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吴用为何抛弃晁盖而主动向宋江靠拢?

爱情小精灵


用“卖主求荣”来说吴用最确切不过了,吴用,虽为一介书生出身,可骨子里也比较崇拜习武之人,心里也想做个江湖中人,所以吴用的野心还是挺大的。



吴用有了这种心思,所以对于刘唐得来的生辰纲消息后,他是第一个主张赞成这次行动。因此,他和晁盖等人一举智取了这批朝廷的生辰纲,也为他以后的落草梁山的黑道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原本吴用就是晁盖的心腹,算是嫡系中的嫡系,智取生辰纲东窗事发随晁盖等人上了梁山之后,吴用是一心辅佐晁盖,甘心情愿的做副手。


可以世事难料,自打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吴用开始游走于晁盖和宋江之间。晁盖虽然名为一山之主,可是他却把权利放给了昔日的好兄弟宋江,自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享起了清福。梁山上基本一切大事小情都由宋江和军师吴用说了算,这样一来无疑助长了宋江的嚣张气焰,本来在江湖上宋江的大名就无人不知,在加上其仗义疏财的作风。因此,没过多久,宋江的人气和地位直线上升。

本来宋江就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主,有了梁山这块招牌,宋江更加的开始展示自己的能力,梁山上每次出征宋江都是第一个要求出战,不仅大部分战役都是凯旋而归,而且每次胜利之后宋江都会招募来一些江湖志士,或者劝降一部分敌将。久而久之,宋江开始在梁山上建立了自己的根基,身边的心腹和嫡系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了大寨主晁盖的势力范围。


这一切,吴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吴用心知肚明,宋江这是要喧宾夺主啊!一个是对他有情有义的托塔天王晁盖,一个是有恩与他的孝义黑三郎宋江,站在那一步成了吴用的一块心病。

可是最终这个靠脑袋吃饭的吴学究,还是有自知之明,倾向于了后来居上的“及时雨”宋江这边。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可是吴用的这个抉择怎么也看不出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倒像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打仗离不开计谋,主帅自然少不了军师,所以宋江有了吴用这个智囊在身边,更是如鱼得水。可是再怎么嘚瑟你宋江毕竟还是一个无冕之王,梁山老大的位置依然还是晁盖的,所以宋江接下来做了一件大事,目的就是给自己上位做铺垫。

什么大事?架空晁盖,激化他,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吴用这个小人在宋江的蛊惑下,开始全力支持宋江。最后上演了一出晁盖被射杀的悲惨闹剧。

晁盖一死,吴用从此开始死心塌地的跟着宋江混,后来又帮助宋江骗卢俊义入伙,成功扶正了宋江的梁山大寨主位置。就在吴用本以为自己为宋江付出这么多,可以名副其实的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可事实却是这个位置被宋江给了卢俊义。可想而知吴大军师的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可是没办法,宋江是老大,自己也只能认命。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也是宋江给吴用上的一次眼药。你想啊,吴用可以抛弃前主子晁盖,就足以证明吴用是个见利忘义的伪君子。所以宋江绝不可能给他二当家的位置。吴用是咎由自取。


所以后来宋江在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而死之后,吴用是彻底绝望了,自己唯一的主子都弃他而且,自己还有什么颜面活在这个世上,于是吴用与花荣双双自缢在了宋江的坟前。这回算是誓死效忠主子啦!


任驰赢天下


人心不古,才会妄加揣测

一、每个人都有他的性格

外地人刘唐被郓城县巡警队长雷横不加细询,就直指为贼,押到晁盖庄上。后经解说得到释放。晁盖为表感谢送了他十两银子。被刘唐心头不服,提把朴刀追去讨要。两个就在路边打起来。

这个细节很有趣。活脱刻画出刘唐的粗直,雷横的蛮横和心底褊狭——一句话,两个都是二杆子。

再来看晁宋吴三个:

晁盖:

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

吴用: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字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宋江: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晁盖是乡村富豪,自身又兼保正(乡长),但看此人行事,显然是个不读诗书,一天到晚只喜欢舞枪弄棍粗汉。但仗义疏财为他赢得江湖好名声。

如果没有生辰纲事件这个机遇,吴用也许一辈子只是个屈居乡间的教书先生。但他确实也是个胸有抱负的教书先生,不是酸秀才。

宋江却又不同。见识/心胸/气度/手段——他都有。


二、志同道合 + 才力匹配,才 = 好伙伴

如果把梁山比作一家公司,那晁盖算创始人(小打小闹小气度的王伦阶段不算),吴用也算创业股东之一。他两个是毛根儿朋友,打小一起玩儿泥巴长大的,关系好得连晁盖家的猫猫狗狗吴用都无比熟悉——吴用在水浒传中好歹也是个正面形象,这样的感情/交道他会“抛弃”晁盖?


