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這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克里斯托夫金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是絕對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的。


第一,使孩子變得內向膽小,沒自信。

父母經常教孩子打罵孩子,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嚴重缺失。安全感一但缺失內心就會缺乏力量而不自信。比如:我的鄰居,有一男孩兒見了他爸跟老鼠見了貓一樣。而這個男孩子在我兒子的夥伴當中是最膽小內向的一個。夥伴們搶了他的玩具,打了他,他悶不吭聲。上幼兒園後,他與我兒子是同班,據他老師說,這個男孩子‘乖巧聽話懂事’,是幼兒園裡面最好管的一個孩子。不管是吃的玩的他總是‘願意’放讓,挑別人不要的。我想這一切都源自於他那一個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的爸爸。


第二,造成孩子嚴重的缺乏安生感。

我家有四兄妹。我是我奶奶一手帶大。在那個年代爸媽只顧著生存去啦,根本無暇顧及所謂兒童心裡成長。我奶奶因為要操持家務,還要管著四個孩子。難免脾氣急躁。所以基本上我也是在我奶奶的吼叫、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對此我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嚴重的缺乏安全感。雖然現在我也結婚生子,可這種不安全感仍在擾亂我的內心,讓我時刻都覺得不踏實,害怕。所以,現在對我的兒子,我嚴格要求自己和他爹,一定要做到零吼叫,高質量陪伴以及科學育兒。


第三,使孩子成為一個不懂爰不會愛的人。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那麼他的孩子長大後必然也成為一個,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低情商的人。試問,一個動不動就大吼大叫,不會收斂自己的情緒的人,如何會懂得愛如何會愛別人。那麼別人又怎麼會愛你呢?往嚴重的說,這會影響他以後的婚姻,家庭生活。也許一輩子的幸福從此就毀啦!如果是一個意志力頑強的人,如果是一個幸運的人,也許以後遇到了可以助其改變的人,通過自身努力是可以獲得幸福。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又得付出多大的代價呀!

所以,父母請千萬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也許你的‘控制’會挽救另一個家庭,成全其幸福的一生。加油!父母們!


惜情惜緣惜福


我是一名心理學老師,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我提醒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不讓家長這麼做,當然是有原因的。

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極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會引發一系列負面問題。

比方說,我手頭的一個案例,男孩10歲了還尿床。

父母把孩子帶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身體機能正常,沒有任何問題。後來,家長找到了我。

我發現孩子有嚴重心理問題。通過深入瞭解,才知道孩子的父母脾氣急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每次發脾氣都是雷霆之怒。

父母發完脾氣以後,又不跟孩子講清楚道理,懵懵懂懂的孩子內心十分恐懼。孩子覺得自己在這個家是不受歡迎的,父母是討厭自己的,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極度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正是因為這些心理問題,孩子才出現了反覆尿床。

父母粗暴教育的方式,不僅讓孩子恐懼害怕,還會讓孩子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要麼膽小如鼠,要麼粗暴如虎。

膽小如鼠的孩子,在親密關係裡會不自覺迎合討好別人;粗暴如虎的孩子,在親密關係裡會照搬父母那套方式,遇到煩心事,就對自己身邊的人又吼又罵,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家暴、暴力犯罪。

家長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變成我上面說的那種人吧。所以,還請家長們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別動不動就對孩子又吼又叫,又打又罵。

教育不是沒有理由的吼叫、打罵,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請各位家長不要亂髮脾氣,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問題專家。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信息或者直接發評論問我,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看到這個提問,讓我立馬想到了曾經和孩子一起讀過的一本書《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

書中有一隻小企鵝,有一天早上,他的媽媽突然發脾氣了,衝他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小企鵝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這本獲得德國兒童繪本金獎的佳作,建議愛吼叫的父母們都認真看看,我們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負面影響,這本書中那些觸目驚心的小企鵝魂飛魄散的圖文,一定會讓我們為之震撼!也許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給孩子的書,它更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深深的反思!

