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育兒的冷知識大家都知道哪些?

母嬰育兒研究社


你都知道哪些母嬰育兒的冷知識?

“笨”媽媽養出聰明寶寶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當寶寶問媽媽問題的時候,如果媽媽經常表現的比較“無知”的情況下,可以激發寶寶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原來媽媽也不知道,我要自己想想了。或媽媽可以跟寶寶一起想辦法攻克問題等等,促進親子互動。如果媽媽一股腦把答案都說出來,幾次以後寶寶就會覺得原來我這麼笨,什麼都不知道,慢慢變得比較自卑,也就不喜歡跟媽媽交流了。

衝奶粉不能上下搖

媽媽給寶寶衝奶粉時,有時是為了讓奶粉更快溶解,有時是為了讓溫度降低。經常會拿著奶瓶上下搖晃,奶瓶裡面充盈著泡沫。要知道配方奶在上下搖動過程中,不僅會產生大量泡沫,而且奶嘴的氣孔裡會進入大量氣體。寶寶在這種情況下喝奶,不僅容易打嗝還會吐奶。在給寶寶衝奶粉時,媽媽可以把奶瓶放在雙手中間來回滾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奶粉充分溶解,而且不會起泡。

舌頭會說話

媽媽們經常會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來了解寶寶的身體情況,其實寶寶的舌頭也是一個報警器,如果舌頭出現異常情況,可能表示健康出現了狀況。寶寶的舌頭髮紅,舌苔比較少說明寶寶可能發燒了,寶寶舌頭上有一層厚厚的黃白色垢物,一般是積食了。

十個月以內不能吃鹽

其實寶寶對食物的敏感度比成人要高,尤其是對食鹽的感知程度。如果食鹽的濃度高於0.25%,成人可能完全沒有感覺,但是寶寶卻可以明顯察覺。在寶寶一歲以內不需要加鹽,如果平時寶寶出汗比較多,可以吃一些深海魚類、海苔、海藻、海帶等補充。

安撫奶嘴是個好東西

安撫奶嘴想必被大家誤解很久了,其實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練習吮吸手指的遊戲,吮吸不僅能夠緩解飢餓感,而且還可以刺激大腦的鎮靜神經,讓寶寶進入到鬆弛狀態。但是要注意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時,不要在奶嘴上放任何有味道的食物,儘量選擇大品牌生產的。

順便說下,一般寶寶會在1歲的時候,主動放棄安撫奶嘴,極少數例外的情況,需要父母多加引導。

總之,育兒路上有很多小知識,可能平時媽媽們沒有多加註意,但是陪著寶寶成長本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媽媽們不要過於著急,可以多聽多看,科學育兒的路上,願我們一路前行。

國家級育嬰師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 致力孕期、產後、0~3歲寶寶護理知識分享 (已開通維權騎士)

IF枕邊育兒


我所知道的母嬰育兒的冷知識:

1、洗臉的時候,順便給寶寶洗下鼻子,寶寶的鼻子裡就不會有鼻垢了。

2、初生寶寶頭上的頭垢,可以用母乳或者茶油或者潤膚油滋潤幾分鐘,再用溫水的洗,幾次之後,就可以慢慢洗掉了。

3、經常捏捏寶寶的手腳,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和安全感。

4、如果是讓寶寶情緒波動較大的事情,比如讓寶寶很高興或者很害怕的事情,即使是三歲之前,寶寶也是有記憶的。

5、給寶寶添加輔食,如果單獨添加蛋黃,寶寶有可能會便秘。因此,可以用核桃或者芝麻粉和蛋黃攪拌一起喂寶寶吃,寶寶就不會便秘了。

6、寶寶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聰明。我的寶寶幾個月的時候,用手夠不到圍欄外的東西,會用腳把東西先劃拉過來,再用手拿。

