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

賣柚子的小夥子


看了不少回答,沒幾個人把問題說在點上,一般都是百度一下在粘貼而已。

我來告訴大家為什麼,沒開電腦,簡單用手機發表下看法,所以回答不會太全面,不過意思大家都懂就行。

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所以糧食價格由國家操控。而一個國家的物價是否平穩,大部分取決於糧食價格是否穩定。

有人會問:物價是否平穩取決於糧食,那糧食不想,為什麼物價在一直漲?

因為物價上漲事趨於很多原因,如:貨幣貶值,人均收入增加等原因導致物價上漲。(農民收入被平均化)

而糧食上漲,下跌,幅度都不會太大。漲也是因為減產等原因。跌也是因為豐收等原因,總之一衡量就會看出,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糧食價格沒有太明顯變動。

有的槓精會說那現在農民生活不也提高了嗎?比喻沒有這麼比喻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是時代進步所帶來的。你拿自己一歲跟自己二十歲相比這有可比性嗎?所以說別拿以前跟現在比,要比就比當前,不說別的說收入,農民收入跟其他行業比,差距多少不用我說吧?基本屬於墊底。

有人又說了,那假如糧食瘋漲,農民是不是就能過富裕的生活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那時候糧食漲到100元一斤,以前生活什麼樣,漲價後生活還是什麼樣。以前農民收入可以買一輛一萬塊錢的汽車,那糧食漲到100元一斤的時候還是僅夠買一輛汽車。簡單說就是糧食價格永遠=其他物價,或者<其他物品價格。在白點說,其他物價可以漲,唯獨糧食不允許漲(*不允許)如果還不懂我也沒辦法。

其實針對這一情況,國家也一直在努力,尤其是近些年出臺各種扶持農業政策,有免稅,各種補助等等。但是怎奈我國農民基數過於龐大,而耕地面積太少,導致各種政策對農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即使城鄉結合完全推廣,可每家土地還是那幾畝,白點說,只要種地就別想發家就是了(大批承包在外,畢竟這種人還是在少數)

如果想生活的更富裕點,那就只有走,半農,半工,或半商這條路,當然完全轉工,商也是可取的,但是土地是農民的根,希望人們到什麼時候都不要把自己的根扔掉。

手機打的,不行了好累,就說到這吧。也許有人會不贊成我的說法。不過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怎麼說你也不會明白,我說這些是給那些懂的人聽的。槓精繞行。如有異議,隨時來辯。喜歡的點下贊謝謝。



如果lcan


民以糧為天,糧食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國家是控制的,如果糧食的價格放開,漲上去了,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現在在普通的三四線城市,仍然有許多人掙著兩千元的工資,去掉生活必需,糧食價格上漲,會有不小的負擔。



一個國家想要穩定,溫飽問題是前提,與魚、肉或者房價不同,房子漲上來了,大家大部分原來有房子,人均面積可以減少些,在二十三年前,五六口人住一個大坑的年代都過來了,無論怎麼樣,現在居住環境和麵積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

再說說農民現在的處境,農業種值大部分已經由機械代替人力,所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拿我們北方農村來說,家裡的地集中種,農忙的時候,大家互幫互助,幾天就種完了,閒餘時間可以去鄉鎮的工廠打工賺取第二份收入。而且家有自種糧食,所以在溫飽的基礎上,每年都有剩餘,坤鵬論的農村親戚說現在每年都剩餘個三四萬,對於農村人來說已經很知足了。



所以歸納來說,一方面國家控制糧價,不讓伙食上漲,整體宏觀保證全國老百姓的溫飽問題緩解老百姓的生活負擔,另一方面,農民的群體很樸實,見的事面也少,比較安於現狀,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農村經濟越來越好,農民的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坤鵬論


您好,您的問題是——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

糧食價格,“從農民手裡收糧食時的價格,“居民買入糧食時的價格,這兩項正是現在大家在擔心的。

前者,受著市場和國家等多方面的調節,不升反降,後者,因為更多的原因,不能漲價。

估計題主是想說前者吧,其實不管是哪個,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說的好聽一點是順應國家的政策,國泰民安,社會安定。說不好聽點就是逆來順受

