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溫開元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楊酸,是一個神奇的藥物,它所擔任的角色在不斷轉變。最初是作為退熱止痛藥物使用(民間有句話“頭痛發熱,阿司匹林三包“),現在已然發展為抗血小板聚集的主力軍,是醫學史上的重大進步。有不少中老年朋友長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認為這樣可以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甚至人把它當做救命藥長期放在枕邊備用。

阿司匹林雖好,但也不能隨便吃,一則阿司匹林還是有些副作用的,主要表現為胃腸道反應;二則有些人吃了不但不治病,反而加重病情,如主動脈夾層、活動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等,同樣表現為胸背部疼痛,卻是不能夠服用阿司匹林的。

到底哪些人適合服用阿司匹林,並從中獲益呢?

阿司匹林目前主要用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什麼是一級預防?

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是指疾病尚未發生或處於亞臨床階段時採取預防措施,防止心血管事件發生。

早在1500年前,藥聖孫思邈就提出了“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充分強調了疾病預防的重要性。我國新醫改方案和“健康中國2020”戰略,也明確提出了“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方針。

研究表明,一級預防對降低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至關重要,因此,一級預防對於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我國2017年發表的《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推薦:以下人群適宜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進行ASCVD的一級預防。

1. 一個標準:10年ASCVD風險≥10%的高危患者;

2. 二類患者:年齡≥50歲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一項或以上危險因素: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發病)、高血壓、吸菸、血脂異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慢性腎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eGFR 30~45ml·min。

3. 三高之高血壓和高血脂:高血壓患者,伴有以下危險因素中的2項: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吸菸、低HDL-C(<1.04mmol/L)。年齡≥55歲的高脂血症(TC≥7.2mmol/L或LDL-C≥4.9mmol/L)患者;

4. 四項危險因素:具備以下5項危險因素中的至少4項,年齡(男性≥45歲,女性≥55歲)、吸菸、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體質指數≥28kg/m2)、血脂異常。

什麼是二級預防呢?

就是針對已經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採取措施,降低下一次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阿司匹林在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級預防中作用已經得到公認,這些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支架術後、外科搭橋術後、缺血性心肌病);外周動脈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如頸動脈斑塊等);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如果符合上述阿司匹林一級預防或二級預防的條件,那麼您就可以從服用阿司匹林中獲益。


心血管徐醫生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先說答案:沒好處,沒病別亂吃藥。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沒病的老人不要亂吃。

人的年齡愈大,畏死之心就愈盛。老人家們熱衷於保健養生,本是人之常情。可恨太多無恥之徒,以保健之名行騙!一定要讓老人們科學認識疾病和藥物,不要道聽途說,以偏概全。

近幾年,阿司匹林在一級預防的地位已經有所降低。所謂一級預防,即患者存在危險因素,但還未發病。2014 年日本一級預防項目「JPPP」研究發現,每日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並不能使心血管疾病的低危和中危人群明顯獲益。美國 FDA 綜合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後,也不推薦阿司匹林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

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普通老年朋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不是延年益壽,而是處於各種副作用的風險中!

特別是以下幾類人,服用阿司匹林應慎重諮詢醫生意見:

1、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劇烈哮喘;

2、有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病史者;

3、需要拔牙或手術的人,在術前一週也應該停用阿司匹林。


丁香醫生


阿司匹林,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藥物,很多老人就認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對身體有好處。但我們都知道,藥物是有一定的毒性的,那麼,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真的對身體有好處嗎?


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減少血小板,防止血液凝結,減少血栓的發生。同時阿司匹林對於平時的頭疼腦熱、關節痛都有著治療作用。但並不是意味著可以每天服用,是否能每天服用要因人而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很容易出現腸胃消化系統的損傷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嚴重者可能出現胃腸道出血穿孔)。此外,少數病例可出現身體各部位急慢性出血,肝腎功能損傷等。


因此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較低的人群並不建議常規服用阿司匹林,因為藥物帶來的副作用遠大於收益。經臨床醫師評估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疾病發生風險較高的人群才建議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治療,並且應注意用藥劑量,服藥期間注意監測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及時處理或換藥。


指導專家:陸正齊,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神經一區專科主任。

專長:腦血管病、脫髓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頭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醫聯媒體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傳統上常用於治療頭痛、感冒發熱、關節炎、冠心病和中風等疾病症狀,現多用於預防血栓。長期以來,很多老年人常年服用阿司匹林,希望藉此降低突發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但是,老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對身體是有利有弊的。

阿司匹林確實可以起到防止血凝,預防腦血栓的作用,還可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溼病等。小劑量服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服用過多容易引起腦出血,因此老人要儘量少服用。再則,阿司匹林有很多副作用,是藥三分毒,不能隨意吃。如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適及噁心嘔吐,如果老人長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損傷,引起胃潰瘍及胃出血,這就弊大於利了,不得不警惕。阿司匹林的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尿酸增高、藥物性皮炎、過敏性哮喘、抑制凝血功能、性功能減退等。


