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孩子小學成績都九十多分,到初中就好多不及格了?

晨風曉雪初晴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作為一個上過小學初中高中的人,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引發家長們的深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那為什麼避免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怎麼做?小學生的培養方式是否應該改變,怎麼改變?這樣才可以指導小學生的家長們做的更好,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能一直保持優秀。


為什麼小學生成績普遍高分?

我覺得主要是小學生的學習科普少,內容簡單,只要認真一點,上課聽一聽,回家寫寫作業,知識點就都能掌握。對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並沒有多少要求,即使孩子之間有差異,也不會在成績上拉開太大的差距。


為什麼小學成績普遍高,初中開始普遍下滑?

學習科目增多,內容開始變得複雜,知識難度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增大,作業也會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除了孩子的正常智力需求,綜合素質的影響就體現出來了。比如說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時間管理的能力以及學習的效率,閱讀習慣等在學習成績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就有的,而是從小開始培養起來的。有些孩子在小學時養成了好習慣,到了初中高中,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習壓力的增加也能遊刃有餘。而有些孩子在小學期間並沒養成好的習慣,隨著知識難度的增加,學習就會顯得困難重重,力不從心。學習成績只是一個結果的體現,差異就出來了。


還有一點就是小學的時候家長就盯著,孩子沒有培養出學習的主動性。等到了初中孩子長大了,不像小學生那麼聽爸爸媽媽的話,而且進入青春期也比較叛逆,更容易對抗。父母的盯在孩子的學習上基本沒啥效力了,而孩子呢對學習的熱情本身就沒多大,也不主動。成績自然會影響,而且年級越高,越下滑。


那作為小學生的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會掉隊?

小學的重點應該是培養良好的習慣,激發孩子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而不是眼睛只盯著成績和分數。特別是這些習慣,非常重要,不僅影響孩子十多年的學習,也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競爭力。


1、培養孩子的主動性。不管是學習還是其它,不管是現在小時候還是將來長大走入社會,主動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內心才是事物發展的關鍵。一個想要好,想要做好一件事兒,最重要的是自我驅動,就是得自己想好,想做好。否則別人再怎麼樣那是外力,作用是有限的。在孩子的學習上同樣如此,從上學開始,家長就得學會放手,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兒,是自己要操心要負責的事兒。


2、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養成高效的習慣。隨著年級越高,學習壓力越大,不管是作業還是練習也會越來越多。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時,但是還要睡覺還要吃飯,還要保證身體健康,相對充足的睡眠,所剩的時間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學習效率卻可以拉開差距,讓時間變多,讓同樣的時間內產出變得更多。這是一種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要從小培養的,這也是一種習慣,高效的習慣也是從小培養的。時間管理就是時間管理,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專注的做好一件事兒,不拖拉磨蹭等等都是。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預習,複習,做筆記,對於更好的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學的時候,知識簡單,可能做不做這些都無所謂。可是要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奠定好的基礎。就要重視。而且孩子的習慣越小培養越容易。


4、閱讀的習慣。閱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所有科目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理解。這是一種基礎能力。在小學的成績中並不明顯,或者是閱讀不閱讀的孩子沒啥差異,甚至不閱讀也能考高分。可是到了初中高中知識難度越來越大,對孩子的智力水平要求也會提高。而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而小學沒有養成習慣,到初中高中再來培養就很難了。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小學階段養成的習慣對孩子未來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養成好的習慣就是助力。而沒有好習慣作為基礎,年級越高差距就會越大。所以說,在孩子小學階段,家長們不要把精力都盯在學習成績上,我們要做的更重要的事兒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績自然也差不了。


小晗晗愛閱讀


大家好,我是一個小學老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之前帶了六年的學生現在已經上初二了,一直跟他們有聯繫,也一直在關注他們的成績。確實很多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還算是不錯,都能考九十多分,但是上了初中,成績反倒跟不上了。家長為此也很苦惱,也在想辦法給孩子補,可是孩子大了,不願意學,也沒有多的時間去補。下面我就我瞭解的信息來分析一下原因。

一、小學的科目少,內容簡單,上課不斷重複鞏固。

小學的時候,考試科目主要是語數外,內容相對簡單。老師上課的時候會反覆強調知識點,還會利用上課時間帶學生反覆鞏固所學知識。尤其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試之前,都會進行集中的反覆性的訓練,知識點就那麼多,一輪一輪地重複下來,大部分孩子都能考個不錯的成績。而上了初中,科目變多,更多的是考查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像小學那樣的死題已經很少了。再者小學考試是看班級平均分,老師會想辦法提升每個孩子多的成績,而初中是看重點中學的上學率,也就意味著,有些老師可能會主抓那些有潛力的孩子。

