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孩子小学成绩都九十多分,到初中就好多不及格了?

晨风晓雪初晴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作为一个上过小学初中高中的人,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发家长们的深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为什么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小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否应该改变,怎么改变?这样才可以指导小学生的家长们做的更好,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能一直保持优秀。


为什么小学生成绩普遍高分?

我觉得主要是小学生的学习科普少,内容简单,只要认真一点,上课听一听,回家写写作业,知识点就都能掌握。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并没有多少要求,即使孩子之间有差异,也不会在成绩上拉开太大的差距。


为什么小学成绩普遍高,初中开始普遍下滑?

学习科目增多,内容开始变得复杂,知识难度增加。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大,作业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除了孩子的正常智力需求,综合素质的影响就体现出来了。比如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效率,阅读习惯等在学习成绩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的,而是从小开始培养起来的。有些孩子在小学时养成了好习惯,到了初中高中,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压力的增加也能游刃有余。而有些孩子在小学期间并没养成好的习惯,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习就会显得困难重重,力不从心。学习成绩只是一个结果的体现,差异就出来了。


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时候家长就盯着,孩子没有培养出学习的主动性。等到了初中孩子长大了,不像小学生那么听爸爸妈妈的话,而且进入青春期也比较叛逆,更容易对抗。父母的盯在孩子的学习上基本没啥效力了,而孩子呢对学习的热情本身就没多大,也不主动。成绩自然会影响,而且年级越高,越下滑。


那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掉队?

小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而不是眼睛只盯着成绩和分数。特别是这些习惯,非常重要,不仅影响孩子十多年的学习,也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竞争力。


1、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不管是学习还是其它,不管是现在小时候还是将来长大走入社会,主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内心才是事物发展的关键。一个想要好,想要做好一件事儿,最重要的是自我驱动,就是得自己想好,想做好。否则别人再怎么样那是外力,作用是有限的。在孩子的学习上同样如此,从上学开始,家长就得学会放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儿,是自己要操心要负责的事儿。


2、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养成高效的习惯。随着年级越高,学习压力越大,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也会越来越多。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但是还要睡觉还要吃饭,还要保证身体健康,相对充足的睡眠,所剩的时间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学习效率却可以拉开差距,让时间变多,让同样的时间内产出变得更多。这是一种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要从小培养的,这也是一种习惯,高效的习惯也是从小培养的。时间管理就是时间管理,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专注的做好一件事儿,不拖拉磨蹭等等都是。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说预习,复习,做笔记,对于更好的掌握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的时候,知识简单,可能做不做这些都无所谓。可是要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奠定好的基础。就要重视。而且孩子的习惯越小培养越容易。


4、阅读的习惯。阅读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所有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这是一种基础能力。在小学的成绩中并不明显,或者是阅读不阅读的孩子没啥差异,甚至不阅读也能考高分。可是到了初中高中知识难度越来越大,对孩子的智力水平要求也会提高。而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小学没有养成习惯,到初中高中再来培养就很难了。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助力。而没有好习惯作为基础,年级越高差距就会越大。所以说,在孩子小学阶段,家长们不要把精力都盯在学习成绩上,我们要做的更重要的事儿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绩自然也差不了。


小晗晗爱阅读


大家好,我是一个小学老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之前带了六年的学生现在已经上初二了,一直跟他们有联系,也一直在关注他们的成绩。确实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还算是不错,都能考九十多分,但是上了初中,成绩反倒跟不上了。家长为此也很苦恼,也在想办法给孩子补,可是孩子大了,不愿意学,也没有多的时间去补。下面我就我了解的信息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小学的科目少,内容简单,上课不断重复巩固。

小学的时候,考试科目主要是语数外,内容相对简单。老师上课的时候会反复强调知识点,还会利用上课时间带学生反复巩固所学知识。尤其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之前,都会进行集中的反复性的训练,知识点就那么多,一轮一轮地重复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考个不错的成绩。而上了初中,科目变多,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像小学那样的死题已经很少了。再者小学考试是看班级平均分,老师会想办法提升每个孩子多的成绩,而初中是看重点中学的上学率,也就意味着,有些老师可能会主抓那些有潜力的孩子。