阿司匹林藥效發揮迅速穩定,超劑量易於診斷和處理,對人類醫學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眾所周知,病人要配合醫生謹遵醫囑,醫生則應基於病人的個體情況考慮服用藥物的利弊,服用阿司匹林也是一樣。如果利大於弊,則服用;如果弊大於利,則不服用。有數據表明,在對服用阿司匹林的健康人的研究中,出血和成功防止的突發心臟病的實際比例都非常低。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要按身體實際情況具體解決。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對於老人來說,阿司匹林可以用於防治心肌梗塞、腦血管以及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調節腎血流及鈉平衡,在癌症的預防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它對我們的胃腸道、凝血機制、代謝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我們又叫它乙酰水楊酸,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用過這種藥。這種藥應用於臨床已有 80 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古老的解熱、鎮痛藥。近年來隨著前列腺素研究的深入,對阿斯匹林有了新的認識。臨床上除了傳統上用於解熱、鎮痛、抗炎外, 還用於抗血小板聚集等。

對於老人來說,阿司匹林可以用於防治心肌梗塞、腦血管以及其它血管栓塞性疾病、調節腎血流及鈉平衡,在癌症的預防中也具有重要的價值,但它對我們的胃腸道、凝血機制、代謝等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有抗凝作用並且有防治中風及心肌梗塞的作用。小劑量阿斯匹林就能使前列腺素的合成的一種酶(環加氧酶)活性中心的絲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因而減少血小板中與凝血有關的物質的生成,所以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目前主張無論年齡、性別差異及患高血壓或糖尿病與否,應當在可疑心臟病發作或不穩定心絞痛,或有心臟病發作史、中風、心絞痛、動脈旁路手術,或其它血管閉塞性病患中

考慮用阿斯匹林然而對低危的沒有既往血管疾病史的人們通常不推薦使用。

阿司匹林還有降低血脂並且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高血清脂蛋白是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日本學者發現,部分伴有高血清脂蛋白的冠心病病人,用阿斯匹林後其血清脂蛋白水平降低。進一步研究證明,阿斯匹林可以通過減少載脂蛋白的基因轉錄及抑制載脂蛋白mRNA的表達, 來減少肝細胞產生載脂蛋白。

阿斯匹林抑制載脂蛋白產生,在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中至少起部分作用。

阿司匹林還有一定的防治惡性腫瘤作用。近年來阿斯匹林已逐漸應用於結直腸癌及乳腺癌防治。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常規使用阿斯匹林可使結直腸癌發生的危險性降低。至於為什麼會這樣,我們還不是很清楚,可能與血中前列腺素降低有關。阿斯匹林通過抑制環氧化酶 -2 的活性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通過抑制合成前列腺素來抑制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或者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鳥氨酸脫羧酶活性下降,導致腫瘤細胞生長代謝降低。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匹林的作用是抑癌,而不是滅癌或溶癌。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的。

阿斯匹林及其它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具有明顯損傷胃粘膜的作用,還可引起食管多發性潰瘍 、潰瘍性直腸炎等。阿斯匹林也能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導致血小板凝血功能下降而引起凝血障礙發生出血傾向。

乙酰水楊酸在人體內使蛋白乙酰化後誘發變態反應,使某些患者出現蕁麻疹、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及過敏性休克,其中以蕁麻疹、哮喘為常見。阿斯匹林劑量過大(5000 mg/d)時,可出現水楊酸反應。也就是說血中水楊酸濃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時,水楊酸到達腦部後,減少腦內葡萄糖含量而誘發中樞神經症狀。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郝婧如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當然由於大多數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所以醫生就給啟動了阿司匹林口服方案,這也是合理的。但是回頭說,這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老年人身體健康,沒有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那也有可能無需口服阿司匹林。

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是老年人發現頸動脈斑塊後醫生建議患者口服阿司匹林。不過,話又說回來,不是所有有頸動脈斑塊患者都需要口服阿司匹林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以發現又頸動脈斑塊的患者來說一下什麼情況下可以口服阿司匹林。

一、臨床上最多見的還是頸動脈彩超只是發現了斑塊存在,未發生明顯狹窄(狹窄程度<50%),這種情況合併以下危險因素中的三項就可以開始口服阿司匹林;危險因素包括

1、高血壓

2、糖尿病

3、高脂血症

4、吸菸

5、男性≥45歲,女性已經絕經

6、早發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級男性親屬發病年齡<55歲或一級女性親屬發病年齡<65歲)

7、肥胖(BMI≥28)

8、低HDL-C血癥(HDL-C<1.04mmol/l)

諸位讀者自己判斷吧,如果你已經發現頸動脈斑塊,同時存在以上八項中的三項,那麼您就該吃阿司匹林腸溶片了。

二、若頸動脈彩超提示斑塊已經明顯增大,導致了頸動脈狹窄≥50%,其處理原則與確診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如果沒有阿司匹林禁忌症的情況下大多數患者還應考慮接受阿司匹林治療的。

