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的吳用為何拋棄晁蓋而主動向宋江靠攏?

愛情小精靈


用“賣主求榮”來說吳用最確切不過了,吳用,雖為一介書生出身,可骨子裡也比較崇拜習武之人,心裡也想做個江湖中人,所以吳用的野心還是挺大的。



吳用有了這種心思,所以對於劉唐得來的生辰綱消息後,他是第一個主張贊成這次行動。因此,他和晁蓋等人一舉智取了這批朝廷的生辰綱,也為他以後的落草梁山的黑道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本吳用就是晁蓋的心腹,算是嫡系中的嫡系,智取生辰綱東窗事發隨晁蓋等人上了梁山之後,吳用是一心輔佐晁蓋,甘心情願的做副手。


可以世事難料,自打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吳用開始遊走於晁蓋和宋江之間。晁蓋雖然名為一山之主,可是他卻把權利放給了昔日的好兄弟宋江,自己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享起了清福。梁山上基本一切大事小情都由宋江和軍師吳用說了算,這樣一來無疑助長了宋江的囂張氣焰,本來在江湖上宋江的大名就無人不知,在加上其仗義疏財的作風。因此,沒過多久,宋江的人氣和地位直線上升。

本來宋江就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主,有了梁山這塊招牌,宋江更加的開始展示自己的能力,梁山上每次出征宋江都是第一個要求出戰,不僅大部分戰役都是凱旋而歸,而且每次勝利之後宋江都會招募來一些江湖志士,或者勸降一部分敵將。久而久之,宋江開始在梁山上建立了自己的根基,身邊的心腹和嫡系越來越多,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寨主晁蓋的勢力範圍。


這一切,吳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吳用心知肚明,宋江這是要喧賓奪主啊!一個是對他有情有義的托塔天王晁蓋,一個是有恩與他的孝義黑三郎宋江,站在那一步成了吳用的一塊心病。

可是最終這個靠腦袋吃飯的吳學究,還是有自知之明,傾向於了後來居上的“及時雨”宋江這邊。都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是吳用的這個抉擇怎麼也看不出他是一個識時務的俊傑,倒像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

打仗離不開計謀,主帥自然少不了軍師,所以宋江有了吳用這個智囊在身邊,更是如魚得水。可是再怎麼嘚瑟你宋江畢竟還是一個無冕之王,梁山老大的位置依然還是晁蓋的,所以宋江接下來做了一件大事,目的就是給自己上位做鋪墊。

什麼大事?架空晁蓋,激化他,讓他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吳用這個小人在宋江的蠱惑下,開始全力支持宋江。最後上演了一出晁蓋被射殺的悲慘鬧劇。

晁蓋一死,吳用從此開始死心塌地的跟著宋江混,後來又幫助宋江騙盧俊義入夥,成功扶正了宋江的梁山大寨主位置。就在吳用本以為自己為宋江付出這麼多,可以名副其實的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可事實卻是這個位置被宋江給了盧俊義。可想而知吳大軍師的心裡一定不是滋味,可是沒辦法,宋江是老大,自己也只能認命。

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這也是宋江給吳用上的一次眼藥。你想啊,吳用可以拋棄前主子晁蓋,就足以證明吳用是個見利忘義的偽君子。所以宋江絕不可能給他二當家的位置。吳用是咎由自取。


所以後來宋江在喝了朝廷御賜的毒酒而死之後,吳用是徹底絕望了,自己唯一的主子都棄他而且,自己還有什麼顏面活在這個世上,於是吳用與花榮雙雙自縊在了宋江的墳前。這回算是誓死效忠主子啦!


任馳贏天下


人心不古,才會妄加揣測

一、每個人都有他的性格

外地人劉唐被鄆城縣巡警隊長雷橫不加細詢,就直指為賊,押到晁蓋莊上。後經解說得到釋放。晁蓋為表感謝送了他十兩銀子。被劉唐心頭不服,提把朴刀追去討要。兩個就在路邊打起來。

這個細節很有趣。活脫刻畫出劉唐的粗直,雷橫的蠻橫和心底褊狹——一句話,兩個都是二桿子。

再來看晁宋吳三個:

晁蓋:

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吳用: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
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宋江:

年及三旬,有養濟萬人之度量;身軀六尺,懷掃除四海之心機。志氣軒昂,胸襟秀麗。刀筆敢欺蕭相國,聲名不讓孟嘗君。

——晁蓋是鄉村富豪,自身又兼保正(鄉長),但看此人行事,顯然是個不讀詩書,一天到晚只喜歡舞槍弄棍粗漢。但仗義疏財為他贏得江湖好名聲。

如果沒有生辰綱事件這個機遇,吳用也許一輩子只是個屈居鄉間的教書先生。但他確實也是個胸有抱負的教書先生,不是酸秀才。

宋江卻又不同。見識/心胸/氣度/手段——他都有。


二、志同道合 + 才力匹配,才 = 好夥伴

如果把梁山比作一家公司,那晁蓋算創始人(小打小鬧小氣度的王倫階段不算),吳用也算創業股東之一。他兩個是毛根兒朋友,打小一起玩兒泥巴長大的,關係好得連晁蓋家的貓貓狗狗吳用都無比熟悉——吳用在水滸傳中好歹也是個正面形象,這樣的感情/交道他會“拋棄”晁蓋?


肯定不會。


哥仨雖在同一個縣,但宋江畢竟是在縣政府做事,府辦主任。官兒不大權大,“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就說明他對政策/對策都門兒清,很有生財之道——要不然他那“及時雨”般的大方開支從哪兒來?


以上介紹可知,宋、吳二位,畢竟比晁、劉、雷層次要高,前二位有文化/有件事/有抱負,後三位倒確實次在了見識/格局上面。

所以說在梁山公司逐漸壯大的過程中,有文化有見識的執行總經理宋和上市規劃副總吳走到一起、更加親密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兩個都有更大的抱負嘛。

董事長晁蓋被晾到一邊那是時勢使然,就算是宋江或有意無意/有所謀劃,但也確確實實是在公司經營過程中,被格局和戰無不勝的結果檢驗出來的威望——晁蓋的能力是無法讓梁山事業更上層樓的。

即使不發生“曾頭市事件”,晁蓋最終還是要被淘汰。從他點將出擊的人名(晁蓋點那二十個頭領:林沖/呼延灼/徐寧/穆弘/劉唐/張橫/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楊雄/石秀/孫立/黃信/杜遷/宋萬/燕順/鄧飛/歐鵬/楊林/白勝)就知道——絕大部分是梁山早期(宋老大未上山時)結識的那些人。你看,論實力論手段……等等,他咋可以和宋老大比?


三、人心不古,才會妄加揣測

我始終搞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網上那麼多黑/質疑宋江(現在還加個吳用)的?——恐怕只能說明現在人看太多欺哄嚇詐/陰謀詭計,所以總覺得古人也該是?

其實宋吳二人對晁蓋是很夠朋友的,你看出軍時宋江“苦諫”、晁蓋“不聽”,後來風折認軍旗這一古人認為的“不祥”兆頭出現時,吳、宋都曾予以勸誡。如果二人要排斥晁蓋,何不順水推舟?何必要如後世某些福爾摩斯“推測”的那樣“暗派花榮”匆匆跑去施暗箭?那不是脫了褲子放P?

其實啊,晁蓋的悲劇到說明一個問題:要與時俱進的提升自己,特別是做老闆兒/做董事長/做領導的人,更應該修煉、升高自己的眼界/心胸/格局。

否則自己只有被時勢和發展——淘汰。


林武師de文散打


凡是關注和喜歡看《水滸傳》的人都知道施耐奄先生筆下的主角是宋江、吳用。而晁天王晁蓋只是一個配角而已,曇花一現,過早地離世,與梁山永別。

小說的晁蓋是一個保正,應該相於現在的村組長級別,而宋江是縣押司,屬公務員,是公安局的科、股長級別。晁蓋與宋江都是一個義士,喜歡結交江湖人士和施捨救濟落難或落泊之人。但是晁蓋文化較低,但直率,豪爽,但有氣魄。宋江算較有文化,是心機較重,精於權術之人。兩者性格完全相左,也就決定了兩人的命運。

吳用又是什麼人?為什麼先從晁蓋,後又速轉向宋江呢?

吳用在《水滸傳》108好漢當中是最有文化的人了,他本是教書匠。但是他與晁蓋算是至交,所以才有了奪生辰綱的事件。吳用有文化,人又生得聰明,江湖人稱"智多星",足見其的智慧超群,最後力助宋江打天下,在梁山108好漢中穩座第三把交椅,可見能力之一斑。

智奪梁中書的生辰鋼是吳用晁蓋等人未上梁山之前的一大傑作,可謂冒殺頭之罪敢大歲頭上動土。事情做得天不無縫,顯示了吳用的運籌帷幄和晁蓋的膽識。此次事件後來的暴發也就為他們上梁山註定埋下了伏筆。