有時候,小編的母親會在家裡說最近豬肉有點漲價了,我會回一句‘那咋辦’,‘貴就少吃點唄’,有道理。市場上的食品價格雖然有波動,但是基本上還是比較穩定的,變化不太大。

糧食,是人類生存最基礎的問題。一旦老百姓發現,吃不起飯了,就會開始慌了,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至於農民手中的糧食價格,雖然確實在一點點點點地下降,但是還有補貼,慢慢地,土地託管的陣容越來越大了,農民省去種地的時間和精力,還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掙錢,大範圍地使用農機播種收穫,成本也會越來越低,這樣的話,農民朋友還是可以掙錢的!


駿景——裡脊


駿景農業


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上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這個不是有人說,而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實。


一、從今年糧食在地頭收購價就知道了(地方不同有點差異),最低的0.8毛/斤水稻,好點的地方也就1塊多一點,農民基本處於無錢可賺的邊緣,也是種植大戶被迫離場的主要原因。

二、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年年都是上漲的節奏(變相掠奪農民的利益),而且現在的土地非常貧瘠,捨不得下血本,基本很難高產。當然這個土地貧瘠也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但小編認為還是被這些農資廠把農民忽悠慘了。農民現在種一畝地,除去各種成本,純收入不到200元,農民想增加收入,基本是個空想。


三、外來進口糧食價格低廉,嚴重衝擊了本國市場,是導致糧食升不去的主要原因。之前,有答過類似的問題,有部分城裡人居然在下方評論說,國內糧食太貴,農田可以拋荒,他們吃進口糧食就行,進口糧食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四、賺錢的都是中間商,由於糧食到顧客手中,要經過多層中間商,再加上加工運輸成本,到消費者手中己經翻了許多倍。消費者並不認為自己買的糧食便宜,錢全讓中間商賺走了。

總之,國內今年糧價的低迷,更會影響農村人種糧的積極性。而現在建房、結婚、上學、醫療等成本越來越高。在我國能種田的都是大爺大媽了,年輕人對於這種辛苦又不賺錢的工作,己經徹底喪失了興趣。最後,希望國家能夠出臺更加好的惠農政策,能讓農村留住年輕人,年輕人能在農村紮根,我們的廣大農村才能重新煥發生機。


壞男人2576


“什麼都漲價,只有糧食不漲價?”

提這種問題就是一種無端的發洩,第一不符合事實,第二於事無補。

糧食到漲不漲價,看看下面這張圖:



糧價一直在漲,漲到了糧庫的糧食賣不出去;企業都到國外去採購。實在漲不下去了,才於2016年改變了做法,逐漸減小(水稻小麥)或取消(玉米大豆)價格補貼,加大種植補貼。近三四年價格確實下降,但這個可以理解成對之前糧食價格虛高的一種迴歸。

其他商品都在漲價?不是。屬於原材料基本都不漲價,而且價格總體下降。例如鋼材:



例如煤炭:



甚至紡織品:



什麼在漲價?面向少數有錢人的商品價格都在漲,例如電影票,例如LV包。甚至大米超市裡超過10塊錢一斤的種類也不少:



這一部分商品為什麼漲價?第一有需求,第二這樣可以使有錢人的錢迴歸社會。

農民生活困難,並不是因為糧價低。糧價再漲一倍,你也富不了。我國農民一個家庭8畝地,美國農民一個家庭幾千畝,想讓中國農民過上美國農民的日子,那就得大米白麵都漲價100倍!所以出路只能是補貼、土地流轉、增加各種就業機會,別無他法。

我也是農業工作者。我說這些,並不是冷漠。相反,作為農民,也要了解其他行業人的艱辛。因為貿易戰,鍊鋼工人、煤礦工人、紡織工人等遭遇第二輪下崗,日子並不比你好過。與其天天生悶氣,覺得全天下就我最倒黴,不如正視農業面臨的尷尬局面,看看自己怎麼能過得更好。


種田博士後


為什麼有人說,國內物價都在漲,為什麼只有糧食不漲價?