二、小學期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花在考試科目上。

衡量一個孩子成績的好壞不能單看成績,要看課下孩子在學習上花了多少功夫。有些孩子課下報了大量的輔導班,把課餘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這樣的孩子就算是考出了好的成績,也說明不了什麼問題。相反長期依賴輔導班,依靠大量刷題取得成績,到了初中,時間有限,如果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單靠死學,成績肯定就下來了。

三、小學期間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回家家長可以輔導,初中家長多半輔導不了。

小學階段,有些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家長擔心孩子知識上有欠賬,會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輔導。可是,這也無形中埋下了隱患,孩子覺得上課沒聽也沒啥大不了的,反正回家有人教。但是上了初中,首先家長已經輔導不了,再加上就算有能力輔導,但是孩子沒有時間。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四、小學階段,有些家長為了追求成績,運用自己的權威逼迫孩子學習,但是到了初中,這種家長的權威已經不起作用。

小學階段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會打,會罵,孩子擔心受到懲罰,也因為對家長的依賴性,會忍氣吞聲暫時就範。但是到了初中,孩子自我意識更強,他們會努力掙脫家長的管束,尋求自己所謂的自由。家長的話他們可能也聽不進去了。

班上以前有個女孩成績一直都很好,小學階段只要考差了,鬆懈了,家長都會皮鞭伺候。那個時候經常勸說家長不要採用這樣的方法對孩子。但家長總是以孩子不聽話不打不行為由拒絕了。後來孩子上了初中,徹底放飛自我,成績一落千丈,家長繼續打罵,但是無濟於事。

五、家庭環境,父母關係,親子關係不好,會讓孩子過早分心,開始早戀。

有些家長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一天到晚盯著孩子的成績,唯獨忽略了自身的提高。要麼一天到晚沉迷於電腦,麻將,給孩子樹立了不好的榜樣,致使孩子上了初中也開始懶散。還有的家庭,因為夫妻關係不和或是親子關係不好,孩子缺少關愛,上了初中他們會向外去尋找關愛,於是一部分孩子開始早戀。

六、小學階段,家長更多的關注成績,忽略了孩子習慣的培養。

有些家長小學時唯分數論,看到孩子考了不錯的分數,就以為孩子很優秀,忽略了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些看似小問題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大問題。而這些都將成為影響孩子成績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韋寶媽育兒手記


作為一個在初中教了20多年的老師,並且連續在初三教了10年的數學老師,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學數學成績有90多分,第一:小學數學的內容雖然簡單,其實並不是每個孩子就都能學好,但是由於小學主要的課程只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而且再很多地方英語分值只有50分。老師有大量的課堂時間指導和監督反覆鞏固新學的知識。要學好數學,大量的反覆練習是不可或缺的,小學生往往在老師的督促下能夠對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因而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以後,這種情況不一樣了。

初一開始,數學從小學的算術變成了代數,有不少學生對這個知識的轉化有點不太適應,開始出現了退步,而學生由於年紀還小,學習的自覺性不夠,那麼數學成績逐步下滑就不可避免了。到了學習幾何的時候,又有更多的孩子一時無法理解,好學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就開始分化了。好在初一的時候主要課程還是集中在語文數學英語,雖然英語分值增加了,但還是有大量的時間分配給每個學科。這個時候有些孩子由於課後的努力,成績還是可以維持在中等水平。但是到了初二學習的內容多了,而且物理學科加入以後,分配了部分學習時間。如果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課外練習,學生成績分化越來越明顯了。到了初三數學一年的內容壓縮到半年學完,能給學生的複習時間本來就不多了,由於面臨中考,各個學科尤其是以前認為不重要的政、史、生、地也開始佔用大量的時間,使得很多學生突然就覺得數學很難,成績下滑越發明顯。而現在的數學考題大部分都很靈活,沒有經過大量的練習,而只是課堂上的時間根本就不足以應付考試。很多人說老師開補習班,上課不講,補習班來講,其實這是片面的。其實老師課堂上根本講不了太多課外的知識,只能學生課外去加以補充!!!

所以要想孩子學習不退步,家長在家好好督促孩子做課外練習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教育都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為了孩子,請家長理解!

你們可以說說自己家孩子的學習情況,大家一起交流!


