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一二十年後,種田、種地的會是誰?

教育和技術


我家也是農村的,現在村裡大部分中青年都是在工廠、企業上班,很少人去種地,僅剩下一些老人還會去下田種菜,一般農村每家都有個幾畝地,但六七十歲的老人去種這些地,肯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我家那邊的地基本都是承包出去的,只留幾塊小田地種種菜自家吃。

我覺得等到一二十年後,越來越多的人不會種地,農民手上的土地也大都流轉出去了,那時種田種地的就都是一些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等,種植模式也是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交流。如果喜歡,歡迎點贊並關注!謝謝!

南皇陽農業


你覺得一二十年後,種田、種地的會是誰?

首先說一下個人理想,好想一二十年後那個還在種地、種田的人是我,至少還有我,這麼多地有我一份就好!

這些年變化太快了,轉眼間沒了家裡老宅,沒了家裡老房,我還能忍住,如果再沒了家裡的土地,我恐怕受不了了。

一二十年後種地的會是誰呢?第一個感覺就是像我這樣的人,前半輩子生活在農村,過了半輩子,突然老家拆遷了,沒了房子沒了院,居無定所,在城市住不慣,“老家”沒了,所有的牽掛全在那二畝多地,來回種地成為對“回家”的思念和寄託,這種人也許就是喜歡懷舊的人吧,喜歡落葉歸根,老了也能給自己找個窩!這類人不是在種地而是在種“感情”。

其次就是靠種地發財的人,他們有雄厚的財力,豐富的資源,能夠大規模承包土地,機械化生產,大規模銷售,更重要的是能大把掙錢!

總之,我感覺一二十年後還在種地也就兩種人,一種人不是種地而是種“感情”,離不開土地了,不種就心裡不舒服;另一種人,彩力、能力、資源豐富,種地就是掙錢。


路慢慢


你覺得一二十年後,種田、種地的會是誰?

個人覺得,等到20年後,我國種地的主力軍會是“新型農民”!

那麼,這到底會是一個什麼群體呢?這麼說吧,他們可能是相關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出身,也可能是經過培訓的傳統農民,也有可能是掌握專業技能的技工。

到時候,“農民”這一稱謂將不再是像現在這樣只是一個群體的統稱,而會像是西方農業發達國家一樣,成為一個職業,也醫生,教師一樣,到時候,農民的人數會大幅度減少,但是人均年收益或許較現在有大幅度的提升!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一些小激動呢?


未來,我國農業種植人數將大幅度減少!

眾所周知,我國一直都是世界農業發展大國,即便是城鎮化進程發展迅速的今天,全國依舊有近6億農村人口,佔據我國人口總數的40%以上。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發佈《2017年中國統計年鑑》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的農業人數總數為5.9億人左右。

但是,在這將近6億人中,又有多少是專門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農民呢?據筆者瞭解,大概是3.5億人左右。

以我國目前的耕地總量20億畝來看,人均耕地面積不足6畝,以我國農業種植平均畝產收益500元來計算的話,每年的人均耕地淨收益不足3500元。

要先提高農業種植效率,加快我國的土地種植機械化水平,未來我國從事農業種植的人口數量大減將是一個必然。

“新農民”將是未來我國農業種植主力!

我國的農業人口數量將會較現在明顯減少,這肯定是一個必然。雖然,單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人數也會大不如現在,但是我國的農業種植人群的整體質量將會大幅提升,他們在文化程度和農業技能水平方面,較目前我國的傳統農民來說,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也是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秘籍”!

經過十年,二十年,這些有專業知識,高學歷和特殊技能的“新農民”將會逐漸嶄露頭角,直至最後,成為當時乃至未來我國的農業種植生產的主力軍!

未來,將會有更少的人數來耕種我國的土地資源,這是一個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必經之路!


鍾情三農


您好,十幾二十年後種地的當然還是農民了!只是那時的農民已經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職業,一種高薪職業!“職業農民”將改變幾千年的傳統農業。現如今農村老家的地都是老人種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年輕勞動力都湧向了發達的城市,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更高品質的生活,農村的地自然只能歸留守老人來種植。一來是農村的養老保險覆蓋還不完善,種地也是農村老人餬口的一種手段!二來農村老人在農村也閒來無事,看著撂荒的田地心疼,既然有精力那就種地吧!但這都是當下暫時的經濟發展陣痛轉型期,並不會長此以往下去!再有十年農村老人幹不動了,自然會從土地裡脫離出來,這是國家願意看到的!農村的年輕人不會種地,自然也就不會繼續回到農村!這給了國家重新整合土地的機會,到時候農村的土地會在不改變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集中流轉出去,而新培訓上崗的一批職業農民將繼續奮戰在農業戰線上!


