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武術)當年跤(摔跤)”之說,其言不實。李寶如先生認為三年練不出把式,當年更練不出一個跤手來,摔跤也要從幼功開始,練幾年只能是個摔跤的,真要深入研究摔跤,深奧之極。

85歲北京人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李寶如先生,跟天橋跤場的何蘭亭先生、摔跤名家劉振山先生、跤壇高手趙勤先生等學習。又師從張玉先生、滿寶珍先生、卜恩富先生、徐俊清先生等系統的練習了中國式摔跤。

1963年擔任北京摔跤隊教練、北京散打隊教練,從教55年,弟子逾千,桃李滿天下,閒暇時筆耕不輟,出版《京跤史話》、《中國式摔跤精粹》、《圖解中國跤》等專著,為中國式摔跤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1958年北京摔跤隊教練滿寶珍(後排左一)

北京隊部分運動員 (後排左三——李寶如)

李寶如先生現場示範中國跤技巧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關於摔跤的基本功,李先生認為應該增加基本功練習的數量和難度,從不同層面加強摔跤運動員的耐力、柔韌性、意志、品質及對抗適、應能力。

所以李寶如先生雖然已經古稀之年,依然堅持每日習武,做好基本功,並且不斷改進基本功。

李寶如基本功練習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抖袋子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大棒子

下圖是李寶如在練習中國式摔跤徒手基本功套路(第一套),可以看出先生十分認真,精神很集中,這個姿勢很標準。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其實這套基本功是由李寶如和馬建國創編,楊文學整理,得到了規範化,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式摔跤徒手基本功套路第一套是怎麼練習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式摔跤徒手基本功套路(第一套)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預備式:立正站直,抬頭豎項,目視前方,沉肩松胯,精神集中,適度緊張(圖1)。

1.起勢:左腿向外側開立,與肩同寬,兩手左掌右拳抱於胸前行抱拳禮(圖2)。

2.兩腿微曲呈半蹲狀,同時兩拳劃弧下行至兩肋旁(圖3)。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3.搶手:左腿彎曲,右腿側直,左掌向左側前推,外旋握拳拉至左肋下,-同時右掌向左前方擊出(圖4)。

4.扭腰轉胯,腳跟外蹬,右腿彎曲,左腿側直,成大崴樁,右掌向右側前推,外旋握拳拉於右肋下,同時左掌向右前方擊出(圖5)。

要點:兩手抓握回拉與出擊要有節奏感,上下肢動作協調,推崴一致。

5.臥步:兩臂向左向前搖,左腿向前上步,兩手搖至胯側,右腿背步下蹲呈左臥步(圖6)。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6.站起後轉身1 8 0度,順勢左腿向後背步下蹲呈右臥步(圖7)。

要點:上身與胯部呈平行狀,抬頭豎項,切忌低頭貓腰。

7.跤架(左架):原地站起。轉體呈跤架,左手半握拳與肩相平,右手向前伸出,定式呈左架。面向原位,目視前方(圖8)。

要點:含胸、收腹、斂臀。

8.抽腿:右腿由左膝上抽出轉體1 80度呈馬步(圖9)。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9.左腿由右膝上抽出轉體1 80度呈馬步(圖1 0)。

要點:抽腿時腳尖需繃直,用異側手撈其腳面,含胸收腹。

10.搶抓中帶:左腿向前上步,左手向下方、右手向前方同時出掌抓握(圖1 1)。

11.右腿向前上步,右手向前下方、左手向前方同時出掌抓握(圖12) 。

要點:雙手配合身法同時抓握,協調一致。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12.登中帶:右腳向後退步,左腿在前,兩手於腹前向前推摁,胯向後坐。此為左式,右式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圖1 3)。

要點:松腰塌胯。

13.跤架(右架):右腿在前,右臂半握拳與肩平,左腿在後,左手前平伸(圖1 4)。

要點:兩腿中心保持前四後六,進退自如。

14.收式:左腿回步與右腿平行,兩腿微曲。兩手由胸前自然下垂,左腳向右腳靠攏呈立正姿勢(圖1 5)。

跤界武壇有“三年把式當年跤”之說,其言屬實嗎?

摔跤技術講究巧勁,也要求整體配合用力,例如通過變臉來使身體協調一致。由於用外功勁,摔跤手在交手時自覺不自覺地便會肌肉緊張,從而影響了其聽力的敏感、變力的靈活和發力的速度,所以日常訓練和基本功的練習很重要。

李寶如先生說:“我練了一生,學了一生,研究了一生,始終認為不懂的東西甚多。” 摔跤是武學文化之精髓,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內涵,練好摔跤真不是三年五載的事情,繼承這項古老的中華傳統絕技,傳承永遠需要年輕人的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