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用什麼中藥好?

順其自然66010


從類風溼關節炎的臨床表現來看,它可以包括在中醫學的“痺”病中,古代醫書中,有不少類似類風溼關節炎的論述,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和理論。

常用方藥:根據治則的要求,焦樹德老中醫擬定了3個常用方劑,隨證加減,常可取得良好療效。

①補腎祛寒治湯:主用於腎虛寒盛證。

川續斷12~20g,補骨脂9~12g,熟地黃12~30g,淫羊藿9~12g,制附片6~12g(15g或以上時,須先煎20~30分鐘,或用蜜水煎,兌入湯藥中),骨碎補12~25g,桂枝9~15g,赤白芍各9~12g,知母9-15g,羌獨活各10g,防風10g,麻黃3~6g,蒼朮6~10g,威靈仙15g,伸筋草30g,牛膝10~15g,松節15~20g,炙山甲6~10g,土鱉蟲6~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可加用透骨草20g、尋骨風15g、自然銅(醋淬,先煎)6~9g,三藥同用,入湯藥中以代替已禁用之虎骨。通過臨床觀察,也有一定效果,僅供大家參考。

②加減補腎治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標熱輕證。

生地15~25g,川續斷15~18g,骨碎補15~20g,桑寄生30g,補骨脂6g,桂枝6~9g,白芍15g,知母12~15g,酒浸黃柏(用黃酒浸泡3小時,撈出入煎)12g,威靈仙12~15g,炙山甲9g,羌獨活各9g,紅花9g,制附片3~5g,忍冬藤30g,絡石藤20~30g,土鱉蟲9g,伸筋草30g,生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劑。虎骨代用品同上方。

③補腎清熱治湯:主要用於腎虛標熱重證。

生地18~30g,川續斷15~20g,地骨皮10~15g,骨碎補15~20g,桑枝30g,赤白芍各12~15g,秦艽20~30g,知母12~15g,酒浸黃柏(用黃酒浸泡3小時,撈出入煎劑內同煎)12g,威靈仙15~18g,羌獨活各6-9g,制乳沒各6g,土鱉蟲(或炙山甲)10g,白殭蠶9g,蠶沙10~12g,紅花10g,忍冬藤30g,桂枝6~9g,絡石藤30g,桑寄生30g。虎骨代用品同前方。

注意事項

(1)痺病情深重,病程既久,故服藥亦須較長時間,才能漸漸見效。萬勿操之過急,昨方今改。只要辨證正確,服藥後無不良反應,則應堅持服50~100劑左右,觀察效果。如有效還可再繼續服用。

(2)在服用較長時間的湯藥,病情明顯好轉,症狀大部分已消失時,還須把湯藥(補腎祛寒治湯為主)3~4劑隨證加減,共為細末,1日2次,每次3g。或每日3次,每次2g,溫開水送服。會飲酒之人,亦可加些黃酒送服。以便長期服用,加強與提高療效。

(3)具體辨證論治可以掃下面二維碼專業諮詢

屠醫生 中醫副主任醫師,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病、胃腸病、腫瘤等消化系統疾病領域,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關注 屠醫生 頭條號 更新更專業健康養生知識


屠醫生


類風溼關節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紊亂導致的。中醫上說,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現代研究證實中醫學脾腎的功能與免疫系統密切相關。

所以,中醫的治療,除了傳統認為的要祛風除溼外,健脾補腎是根本之道。比如,我的老師,首批國醫大師李濟仁老先生,就特別注重從脾從腎論治類風溼關節炎。在臨床上,除了常用的雞血藤、清風藤、大紅藤、海風藤等,他一定會合理選用仙靈脾、熟地、五加皮等補腎之品,更會用焦三仙(炒神曲、炒麥芽、炒山楂)、茯苓、白朮等顧護脾胃,以保障後天氣血生化充足,調寒熱、和氣血,安五臟!




黃閏月教授談風溼


給你推薦一味中藥,尋骨風,該藥可煎服,可泡酒,對類風溼效果不錯。



專攻滑膜炎


類風溼性關節炎,唯中藥能治癒。可分期分類治療。早期小關節疼痛者,連用中成藥兩月基本消除症狀(馬錢片)。

類風溼病,是人體整體器官免疫力受損的疾病。風溼性心臟病,風溼性肺源病,風溼性頭痛。其中老性綜合慢性症。

類風溼性關節炎在治療中,不能用同一個中藥方。因人辨症施治。

類風溼性關節炎,採用中藥內服,熱敷,蒸骨浴洗方法同時治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民間傳承9


類風溼性關節炎 ,主要由於肝腎虛寒兼風寒溼阻礙經絡所致,肝腎引起骨髓空虛筋軟無力、需服中藥祛溼排寒,溫補肝腎,通經絡調氣血才能根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