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靈壽縣南譚莊村:一座老人孩子留守的小村莊

探訪靈壽縣南譚莊村:一座老人孩子留守的小村莊

4年來王二梅一直在悉心照顧丈夫李老片

探訪靈壽縣南譚莊村:一座老人孩子留守的小村莊

靳如意家屋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當

探訪靈壽縣南譚莊村:一座老人孩子留守的小村莊

69歲的李梅桃一上午就切了個北瓜,掛在院子裡晾乾

南譚莊村距離石家莊市靈壽縣城大約25公里,從縣城出發,沿正南路一路北行,只有半個多小時車程。這個550多人的小村莊,地理位置不算偏僻,但人均耕地少,村裡又沒什麼產業,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村裡留守的多是些老人和孩子,很多村民家中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記者探訪

30多戶人家生活困難

南譚莊村位於丘陵地帶,主要農作物是小麥和玉米。“我們這個村子很小,地也少,人均只有半畝地,而且只有村南有很少一部分水澆地,其餘都是旱地。”南譚莊村的村委會主任李志剛告訴記者,水澆地的收成還行,旱地因為沒水灌溉,只能靠天吃飯,村民們每年收的糧食也就只夠維持基本生活。

據南譚莊村黨支部書記靳常青介紹,2015年在政府的幫助下,村裡種了500畝核桃樹,但到現在還沒有結果。“因為缺水,樹的長勢也不好。今年剛剛嫁接,也不知啥時能見效益。”

除此之外,村裡沒有其他產業,為了增加經濟收入,村民們只好出去打工。“年輕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靳常青說,目前留守在村裡的都是些年紀偏大的村民和兒童,50歲以上的佔絕大多數。身體好點兒的就近在縣城或周邊村鎮打零工,身體差的只能在家。

李志剛說,南譚莊村一共有150多戶,其中在冊登記的低保戶和貧困戶共有15戶,另外還有20多戶家庭達不到低保戶和貧困戶的標準,但生活也比較困難。“這些家庭有很多是因病致貧的,沒啥經濟來源,每月還要擔負醫藥費的開支,日子過得比較困難。”

貧困家庭

靳如意:親戚鄰居幫忙安葬父親

47歲的靳如意是南譚村的低保戶,有個智障的妻子和一個5歲的兒子。“他媳婦生活不能自理,他要在家照顧媳婦和兒子,沒法出去打工。”靳常青說,幾天前靳如意的父親去世,他沒錢安葬,最後還是親戚和鄰居們幫忙湊錢把老人安葬了。

11月9日中午,記者來到靳如意家時,他的妻子正坐在大門口曬太陽,旁邊有一輛破舊的輪椅。無論是村委會幹部大聲喊“如意”,還是記者的問話,都不能引起她一絲注意。李志剛說,她身體也有殘疾,走不了路,每天只能靠靳如意把她用輪椅推出來。

靳如意父子都不在家,屋門敞開著。記者和村幹部走進屋裡,屋裡很陰冷,沒有什麼像樣的傢俱,只有臥室床上又髒又破的被子和兩片烤糊的饅頭片顯示這裡還住著人。

“這樣一個家,看著都發愁。要是能給他們捐點兒米麵油也好啊。”李志剛說。

李老片:4年前摔傷變成“植物人”

南譚莊村的村民李老片已經躺在床上4年了。4年前,他打工時從高處摔下來,經過緊急搶救,命雖然保住了,但成了“植物人”,大腦沒有意識,全靠插管進食。

李老片家的大門和房子都很漂亮,靳常青說,這還是他出事以前修的,那時他家的條件在村裡還算不錯。

李老片的妻子王二梅剛剛給他“吃”過飯,李老片靜靜地躺在床上,身上蓋著乾淨的棉被。王二梅告訴記者,她的三個女兒都出嫁了,婆婆也已經73歲,4年來一直是她在照顧李老片。“每天都得給他吸痰,還要經常給他換洗衣服、翻身,要不身上就會長瘡。”王二梅說,自己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照顧丈夫,沒法去種地或打零工。雖然村裡給她家申請了低保,女兒們也時常接濟,但還是入不敷出。“剛摔壞時用人單位一次性給了一筆錢,住院的時候就都花光了。現在每個月醫療費要花掉五六百塊。這不,吸痰器又壞了,準備買還沒買呢。”王二梅說,每到家裡需要添置東西的時候,她都要發愁好久。

李梅桃:備水備柴全靠鄰居幫忙

李梅桃家是一個典型的因病致貧的家庭。記者來到李梅桃家時,69歲的她剛剛切了一個北瓜,把瓜片穿起來曬在院子裡。

李梅桃說,她患有糖尿病、腦血栓等多種疾病,每個月要打3次胰島素。丈夫得了腦瘤後,將積蓄全花光了。丈夫去世後剩下她一個人,每月除了養老金外沒有其他經濟收入,還有醫藥費的固定支出,日子愈發艱難。原來還有兒子照顧,前兩年兒子離了婚,還得了腦血栓,行動困難,自顧不暇,李梅桃只能自己照顧自己。

李梅桃現在走路都要拄拐,不僅種不了地,生活自理都成問題。廚房裡放著她的午飯,是北瓜小米粥和蘿蔔條醃製的鹹菜,沒有乾糧。“行動不方便,儘量省事,簡單做一口吃的就行了。我已經好久沒有一天吃三頓飯了,現在都是一天只吃兩頓飯,這時吃了,晚上就不吃了。”老人抹著眼淚說,現在的生活多虧鄰居們幫忙,院子裡的菜都是鄰居幫著種幫著澆水,沒水沒柴時,她就拄著拐到路口等著,看哪位鄰居過來,就請人家幫忙給抽水備柴。

記者問起她需要什麼,李梅桃說,希望能有一輛輪椅,自己出門和生活能更方便一些。

“按照規定,李梅桃的情況達不到低保標準,但她又確實比較困難,這樣的家庭還有不少。”靳常青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