二、小学期间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花在考试科目上。

衡量一个孩子成绩的好坏不能单看成绩,要看课下孩子在学习上花了多少功夫。有些孩子课下报了大量的辅导班,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这样的孩子就算是考出了好的成绩,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相反长期依赖辅导班,依靠大量刷题取得成绩,到了初中,时间有限,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单靠死学,成绩肯定就下来了。

三、小学期间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家长可以辅导,初中家长多半辅导不了。

小学阶段,有些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担心孩子知识上有欠账,会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辅导。可是,这也无形中埋下了隐患,孩子觉得上课没听也没啥大不了的,反正回家有人教。但是上了初中,首先家长已经辅导不了,再加上就算有能力辅导,但是孩子没有时间。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四、小学阶段,有些家长为了追求成绩,运用自己的权威逼迫孩子学习,但是到了初中,这种家长的权威已经不起作用。

小学阶段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会打,会骂,孩子担心受到惩罚,也因为对家长的依赖性,会忍气吞声暂时就范。但是到了初中,孩子自我意识更强,他们会努力挣脱家长的管束,寻求自己所谓的自由。家长的话他们可能也听不进去了。

班上以前有个女孩成绩一直都很好,小学阶段只要考差了,松懈了,家长都会皮鞭伺候。那个时候经常劝说家长不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对孩子。但家长总是以孩子不听话不打不行为由拒绝了。后来孩子上了初中,彻底放飞自我,成绩一落千丈,家长继续打骂,但是无济于事。

五、家庭环境,父母关系,亲子关系不好,会让孩子过早分心,开始早恋。

有些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天到晚盯着孩子的成绩,唯独忽略了自身的提高。要么一天到晚沉迷于电脑,麻将,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致使孩子上了初中也开始懒散。还有的家庭,因为夫妻关系不和或是亲子关系不好,孩子缺少关爱,上了初中他们会向外去寻找关爱,于是一部分孩子开始早恋。

六、小学阶段,家长更多的关注成绩,忽略了孩子习惯的培养。

有些家长小学时唯分数论,看到孩子考了不错的分数,就以为孩子很优秀,忽略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些看似小问题的毛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大问题。而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孩子成绩的重要因素。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韦宝妈育儿手记


作为一个在初中教了20多年的老师,并且连续在初三教了10年的数学老师,我说说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很多孩子小学数学成绩有90多分,第一: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简单,其实并不是每个孩子就都能学好,但是由于小学主要的课程只有语文数学和英语,而且再很多地方英语分值只有50分。老师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指导和监督反复巩固新学的知识。要学好数学,大量的反复练习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往往在老师的督促下能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因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到了初二以后,这种情况不一样了。

初一开始,数学从小学的算术变成了代数,有不少学生对这个知识的转化有点不太适应,开始出现了退步,而学生由于年纪还小,学习的自觉性不够,那么数学成绩逐步下滑就不可避免了。到了学习几何的时候,又有更多的孩子一时无法理解,好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开始分化了。好在初一的时候主要课程还是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虽然英语分值增加了,但还是有大量的时间分配给每个学科。这个时候有些孩子由于课后的努力,成绩还是可以维持在中等水平。但是到了初二学习的内容多了,而且物理学科加入以后,分配了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课外练习,学生成绩分化越来越明显了。到了初三数学一年的内容压缩到半年学完,能给学生的复习时间本来就不多了,由于面临中考,各个学科尤其是以前认为不重要的政、史、生、地也开始占用大量的时间,使得很多学生突然就觉得数学很难,成绩下滑越发明显。而现在的数学考题大部分都很灵活,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而只是课堂上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应付考试。很多人说老师开补习班,上课不讲,补习班来讲,其实这是片面的。其实老师课堂上根本讲不了太多课外的知识,只能学生课外去加以补充!!!

所以要想孩子学习不退步,家长在家好好督促孩子做课外练习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教育都不是一方面的事情,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为了孩子,请家长理解!

你们可以说说自己家孩子的学习情况,大家一起交流!