執子之手146822143


我家的孩子就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在小學的成績是班級前三,因為我和他爸爸上學的成績都不好,兒子學習這樣好,說實話,挺自豪的。開家長會都爭著去。 初一、初二學習還挺好的,可上了初三,學習開始下降。究其原因孩子喜歡電腦,我們答應他只要考進前三,就給他買一臺。初二的期末考試,孩子真的考了第三名。不能食言,2011買了電腦。 初三開始,孩子的學習就開始下降了,成績排到二十多名。下降的原因是玩電腦玩的,沒有自控力。小學的時侯,孩子的興趣範圍小,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很聽家長的話。到了初中,接觸的東西多了,範圍廣了,用在學習上的精力就少了。十四、五歲叛逆期,家長說話也不聽,成績自然的就下降了。


歲月靜好274458772


我分享一下我女兒學英語的切身經歷,可以很容易理解這個問題了。

女兒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去培訓班學英語。我一直抱著培養興趣的心態,沒有強調一定要背什麼或記什麼。小學英語成績一直不錯,一直是班級的課代表。有一次我翻了翻她的英語書,發現後面的內容沒怎麼教。女兒的回答是:老師說了,等初中要教的,現在不學沒關係。

到了初中,小學的知識點老師一帶而過,加上課程一下子又增加了好幾門,孩子顧此失彼,英語一直在中上水平徘徊,怎麼也考不到高分。

等我意識到這一點,想補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每一門課都有作業,每天都在趕作業,很少有時間系統地去查漏補缺。

還有一個是我鄰居孩子,他父母工作都很忙,到初一的成績還是不錯的。一不留神,初二沉迷網絡遊戲,成績直線下降。到初三幾乎拒絕參加考試。家長欲哭無淚。

女兒現在長大了。她的學習經歷給我太多的思考。其實發生這些情況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小學的學習基礎不夠紮實。

我奉勸各位小學生家長:

第一/不要相信學校裡的分數或班級名次。

第二/家長要堅定信念,讓孩子從小各門學科都打好紮實基礎。例如,英語每個單詞,每個句型都熟練掌握並運用。語文從一年級開始養成背小作文的習慣,由淺入深。堅持到四年級,孩子的作文基本不用擔心了。數學要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講解題目後要舉一反三,讓孩子連續做3-4個同類型的題目鞏固。

第三/如果是普通家庭,家長不要心痛孩子每天學習辛苦。古人云: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社會的進步速度已經是我等普通人想象不到了。孩子現在不吃苦,將來必定會受苦的。


新思維創意學習


小學成績九十多分,到初中就不及格;初中成績中上,到了高中學不懂數學,這些現象不足為怪。

小學成績帶有“假象”。造成假象的原因是小學學科較少,以語文、數學、外語為主;二是知識難度較低,認真聽話的孩子得個高分並不難;三是考試以課本知識為主,很少超綱超本,對思維深度、知識廣度考察不夠;四是很多學校自主進行期末測試,卷面設置對孩子能力區分度不大。因為上述原因,孩子在小學階段要想成績好看,實際上並不是特別難的一件事。

學習具有連貫性,小學成績不好,初中突飛猛進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什麼樣的孩子在初中具有競爭力呢?一是自我約束性比較強,學習的時候專注學,玩耍的時候盡情玩,能夠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汲取知識,對自我學習情況心裡有數。二是具有廣泛閱讀基礎,思維能力比較強。很多孩子初中開始讀不懂題、對閱讀的弦外之音理解不到位,對課本之外題目解答比較吃力,這些都是因為思維能力受限造成,也就是越學越死。三是具有良好的情緒狀態,初中科目多,作業多,很多孩子感到壓力特別大,心情不夠好。家長要幫助孩子調試心理狀態,保持良好精神風貌,在積極向上的情緒下認真學習。

知道了上述問題,小學家長就更應該清楚如何在小學階段抓好孩子的學習基礎了。對於初中家長,需要在與孩子進行良性溝通,保持孩子良好精神狀態情況下,和孩子共同商量提高學習成績的辦法。雖然此刻有人會想到補課,但需要提醒的是:抓住課堂學習,抓住課堂學習,抓住課堂學習。


入青0601


這個問題問得是必須要讓我回答的意思了,那好吧,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為什麼我這麼優秀的小學生到了初中居然不及格了!



第一:小學的我,乖巧懂事,除了學習就是看書,用大把時間換來的成績必須是好的啊,因為我不笨。



第二:小學老師好幾個都是媽媽爸爸的朋友,為了所謂的面子和好勝心,不考好對不起自己。



第三:最實際的一點,初中課程畢竟比小學課程難了,所以腦子不太好的跟不上也正常,比如數學和物理。



第四:初中,那可是情竇初開的年紀,那個帥哥的出現,從此讓我倆陷入了愛情的長河無法自拔,學習什麼的都去死吧!