7、寶寶囟門未閉合之前,出入溫差較大的地方,可以從寶寶的後腦勺輕輕抹至寶寶的下巴,多抹幾次,可以讓寶寶更快適應較大的溫差,不易感冒。

8、孕期久坐或久站容易腳腫,睡覺的時候,把腳墊高,腳腫會好很多。

9、孕早期的咳嗽不止、牙齦出血,都要引起重視,有可能導致流產。

10、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適合別人的寶寶的尿不溼、奶粉,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寶寶。

差不多就這些了。


清心無礙


育兒冷知識指的是那些日常生活中家長育兒時常常忽略的問題或技巧,或者那些長輩們一直延續下來的做法是錯誤,有些家長還盲目的認為老祖宗留下來的是對的,也就一直延續的做著。也許你瞭解了這些冷知識,寶寶發生的意外的可能性就少了,或者正是因為你知道了這些小小的冷知識,你培育出了一個優秀的寶寶,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育兒常見的冷知識。


1、關於孩子喝奶:

有的家長在給孩子充奶粉時為了奶粉加快溶解,喜歡搖晃瓶子,這時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帶入大量的空氣),寶寶喝了容易打嗝。正確的法是雙手搓滾瓶身。還有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可能會增加孩子齲齒的風險,要在他睡覺前將奶瓶移走。


2、過早的給孩子使用學步車:

大部分孩子學會走路都要經過爬行的過程,如果過早的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可能會使他跳過爬的過程,可能會造成以後全身肌肉協調和身體平衡能力變差,感覺系統失調(表現為笨手笨腳、性格衝動、注意力不集中等)。過早的讓孩子學走和用學步車可能會造成孩子骨髓發育異常,形成O型腿,學步車也很容易讓孩子從樓上摔下來。

3、嬉戲時搖晃和高拋寶寶:

寶寶的頸部對頭部的支撐比較弱,寶寶的頭部體積和重量佔全身的比重又比較重,劇烈的搖晃和高拋會引起寶寶腦震盪,也可能會導致視網膜脫落。


4、 一些家長希望自家的孩子長的漂亮一些,所以總會做出一些讓人覺得好笑的動作:

為了讓孩子鼻子變挺經常給孩子捏鼻子,其實孩子五官多與遺傳有關,並沒有科學表明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的鼻子變挺反而會損害孩子嬌嫩的鼻粘膜。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睫毛變得長並且濃密而給孩子剪睫毛,其實睫毛的長短、濃密主要和遺傳和營養有關,這樣做會讓孩子的眼睛失去天然的保護傘(睫毛起到遮擋灰塵和光的作用),容易受傷。

還有的家長怕孩子的耳朵長成招風兒,把孩子的耳朵往後壓,其實這樣並不管用。孩子以後耳朵長得怎樣還是和遺傳有關。嬰兒時期由於耳朵沒張開看起來很難看,其實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耳朵會越來越有型,如果孩子的耳朵真有畸形要及時就醫。

5、 給孩子睡硬枕頭或防側睡枕

家長讓孩子使用硬枕頭是認為這樣能讓孩子的頭型更圓,其實真正影響孩子頭型的是睡姿和遺傳,長期使用質地較硬的枕頭容易讓新生兒頭顱變形。有的家長買防側睡枕是為了讓孩子保持特定的睡姿,防止側翻後俯臥而窒息,但是事與願違,有些孩子無意中趴下造成意外事件也出現過不少。孩子還是去枕仰臥,越簡單越好。

6、為了不讓寶寶洗澡時著涼給孩子開浴霸浴

浴霸所發出的是高能量的光線,孩子的晶狀體還沒有能力有效濾過浴霸發出的有害光線,過量的光線照射會灼傷孩子的視網膜,視力受到傷害。在給孩子洗澡前可以先將浴霸預熱,等浴室裡的溫度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浴霸關掉了。


7、三手煙

很多家長知道二手菸對寶寶的危害,在吸菸時避開寶寶。但是卻沒有留意到三手煙危害。其實無論在何處吸菸,煙霧中的有害顆粒物都會吸附在衣服、頭髮、沙發等物品上。這些殘留三手煙當中的致癌物仍然還會侵害孩子。