物品的價格是受其價值量的影響,價格的上下浮動也只是在價值量基礎上上下浮動,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另外,價格也會受到交通、天氣、供需關係變化等影響。最近幾年隨著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東西的物價也隨著水漲船高,人們第一意識就是“錢不值錢了”,但有些東西的價格卻始終沒有多大變化,比如糧食、食鹽等,那這是為什麼呢?



物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手裡可流動的資金數量變多,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影響導致貨物本身的價值量增加,物價上漲比較大的物品基本上都是高端奢侈品,也就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糧食、食鹽等商品是屬於生活必需品,它的價格會受到宏觀調控的,如果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波動太大的話,會影響到大多數人的生活,所以糧食價格不上漲也是有原因的。

對於我們農民來說,糧食價格不上漲確實沒有優勢,因為現在種地的成本越來越高,如果糧食價格不高的話,那農民就比較受罪,因為農民的收入就會相對低很多。雖然現在已經出了很多針對農民的扶持策略,但很多還很難真正的幫助到農民,所以還是需要有合適的扶持方法,其實從一定程度上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比對農民進行補貼來的更實惠。尤其今年是豐收年,很多農民都有大量的糧食需要出售,但受收購價格影響就有一定的積壓,所以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是非常必要的。


老農民說事


外國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高價進口些糧食救救他們有錯嗎!要有博愛,大愛,犧牲一些人利益怎麼了!看這豐收的大地……



東北往事31510043


主要是農民願意種!你不當農民,不種地,即使種地,也別種糧,種了糧,也別買,你能餓死嗎?便宜價你願意賣,就不能怪別人了!我也是農民,我也種糧食,但從前年開始,我就決定不賣糧了!夠吃就行,多餘的存下,不到10元一斤堅決不賣,不能便宜餵狗!主要農民是一盤散沙!心不齊!不能願政府。


手機用戶59614859928


民以食為天,只要老百姓吃得起飯,就會相對比較安分,方便管理,有助於社會穩定。


五千年曆史,隨便一翻,都會發現出現災年時必定出亂子。餓殍千里,乃至易子而食的情況比比皆是。當老百姓沒有飯吃或者吃不起飯的時候,任何仁義道德,嚴刑峻法都已經失去了作用。餓上七天死或者餓上十天死,反正都是死,踐踏人間法律已經不算什麼了。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食品的比例佔了32%,居住類近佔了13%。僅糧食和豬肉兩項就佔了CPI中30%的比例,豬豬肉肉甚至比房子佔得比重都高,非常之神奇。


要知道如今貸款買房者相當比例的家庭近一半的收入都還了房貸,居住成本成為最大的生活開支。房價和房租比重佔到CPI的40%毫不為過。


除了讓城市居民享受較低的食品價格,大量進口國外規模化生產的低價糧食以及轉基因糧食成為重要選擇。


如果只靠國產的話,現有的糧食產量已經缺口巨大。就跟石油依賴度高達60%一樣,糧食的依賴度也已經超過了20%。只要三年不進口糧食,糧食一定會不夠吃,糧價暴漲成為必然。

一些糧倉中確實存了不少糧食,但是當年為什麼一檢查就發生了火災呢?細思極恐。


通過控制糧價,有助於推動城鎮化,讓農民放棄不賺錢的土地,成為工廠的一員,或者進入服務行業添磚加瓦。


從另一個角度講,農民進城,都要買房租房,對於房地產有好處,對於銷售土地更有好處。農民輕易放棄土地,只需要改變用途,就可以數百萬一畝拍賣,點石成金莫過於此。


農民沒有定價權,糧價多年不漲,農民已經普遍失去了種地的熱情,七零後還會種點地,八零後九零後農民絕大多數已經不種地或者不會種地,寧肯打工拿低工資也不去種地了。


假如有一天世界陷入紛爭,進口糧食價格暴漲,還缺貨的時候,農民依然不願意種地,我們能在房地產上種糧食嗎?


財智成功


老百姓無論什麼時候,都是弱勢群體!全國什麼都可以漲價,唯獨糧食不能漲,因為糧食一旦漲價,就會嚴重威脅到社會最基本穩定。所以必須穩定糧食不能漲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