第五:可能運氣不太好,我們的班主任脾氣有點壞的,每次考不好,就不上課,全班操場跑步,所以中考體育得了滿分。



生活就是那麼精彩,不過玩歸玩,學還是要學,不小心考上了重點高中,就接著讀了重點大學,壓力是相當的大!


魚七吧


我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我從教的經歷。
我曾經教過三年級語文,那一年,在電話裡,我聽過家長最多的擔心與埋怨就是“我家小孩一年級二年級考試成績不是一百就是九十多,怎麼到了三年級就考得這麼差呢?”“我孩子怎麼總考不了一百分了呢?”“我家小孩成績雖然不好,但二年級怎麼都有七八十分,怎麼到了三年級就不及格了呢?”家長的焦慮之情溢於言表,除此之外言語之外隱隱還有對老師的質疑。我只好跟他們好好解釋,一二年級是低年級,知識簡單,知識面窄,死記硬背的東西較多,考得內容大部分在課本里,所以比較容易學,而到了三年級,是中年級,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發生了變化,考試內容也不僅僅侷限於課本,有了拓展,特別是三年級有了作文與閱讀,這對學生的知識積累與語文素養要求更好了,不僅僅學好生字、背好詞語、讀熟課文就可以了。所以這對於一部分語文知識不夠牢固、知識面不廣的學生來說,考試就變得艱難了。同樣的道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是一個大的飛躍。不僅僅知識面更廣,更深,而且學科數量也增加很多,學習難度自然變大,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成績的下降。


作為教師,其實這方面的原因我不太關注,我更關注的是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學習的主動性對於學習的影響。現在的孩子學習主動性說實在令人失望,許多孩子的學習都是在父母的高壓下進行的。確實,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學習極其重視,管得很嚴,跟得很緊。所以我經常說,很多小學生的成績都是父母父母的功勞,是父母日日夜夜陪出來的,罵出來的,打出來的。但是到了初中,那就不行了,打罵效果已經效果明顯下降,更多的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的主動學習。可是,小學階段靠父母管,初中階段父母卻難管,鞭長莫及,有些孩子就如脫韁野馬,成績自然一落千丈。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是避免孩子越讀越退步的不二良藥。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是主動學習考80分好,還是在父母的高壓下被動學習考100分好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在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賜教。


師途行者123


二十五年前,我就注意這個問題了。那時候,我大學剛畢業。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學任教,同時擔任班主任。不少家長就反映:你們學校的教學質量真差!我家孩子在小學門門都是90多分,到你們這門門不及格。我很困惑:我們學校的教學質量其實不差。我所任教的科目每年全區期末考試全區前三名。帶著這個疑問的我,八年後,主動申請到了海淀的一所小學任教。這所小學屬於海淀雙榆樹學區,據說是所不錯的小學。但是三個月後,我就逃離了。小學的教學和中學的教學完全不是一回事!知識容量小很多,考試的內容又相對簡單得多。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尺度非常模糊。無論學習狀況如何,幾乎個個是90多分。好學生可能是99,最差的學生是90分,學校統計90分以上率,給老師發20元獎金。所以各班成績最低的孩子也能考90分。老師們雖然是交換班級閱卷,但是礙於同事情面,在出卷環節,複習環節,閱卷環節,互相關照。看不慣小學的教學風氣,由於有高中教師資格證,不久後我到一所高中做了代課教師。就離開那裡了


11856




很多這樣的情況,我堂弟就是,小學沒有出過前三名,但是到了初中以後,就一塌糊塗了,最後考了,不,是是人就能上的大學。而我自己,小學初中基本都是穩定在中等偏下,到了高中好歹上了個二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首先小學內容很簡單,只要用點心,家長多督促,就能有個好成績。

其次,小學學的好,不代表你初中就能學的好。同樣的,小學不好,不代表初中高中不行。為什麼?小學那點東西,給一個初中生來補學,那不是分分鐘的事嗎?加減乘除,沒上過學的都會吧?

第三,到了初中,活動能力活動範圍都更大了,能玩的東西越來越多了,誰還有心思學習啊?

最後,我想對那些小學生家長,那些自己孩子考了個第二就沮喪無比,責怪孩子不用心的家長,巴不得給孩子報一堆補習班的家長,讓孩子天性迴歸吧,不要讓你家可愛的孩子提前老成!我鄰居就是這樣,小學生,一週七天,天天都有課外補習。孩子自己也很“懂事”,偶爾一次沒考到第一,就把自己關起來制定學習計劃。這樣帶來的後果是啥?一個幾歲十來歲的孩子,真是天真浪漫童真無邪的時候,可我每次見到他,就是一個小大人,老氣橫秋,沒有一點孩子應該有的童氣!

但願我的孩子能好好享受他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