8、母乳抹臉能使孩子的皮膚變白。

其實這種方法無益處,反而乳汁腐壞後細菌容易侵入皮膚,導致寶寶皮膚感染。還有其實寶寶並不需要使用任何的潤膚液、爽生粉、嬰兒油等潤膚產品。如果孩子皮膚乾燥可以在乾燥部位塗一點點不含香精的嬰兒潤膚乳或潤膚霜,同時配合按摩會使寶寶感到很舒服。


9、 給一歲寶寶喝蜂蜜水、輔食加鹽。

蜂蜜當中可能含有肉毒梭菌芽孢,一歲以下的寶寶腸道菌群還不成熟,肉毒梭菌在寶寶腸道中繁殖併產生毒素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導致寶寶神經痙攣或麻痺等中毒症狀。一歲以內的寶寶並不需要鹽,過早的加鹽會加重孩子的腎臟功能負擔,可能還會讓孩子口味變重。

關於育兒的知識還有很多,這需要寶爸寶媽多總結和多看一些育兒的書。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省中醫郭醫生”或者公眾號“小人計”。願父母都能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快樂”又“優秀”!


省中醫郭醫生


有了寶寶之後就比教關心這類話題了,每個寶媽都有自己的育兒經驗,有的從育兒書上學的,有的是父母長輩傳授的,有的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總歸一句實用就行,生活中常見的有塑料奶瓶建議3個月換一次,我用的是玻璃奶瓶奶嘴一般一個月就換了主要是咬壞了,餵母乳時先揉一下乳房因為第一口奶是涼的,寶寶一歲內不能吃鹽,我們家的十一個月開始吃了蒸雞蛋和煮麵條的時候會放一點點,寶寶直接喝骨頭湯是補不了鈣的,因為骨頭裡的鈣是碳酸鈣高溫加熱後所剩無幾了,父母之間爭吵會嚴重的影響孩子,儘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大聲說話,他會以為你在責罵他,寶媽胎教時放的音樂寶寶出生後也喜歡聽,我懷寶寶的時候特別喜歡麵食之類的食物,都沒怎麼吃米飯,我家寶寶吃輔食後就發現他也喜歡吃麵條,不知道是什麼原理。


Princess8294


不擺到孩子的物理姿勢,看不懂孩子的世界。

當不明白孩子在想什麼的時候,哪怕只蹲一下,來感受孩子一米的世界。”

❶與孩子統一視角

案例一:我帶3歲女兒去擁擠的商場,這傢伙老是在人群中要求抱,明明沒走多遠,不應該累呀!怎麼老要求抱呢?

分析:商場裡為什麼孩子會走總是要求抱,是不是他根本看不到貨架,看到的只是大人的皮鞋?除了皮鞋的世界裡,我也想看看熱鬧的上方世界。

案例二:冬天,我和2歲女兒一起洗熱水澡,雖然我覺得淋頭噴出水溫剛好,可她老吵非說水涼。我不耐煩回答“我試過了,根本不涼,快點洗吧!”

分析:冬天淋浴的時候站在腳邊的孩子不是因為比我矮那麼1米,溫度會發生變化?蹲下來那一剎,我發現水在女兒的不到一米那高度,確實涼了!

“扮演孩子1分鐘,勝過於100本育兒書。

如果有機會,扮演孩子,哪怕就一分鐘。放下大人腦海中的“應該”,走入小孩內心的“事實”,懲罰的理直氣壯瓦解在角色扮演中。”

❷與孩子互換角色

案例:4歲的菲利普斯媽媽在米來未來家長課屬於難得篤定家長。若干次她提到對菲利普斯的懲罰,縱使有其他家長唏噓,她始終沒覺得有啥大問題。

直到我們進入角色扮演環節,她扮演了菲利普斯調皮向桌子上吐口水後,在被媽媽打手板、罰站牆角的難堪中,招架不住,泣不成聲。之後再也沒理直氣壯說過懲罰孩子的好處。

分析:當大人時間太久了,像是喝過孟婆湯,都記不清了當孩子的感受。

如果體驗孩子的感受,更容易理解我們用什麼方式來和孩子互動。

“在忙碌的現代社會

一週哪怕只選一天

選擇用慢一拍的速度

去觀察孩子的節奏”

