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生見到老師不主動打招呼你認為有錯嗎?你怎麼看?

秀之性


個人看法,學生見到老師不主動打招呼,這既不是禮貌和涵養問題,更不存在對與錯,是與非。

我估且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說說這件事。

第一,學生不跟老師打招呼,他可能是有點怕老師。可能是某次作業沒做好,或者是違了點紀,怕老師在路上再次批評,或者自己性格比較靦腆,或者是老師太嚴肅了等等,導致學生不敢主動打招呼。

第二,每次見到老師都要打招呼,是一件比較煩的事情。走在校園裡,隨時隨地都會碰到老師,而每次都要畢恭畢敬的敬禮,說“老師好”,每天重複這樣的事,你不煩,老師都煩了。

第三,學生有時候和老師打招呼,老師好象沒聽見,沒什麼反應,要不就只是點點頭,導致學生感覺沒意思,以後就不那麼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了。

所以說,學生尊敬老師不一定要說出來,不向老師問好並不代表他們不尊重老師,有的時候,愛不是說出來的!我們更不能上綱上線,上升到對與錯的高度!


深水中的游魚


見到老師不打招呼並不代表就是錯,而是禮貌問題。

不能將禮貌問題上升到對錯的程度,要根據實際情況、孩子年齡、性格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當然,我們提倡孩子見到老師要打招呼,但有的孩子性格內向,見到老師都臉紅,話都不敢說,所以這樣的孩子要區別對待。

另外,孩子年齡較小的孩子,比較幼兒園的孩子,因為害怕陌生人,在遇到老師,或者非本班老師時也不一定會打招呼,所以這些問題都要區別看到,不能認為不主動打招呼就是錯的。

我們提倡孩子要有禮貌,打招呼是作為有禮貌的一個形式存在的,但打招呼並不是禮貌的全部,只能說是其一,學生見到老師,確實應該主動打招呼,比如“老師好、老師再見”等等。但也不能因為學生不打招呼,而將之歸之為錯。

最後,希望老師多引導學生禮儀禮貌方面的修養,而家長更應該重視孩子的禮儀禮貌,社會倡導禮儀禮貌,這樣整個社會才會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


教育界觀察


可能不是對與錯,

也不是教養與涵養,

就我知道的一個鄉鎮初中學生的表現(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就在學校住),我有以下觀點:

1,經常搗亂的學生:

分三種,一種是死皮不要臉型卻又有人之常情(解釋:豫語,此處做區分用,無貶義),這種學生罵不犟嘴,打不生氣,除了不學習,其他都很積極,同時軟硬不吃,批評完繼續,見到老師可能會微微一笑然後屁顛屁顛的該幹嘛幹嘛,有時候也可能會說一句老師好,這種學生一般頭腦靈活,就算不是學業有成,走向社會也不會是泛泛之輩。

第二種是,調皮搗亂,但是害怕老師,挨批評時候嚇得不行,扭頭就繼續撒野去了,這種學生一般在家也是沒少捱打捱罵,有著貪玩的本性,但是遇到長輩或者老師有所收斂,也很少打招呼,往往假裝沒看見,心理卻有著複雜的情緒。

第三種,舉個例子吧,有次在放學後的大巴上,一個學生給另一個學生一遍指著一個人一邊大聲說說:吶吶,那就是##(一個老師名字),他也在這個車上,(沒救型)。

2,學習比較好的和一般的學生,如果不打招呼,一大部分也是性格原因,很多農村的孩子因為從小教育方式原因,不習慣不喜歡主動給老師打招呼,但是心裡有對長輩,師輩的尊敬。

當然了,確實有一些內心是沒有這個尊敬和禮貌的概念。

因此,不能因為對老師打招呼這一表現,來一概而論。


豫域遇語


學生跟不跟老師打招呼與學生有沒有禮貌沒有太大關係,往往是跟孩子的性格有關係。有些孩子由於某些願意導致對外界缺乏安全感,對外界有牴觸,更喜歡用自我封閉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對於自己的長輩或者老師等這些人更傾向於迴避,但是呢,如果老師和他們認真交流你也會發現他們也會聽老師的話對老師也是尊重的。只不過是由於他們性格原因導致她們不善言辭。

在校園裡如果學生不給自己打招呼,作為老師心裡也會覺得不舒服,特別是一些新來的老師,由於他們初來乍到,他們對陌生的環境還不熟悉,她們就特別希望能得到學生的認同和尊重,就會特別關注學生對自己的態度。但是就是有部分孩子由於性格原因不善於交流,所以就產生了不必要的誤會。作為老師內心要強大一點,要了解每個孩子是什麼性格,明白他們心中的不安,試著和她們交朋友,包容他們的畏懼,用一中溫柔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不完美的表現。

