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在你面前說了讓你異常反感的話,該用什麼辦法努力控制自己不要生氣?

茳J魚兒的淡淡心事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夏日寒。

父母有時候出口不遜,也會傷害的我們,我的爸爸說話是那種很直的人,一輩子要強過來的人,對子女的期盼也是要求特別高,作為子女真的一直一直很努力。大學畢業的時候,在老家找工作真的是挺難的,當時選擇了來北京,來北京第一年確實混的不好,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坐在一起,總是問你家閨女現在掙多少錢呀?有沒有對象之類的話,我確實很不爭氣,工作也就勉強能養活自己,當然也沒有對象,一直引以為傲的子女現在沒有什麼可炫耀的。

於是那兩天對我說話總是酸不溜秋的,來表達的我的不滿。

有一天吃完飯,家人坐到一起聊天,我特備興奮的在父母面前展望我未來的人生規劃,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找對我怎麼好的男友,過什麼樣的生活,我的爸爸直接來了一句“就你這樣,估計以後過得還不如我呢!別把自己看的太高,我還有一畝三分地,你啥都沒有。”如果是別人說這話,按照我的性格我估計早就輪板凳了,但是因為是我的爸爸,我選擇了沉默。

這裡也是我也要說的,有時候父母的話真多很傷人,讓自己不生氣是假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生氣,和他們大吵大鬧,很多時候是選擇沉默,停止交流。

因為之前那句話,畢業兩年多了,我很少向我的爸爸說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弟弟讀研究生,每年交學費的時候,我主動賺錢過去;過年過節的時候,禮物提前在網上買快遞迴家;媽媽上班騎自行車累,賺錢過去,讓買個電動車騎;冬天了,天冷了,保暖衣、鞋子等衣物也是早早的買好寄回家;媽媽一直喜歡手鐲,她生日的時候,給她買了;一次看到爸爸的錢包真的很舊很舊了,來北京和朋友逛街,看到錢包給爸爸買了一個……

是的,當爸爸說我不好時,我知道他是替我著急,但說出來的話確實讓我傷心了,我選擇了沉默對抗,用我的行動告訴他“爸爸呢說錯話了”,聽媽媽說,你總是在親戚朋友面前誇我懂事,去年去馬爾代夫,給你帶了一瓶茅臺和一條軟中華香菸(聽說國外買的中國都是真的),你自己都沒捨得抽,每次親戚朋友來了,拿出來讓大家嚐嚐,順便炫耀一下這是閨女買的。

成長總是殘忍的,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出門工作,不能陪在父母身邊;因為接觸的事物不同,和父母的隔閡也越來越多,衝突也會越來越多,心理的秘密也是越來越多。當然也是越來越感受到父母對你無私的愛。

所以,不管父母對我們說過多麼過分的話,他們是為了我們,因為愛,只是當時的表達方式上出了錯,給彼此一個冷靜的時間,父母靜下心來的時候,他們也會發現自己錯了,只是出於面子,他們很少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對不起,很多時候是用行動和愛來表達對你的愛。


雞湯里加點砒霜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即便是父母,有的時候有的想法也難免會有出入。當一件你覺得對的事情,在經過深思熟慮以後,在很有把握的情況下,父母仍然堅持反對,用冷言冷語潑你涼水,儘量做到冷靜的理直氣壯。有句話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對於正確的事情,雖然在各自眼裡看法不一樣,這“良藥”未必會利於病。相反,有些“小毛病”是不是不吃藥也能很快痊癒的,俗話說嗎“是藥三分毒”。所以,我們儘量做到安撫好父母,還是應該順應自己的內心,不至於錯失良機而抱憾終身。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還有就是當我們自己的確有過錯的時候,父母的難堪之詞肯定會溢於言表,那也許還是不解氣的。其實作為父母,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都恨不得你所有的過錯犯在他們身上,他們都是心甘情願為你受委屈的。這樣想了想,突然覺得剛才我不假思索的對父母惡語相向的時候,那氛圍簡直尷尬極了,心中滿是悔恨,滿是歉意。此刻,自己都不肯原諒自己“為什麼有話不能好好說呢”?
總覺得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要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雖然有些時候,父母說話也不好聽,並不是要求一味的愚孝,但你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比如暫時迴避,比如繞開話題,比如佯裝洗耳恭聽。無論怎樣,請不要傷害老人家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