肯定不会。


哥仨虽在同一个县,但宋江毕竟是在县政府做事,府办主任。官儿不大权大,“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就说明他对政策/对策都门儿清,很有生财之道——要不然他那“及时雨”般的大方开支从哪儿来?


以上介绍可知,宋、吴二位,毕竟比晁、刘、雷层次要高,前二位有文化/有件事/有抱负,后三位倒确实次在了见识/格局上面。

所以说在梁山公司逐渐壮大的过程中,有文化有见识的执行总经理宋和上市规划副总吴走到一起、更加亲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两个都有更大的抱负嘛。

董事长晁盖被晾到一边那是时势使然,就算是宋江或有意无意/有所谋划,但也确确实实是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被格局和战无不胜的结果检验出来的威望——晁盖的能力是无法让梁山事业更上层楼的。

即使不发生“曾头市事件”,晁盖最终还是要被淘汰。从他点将出击的人名(晁盖点那二十个头领:林冲/呼延灼/徐宁/穆弘/刘唐/张横/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杨雄/石秀/孙立/黄信/杜迁/宋万/燕顺/邓飞/欧鹏/杨林/白胜)就知道——绝大部分是梁山早期(宋老大未上山时)结识的那些人。你看,论实力论手段……等等,他咋可以和宋老大比?


三、人心不古,才会妄加揣测

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网上那么多黑/质疑宋江(现在还加个吴用)的?——恐怕只能说明现在人看太多欺哄吓诈/阴谋诡计,所以总觉得古人也该是?

其实宋吴二人对晁盖是很够朋友的,你看出军时宋江“苦谏”、晁盖“不听”,后来风折认军旗这一古人认为的“不祥”兆头出现时,吴、宋都曾予以劝诫。如果二人要排斥晁盖,何不顺水推舟?何必要如后世某些福尔摩斯“推测”的那样“暗派花荣”匆匆跑去施暗箭?那不是脱了裤子放P?

其实啊,晁盖的悲剧到说明一个问题:要与时俱进的提升自己,特别是做老板儿/做董事长/做领导的人,更应该修炼、升高自己的眼界/心胸/格局。

否则自己只有被时势和发展——淘汰。


林武师de文散打


凡是关注和喜欢看《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施耐奄先生笔下的主角是宋江、吴用。而晁天王晁盖只是一个配角而已,昙花一现,过早地离世,与梁山永别。

小说的晁盖是一个保正,应该相于现在的村组长级别,而宋江是县押司,属公务员,是公安局的科、股长级别。晁盖与宋江都是一个义士,喜欢结交江湖人士和施舍救济落难或落泊之人。但是晁盖文化较低,但直率,豪爽,但有气魄。宋江算较有文化,是心机较重,精于权术之人。两者性格完全相左,也就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吴用又是什么人?为什么先从晁盖,后又速转向宋江呢?

吴用在《水浒传》108好汉当中是最有文化的人了,他本是教书匠。但是他与晁盖算是至交,所以才有了夺生辰纲的事件。吴用有文化,人又生得聪明,江湖人称"智多星",足见其的智慧超群,最后力助宋江打天下,在梁山108好汉中稳座第三把交椅,可见能力之一斑。

智夺梁中书的生辰钢是吴用晁盖等人未上梁山之前的一大杰作,可谓冒杀头之罪敢大岁头上动土。事情做得天不无缝,显示了吴用的运筹帷幄和晁盖的胆识。此次事件后来的暴发也就为他们上梁山注定埋下了伏笔。