還有一本書:《媽媽發火了》

有圖有真相,當你以旁觀者的角度看過這些畫面之後,面對自己的火爆脾氣,你的感受和行為,也許會找到共鳴吧。

  • 無論怎樣的原因讓我們生氣、憤怒,那個情緒,都是我們自己的,簡言之,就是“我讓我生氣”,(其實你也可以讓自己不生氣),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怎麼了,並學會處理它。


  • 在沒有將自己的情緒安撫好之前,請不要和孩子說話!
  • 請不要讓孩子做我們情緒宣洩的替罪羊。

我知道這很不容易,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和改變,不吼不叫的育兒書籍和方法比比皆是,管教孩子,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孩子的問題是在給我們機會重新學習和成長,只是,這一切,都源於你是否願意去付出和改變。

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要想少走彎路,就像這隻小企鵝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媽媽老師王小嘴


關於父母吼叫,這點我還是比較有體會的。小時候,我的母親在生氣發脾氣的時候聲調也很高。以至於有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一看到母親生氣的樣子和聽到衝我大聲說的話,我就開始投降了,母親說什麼我就照做,就為了不再聽到母親的“吼叫”。後來接觸到其他同學和朋友以及鄰居,才發現有的母親那真是吼叫,我聽著都害怕呢。

父母吼叫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我總結了幾條如下:

1 孩子比較膽小、被動。不知道犯了什麼錯怎麼改錯,只記得父母的吼叫,沒有起到幫助孩子的教育意義,反而使孩子產生恐懼陰影

2 孩子沒有主見。凡事都得聽父母的安排,因為孩子的意見都被父母的吼叫被淹沒了,時間一長,孩子就不再主動去思考了。

3 小時候長期被壓抑著,長大之後可能會比較叛逆,做出父母意想不到的事來。


4 吼叫的父母很容易也培養出吼叫的孩子,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可能不敢對父母這樣,但是他會對比他弱小的人吼叫。孩子遇到問題不會學著理智面對和處理,而是靠吼叫發脾氣來發洩,這對孩子將來的為人處世都會有很大影響。


天使寶貝成長記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影響孩子的脾氣

父母緊張、生氣、憤怒會讓孩子受到情緒上的干擾,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一旦發生事情,也容易用憤怒、生氣、吼叫的情緒來面對。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所以他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

二、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長期對孩子大聲吼叫,很容易破壞親子關係,也是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自我否定、不自信的消極心理,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今後在社會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社交關係的能力。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是爸媽親生的,有可能會不小心讓孩子走極端,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憎恨自己的父母、憎恨社會,做出不良的行為。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三、影響學習成績下降

如果孩子處於傷心、自責、憤怒的狀態下,他就不會有好的心情去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馬虎應付,如果老師也不小心責怪孩子,那孩子從此以後,就沒心上學,沒有學習興趣。這樣,就會很大的影響學習興趣,成績就會下降。


陳俊欽老師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成長帶來的負面效果相當消極。

當一個父母性子不好,暴躁易怒,那麼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下面從孩子成長曆程來稍微盤點下。嬰兒期,暴躁易怒的父母主要的表現是缺乏耐心,對於敏感的嬰兒來說,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不耐煩,對嬰兒帶來的損害是破壞他對世界對環境的安全感,可能發展為迴避性的依戀類型,這將影響孩子成人後持續一生的人際關係質量。如果嬰兒不那麼敏感,父母的暴躁也不那麼明顯,那麼嬰兒可能發展為另一種不安全型的依戀類型,矛盾焦慮型依戀。

這麼說吧,嬰兒期安全感受損的孩子,如果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還是同一對暴躁衝動的父母,那麼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就是在親密人際關係中因為安全感不足,輕則損害乃至喪失幸福體驗,重則損害親密能力,很容易傷害自己。幼兒期,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適應環境,具體表現就是行為塑造和養成的關鍵敏感期,對大人的言行會本能地模仿學習,有樣學樣。

暴躁衝動的父母對幼兒的負面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袒露的暴躁情緒,會令孩子感到恐懼,因而產生退縮,特別是在父母面前的退縮,從幼兒期就開始堵塞親子溝通的渠道。在父母面前退縮的孩子會發展出在父母面前隱藏情緒和感受的行為模式,父母面對的就只是孩子表現出來取悅父母的假相,而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將無法從親子互動中瞭解到。此其一。

二是孩子會有樣學樣地模仿學者父母暴躁的方式,也就是說父母的行為示範在塑造出一個暴躁的孩子。如果暴躁的父母在情緒失控時伴隨對孩子的暴力體罰,那影響就更為嚴重,至少對一部分孩子,是在把他們塑造成熊孩子。用心理學術語來描述,就是在高概率地塑造孩子成人後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樣的孩子在兒童期以及青春期往往提前表現和反映為品行障礙,如果此時不能得到教師或其他成年人的積極矯正引導,成年後就有可能發展為暴力犯罪者。到兒童期,暴躁父母的孩子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人格發展和行為養成的缺陷。這樣的孩子可能反映在學習適應、夥伴關係、情緒反應等等不同方面的問題和障礙,嚴重的就如前面所述的出現品行障礙,或者情緒障礙。

