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那時候很小,大概十三、四歲,我跟著叔父去大城市咸陽賣柿子,那些記憶刻骨銘心,烙印深深。歷久而難以忘懷。

我們那山區,也沒有什麼特產,滿山遍野的柿子樹,有些在正式耕地裡也栽植著柿子樹,一大片一大片的,形成了古老的柿子園,有的柿子樹有幾千年了,都是古樹遮陰幾畝大,遠遠望去像森林一樣,虯枝遠舉,樹身蹲粗,枝條交割,給人一種原始的況味初夏,柿樹嫩葉油亮,柿子花含苞待放,像黃黃的燈籠,花萼退去後就露出已形成的綠色小果實,樹冠下落英點點,不幾天就花萼枯萎成赤褐色,很多很多的,能聚集成堆兒。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深秋,柿子漸漸長大,就有因為營養不良和害蟲侵犯而早衰的果實,自個成了暗灰色,先軟了,落在地上,可拾起來去吃,竟也有甜味兒。到了中秋節時分,柿子長大了發紅了就意味著成熟可食了。柿子這種水果,不能生吃,要漤熟了才能吃,或者等放軟了才能吃,硬柿子漤熟吃,先從側旁“咔嚓”一聲咬下去,頓時舌頭就有甜甜的感覺,滿口的清香味兒,嘴裡有一股柿子特有的醇香氣從鼻孔裡湧流而出,人覺得滿口溢香,那稥的刺激好舒服,爽極了。“咕兒”一聲將嚼爛的果肉嚥下去,食管也產生舒服感。柿子不但清香,還能止飢,頂飯吃。要是你不會吃,從柿子頂部咬下去,俗話說柿子被氣死了,這時候就感覺口裡澀澀的,所以吃柿子要有技巧,要會吃。不然滿口澀滯,難以下嚥。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柿子存放到冬天,凍成硬疙瘩這才能拉到遠處去賣。深冬賣柿子,幾乎是我們山裡人的傳統生意。那時候農村也窮,沒有什麼出產,只有把自家柿子樹結的柿子拉出去賣錢,一般都是給孩子換學雜費和書本,除此而無他法。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那一年正月,我的叔父到咸陽買柿子,帶著我一塊去。早上老早做飯吃了,再帶上媽媽烙好的鍋盔饃,拉上架子車,從楊家河溝翻過去走到西蘭公路上,翻溝的時候,借了生產隊一頭牛做拉力,爸爸牽著牛去護送,等架子車上了溝後把牛就牽回去。之後,我和叔父一人拉一輛柿子車從馮市的柏油馬路上入西蘭路向咸陽趕,我是小孩,拉架子車走路不持久,遇到下坡路跑,上坡路拉不動,這樣幾下子就走不動了,我記得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我心目中的大城市--咸陽。到咸陽市賣柿子要長眼色,不然被市管看見了要罰款的,最糟糕的是要辦學習班,那才耽誤時間,幾乎不能賣柿子的。所以,叔父叮囑不要亂走。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為了迅速賣完柿子,就去找熟人,叔父帶我找在咸陽第二印染廠當工人的本家毛娃大哥,因為毛娃哥在咸陽第二印染廠當工人,在二印家屬區賣就有熟人。叔父鬼精,連拽帶拉硬把柿子塞給河南口音的二印職工及家屬,說是不要錢,讓嘗口的,實際上誰能不給鄉下人開柿子錢。這樣不到大半晌,他就先把柿子賣完了,然後幫我來賣,我的柿子到了中午,凍著的都消了成了爛泥,不好賣,有顧客嫌破爛,叔父說:混瓜爛柿子嘛,用此農諺說明我破爛的柿子是最香甜的,他跑進人家屋裡拿來盆子去盛爛柿子,說烙柿子饃很好吃,一會兒也幫我賣完了,接下來就是清算賬,看一架子車柿子能賣多錢。我賣到的錢在饃袋子裝著,倒在地上數,盡是鋼蹦兒,角幣很少,一數總共是八元八角錢,我喜不自禁。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柿子賣完後,我們爺兒兩就拉著空架子車往回趕。在西蘭公路上,叔父將兩輛架子車一架反罩在另一架上面,我和叔父,一個人拉,一個人躺在上面,輪換去休息。這樣又走了一天一夜,翻過溝才回到了家。要知道我家距離咸陽有一百四、五十里路,這一年正月買柿子,算是是我人生的長征了,腳被磨破,腿跑腫。開學我報名去拿了一兜兒分幣交了一元錢報名費,交了五毛錢書費,算是交完了學校所有費用。這一學期發了課本,語文課我愛學,我用了一週時間就倒背如流了。其原因是我感受到課本里描述的內容和情景太美好了,所以老想去讀,同時覺得唸書比拉架子車輕鬆得多,不用日夜兼程,起碼唸書念不會磨破嘴皮,念好了還可以在咸陽當工人,拿錢買別人的東西不怕市管,也不會怕有人給自己辦學習班......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少小時候去經歷,鋪墊了我的人生基石,是難得的財富,所以我比別人特殊一些:走得稍微遠一些!

乾縣作家薛光煒散文《在咸陽賣柿子》欣賞,網友:父輩太苦!

薛光煒,陝西乾縣峰陽鎮薛家村人,1959年出生,曾任乾縣縣誌辦主任,《乾縣年鑑》主編、《乾縣詞典》主編、《咸陽大詞典》特邀編輯。2010年離崗。

本文作者 ▏薛光煒

本文來源 ▏鄉村麗麗

法律顧問 ▏陳剛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