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農村的讀書無用論思想?

做什麼都不能做laoshi


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

我親身經歷過,在讀書無用論之前,很多農村人都提過惟有讀書高這樣的論調。

那年我才上小學,成績不錯,很多人見了我爸都誇我,說我以後肯定能讀大學,有出息。

一晃之間,我大專畢業了,在城裡找了份一般的工作。

這時候,當年讀完初中就去打工的人有幾個有了些出息,家裡建了新房買了新車,還結婚生子,被村裡人當成了成功人士。

而我家雖然也建了新房,但是沒有車,也沒有結婚,不少人在背後都開始有了閒言閒語。


我沒親耳聽到,但從別人轉述的話來看,大概都是說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一個月工資才3000,還不如進廠打工,順便在廠裡找個女朋友結婚之類的話。

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在意,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也有各自的命運。

不是每個人去打工都能賣得起車子建得了新房,也不是每個人讀完書就像我一樣只能月薪3000混日子。

人們總喜歡以偏概全的去看待一個問題,這並不恰當。

不要管他人怎麼看,過好自己的日子,有空就多善待自己的朋友,疼愛自己的親人,別浪費大好時光去管這些“勾心鬥角”。


劍嵐山


我是農民工,我曾經讀書,我現在農村,我覺得我最適合來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我們村的幾個實例:第一個,家境貧寒,姊妹4個,父母都目不識丁,老老實實的本分農民



但這小子就是聰明,從入學就幾乎全部包攬了第一名,初中就開始有鎮政府人員去家裡送米麵油和錢了,高中後更是給了好多獎學金,最後成為我們縣的高考狀元,進入了清華大學,去年大學畢業,今年聽村裡人說現在在廣東任一家基金公司的經理,管理著十幾億的資金,年薪百萬!村裡人提起他沒有不羨慕的,但是都是這樣說:這小子是天生的讀書的料,人家老墳埋的好,家裡就應該出狀元!



第二個,小學畢業,賣過豬頭肉,工地上搬過磚,工廠裡做過工,前幾年送禮成風時開了家菸酒店(以假為主,禮品回收時以假換真),據說幾年時間掙了好幾百萬,城裡買了好幾套房,現在經驗一家水果超市,金盆洗手了!第三、四、五六位……:大致如此:讀的不入流的大學,畢業後工廠打工,春節回家,留守兒童,都是他們的寫照……



所以說啊,讀書無用論就是這麼來的,農村裡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人微乎其微,但我認為現在讀書是下層社會的人想上升到中層乃至高層的唯一實現手段!其它的路都堵死了,唯有此路還有一條縫隙,就看你有沒有本事擠進去了!


一杭春江富湖西


本人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現又教於農村。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有發言權。

當今社會中認為讀書無用的父母,在農村基本都是初中沒讀畢業或初中畢業的人。他們在讀書的時代大多都是因為家庭貧窮讀不起書,或者不好好讀書的那類人。因為沒有文化,所以對知識的作用理解得不透徹!那麼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觀點,我的觀點如下:

一、狹隘的小農意識導致讀書無用的觀點產生

有個成語叫做“鼠目寸光”用來形容這類人最為合適,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當前的利益,而看不到長久的未來!很多人認為在農村辛辛苦苦供一個大學生需要付出很多,而且畢業以後還不一定能找到一個好的工作,這樣還不如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還能減輕很多家庭負擔,於是就產生了讀書無用的想法。這樣的想法一旦產生就會影響孩子在學校裡面的學習積極性,更無心學習!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二、社會大環境造就了讀書無用的觀念產生

隨著1999年大學擴招以來,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社會上的各種人才市場逐漸飽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後出現找工作難的現象,這樣的社會現象就造就了人們的讀書無用的觀點,特別是落後的農村。家庭經濟基礎不好,供一個大學生畢業需要傾盡一個家庭的積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畢業後不能找到一個好的穩定的工作。這對這樣的家庭打擊會很大,而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在農村會傳得很快。久而久之,這樣的事會在人們的潛意識裡留下一個讀書無用的觀念。



那麼讀書真的沒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天下無賊》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那麼問題來了,怎樣才能成為人才?答案毫無懸念的肯定是讀書了。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你才能在二十一世紀這趟高速的列車上如魚得水。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話說得很對。就拿我來說吧我從小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和妹妹要好好讀書,以後不要再重走他們的老路了。我和妹妹都沒讓父母失望,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又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單位。這個時候的我真的體會到了“知識改變命運”這話的含義!