执子之手146822143


我家的孩子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在小学的成绩是班级前三,因为我和他爸爸上学的成绩都不好,儿子学习这样好,说实话,挺自豪的。开家长会都争着去。 初一、初二学习还挺好的,可上了初三,学习开始下降。究其原因孩子喜欢电脑,我们答应他只要考进前三,就给他买一台。初二的期末考试,孩子真的考了第三名。不能食言,2011买了电脑。 初三开始,孩子的学习就开始下降了,成绩排到二十多名。下降的原因是玩电脑玩的,没有自控力。小学的时侯,孩子的兴趣范围小,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很听家长的话。到了初中,接触的东西多了,范围广了,用在学习上的精力就少了。十四、五岁叛逆期,家长说话也不听,成绩自然的就下降了。


岁月静好274458772


我分享一下我女儿学英语的切身经历,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了。

女儿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去培训班学英语。我一直抱着培养兴趣的心态,没有强调一定要背什么或记什么。小学英语成绩一直不错,一直是班级的课代表。有一次我翻了翻她的英语书,发现后面的内容没怎么教。女儿的回答是:老师说了,等初中要教的,现在不学没关系。

到了初中,小学的知识点老师一带而过,加上课程一下子又增加了好几门,孩子顾此失彼,英语一直在中上水平徘徊,怎么也考不到高分。

等我意识到这一点,想补已经来不及了。因为每一门课都有作业,每天都在赶作业,很少有时间系统地去查漏补缺。

还有一个是我邻居孩子,他父母工作都很忙,到初一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一不留神,初二沉迷网络游戏,成绩直线下降。到初三几乎拒绝参加考试。家长欲哭无泪。

女儿现在长大了。她的学习经历给我太多的思考。其实发生这些情况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学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

我奉劝各位小学生家长:

第一/不要相信学校里的分数或班级名次。

第二/家长要坚定信念,让孩子从小各门学科都打好扎实基础。例如,英语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文从一年级开始养成背小作文的习惯,由浅入深。坚持到四年级,孩子的作文基本不用担心了。数学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讲解题目后要举一反三,让孩子连续做3-4个同类型的题目巩固。

第三/如果是普通家庭,家长不要心痛孩子每天学习辛苦。古人云: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社会的进步速度已经是我等普通人想象不到了。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必定会受苦的。


新思维创意学习


小学成绩九十多分,到初中就不及格;初中成绩中上,到了高中学不懂数学,这些现象不足为怪。

小学成绩带有“假象”。造成假象的原因是小学学科较少,以语文、数学、外语为主;二是知识难度较低,认真听话的孩子得个高分并不难;三是考试以课本知识为主,很少超纲超本,对思维深度、知识广度考察不够;四是很多学校自主进行期末测试,卷面设置对孩子能力区分度不大。因为上述原因,孩子在小学阶段要想成绩好看,实际上并不是特别难的一件事。

学习具有连贯性,小学成绩不好,初中突飞猛进的可能性也不太大。什么样的孩子在初中具有竞争力呢?一是自我约束性比较强,学习的时候专注学,玩耍的时候尽情玩,能够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汲取知识,对自我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二是具有广泛阅读基础,思维能力比较强。很多孩子初中开始读不懂题、对阅读的弦外之音理解不到位,对课本之外题目解答比较吃力,这些都是因为思维能力受限造成,也就是越学越死。三是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初中科目多,作业多,很多孩子感到压力特别大,心情不够好。家长要帮助孩子调试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精神风貌,在积极向上的情绪下认真学习。

知道了上述问题,小学家长就更应该清楚如何在小学阶段抓好孩子的学习基础了。对于初中家长,需要在与孩子进行良性沟通,保持孩子良好精神状态情况下,和孩子共同商量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虽然此刻有人会想到补课,但需要提醒的是:抓住课堂学习,抓住课堂学习,抓住课堂学习。


入青0601


这个问题问得是必须要让我回答的意思了,那好吧,用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为什么我这么优秀的小学生到了初中居然不及格了!



第一:小学的我,乖巧懂事,除了学习就是看书,用大把时间换来的成绩必须是好的啊,因为我不笨。



第二:小学老师好几个都是妈妈爸爸的朋友,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好胜心,不考好对不起自己。



第三:最实际的一点,初中课程毕竟比小学课程难了,所以脑子不太好的跟不上也正常,比如数学和物理。



第四:初中,那可是情窦初开的年纪,那个帅哥的出现,从此让我俩陷入了爱情的长河无法自拔,学习什么的都去死吧!