在宋江還沒上梁山之前,可以說吳用是一心追隨晁蓋的。但後來宋江逼上梁山後,吳用發覺宋江比晁蓋有更大的野心和抱負,前面所說宋江也算是較有文化之人,所以各方面臭味相投,加上吳用也不甘心只混跡於水泊梁山的彈丸之地,難於施展他的才華。晁蓋雖人為耿直,講義氣,但畢竟只是個村野之夫,見識少,終難成大業,不符合吳用發展之理想的主,故暗中轉移離開晁蓋而全力力助宋江打江山。

晁蓋雖看出問題,也有鬥氣不服宋江和吳用,故在打曾頭市時不帶軍師吳用前去,結果中了史文恭之毒箭不治身亡。且有了誰捉住史文恭者誰就是寨主的臨終之託,無夽後來人算不如天算,讓盧俊義搶的頭功,捉住史文恭,按理說遵照晁蓋遺囑應是盧俊義坐實頭把交椅。但在吳用和宋江暗中安排下,最後達到宋、吳二人的陰謀,宋江成了新寨主,也就一切按宋江吳用兩人的計劃推進,最後招安,直至滅亡。

由此可見吳用舍晁保宋的原由一切都是為了他自已而設定的路線進行。


威虎山8十1



大將軍威武8


吳用本來和晁蓋是至交。後來才認識的宋江。然而不久就主動投靠宋江,這一過程其實很簡單。

第一階段,就是晁蓋自己放權給吳用和宋江兩個人,自己不怎麼管事。所以宋江和吳用的合作越來越頻繁,朝夕相處,日久生情。在內政和軍事的合作更是天衣無縫。感情逐漸增加。

第二階段,就是宋江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影響力。宋江會收買人心,江湖名氣更是高於一切,而且識大體懂大局。兩個聰明人更是相互欣賞。感情更加深厚。

第三階段,就是宋江逐漸暴露出自己的遠見,就是招安政策。這是及其符合實際的。梁山的格局和總體實力註定招安才是最好選擇。這一遠見卓識更是讓吳用佩服的五體投地。相比晁蓋的無知,宋江和晁蓋的差距已經很明顯了。

所以,吳用本來就是及其利益化的,甚至手段卑劣。他和宋江才真是志同道合。於是,他拋棄了忠厚老實的晁蓋。選擇了更美好的未來。

而晁蓋終於不滿宋江和吳用勾結架空自己的行為。想要滅曾頭市立功來證明自己價值,不帶吳用這個軍師就已經說明了一切。結果證明晁蓋還是輸了。

晁蓋阻擋不了吳用幫助宋江上位,也擋不住梁山招安的命運。只能過早離去了。


亂神虎


吳用本身就是鄉間一窮秀子,似乎早沒了父母,水滸中也沒說有什麼兄弟姐妹。平常時間,教教三兩個孩子,到晁天王家打打秋風,混吃混喝,但自認為有鬼神莫測之機,經天緯地之才,不甘於沉寂平生,但與晁天王結交,書中沒述,卻世界觀人生觀似不盡相同!

因此,當第一次宋江領人馬投梁山,宋太公一封書信,宋江便趁機一番表演,那時的吳用,便己心有所屬,轉上宋江了,心說,宋江此人可成亊也!

當宋公明一上梁山,新舊人馬兩列一坐,勢力明顯。且在以後不斷的征戰中,晁兄已被架空,宋江人強馬壯,及時雨之名遍佈江湖,因此,吳用想展胸中詭計和平生抱負,別無選擇,只好投靠宋江了!

吳用投靠宋江,正是宋江招安路線的開始,——宋更無顧忌和堅定了!


萬里雪飄74


晁蓋幾點不如宋江,一,沒有宋江有計劃地攏絡人!(宋是好歹都結交)所以人脈不廣!二:是沒有宋江有頭腦,如果晁蓋當頭領,也就是王倫那種樣子,有可能被柴進利用!三,晁蓋是保正(相當於現在的村長),宋江是押司(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公務員),多少有點學問,吳用是學究(相當於教書先生),有共同語言,所以漸漸地宋江,吳用靠近!疏遠晁蓋!


一綹春風79682225


晁蓋就是一個講義氣的二愣子,宋江長於江湖手腕,仁義忠孝掛嘴上,身段相當柔軟,很有忽悠能力。晁蓋在時,眾人已經都聽宋江的,只不過宋江能巧妙的處理和晁蓋的關係。吳用作為軍師,當然做事和宋江更合拍。


老舵手659


呵呵,可能是想入黨,亦或是立場不堅定?


一蓑煙雨83176183


狼狽為奸,晁蓋不夠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