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多項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市場準入申請獲批,你是如何看待呢?

小車說理財


這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標誌。金融業是國之重器,每個國家都會對開放金融業心存顧慮。我國落實進一步對外開放金融業,顯示了我國開放的決心和胸有成竹的管理能力。

國內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服務被群眾詬病已久。引入外資,有利於引進其良好的管理運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從而提升國內金融業的服務。

不過,外資銀行要適應中國市場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據我所知,多數外資銀行服務的首選是本國客戶,由於有政策限制,要想讓外資銀行為國內普通民眾提供服務,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

對於外資保險公司,我抱的希望更大。國內保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讓人無力吐槽,如果有外資保險公司,我想我首先會考慮購買他們的產品。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外資銀行保險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是黨的19大提出的重大戰略目標,也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金融也的進一步政策的落實。特別是201904博鰲論壇中央銀行對外開放的時間表與允許國外金融以及保險機構在國內設立機構和分支機構。

今後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力度還會繼續增大,一個國家要想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參與國際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個世界經濟體都是與世界資本市場的交易交換的過程。正向中國銀行業中國銀聯成為世界信用卡重要組成部分一樣。國際間貿易決定金融機構與服務的設置。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力度的增加國外的銀行與保險和券商基金都會有更多的進入,這些機構的進入對於中國金融業一定會增加競爭。也只有通過競爭更加完善中國金融服務意識與金融風險防範風險的提高。同時也會改變中國粗放型經營還有國家兜底的政策依賴。今後我們國家也會產生金融業與機構經營不善,資產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得到市場的拋棄。

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安全,中央銀行與銀保監會一定要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國家匯金公司等對於持股增資國有商業銀行股份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國家金融安全局要加強合作,為國家金融安全做出政策性的規定。同時也要有經濟調控手段,特別金融法規的制度建設,還有市場細化等監管指標體系的完善與風險防範體系的設置。

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會促進金融業服務的進一步提升與改善,同時作為居民與企業也會享受新的服務與新的理念的學習與提高。相信這種互補將會帶動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提升。這一定是發展的方向與過程。




時剛軍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2018年中央政府多次表態要進一步開放,種種跡象表明,這並不是一句玩笑:

1)開放外國人購買股票

2)開放自貿區購買國外股票

3)允許外商獨資

等等的一系列措施,證明了中央的政策的方向性,未來更多的開放還將會繼續。


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目前正在向上走,轉型迫不及待,而作為高級分工經濟體,則更加需要依賴於全球化,因為需要全球其他國家提供分工,分工的專業化越高,分工的複雜性越高,則越需要對外開放,因為一個國家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獲得比較優勢。


舉例來說,當你的芯片做的很好的時候,你就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完成其他很多的行業,必須依賴於其他國家來提供,這是

產業升級的必然之路。


以股易金


銀行保險監督委員會,簡稱銀監會。什麼銀保監會,批准手續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不是老百姓說了就有用的。能不能問點關係民生和社會機構改革的問題。在不行問問老百姓的菜籃子問題,關心關心藥品是怎麼從出廠8角錢,到百姓口裡變成幾十元的。煙出廠一元到百姓手中十一元的。關心民生關心民意,才是百姓的節目。天天問銀行,老百姓一年又能去幾次銀行呢!一個沒有老百姓生活話題的百姓節目,早晚被百姓和人民拋棄!!!


不死戰狼1


長遠看引入外部金融機構可以提高國內金融行業的競爭力,尤其國內金融行業在風險定價方面的能力,真心不敢恭維,一個個只會照著央行和監管機構提供的葫蘆畫瓢,沒有建立起屬於自己的一天資產風險定價模型,這也是國內金融市場始終難以走上價值投資道路的原因之一。而引入外資金融機構與本土金融企業競爭,可以逐漸提高我們的自主風險定價能力,從而慢慢向世界級的成熟金融市場靠攏。短期看這個舉措可以吸引大量外國資本搶灘登陸中國市場,緩解當前由美國加息引起的資本賬戶惡化情況,穩定國內的金融市場,為經濟轉型保駕護航。


鍋師傅的腦洞


答案:立即進入,打破壟斷,惠及人民!

這是,被“逼”的!


仙人脫俗


這是市場經濟的具體提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代表,促進中國金融業健康發展,讓中國老百姓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鄭州芝麻開花


金融業對外開放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一個方面,現我國金融行業發展成熟,對外開放適當引入外部競爭,有利於金融市場良性發展,加強國際金融行業交流,提高金融行業的服務水平。


蝴蝶誌


真的進來是好事,就怕不是欺待的那樣。


苦筍湯


現在做這些是被倒逼的開放,為了穩定外資和吸引外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