當然,在小學階段規定學生碰到老師要招呼,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方式。如果我們這麼做的話對孩子今後的交際能力會有所提升。

作為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不要強迫孩子做一件你認為對的事情。

以上是我的觀點不喜勿噴,各位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面交流評論呦。


生活不易66


這個並不算全部都錯吧

1、有的小孩比較害羞,尤其是小時候總覺得老師的形象是那麼的偉大,老師的權威不可褻瀆。有的孩子甚至不聽家鄉的話,也會對老師的任何一句話謹記在心。有的小孩見面不跟老師打招呼可能是因為害羞,甚至是敬畏,不敢跟老師打招呼。

2、也可能是這個老師本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就是比較兇的,小孩子缺少判斷力,對老師心生畏懼,害怕這位老師才不敢打招呼。

3、也有可能是這個小孩想的比較多,我現在跟老師打招呼合不合適?老師有沒有在想事情?是不是沒注意到我?老師是不是都不認識我啊?然後就是不好意思跟老師打招呼。

4、比如現在上班後,有時候不知道要不要跟老闆打招呼一樣。第一次跟現在這家單位老闆講話是在公司休息區域,我嘴裡剛塞滿滿一口麵包,他剛好迎面走過來。我能怎麼辦?我想說也說不出話啊?我只能躲,但是他來叫我,我只能捂著嘴跟他講話。有時在走廊碰到他,他也會不自然的低下頭或是眼睛看旁邊,他可能是也不想跟我們打招呼吧。有的時候老師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5、也有可能是這熊孩子確實不懂禮貌,請老師多多教育。


小皮猴


這個問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對與錯。

1.學生方面

有禮貌的學生,見到老師會主動打招呼或者問好。但是,學生有時候沒有問好,並沒有錯也不能說明學生就不懂禮貌。我們心情好時,誰見面都會打招呼,有中想分享自己的喜悅和心情的衝動。反之,心情不好,就不想說話和溝通,只想自己清淨清淨。

再者,若是學生犯錯了,躲老師還來不急的,更不會想著與你問好。還有的是情況緊急,也會匆匆而過。

2.教師方面

學生與老師見面,不一定必須是學生先向問好或者打招呼,我們是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悠久歷史文化,有禮尚往來的習俗的。如果學生之前都主動與你問好,你卻沒有會答或者不動聲色,久而久之學生就不再問好。

老師和學生見面互相主動打招呼,學生會更喜歡這個老師,師生關係會更融洽,學習溝通就更容易。


高山流水156901509


個人覺得,主動打招呼,說明孩子懂禮貌,不主動打招呼,也不能就說孩子有錯。

有可能這是一個很威嚴的老師,孩子不打招呼,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敢打,有可能孩子看似不冷不熱的臉色下,掩藏著一顆慌亂的心:我要不要打招呼,可是不太敢吶!

有可能,孩子會因為這件事,糾結一個下午。

所以,


理科筆記


從學生角度看,和老師不打招呼,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1、老師嚴厲、品行不端、不喜歡這個老師 2、膽小靦腆 3、心情不好4、走神沒有注意5、個人修養

從老師角度看,學生不和你打招呼,也沒有什麼對錯而言,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校園裡你是他的老師,不打招呼要多想想問題出在哪裡,出在學生身上還是老師自己身上,一味地去強調這些繁文縟節和禮儀,只會讓大家遠離你。傳統的美德,既然是傳統那麼就會隨著時代的變遷發生改變,時代在變、價值觀在變、禮儀難道會一成不變嗎?凡事不涉及原則沒有必要斤斤計較,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寒山寺下金雞湖


首先。遇到老師不打招呼這個問題本質是個人感覺不屬於道德修養的問題。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就是所有的孩子內向一點不愛說話。而有的孩子外向一點喜歡和老師溝通。所以並不是有的孩子遇到老師不說話就是不好的。就不是好孩子。如果你要用這件事評價一個學生的對錯或者這個學生的好壞。我認為,完全是沒有必要的。學生是獨特的人,是發展中的人。不要因為一次的沒有像你打招呼你就認為他是錯的。我們每個老師都要從這樣的觀點判斷學生的對錯。那教育的問題就會很嚴重。

但是,出於對老師的禮貌,見到老師要問好,這是我們從小學就開始進行培養的德育要求。所以,見到老師要問好還是有必要培養的,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本質問題。談不上對與錯。


你是我的可遇不可留


沒錯。

見到他祖宗都不拜

以後,連爹孃都不管,

就是有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