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謂命運者咎由自取;這句話適用於農村老人嗎?

小農憫


尊老愛幼雖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具體跟個人也是有很大關係。部分農村人素質低下,很多農村老人一直覺得扶養老人是兒子的責任,而閨女是波出去的水,嫁出去便毫無關係,不用負擔扶養義務,只需定期看看老人便可以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公平的現在出現,這樣也引發了兒子的不滿,覺得為什麼只有我一個人扶養老人,造成了兄弟或兄妹之間的矛盾激化,如果再涉及老人財產劃分的話,勢必會限去僵局,此外,還有人老人倚老賣老,會讓下一輩的人心生反感,比如我家鄰居簡稱為阿三吧,阿三有個老媽現在80多了,阿三老媽年輕時就一直打麻將,打到晚上12點,後來得腦梗了,但還是特喜歡出去逛。阿三媽年輕時不管阿三有時候跟媳婦下班晚,總是在玩麻將,從來沒說給他倆做口熱乎的飯,久而久之,阿三也反感起來,在管老人問題上,阿三說你又不是我這一個兒子。所以個人覺得這句話有時候還是挺有道理。


sunshine太陽750


先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這句話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我們在看待一個人是不是可憐之前,首先要學會區分這個“可憐”是“真可憐”還是“假可憐”。“真可憐”是人們盡最大的努力避開災禍但仍未倖免。而“假可憐”是有意把災禍強加在自己的身上以營造一種讓人同情的錯覺。對前者,我們可以施於援助,但後者,我們不理睬就好。

這句話適不適用於農村老人咱們先不說,但是絕對不適用於家人之間。“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是一句非常理性的話。可我們親人之間最密切的連接就是我們之間的感情,可是如果強行要把理性認知加入到感性之中,那麼親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異常怪異。就像我們作為子女,贍養父母,如果要把這件事看成一個任務,而不付諸感情,那麼就會讓人們有一種冷漠的感覺。

我們中國人講究百善孝為先,如果對待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何談對待他人時能夠行善了。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這麼長時間,付出了多少勞累,現在我們長大了,對待父母也應該做到讓他們有一個安逸的晚年生活。

現在有一些人總是拿著一些事情為自己的不孝找藉口,在父母百年之後,卻又大辦葬禮,一是營造自己孝子的身份,二是藉此斂財。可這種行為在外人看在實在是上不得檯面,讓人寒心。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拿我家族來說,父母生養兄弟姐妹五個,艱苦的年代我很是同情我母親,我父在本地工作不回家,母親在大隊工作又顧家,安排我家大姐做這做那,後又安排我老三做這做那直到包產到戶,從不安排老二老四老五幹活,父親落實政策帶走了老四老五的戶口,剩下老二在父母親身邊啃老,老二老五先後結婚婚後留下女兒離了婚,我是艱苦年代結婚陪伴父母身邊等其他兄弟姐妹成家後才離開他們,父母幾十萬的錢被老二老四老五用的所剩無幾,所為剩下的幾利用法律也不想跟我和大姐均分,作為父母者本身有責任和義務生養你的下代,在兄弟姐妹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使家庭興旺發達,在父母者年邁之際更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不要欺大呵小,欺女呵兒或欺兒呵女,更不能能勞者少得,少勞者多得。菩薩心腸只有父母才有,兄弟姐妹能者可幫,無能者盡力。


菜農166530301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現實的可憐和不如意是由於之前的過錯造成的,明明知道錯了還不去改正所以只能自食其果,這句話並不適用所有的農村老人。

一、農村老人的教育方式

做父母的都想對子女好,二叔曾經看到這樣的一個現象,每次吃完飯,父母從來不叫他的兒子洗碗,兒子已經20幾歲了還不會洗碗,問起原因,這位母親說,等他成家了自然有他做的地方,現在還沒有輪到他做的時候。

對此二叔不是很理解,因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從小培養的,父母什麼都幫兒子做好,兒子很容易養成嬌生慣養的習慣,而且不會體諒父母的辛苦也不知道感恩。

不知到題主的爺爺的教育方式是否和這位母親類似,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如果爺爺從小就沒有教會孩子要感恩,長大了他又怎麼明白養兒防老的道理。