大家看看,如果你的斑塊程度較輕,同時沒有很多危險因素也有可能無需口服阿司匹林,還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是否老年患者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我還是建議專業科室就診後決定。

(【張之瀛大夫】系頭條號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首發於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絡,不做商業用途。更多健康知識,請點擊張之瀛大夫頭像,然後點擊紅色標識“關注”。關注健康,關注頭條號【張之瀛大夫】。健康提示: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做診斷、用藥和使用的根據,不能替代醫生和其他醫務人員的診斷、治療及建議,如有需要,請及時就醫。)


張之瀛大夫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阿司匹林能防病,前提得吃對。

阿里匹林作為一種抗血小板凝聚的藥物,它能組織血小板在血管裡抱團扎堆,從而防止血栓形成。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有事沒事,或每天來兩片的做法,卻是不對的。

普通大眾如果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需做好相關的檢查,有專業醫生進行評估後,才知道能不能吃。

而且,再好的藥物,也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人對阿司匹林過敏,服用後會發生全身皮膚瘙癢、蕁麻疹,甚至誘發哮喘,俗稱“阿司匹林哮喘”。

有些人則會因為不耐受阿司匹林,從而胃腸道受到刺激,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尤其是患有消化道潰瘍的病人,更加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有些人則會因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易出血的清香,比如牙齦出血,女性月經量偏大,傷口不易止血等問題,嚴重者還可能有腦出血、內臟出血等少見情況。

所以,阿司匹林雖好,但服用應科學,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21


家庭醫生雜誌


阿司匹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藥物之一,防治老年病方面也有五種功效。

1. 失眠

據報道,阿司匹林對偶發性失眠有良好效果。這是因為它具有延遲性鎮靜和催眠的作用。

2. 心肌梗死及腦中風

阿司匹林是一種重要的抗血小板和抗血栓藥。

3. 糖尿病

阿司匹林能增加體內胰島素含量,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糖耐量。

4. 白內障

可延緩和預防老年白內障的形成,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術。

5. 癌症

科學家研究發現,腫瘤細胞可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阻止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功能,從而誘發腫瘤。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腫瘤細胞分泌,並阻滯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阿司匹林質優價廉,但阿司匹林不是保健品,不能全民普及,請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沒病的人別亂吃。以下幾類人,服用阿司匹林應慎重諮詢醫生意見:

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劇烈哮喘。

有胃出血、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病史者。

需要拔牙或手術的人,在術前一週也應該停用阿司匹林。

近期內有手術史,特別是做過眼科、內臟、顱腦手術者禁服。

70 歲以上老年病人多有凝血功能障礙,容易發生出血,不宜服用。

◎患有嚴重動脈硬化伴高血壓者,不宜長期服用。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沒有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不宜長期服用。否則,腦出血的機會明顯增加。

最後想說的是,阿司匹林可謂是一個“多面手”,擁有很多五花八門的用途,但是它有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前,最好向醫生徵求專業意見。


保健時報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製劑的一種,即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也就是老百姓理解的“防止血液粘稠”。

哪一部分人群是需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的?


明確診斷冠心病或腦梗死的患者,尤其是那些植入支架、搭橋術後的患者,需要終身服用阿司匹林。冠心病放過支架的患者貿然停用阿司匹林是非常危險的,臨床工作中遇到因為自行停用阿司匹林出現心肌梗死的患者不在少數。


老年人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心腦血管疾病早發家族史、腎功能不全等多種冠心病危險因素的患者,建議由醫生根據血栓及出血風險評估後,長期口服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但阿司匹林畢竟是一種藥品,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等的人,吃阿司匹林不能強身健體。健康人長期口服會增加肝腎代謝的負擔,而合併一些其他情況者可能有額外的風險(增加消化道潰瘍者、近期有出血事件者、準備拔牙或做手術者的出血風險)。(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曾莉鈞)


哈特瑞姆心臟之聲


好像很多老年人都把阿司匹林當成了老年人必備神藥,只要是上了年紀,就得趕緊吃上,不然就好像立馬會得腦血栓!

其實,阿司匹林並不一定就是可以帶來好處的神奇藥物,如果服用不當,反而可能有害。而且對於阿司匹林的研究中也發現,並不把服用阿司匹林作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方法來推薦給老年人。

阿司匹林就是一種藥物,它的作用就是抗凝,減少血栓形成,還有一定的解熱鎮痛作用。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服用阿司匹林。比如有些哮喘病人,有消化系統出血,凝血功能異常的老年人也不適合服用阿司匹林,會有出血的風險。

除非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比較高,醫生在評估後認為,服用阿司匹林是比較適合的方法,其他的沒什麼問題的老年人,還是不建議自己貿然服用的。其實想要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注意飲食,加強鍛鍊也是不錯的方法,而且還是更安全,又免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