遞壞消息者可以事先準備一杯熱飲給患者,話題從患者睡眠、飲食等切入病情主題,同時識別患者隨之而來的強烈情緒,並給予安慰。講完病情後要和患者回憶其以前成功的事件,從患者身上找心理復原力的資源,或者講身邊的患癌者積極治療的榜樣病例,來幫助患者處理此次心理危機事件。

積極尋找社會支持系統

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對患癌的感受和接下來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即使以前心理承受力很強的患者面對癌症的打擊也會有否認、憤怒、抑鬱焦慮、失眠、甚至自殺的心理應激反應,對於患者和家屬來說也是雪上加霜,無法分出精力應對。所以除家庭的支持外,患者可以參加一些癌友組織的抗癌協會,獲得同伴的支持、鼓勵以及社會系統的支持,對治療疾病、緩解應激反應也有輔助作用,實現帶瘤生存,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質量。

作者簡介:孫玉紅/副主任護師/二級公共營養師/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疾控婦幼保健中心第九期母乳餵養諮詢師/哈爾濱市護理學會社區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營養百事通


哈,不請自來了。我想從心理學上解釋一下這種現象發生背後的一個機制。雖然我對癌症的病理學方面並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我從接觸過的很多案例可以得到一些比較明確的信息。

身體機能和心理機能的關係

看似這兩種機能是相互獨立的,但是,從內部機制來說,它們卻是相互影響的,因為無論是哪一種,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處理中樞——人腦。腦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腦的機能,所以,心理變化實際上是我們大腦作用下的一個反應。我們的情感、情緒的發生,雖然是一種心理反應,但是,對我們的大腦卻有著很大的影響。

例如:我們高興的時候,大腦會產生大量的多巴胺,所以,我們可以表現出興奮的肢體狀態以及較為良好的食慾;而在我們抑鬱、悲傷的時候,我們的反應卻好相反;如果是憤怒,則會給心臟帶來很大的負擔,有的人會頭疼,頭暈。這些都說明了,心理和身體是相互影響的。

暗示對我們的影響

很多人會否定心理暗示的作用,但實際上,暗示的作用對於一些心理易感人群來說,是可以致命的,一點不誇張哦。積極地暗示能夠讓人們產生積極的行為,而積極的行為則會帶來健康,消極地暗示則會讓人們逐漸陷入一種自我懷疑和否定的情緒當中,情緒被破壞了,自然大腦機能就被破壞了,健康也就會隨之下降。


癌症病人也是如此,在知道自己癌症的消息之後,不同性格和心理狀態的人,反應也是不一樣的。我身邊有較為親近的人經歷了癌症,一位在半年內痛苦的死亡了,一位則是歷經了十年之久,而這兩位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正是因為這種性格上的差別導致了他們對待病症時的一種心理反應,而這種心理反應則會給人帶來完全不同的意義。所以,也有一句俗話就是,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消極暗示破壞了情緒,而情緒則破壞了大腦機能,大腦則影響到了身體機能,身體機能便開始無力應對癌症的侵襲,加速了癌變的擴散。

在一些國家,人們已經開始了醫學治療配合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應對癌症,雖然不能肯定每一個人都能在這種情況下好轉,但是,按照大多數人的情況來說,這是有幫助的。

希望我的回答足夠清楚。


心理學了個啥


有很多案例,癌症病人是被自己嚇死的,其實癌症並不可怕,當得知自己是癌症時,要用好的心態對待它,我身邊就有這樣例子,我身邊有兩個同時發現食道癌的病人,甲和乙,他倆同時開刀進行了手術,甲家境富有,兒女孝順,自己又有保險,乙是農民,同妻子一直撿垃圾為生,兩個兒子,生活很緊迫,用手術後,甲認為自己為家奉獻很多,白己有病必須治療,幾乎不離醫院,吃藥,放療化療按醫生步驟的進行,化療第二個療程,也就是手術不到一年就走完了人生。乙呢,生存都有問題,妻子身子也不怎麼好,兩個兒子一人一月五百,他根本捨不得用,除了必須的口服藥,他在家靜養,養了雞鴨,幫兩兒子照顧孩子,兩兒子想父親有病,給他適當營養,他自己在村活動中心跟人家打打太極,至今四年有餘,和家人愉快地在一起,有很多人講他的刀開錯了,我每次看見他早上啍著小曲在散步,下午戴著草帽在河邊釣魚,我都不信他是癌症病人。兩個人,兩種生存方式,兩種不同的結果!所以癌症可怕,但我們沒必要去怕它,能活一天就必須開心地活,這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