更何況這位爺爺難道只有一個兒子嗎?如果每一個孩子對待生病的老人的反應都出奇的一致那麼我們就應該反過來想想到底是不是老人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二、慾望膨脹讓人忘記親情

農村很多人都出外面打工,外面的世界很大誘惑很多,人也很容易變質,在農村過得不好的老人,他們的孩子一般也混得不好,慾望擠滿這些孩子的內心,有太多與金錢掛鉤的慾望,沒法再拿出多餘的錢和力去照顧父母,這時他們只會覺得父母是障礙阻攔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他們巴不得父母早點離開,這樣心裡的物質的負擔就沒有那麼重了,是慾望讓人忘記了感恩,在農村這叫忘本,這些孩子埋怨父母的不中用,也不願意再回到農村。

凡是有因必有果,怨不了別人,做父母的儘量身體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樣。


二叔種田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謂命運者咎由自取”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人,農村老人也包括其中,沒有例外。

正如人們所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對於有些年輕時不厚道的農村老人來說,也許,老了孤苦無依真的是報應到了。

我曾經認識一個農村的老人,獨居在一間老屋內,總是一個人進出,幾乎沒有什麼親人來看他。

我一直以為他就是一個孤寡老人,但後來才知,他也是有老婆孩子的。只是因為他當年拋妻棄子,和一個女人到了外地,一起同居生活,和家人斷了聯繫。

那些年,他從來不管老婆帶著孩子們是如何艱難度日,也從來沒有寄錢回來養家。孩子們都恨他,後來也漸漸習慣了沒有他的日子。

後來,孩子們都長大了,也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可是,這個一去外地幾十年的父親卻回了家。原來,他跟那個女人在外地生活。開始還過得很不錯,做點小生意賺錢,日子也挺滋潤。

後來,男人出了一場車禍,從此落下了殘疾,幹不了重活了。看病花了不少車禍賠款,沒有工作,日子逐漸緊巴起來。女人不願意跟著一個廢物一起過日子,終於有一天不辭而別,還帶走了部分財物。男人從此形單影隻。他開始思念家中的老婆和孩子。

最後,終於歷盡周折,回到了老家。可是,因為年輕時的不負責任,家人都不原諒他。妻子雖然這麼多年沒有改嫁,但是早已對他死心。

於是,他獨自一人住在家中的老屋裡,無人照顧。最後,死在了老屋內。他的喪禮,一點都不悲傷。家人們只是按照風俗,入殮了他。老妻雖然還是落淚了,但是想來更多的是哭自己孤苦的一生吧。

可見,一個人犯過多少罪孽,最終生活會在別處給予反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有科學道理的。

當然,有些老人一生勤勞,但老了依然窮苦無依。這樣的老人是人生的另一種心酸和無奈了。


子蘭爵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的意思不是單用在老人身上的,可以用在任何人身上。

給大家講一段兒我自己的經歷。

那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了,63年河北發大水,在沿途村子救了一個人,這個人醒來以後,隊裡還給他安排了住處,那個住處是臨時搭建的,即便如此也是我們的一點兒心意。

上面發下來的物資,有一段兒時間老丟,不是丟吃的,就是丟喝的,再不然丟蓋的。隊長實在沒辦法,就挨著搜,搜了好幾遍,也沒搜出來。

就在想要不了了之的時候,有本地的人從外面帶回來上面救急發的一部分中的物資,由於那上面打著鋼印,我們才知道這東西就是丟失的那一部分東西。

後來經過盤查,才知道是我救回來的那個人夥同另外兩個本村的人偷了以後,連夜送出去賣掉的。

我當時就急了,把他提溜起來,拳打腳踢,把他和另外一個人,打的鼻青臉腫的跟饅頭似的。

這可是救命的東西,要不是趕巧有人帶回來了,那一到冬季有些人不就沒有棉被和吃食了麼?

