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那时候很小,大概十三、四岁,我跟着叔父去大城市咸阳卖柿子,那些记忆刻骨铭心,烙印深深。历久而难以忘怀。

我们那山区,也没有什么特产,满山遍野的柿子树,有些在正式耕地里也栽植着柿子树,一大片一大片的,形成了古老的柿子园,有的柿子树有几千年了,都是古树遮阴几亩大,远远望去像森林一样,虬枝远举,树身蹲粗,枝条交割,给人一种原始的况味初夏,柿树嫩叶油亮,柿子花含苞待放,像黄黄的灯笼,花萼退去后就露出已形成的绿色小果实,树冠下落英点点,不几天就花萼枯萎成赤褐色,很多很多的,能聚集成堆儿。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深秋,柿子渐渐长大,就有因为营养不良和害虫侵犯而早衰的果实,自个成了暗灰色,先软了,落在地上,可拾起来去吃,竟也有甜味儿。到了中秋节时分,柿子长大了发红了就意味着成熟可食了。柿子这种水果,不能生吃,要漤熟了才能吃,或者等放软了才能吃,硬柿子漤熟吃,先从侧旁“咔嚓”一声咬下去,顿时舌头就有甜甜的感觉,满口的清香味儿,嘴里有一股柿子特有的醇香气从鼻孔里涌流而出,人觉得满口溢香,那稥的刺激好舒服,爽极了。“咕儿”一声将嚼烂的果肉咽下去,食管也产生舒服感。柿子不但清香,还能止饥,顶饭吃。要是你不会吃,从柿子顶部咬下去,俗话说柿子被气死了,这时候就感觉口里涩涩的,所以吃柿子要有技巧,要会吃。不然满口涩滞,难以下咽。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柿子存放到冬天,冻成硬疙瘩这才能拉到远处去卖。深冬卖柿子,几乎是我们山里人的传统生意。那时候农村也穷,没有什么出产,只有把自家柿子树结的柿子拉出去卖钱,一般都是给孩子换学杂费和书本,除此而无他法。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那一年正月,我的叔父到咸阳买柿子,带着我一块去。早上老早做饭吃了,再带上妈妈烙好的锅盔馍,拉上架子车,从杨家河沟翻过去走到西兰公路上,翻沟的时候,借了生产队一头牛做拉力,爸爸牵着牛去护送,等架子车上了沟后把牛就牵回去。之后,我和叔父一人拉一辆柿子车从冯市的柏油马路上入西兰路向咸阳赶,我是小孩,拉架子车走路不持久,遇到下坡路跑,上坡路拉不动,这样几下子就走不动了,我记得走了一天一夜才走到我心目中的大城市--咸阳。到咸阳市卖柿子要长眼色,不然被市管看见了要罚款的,最糟糕的是要办学习班,那才耽误时间,几乎不能卖柿子的。所以,叔父叮嘱不要乱走。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为了迅速卖完柿子,就去找熟人,叔父带我找在咸阳第二印染厂当工人的本家毛娃大哥,因为毛娃哥在咸阳第二印染厂当工人,在二印家属区卖就有熟人。叔父鬼精,连拽带拉硬把柿子塞给河南口音的二印职工及家属,说是不要钱,让尝口的,实际上谁能不给乡下人开柿子钱。这样不到大半晌,他就先把柿子卖完了,然后帮我来卖,我的柿子到了中午,冻着的都消了成了烂泥,不好卖,有顾客嫌破烂,叔父说:混瓜烂柿子嘛,用此农谚说明我破烂的柿子是最香甜的,他跑进人家屋里拿来盆子去盛烂柿子,说烙柿子馍很好吃,一会儿也帮我卖完了,接下来就是清算账,看一架子车柿子能卖多钱。我卖到的钱在馍袋子装着,倒在地上数,尽是钢蹦儿,角币很少,一数总共是八元八角钱,我喜不自禁。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柿子卖完后,我们爷儿两就拉着空架子车往回赶。在西兰公路上,叔父将两辆架子车一架反罩在另一架上面,我和叔父,一个人拉,一个人躺在上面,轮换去休息。这样又走了一天一夜,翻过沟才回到了家。要知道我家距离咸阳有一百四、五十里路,这一年正月买柿子,算是是我人生的长征了,脚被磨破,腿跑肿。开学我报名去拿了一兜儿分币交了一元钱报名费,交了五毛钱书费,算是交完了学校所有费用。这一学期发了课本,语文课我爱学,我用了一周时间就倒背如流了。其原因是我感受到课本里描述的内容和情景太美好了,所以老想去读,同时觉得念书比拉架子车轻松得多,不用日夜兼程,起码念书念不会磨破嘴皮,念好了还可以在咸阳当工人,拿钱买别人的东西不怕市管,也不会怕有人给自己办学习班......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少小时候去经历,铺垫了我的人生基石,是难得的财富,所以我比别人特殊一些:走得稍微远一些!

乾县作家薛光炜散文《在咸阳卖柿子》欣赏,网友:父辈太苦!

薛光炜,陕西乾县峰阳镇薛家村人,1959年出生,曾任乾县县志办主任,《乾县年鉴》主编、《乾县词典》主编、《咸阳大词典》特邀编辑。2010年离岗。

本文作者 ▏薛光炜

本文来源 ▏乡村丽丽

法律顾问 ▏陈刚律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