在宋江还没上梁山之前,可以说吴用是一心追随晁盖的。但后来宋江逼上梁山后,吴用发觉宋江比晁盖有更大的野心和抱负,前面所说宋江也算是较有文化之人,所以各方面臭味相投,加上吴用也不甘心只混迹于水泊梁山的弹丸之地,难于施展他的才华。晁盖虽人为耿直,讲义气,但毕竟只是个村野之夫,见识少,终难成大业,不符合吴用发展之理想的主,故暗中转移离开晁盖而全力力助宋江打江山。

晁盖虽看出问题,也有斗气不服宋江和吴用,故在打曾头市时不带军师吴用前去,结果中了史文恭之毒箭不治身亡。且有了谁捉住史文恭者谁就是寨主的临终之托,无夽后来人算不如天算,让卢俊义抢的头功,捉住史文恭,按理说遵照晁盖遗嘱应是卢俊义坐实头把交椅。但在吴用和宋江暗中安排下,最后达到宋、吴二人的阴谋,宋江成了新寨主,也就一切按宋江吴用两人的计划推进,最后招安,直至灭亡。

由此可见吴用舍晁保宋的原由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已而设定的路线进行。


威虎山8十1



大将军威武8


吴用本来和晁盖是至交。后来才认识的宋江。然而不久就主动投靠宋江,这一过程其实很简单。

第一阶段,就是晁盖自己放权给吴用和宋江两个人,自己不怎么管事。所以宋江和吴用的合作越来越频繁,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在内政和军事的合作更是天衣无缝。感情逐渐增加。

第二阶段,就是宋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宋江会收买人心,江湖名气更是高于一切,而且识大体懂大局。两个聪明人更是相互欣赏。感情更加深厚。

第三阶段,就是宋江逐渐暴露出自己的远见,就是招安政策。这是及其符合实际的。梁山的格局和总体实力注定招安才是最好选择。这一远见卓识更是让吴用佩服的五体投地。相比晁盖的无知,宋江和晁盖的差距已经很明显了。

所以,吴用本来就是及其利益化的,甚至手段卑劣。他和宋江才真是志同道合。于是,他抛弃了忠厚老实的晁盖。选择了更美好的未来。

而晁盖终于不满宋江和吴用勾结架空自己的行为。想要灭曾头市立功来证明自己价值,不带吴用这个军师就已经说明了一切。结果证明晁盖还是输了。

晁盖阻挡不了吴用帮助宋江上位,也挡不住梁山招安的命运。只能过早离去了。


乱神虎


吴用本身就是乡间一穷秀子,似乎早没了父母,水浒中也没说有什么兄弟姐妹。平常时间,教教三两个孩子,到晁天王家打打秋风,混吃混喝,但自认为有鬼神莫测之机,经天纬地之才,不甘于沉寂平生,但与晁天王结交,书中没述,却世界观人生观似不尽相同!

因此,当第一次宋江领人马投梁山,宋太公一封书信,宋江便趁机一番表演,那时的吴用,便己心有所属,转上宋江了,心说,宋江此人可成亊也!

当宋公明一上梁山,新旧人马两列一坐,势力明显。且在以后不断的征战中,晁兄已被架空,宋江人强马壮,及时雨之名遍布江湖,因此,吴用想展胸中诡计和平生抱负,别无选择,只好投靠宋江了!

吴用投靠宋江,正是宋江招安路线的开始,——宋更无顾忌和坚定了!


万里雪飘74


晁盖几点不如宋江,一,没有宋江有计划地拢络人!(宋是好歹都结交)所以人脉不广!二:是没有宋江有头脑,如果晁盖当头领,也就是王伦那种样子,有可能被柴进利用!三,晁盖是保正(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宋江是押司(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公务员),多少有点学问,吴用是学究(相当于教书先生),有共同语言,所以渐渐地宋江,吴用靠近!疏远晁盖!


一绺春风79682225


晁盖就是一个讲义气的二愣子,宋江长于江湖手腕,仁义忠孝挂嘴上,身段相当柔软,很有忽悠能力。晁盖在时,众人已经都听宋江的,只不过宋江能巧妙的处理和晁盖的关系。吴用作为军师,当然做事和宋江更合拍。


老舵手659


呵呵,可能是想入党,亦或是立场不坚定?


一蓑烟雨83176183


狼狈为奸,晁盖不够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