具體而言,暴躁父母的孩子在兒童期很可能在三個主要方面表現出消極的發展後果。

一是這樣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成人後容易陷入抑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自殺。

二是這樣的孩子往往厭學,表現出學習困難,學校適應差,同學之間可能出現暴力衝突,如校園霸凌;師生關係緊張,各種品行問題令教師頭痛。

三是這樣的孩子高概率會發展出低自尊問題,破罐子破摔,出現各種問題無論父母還是教師窮盡各種辦法都可能無法奏效,油鹽不進。到青春期,暴躁父母的孩子有更高的概率會成為低自尊的邊緣青少年,面臨各種行為過失的風險,如過早的性行為、嗑藥、打架鬥毆、輕微的違法犯罪、沉溺遊戲、逃學,等等。

對於一些暴躁父母的孩子,等不到成人青春期已經可能展現出惡果,自傷自殘乃至嘗試自殺,或者濫交、陷入毒癮、沉溺遊戲完全荒廢學業等等。

即使部分暴躁父母的孩子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品行問題,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有看起來很光明的前景,但這樣的孩子仍然高概率反映出兩種消極面,一是容易親情疏離;二是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唐映紅


最直接的影響:

孩子的脾氣不好,急躁,愛對人吼叫。

在跟小朋友,同學的相處中體現明顯。

我小區有個男孩,讀大班,我們家的孩子讀中班,因在一個幼兒園,會經常一起接送。

那個男孩的媽媽是個脾氣很急躁的性格,一句話不好,就開始吼,在地鐵裡,在大街上,在外面餐館裡,特別是有時候吃飯時不乖,也不顧同桌的其他人,就會很大聲的吼孩子,孩子則是眼淚汪汪的看著她。

她總會對孩子吼,可能孩子被吼皮了吧,雖然被吼的眼淚汪汪的,也沒什麼改變,讓旁人都看著著急。


而他的孩子,在跟小夥伴一起玩的時候,就完全繼承了他媽媽那個模樣,愛批評別人,吼別人。最讓我不能釋懷的,有一次,和我孩子一起在小區遊樂設施上玩,自己不小心把頭撞了,回頭給我孩子一拳,還大聲吼,怪我孩子沒提醒他小心會碰頭…那個過程剛好被我婆婆看見,我婆婆氣死,又心疼孫子被打,又氣孫子當時沒還手。

我估計我孩子當時沒還手是應為被突然一拳給打蒙了,沒反應過來他為什會打自己。

現在,我是少跟他們一起接送了,雖然她媽媽有帶他道歉,但我覺得她媽媽的脾氣會一直影響著他,我們惹不起。


愛美食的媽咪


經常被家長“吼”的孩子,一般會有這3個缺點,父母一定要知道

每個媽媽或爸爸都在某一個養育孩子的時刻,很難保持冷靜。但是,如果這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習慣,會發生什麼呢?

有時候,養育孩子和大喊大叫似乎是密不可分的。

我們還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爸爸媽媽,他們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不需要提高嗓門。我們不是在評頭論足,我們很難抑制每隔一段時間就提高音量的衝動;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完全不可避免的。

不幸的是,這最終會成為一個非常有害的習慣。

對一個孩子大喊大叫或者情緒上咄咄逼人的樣子會讓你暫時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好了,讓我們來看看對孩子大喊大叫的缺點。

你的孩子會有這幾個明顯的缺點

1、對別人大喊大叫

孩子們,尤其是年幼的孩子,通過觀察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學會如何做人。如果爸爸媽媽經常大喊大叫,孩子們就會覺得吼叫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正常的行為。

對孩子大喊大叫,讓他們知道大聲喧譁(或情緒上咄咄逼人)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這對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健康的信息,因為這造成了一個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循環,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以一種平靜、有效的方式交流。

不斷地對孩子吼叫實際上會損害他們的智力和情感發展。

受過嚴厲言語訓練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症狀增加,更容易表現出行為問題,如故意毀壞財物、反社會和攻擊性行為。

2、孩子可能會因為壓力而變得敏感

記住,你孩子的大腦仍在自我構建。大腦是通過突觸(或神經)修剪的過程發展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某些連接變得更強,而另一些則被切斷。舉個例子,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孩子在學習小提琴的同時,卻不能很快學會西班牙語。

