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軍艦的主炮有什麼用?

夏奎星


海軍艦艏主炮這種東西,完美地體現了各國軍隊的共同特質,那就是對於創新的態度是保守與激進相結合,非常小心翼翼;對很多看起來不知道以後到底還有沒有用的武器裝備,總的傾向是隻要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它完全沒用,那就保留下來再說。

海軍艦艏主炮也不例外,其實目前已經有相對充分的證據表明,未來的海上戰役有較大的概率將在超視距的範圍內進行,海上戰役的雙方將以從航空母艦上出發的海軍艦載機,或者從驅逐艦、潛艇上發射的遠程反艦巡航導彈為主要攻艦武器,雙方的交戰不可能抵近到視距範圍內;而現代的大型戰艦也不可能執行諸如灘頭水際對岸火力支援這種高威脅性戰術任務。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最強大的兩支海軍——美國海軍與紅海軍在冷戰前期的腦洞大開中,也紛紛搞出了一批沒有安裝艦艏主炮的主力戰艦,比如美軍的“長灘”號核動力巡洋艦就沒有安裝艦艏炮,紅海軍的58級“格羅茲尼”級(北約代號“肯達”級)巡洋艦也沒有安裝艦艏炮。

但是,隨著歷史的進程,各國海軍突然又發現艦艏炮這個東西把它取消的理由也並不是十分充分,換言之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它也許、大概還有點用處——比如兩國艦隻在海上對峙的時候,幾乎是臉貼臉的平行前進,這個時候雙方轉動艦艏主炮,黑洞洞的炮管比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導彈發射筒給人的心理壓力要大得多了;再比如紅海軍後來發明的跟蹤群戰術,等到戰端開啟需要956型驅逐艦衝上去對著美軍航母頂在腦門上開火的時候,威力最強、爆發力最好的居然還是艦艏的那兩門AK130型主炮;再加上各國海軍的審美觀點普遍認為沒有了艦艏主炮,這個戰艦總覺得少了點什麼,看起來不太美觀不太協調。於是大家又紛紛繼續保留了艦艏炮。時至今日,絕大部分的海軍主力艦都安裝有一門艦艏炮(除了極少數非主流,比如法國的地平線級驅逐艦),起到的作用嗎……差不多也就是海上對峙的時候表個態,海上閱兵的時候敬個禮,還有一些特殊的比如我海軍054A型護衛艦裝備的那門76毫米艦炮據說在部分艦隻上經過長期訓練可以使用破片彈攔截反艦導彈,不過實戰效果如何還不清楚。


軍武次位面


軍艦上的主炮是應對近距離高速目標的重要裝備,無論海戰是否需要使用艦炮打海戰,它都不可能退出軍艦的武備體系,因為軍艦服役期內的大部分時間並不是用於作戰,更多的還是執行常規的戰鬥巡航任務,即便是最早進入現役的阿利伯克級現代化驅逐艦,也沒有和同類戰艦對決的戰鬥經驗,因此應對非對稱目標反而成了各國軍艦的重要任務,這種多用途性能依賴艦炮去完成。

所謂的不對稱目標就是指那些小型高速的威脅,例如在索馬里執行護航任務的軍艦經常遇到的“海盜船”,近岸航行時時隱時現的自行反艦導彈等,動用艦載導彈攻擊這種小型目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浪費,就像是戰列艦的巨炮無法有效摧毀岸上的機動坦克一樣,導彈也有自己力所不及的盲區,這時候用速射艦炮進行火力覆蓋是最後的選擇。

廉價實用的速射艦炮反而是最好的選擇。此外在母港之外執行任務的軍艦往往缺少快艇之類輔助船隻的保護,警戒小型目標只能依靠自身的艦炮;又由於現代化軍港往往都是軍民合用的,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設置自衛用的海岸炮臺,這種情況下導彈的使用彈性遠不如艦炮;此外艦炮還是海軍互相往來中禮儀的重要部分,作為禮炮使用也是現代化艦炮的重要職責之一。