❸放慢自己的節奏

案例:在公園裡,選擇在孩子的後面慢慢跟隨,而不是孩子的前面急急暴走和生硬地拉扯,他蹲襲來看螞蟻的時候,我們不是著急引導或制止,就像坐在電影院看一場文藝範的電影,只欣賞,不快進任何電影情節。

分析:鏡頭放慢,才能看到孩子看到食物剋制嚥下去的口水。

體驗孩子的節奏,才有心中對孩子感知的瞭解。

“在家裡,選擇在孩子玩的時候,撤到牆角的椅子上,拿出一記錄本,像福爾摩斯偵探一樣,記錄下孩子的行動軌跡,不搭救,不干涉,只是靜靜觀察,做一個安靜的觀察員。”

❹靜音陪伴孩子

案例:大多數大人陪孩子的時候,就像開了一臺聲音很大的電視機。

“快點”

“小心”

“小聲”

“別動”

不停的聲音,聽的人頭大。

如果我們的老闆,每天在耳邊不停對我們發號各種指令,我們是什麼感覺?

一開始,還能注意到說的是什麼,慢慢就自動過濾所有的指令了。

分析:我們有時候不瞭解孩子,就是說了太多的內容,恰恰是沒有傾聽和觀察。

拿起遙控器,按下mute鍵,開啟靜音陪伴孩子模式,哪怕每天一刻鐘。

“問不出的心裡話,但卻拼命問吃喝拉撒。

有時候,我很頭疼,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基本回家問不出任何東西。我們想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也無從下手。

但同時,我們卻拼命問孩子的吃喝拉撒。”

❺轉變對話方式

案例:女兒分享喜羊羊的煩惱

中秋節的月圓夜,和3歲半女兒分別躺在大小床上閒聊。不知道怎麼聊到了喜羊羊。

我問“喜羊羊是誰呀?”

“我的好朋友是喜羊羊”女兒說。

我問“那喜羊羊今天開始開心嗎?”

“開心”女兒回答。

我順口問“喜羊羊有什麼煩惱的事嗎?”

“喜羊羊的爸爸老在喜羊羊在床上蹦的時候批評她”我一愣,明明是剛才女兒蹦,老公批評她了。

我又試探性了問“那喜羊羊還有什麼煩惱的事嗎?”

“喜羊羊的姥姥總收喜羊羊的玩具,喜羊羊找不到!”

我問女兒怎麼辦。

“喜羊羊可以跟喜羊羊爸爸說,請用友善的語言和喜羊羊說話”

“喜羊羊可以跟喜羊羊姥姥說,喜羊羊一會自己收拾玩具”

原來,小傢伙自己可以知道答案。

分析:大人經常為了感覺安全,去諮詢專家的時候,說“我幫我的朋友問”,其實是自己羞於啟齒的問題。


米來媽媽邢子凱


我知道一個!新生嬰幼兒,就好比是一臺從高科技平臺上,剛剛下線的環保新能源,手自一體的汽車🚙(母嬰)一樣。(一般男嬰是手動擋汽車)!當然現在的造車技術,對於年父母來說,在設計,工藝,技術方面已經特別!成熟了!可汽車(母嬰)的駕駛水平(哺乳,培養,成長教育)方面。很是讓人擔憂!本來就是個新手(年青父母),還要像(業內大伽)水平超級棒的老手一樣操作,其結果就是車毀人亡!其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不是造車(小孩)。而是造怎樣的一臺車!要特別重視端正自生的認知及學習態度(嬰幼兒餵養,看護,教育知識等等)!最終成為人車合一(成功教育),天下無敵(育兒磚家)的武林高高手!


善良是一種選擇PK感恩


一、寶寶比你想象的要聰明。

二、寶寶永遠比你愛他的多。

三、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就能體會到媽媽的情緒了。

四、“媽媽”對寶寶來說只是個稱號,如果出生後是爸爸一直帶著,爸爸也能是“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