和我同村的其他幾個考上大學的有的考上了事業單位,有的自己根據自己所學的特長開了自己的公司,這些都是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相比較那些初中畢業回家種田的同班同學,我認為我是幸運的。他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辛辛苦苦的勞作著,每天都在想著今年要種什麼?莊稼得了病要打什麼藥水等等而發愁,其實如果你多讀點書,多瞭解市場,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在現在高速經濟模式下,如果你還只會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耕做,思想還不懂得變通,不懂得學習,那你只能解決溫飽問題,而不能發家致富奔小康!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網絡市場很發達,我們可以把自己種的有機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那麼如何來實施操作就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個時候就能夠體現出讀書的重要性、知識的重要性,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才能勇往直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闖得更遠。其實,讀書不僅僅是讓我們能找個好工作,拿個好文憑,更是要讓我們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現在你還在認為讀書無用?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看法!!如有不對請留言指正!謝謝!


回眸卻瘦了筆尖255


1.農村人思想的侷限性。一直以來,由於農村地處偏僻,思想見識比較落後,認為農村人就是農村人,不必去刻苦的學習,即使刻苦的學習,你改變不了什麼。不想去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所以讀書是無用的!

2.農村人滿足於現狀的心理!長期以來,農村人,自給自足,滿於現狀。沒有去改善自己生活的願望,沒有改變自己現狀的意願和決心,小孩子不想學習,家長不做嚴格要求,長此以往,安於現狀的心理世代相傳,所以認為讀書是沒有用的。

3.城鎮化進程的發展,助長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蔓延。當前,國家大力發展城鎮建設,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生活條件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那麼有些人就認為,不讀書也一樣過上好生活,不讀書也照樣賺到錢,所以,讀書無用論的思想,進一步蔓延.



隱形的夢想侃教育


農村孩子輟學現象由來已久,過去是因為貧窮沒錢交學費回家幫父母幹活兒掙工分,發展到現在農村孩子輟學依然存在的根源與物質的富足有關。兩個時代存在的兩種情況充分證明讀書已經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當然在舊時的農村人們對讀書的唯一期盼就是當官端個鐵飯碗,古時就有書中自有黃金玉,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言論,很多人就是衝著這種美妙的憧憬不惜把鐵硯磨穿,熱桌子涼板凳一坐就是十幾年,在讀書為做官的古代,不讀書就只能當農民,這種做人的指導思想一直貫穿人類思想的根髓。那麼到了今天,人們之所以不再把讀書做為衡量一個人成敗的標準,關鍵在於擇業的渠道和生存的空間被無限擴張,過去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現在的擇業渠道可不是七十二行了,更重要的是有很多行業不需要高深的學問就能賺取豐厚的財富。例如挖煤礦的農民,開採鋁石的包工頭,曾經聽到一個故事,說一個身價上億的煤礦老闆只有三年級的文化,但是他聘用的一個女秘書則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博士。由此可見在農村讀書無用論並不是沒有根據,而是非常現實的存在於人們的意識形態。一個時代總有某些思想的火化碰撞出一些火星留下爭議的種子。我堅信這種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會很快發生改變,因為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新農村建設的日新月異需要一大批有知識有能力的技術型農民來建設和管理土地,沒有先進的科學理念和卓越的技術水平是不行的。新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不是讀書無用論,而是讀書無用論的思想將面臨淘汰。



主編隨筆


讀書無用論是特殊時代的產物,改革開放後一大批機遇,讓很多膽子大的人富裕了起來!造就了部分人覺得讀書無用的觀點,

當社會發展到今天,結構已固定,讀書,學習才是晉升階層的最好捷徑!

可以比喻為當天下大亂,結構未定那個時候確實可以說是讀書無用,還不去一身蠻力去打打殺殺獲取個小首領,有酒有肉,當盛世朝代,科舉才是晉升的最快渠道,你要是再打打殺殺亂闖一氣,就是找死

雖有現在讓孩子好好讀書吧!那個改革開放,城鎮化,民智未開,只要做生意就能賺錢德時代結束了


不起因



遠山近水情意濃


讀書無用論,是個以偏概全的論述,誰說讀書無用?,問問目不識丁的人便知道答案。

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讀,讀什麼書,理想是什麼,我們要搞清楚,做個把知識讀活的人。死讀書,讀了不知幹什麼用,不知活學活用,當然讀書無用。

現代社會,就業多樣化,技能的價值能夠快速體現出來,農村經濟相對落後,讀書的成本較高。生存,掙錢非常迫切,人們急於解決眼前困難,不少人選擇了快速致富的辦法:打工學習技能,掙錢的模式。這是與現實影響,困繞分不開的!

隨著農村城鎮化的發展,農業經濟逐漸工業化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都離不開專業,博學的人才。可以說,將來,誰掌控專業精深的知識技能,誰就會成會行業的領跑者。就象今天的Ai智能等一樣,智能化,規模化成為未來方向。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農村的未來方向,我們要轉變觀念,加強學習,順應新時代的發展並有所作為。


食用以方便


主要還是因為農村的教育水平太差了好的資源根本到不了那,就算上個學也考不上大學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多賺點錢,而就算考上也是出來打工,所以很多人都選擇早出去可以多賺點錢多學點技術和經驗好為以後早做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