其實像導彈、魚雷之類的技術武器是非常昂貴的,在和平時期甚至都不會為戰艦配備足夠的導彈,更不要說是用這種寶貴的彈藥攻擊小型次要目標了,在和平時期執行任務的戰艦使用艦炮的頻率遠在導彈、魚雷之上。當然艦炮的定義十分廣泛,除了執行點射擊之外還是軍艦近程防空的主力裝備,像守門員、1130型、密集陣以及俄羅斯的卡什坦近防炮都屬於艦炮的範疇,他們同樣是憑藉密集的火力優勢成為艦隊防空的最後一道防線。


利刃軍事


雖然現在軍艦的主要武器已經從火炮變為各類導彈,但是由於火炮具有反應速度快、炮彈初速高、應用靈活性高、打擊成本低等優點,因此,現代軍艦一般保留有一到兩門中大口徑的主炮以備不時之需。



與火炮時代的戰艦主炮相比,現代化軍艦的主炮的口徑不大,多在76mm-130mm,但是得益於電子、制導、彈藥技術的進步,現代化軍艦的主炮自動化水平高,射速快,射程和命中率也較好,可以發射多種炮彈以承擔多種作戰任務。



目前,軍艦主炮主要承擔以下幾個作用:

1.威懾及打擊近距離水面目標。

2.防空及反導作戰。

3.對地火力支援。


深藍防務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大威力反艦導彈的問世,國外軍界曾一度流行大口徑主炮無用論,但此論很快就銷聲匿跡了。

反艦導彈成本高,價格昂貴,除非國與國之間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一般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射反艦導彈,即使平常演習,也很少發射反艦導彈。



(051型驅逐艦上的雙聯裝130毫米艦炮)

但艦艇主炮卻不一樣,平常護航、警戒、演習、戰備,都離不開它,威武雄壯的主炮,對護航編隊很重要,它的存在就是對海盜的一種威懾。

平常軍演,倘若不開幾炮,體現不出大海軍的威武,所以軍迷經常會看到海軍轟轟烈烈地打炮場面,發射導彈卻很少,打出去的畢竟是大把銀子啊!


(054A、056艦上的單管76毫米艦炮)

現代低烈度海上衝突,30公里範圍內,一定放炮,不會發射導彈,主炮對海攻擊能力,就體現出來了,這是主炮的主要作用。

俄雙管130毫米,國內新型130毫米單管、76毫米單管主炮,都是高平兩用主炮,除了對海、對陸攻擊,還能進行防空作戰。

(052d型驅逐艦上的單管130毫米艦炮)

據國內軍報稱76

毫米艦炮甚至有反導能力;裝備052d型驅逐艦的新型單管130毫米艦炮,還能發射射程百公里的炮射導彈,威力極大。

現代大口徑艦炮,威力還是挺大的,據稱國產051型驅逐艦上的雙130毫米艦炮,6枚彈丸就能毀傷一艘排水量3000噸級的艦艇。

(國產部分老舊驅護艦上的雙管100毫米艦炮)

對本文有不同意見,歡迎參與討論,到評論欄目,發表您的高論。

2018年2月15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首先,現代戰爭已經不是以炮戰為主了。

其次,現代的火炮技術進步,一門火炮已經可以超越大航海時代那種舷側擺幾十門炮的火力。

我們可以看到,現代尤其是近幾年新下水服役的驅護艦,都採用了單管單主炮設計。

現代軍艦上的火炮主要任務是對近距離目標和低價值低威脅目標進行攻擊,是對反艦導彈的一種補充;反艦導彈有一個最小射程限制,小於這個距離,導彈就難以準確命中敵艦了或者說根本就沒辦法進行導彈發射,不能跑出去20海里在射擊吧,這時候還得靠軍艦上的火炮,尤其是主炮。