第五:可能运气不太好,我们的班主任脾气有点坏的,每次考不好,就不上课,全班操场跑步,所以中考体育得了满分。



生活就是那么精彩,不过玩归玩,学还是要学,不小心考上了重点高中,就接着读了重点大学,压力是相当的大!


鱼七吧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讲一个我从教的经历。
我曾经教过三年级语文,那一年,在电话里,我听过家长最多的担心与埋怨就是“我家小孩一年级二年级考试成绩不是一百就是九十多,怎么到了三年级就考得这么差呢?”“我孩子怎么总考不了一百分了呢?”“我家小孩成绩虽然不好,但二年级怎么都有七八十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不及格了呢?”家长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除此之外言语之外隐隐还有对老师的质疑。我只好跟他们好好解释,一二年级是低年级,知识简单,知识面窄,死记硬背的东西较多,考得内容大部分在课本里,所以比较容易学,而到了三年级,是中年级,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发生了变化,考试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有了拓展,特别是三年级有了作文与阅读,这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语文素养要求更好了,不仅仅学好生字、背好词语、读熟课文就可以了。所以这对于一部分语文知识不够牢固、知识面不广的学生来说,考试就变得艰难了。同样的道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是一个大的飞跃。不仅仅知识面更广,更深,而且学科数量也增加很多,学习难度自然变大,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成绩的下降。


作为教师,其实这方面的原因我不太关注,我更关注的是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学习的影响。现在的孩子学习主动性说实在令人失望,许多孩子的学习都是在父母的高压下进行的。确实,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极其重视,管得很严,跟得很紧。所以我经常说,很多小学生的成绩都是父母父母的功劳,是父母日日夜夜陪出来的,骂出来的,打出来的。但是到了初中,那就不行了,打骂效果已经效果明显下降,更多的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可是,小学阶段靠父母管,初中阶段父母却难管,鞭长莫及,有些孩子就如脱缰野马,成绩自然一落千丈。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是避免孩子越读越退步的不二良药。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是主动学习考80分好,还是在父母的高压下被动学习考100分好呢?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在大家在下面留言交流赐教。


师途行者123


二十五年前,我就注意这个问题了。那时候,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到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同时担任班主任。不少家长就反映:你们学校的教学质量真差!我家孩子在小学门门都是90多分,到你们这门门不及格。我很困惑: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其实不差。我所任教的科目每年全区期末考试全区前三名。带着这个疑问的我,八年后,主动申请到了海淀的一所小学任教。这所小学属于海淀双榆树学区,据说是所不错的小学。但是三个月后,我就逃离了。小学的教学和中学的教学完全不是一回事!知识容量小很多,考试的内容又相对简单得多。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尺度非常模糊。无论学习状况如何,几乎个个是90多分。好学生可能是99,最差的学生是90分,学校统计90分以上率,给老师发20元奖金。所以各班成绩最低的孩子也能考90分。老师们虽然是交换班级阅卷,但是碍于同事情面,在出卷环节,复习环节,阅卷环节,互相关照。看不惯小学的教学风气,由于有高中教师资格证,不久后我到一所高中做了代课教师。就离开那里了


11856




很多这样的情况,我堂弟就是,小学没有出过前三名,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就一塌糊涂了,最后考了,不,是是人就能上的大学。而我自己,小学初中基本都是稳定在中等偏下,到了高中好歹上了个二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首先小学内容很简单,只要用点心,家长多督促,就能有个好成绩。

其次,小学学的好,不代表你初中就能学的好。同样的,小学不好,不代表初中高中不行。为什么?小学那点东西,给一个初中生来补学,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吗?加减乘除,没上过学的都会吧?

第三,到了初中,活动能力活动范围都更大了,能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谁还有心思学习啊?

最后,我想对那些小学生家长,那些自己孩子考了个第二就沮丧无比,责怪孩子不用心的家长,巴不得给孩子报一堆补习班的家长,让孩子天性回归吧,不要让你家可爱的孩子提前老成!我邻居就是这样,小学生,一周七天,天天都有课外补习。孩子自己也很“懂事”,偶尔一次没考到第一,就把自己关起来制定学习计划。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啥?一个几岁十来岁的孩子,真是天真浪漫童真无邪的时候,可我每次见到他,就是一个小大人,老气横秋,没有一点孩子应该有的童气!

但愿我的孩子能好好享受他快乐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