這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紫澤錦言


說說我老婆哥哥吧,她子門六個,男弟兄二個,她大哥和那子門五個還有我丈母爺都不來往,我丈母孃去世的早,就剩丈母爺了,我丈母爺跟我小舅子,當然他四個姐姐幫著,我丈母爺也挺幸福的,我丈母孃活著時他大兒子的二個孩子給帶到小學畢業,二個孩子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可以說他老倆口對大兒子最好,農村活多,都讓女婿去幫大兒子幹活,就這樣,我丈母孃家玻璃讓她大兒媳打破好幾次,去打,去鬧,對大兒子來說我覺得他爺孃是最好的父母了,可以說掏肝掏肺的,可是到最後,老人生死他都不管,看大的孫女,孫子長大工作後,不說去送點東西了,連看不看,還恨他爺爺,說他爺爺不公對不起他父母,我們結婚時還經常給老婆姪女買衣服,後來大了,有二十年沒見了,今年她結婚回門,大年初二我們都在小舅子家喝酒,她姪女領著女婿去了,都不認識,也沒說話的,禮錢也沒拿的,沒辦法成死結了,這輩子解不開了


山高還是水深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說得也沒錯,你堂叔三個兒子,沒有一個人理,肯定有自身原因,我就不相信沒一個好的,另外說個事吧。我親伯伯可憐而又可恨。牛皮吹上天,死的硬說是活的,無中生有。憑自己想像而胡說,說的話,連兒女都不信,想想也有點可悲。我行我素,專制。有一兒一女。都混得較好。但跟兒子關係差到極致。也就是我堂哥。堂哥從來就不喊父親,也不和他說話,我和他聊過天,問其原因,大意是性格合不來,父親什麼話都說,有一次甚至說讓堂哥斷子絕孫。。。。其實我那堂哥人很好,夫妻關係,丈人家關係,親戚關係。。都處理得很好,人較老實。我也不好說什麼,畢竟是別人家事,這大概就是可憐之人畢有可恨之處吧。


用戶cuqwhjs3ja


只能說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能用到別人身上,農村老人也沒什麼特殊,哪個地方的人都有這樣的,並不侷限於農村或者城市。

只回答後面一句,農村老人養兒防老還靠得住嗎?

這事得看多個方面的。

一、老人的處事水平,特別是多子多女的,不說一碗水端平吧,起碼面子上得看的過去,傷了大部分的心,估計也就送終的時候表現的孝順了,剩下的光剩扯皮了,哪有時間去照顧老人。

二、孩子的教育情況,無論孩子是否有出息,那是另一回事。

有的一味的溺愛,或者放縱,最後不孝順那就是自找的了。


其實大部分家庭子女養老還是可以的,中國這種情況,靠子女養老還是大部分。

人心裡都有一杆秤,都不是傻子,除了少數的家庭,大部分還是可以的。

其實呢,最容易看到好壞的是在病房裡!


上網真好玩


農村老年人晚年悽慘現象比比皆是,但是如果用這句話來形容老人的遭遇,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所謂命運者咎由自取;那麼太過於偏頗了。誠然,農村很多老人沒有由於知識、環境等原因,沒有給孩子以最好的教育,沒有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但這畢竟是少數,難道這就是它們該承擔在晚年過著悽慘生活的後果麼。

我們知道當下農村老年人晚年悽慘是社會現象,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

這裡有農村的環境風氣問題。

這裡有農村經濟不發達兒女無力承擔養老的責任問題。

這裡有農村兒女眾多因為利益糾紛不斷互相攀比不養老的問題。

這裡有農村老人辛苦一生晚年卻沒有退休金的問題。

這裡有農村老人晚年沒有繼續不敢得病,不敢看病的問題。

社會問題是需要逐漸改善的,民風風俗是逐步樹立的。雖然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看慣了很多老人晚年悽慘的生活,有的老人甚至生病了就直接喝藥一死了之,有的老人為了維持生活最後累死在田地裡。有的老人死在家中很久之後才被發現。慘象令人震驚,令人動容、令人無法承受。但這些所有的社會問題,我卻無法認可將所有的老人晚年慘運歸於老人們咎由自取。

百善孝為先,中華千年的文化傳承雖然一時走偏,但也只是部分現象,不能以點概面,以偏概全。相信農村老人的悽慘生活現象會越來越少,畢竟人間正道是滄桑。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人乎。

最後引用《百孝經》結束這篇答案,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獸實可憐。百行萬善孝為首,當知孝字是根源。唸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念得十遍千個孝,念得百遍萬孝全。千遍萬遍常常念,消災免難百孝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