以我主戰艦艇054型護衛艦上裝備的AK176,射程11.5~15.5km,射速達到每分鐘130發。

052型驅逐艦裝備的H/PJ38型單管130mm艦炮 ,射程30公里,射速達到約40發/分鐘。

主要用途包括,

反艦導彈攔截:大家應該知道,第一道是導彈攔截,也就是對空導彈進行阻擋,在第一層失敗後,後期第二層由主炮進行攔截,因其射程比副炮設計射程遠,當敵方的導彈飛入這個距離以內,軍艦就只有依靠近防火炮進行最後的生死攔截了,還是會存在一定優勢。

關於對岸支援,艦炮的性價比明顯是更高的,但是我們要考慮另一個問題,現在的登陸作戰,直接進攻灘頭陣地的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少,這時候艦炮的意義也就不大了。

其存在的意義在艦炮是視距內敵人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特例還有美國為其海軍研製的127mm艦炮炮彈有精確制導的炮彈系列,可以大幅提高炮彈的命中精度,還有一種滑翔炮彈,可以將這種火炮的射程從不到30km提高到近160km。相當於一枚近距離導彈了。


軍務玩家


個人覺得,艦炮對於軍艦如同刺刀對於步槍!

我覺得艦炮長時間還是會保留的,原因很多。

技術成熟,相對於導彈來講,艦炮可靠性和成熟度要高的多,或許導彈會被幹擾,會發射失敗,會消耗完,而艦炮沒有這些問題,子彈打完了,實在不行可以拼刺刀,那在海戰中,導彈用完了,有一門艦炮頂著總比手無寸鐵要好很多!

便宜也是很重要一點,現在的高技術武器都是天價,一般沒法敞開了用,艦炮是可以的,打多少基本不會心痛。。。

威懾象徵,還是跟刺刀一樣,在邊境對峙中槍上裝著刺刀還是很有威懾力的,而如果只是帶著步槍去,鎮不住對方。海上對峙也是如此,不老實就拿炮口對著你,看你還有沒有脾氣!

艦炮還是對陸火力支援的利器,同等口徑下,艦炮要比陸地炮強很多,畢竟有軍艦這個載體,裝彈機啥的都配備很齊全,彈藥庫、瞄準系統都跟著走,火力相當充足,有一門艦炮支援登陸作戰,效果還是很給力的。

還有就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艦隊大規模海上決戰的情況很少見,更多的是一些低烈度的衝突,比如打擊海盜,護航種種,這種情況很常見,昂貴導彈用不上,也浪費,艦炮就非常適合啦!

再有,艦炮也很強,制導炮彈等技術的發展讓艦炮在反艦方面有時能勝過一些短程導彈,如果以後普及電磁炮,就更不必多言了!


博士講軍事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大艦巨炮主義被各國海軍徹底丟入了垃圾桶。取而代之的則是各式新型航空母艦以及先進的驅護艦,再加上現代艦艇普遍依靠艦載機已經搭載的導彈發射單元進行超視距打擊,艦炮似乎成為了一直尷尬的存在。那麼,現代艦船究竟為什麼要保留主炮呢?

各式反艦導彈以及防空導彈確實是現代艦船的主要戰鬥武器,甚至我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驅護艦最大的作用就是充當海上的移動導彈發射平臺。但很多人在看到導彈優秀性能的同時,忘記了另外一點:防空導彈是有最短射程的。也就是說,一旦來襲的導彈到達了與軍艦較近的位置,軍艦上的防空導彈是無法進行攔截的,而近防炮也會由於射程較近,無法有效攔截。而這時,射程相對較遠的艦載主炮,就能發揮其攔截作用了。

  1. 由於軍艦在執行一些非戰鬥任務時,往往會遭到一些近距離的騷擾。比如在亞丁灣護航的各國軍艦經常會需要驅逐一些高速接近的海盜小艇。對付這種低價值目標,發射導彈實在太過於浪費,也難以鎖定。而艦載主炮則可以裝填各種類型的炮彈,進行警告並驅離,甚至在必要情況下將其擊沉。