反覆對孩子吼叫可以增強孩子邊緣系統的功能。這是我們大腦中產生應激激素的部分,以誘導“戰鬥或逃跑”反應。

3、可能適應性差

對一個小孩來說,沒有什麼比經常面對一個憤怒的成年人更可怕的了。尤其是當那個成年人通常是那個給孩子食物、愛和安慰的人的時候。當你憤怒地尖叫時,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看起來有多嚇人。

大聲的吼叫和扭曲的臉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令人不安的,更不用說你身邊的小孩了。許多孩子會因為你的觸摸而退縮,甚至在你開始大喊大叫之前,因為他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孩子們在一個他們得不到他們需要的適當情感支持的環境中無法學會適應。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J媽,創建了寶媽自媒體創業營,帶領全營寶媽實現經濟獨立!曾經以為自己足跡踏遍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現在認為做了媽媽才是人生的王道!曾經的職場達人,現在的育兒達人,專心在頭條碼字,每天更文,專注於育兒經驗和寶媽自我提升以及時間管理,分享我的所學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標點,全部是我一個一個敲打出來。J媽學堂的美國家庭萬用親子英文教學課程已經上線啦!關注即可免費獲得!


J媽學堂


記得剛懷女兒時,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不打罵孩子。而我一直努力剋制自己,無論什麼情況下不想吼叫打罵。因為不想女兒過我曾經的日子。我記得只要爸爸一大聲吼叫,我就打哆嗦。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幹嘛?

從小我就膽小,不敢說話。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哪怕這些題的答案記得滾瓜亂熟。小學四年級我是唯一一個普通話標準的學生,可我就是結巴讀不下去一首詩。雖然老師給我多次機會。一直到初中成了全級第一似乎表面很自信。骨子裡不是的的,有些題全班都不會。而我會,卻不敢舉手,因為成績好,老師會主動叫我回答。慢慢上課敢回答問題,也敢和同學一起玩。而我小學是站在旁邊看同學玩,不敢參與。




後來去外地上學,我看見機會不敢爭取。怕人前出醜,怕失敗,怕承擔責任,怕別人笑話。怕看見那種和爸爸一樣板著臉,嚴肅的人。就是現在也怕大人,也就是長輩,不會和他們相處。

後來經歷的太多事情,對自己更加不自信。完全放棄自我成長,但也不想靠近爸爸。沒有溫暖,只有指責打擊與警惕。怕父親突然間脾氣爆發,讓我那點可憐的自尊無影無蹤。

隨著時間推移,我也會對女兒發脾氣,甚至動手。違背了當初自己對女兒的承諾。看見女兒哭泣害怕的小臉,我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看到了遇到一些我解決不了的問題,習慣用父親的吼叫打罵。這就是家庭悲劇輪迴。看到這些,感覺害怕,為了孩子為了我,我一直在努力改變。因為孩子我重新走上自我成長的路上。



我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做教育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但曾經我也是孩子,對吼叫的影響是刻骨銘心。如果你有緣看到,為了我們的寶貝請剋制自己。誰都不是天生會做父母,不要後悔自責。曾經我恨自己,用自己討厭的方式對待了女兒。那個時候每天拉內疚,讓我能量很低,不能面對與前行。

君子省而不疚,我們反省到了,向前看,不是向後看。相信為了愛,我們會做的越來越好。


和倆寶一起成長


吼叫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暴力,這樣的行為和動作暴力一樣的錯誤的行為,雖然現在孩子大多屬於天使加熊孩子,生氣起來真的讓人受不了,但無論哪種暴力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主要有以下見點:

第一點,孩子會變的膽小怕事,從而內向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的大聲斥責怒吼,特別震撼孩子的幼小心靈,孩子不知道父母下一步要幹什麼,會再對自己怎麼樣,心中充滿擔心和恐懼,特膽小的孩子會大聲求饒,要強的在那硬撐。

第二點,嚴重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歸屬感

喪失信心的孩子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態,會去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覺得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是沒有人愛自己的,得不到心裡歸屬感。

第三點,孩子還有可能變的叛逆,性格更倔強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孩子已經習以為常,變的更不服氣,越吼越給擰著幹,偏不聽你的就是不服。就養成了一個誰也管不了的倔脾氣。

第四點,孩子會養成說謊的壞習慣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會對父母說謊,避免受到責罰。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但是孩子的謊言很容易就會被家長識穿,為了懲罰孩子的說謊行為,家長的態度會變得更加的強硬。為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種強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說謊變得習以為常,構成惡性循環。

我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情緒給家庭帶來的地震般的影響。家長要清晰的看見:放任自己的脾氣,會給孩子受到巨大的傷害,這些傷害,孩子成年後也不能輕易消除。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在長大後如何回報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