艦炮作為導彈的一種補充性裝備,具有價格低廉,適應性強的特點。而隨著炮彈制導技術的飛速發展,美國人甚至在DDG-1000上實現了炮彈的滑翔制導。在雷達的輔助下,DDG-1000主炮發射的炮彈甚至能夠精準命中150km之外的目標,其作用不亞於一顆短程導彈了。


軍事新觀察


火炮現在基本上是自衛性武器。

現在較大型的水面戰艦裝備的都是高平兩用炮。注重防空的更多於反艦的。因為軍艦幾乎不可能讓敵機或導彈飛到目視距離還不發射防空導彈。現在軍艦對艦攻擊也主要是用反艦導彈攻擊,艦炮只在平時緊張對峙的時候發射一些警告射擊。 從威力和射速兩方面考慮,現在的艦炮口徑都在5英寸以下。俄羅斯是130毫米口徑,基本等同於5英寸口徑。

1000噸級的輕型護衛艦的艦炮以3英寸(76毫米)為主。個別的如法國、俄羅斯的有裝備100毫米。

3000噸級的護衛艦的艦炮在3~4英寸(76~100毫米)都有。個別的有5英寸127毫米的。中國的054裝備100毫米艦炮,而054A裝備76毫米艦炮。日本阿武隈級也是76毫米。西班牙的F100級排水量達到6000噸,艦炮口徑127毫米(5英寸)。澳大利亞安扎克級3000噸也是5英寸。

6000噸級的驅逐艦的艦炮在4~5英寸(100~127毫米)都有。美系是127毫米。歐洲的以76和00毫米居多。法國地平線、印度加爾各答級採用76毫米。俄羅斯的無畏級裝的是100毫米炮。英國採用4.5英寸(113毫米)、中國採用130毫米。

基本上形成3個口徑:76——100——127。這三個口徑本質上沒什麼差別。對艦攻擊肯定是導彈為主,艦炮只是用於自衛,防備比自己小的艦艇攻擊。沒有人會傻到拿自己的76毫米炮和對方127毫米炮對射。所以那些認為76毫米艦炮火力弱的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大口徑艦炮的額外用途是對岸火力支援。127毫米的肯定比76毫米的威力大。可以認為100毫米以上是大口徑,適用於艦隊驅逐艦護衛艦執行反艦作戰。100毫米以下的適合單獨活動的護衛艦,執行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保護任務,針對非軍用艦船和小型艦艇。

再小的口徑就是近距離防空的速射炮了。美國軍艦除了近防炮不再安裝高射炮,用高平兩用主炮擔負防空任務,打擊漏網之魚。20/25/30毫米口徑的基本上都是多管密集陣火炮,用於近距離反導彈。中國只有老式的051艦和167深圳艦上有37/57毫米高炮。小口徑火炮射程近,炮彈威力小,對飛機基本沒有效果。反海盜用12.7重機槍的火力秒殺海盜的AK-47 。


天明遙遙山海關


現代軍艦的火炮有三大作用:第一,也是主要的作用,是防空。彌補防空導彈的不足,建立近程防空火力網。第二是對海攻擊。注意這個對海攻擊不是艦對艦的攻擊,現代海戰中敵對雙方的軍艦不可能近到火炮攻擊的距離。這是對小型艦艇的騷擾行為或海盜之類的低威脅目標。最後才是對陸攻擊。一般使用在對島嶼的攻擊,正常的指揮官不會把軍艦開到大陸海岸線十幾公里的地方對陸攻擊,這是給對方的岸基火炮當靶子。當然美國的頻海戰鬥艦是個例外,因為他可以依靠其強大的海空力量大大降低敵方的威脅。


老陳64085716


現在都是垂髮,沒有了主炮,怎麼裝逼,從發射井裡吊個導彈出來涼一下,裝一下嗎?小編也是腦殘的,這麼幼稚的問題以後就不要提了,要不我會把微信裡的也取消關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