駿景農業


你覺得一二十年後,種田、種地的會是誰?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二十年後的事情,誰能說的清呢?到時候,題主和我都差不都多快到退休年齡了吧嘿嘿!那時候誰來種地,管他呢!有糧食吃就好。

以上開個玩笑。其實題主的憂國憂民思想還是值得稱頌的。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二十年後誰來種地,確實是一個問題?保不準是城裡人下鄉來種地的呢?這就傳遞出一個信號,土地很值錢,不要輕易放棄,現在不珍惜可以理解,因為要有花銷,土地資源滿足不了農民,只有分離出來年輕勞動力外出搵食,老人家留守家園耕田。

彈指一揮間,其實十年二十年很快就會到來。到時候鄉村振興大計基本已經落到地面。放心,土地不會白白荒蕪浪費的,總會有人種地。那個時候就連農村上一輩老人也不在了,難道在外的年輕人還不回來?會回來的,但是一部分。人的思維模式不同,有的喜歡一輩子在外打拼,有的幹著幹著就累了,想回來守著老屋過日子。

不知道大家知道城鄉一體化不?以後隨著農村基礎建設的快速推進,農村和城市將不會有多大差別,甚至會出現城市人居住鄉下,然後回城上班的場景。農村和城市,就像一個是前方上班的地方,一個是後花園,棲息的家園。因此作為農村人,心裡要有一個思想準備,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在農村的土地,包括承包地和宅基地。

現在基本可以看出二十年後誰來農村種地的模型了。適度規模化經營的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大型農業聯合體,再一個就是資本下鄉,出現大型農場,參與土地流轉等等,在平原地區和適合機械化耕作的地方,不是不可能,也能猜測的到。

但是小農經濟,農耕文化還是有保留的。比如你家的山地,開發價值就不高。資本參與的興趣也不大,除非有旅遊,民宿等旅遊文化的開發價值。這個實現規模化很難,因此長期並存小農經濟不是不可能。都坐轎了怎麼可以呢誰來抬轎?都吃飯不種糧食了怎麼行?因此不要杞人憂天,會有很多辦法的。只能說大家不要輕易放棄農民身份,不然的話,以後可能回來做農場短期工或者農場合同工了。有土地的,大小還是個股東,還可以分紅啥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我是個農民,這個問題由農民來思考應該更靠譜些,現在農村種地的主要是五十歲左右的農民或年紀更大老年人在種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大家都知道,問題是這批農民老去了或幹不動了地由什麼人來種?這個問題似乎要站在人類終極目標的高度去思考,未來的人類肯定是要解放勞動力的所有出力的工作都由機器人來幹,人類活動以段練為主。

但是這個漫長的過程我們必須要經歷,農業工人將替換老去的農民,土地將以個人承包的形式農場化,農民後代享有出租土地權,土地也不可能私有化,土地私有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教訓,土地私有化的直接惡果便是土地兼併,地方官僚和地主勾結壓榨底層民眾,遇到災年便發生社會動盪。

農業產業化必須要有政府的介入才能更有效優化農業科學發展,如果沒有政府統籌農場無法正常運作,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無法合理分配種植,浪費與緊缺將同時出現,農業農村部這一國家級平臺將需求信息科學合理分配給地方政府,市場決定生存。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農業大國,數千年都是以農養士,以士治天下為框架,到今天發展為以工業補貼農業的格局,以後又將怎麼發展這是科學命題,關係到存亡大計,望政府能未雨綢繆關心農業發展與農民福祉!


口罩加醋


有人作出了預測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6, "file_sign": "9ffa1dc4747c44f97be3c4c0c46e2b18\

天台草根


我的回答是:

一二十年後種地的就是有錢人,等國人認識進口轉基因對人民健康有威害時,轉過頭來開始種地,而且種的都是有機糧食。到那時大米、小米20元。玉米及雜糧最低10元。到那時還輪著農民種地,早被有錢人承包了。因為有經實力的人買得起先進的農機具,農民就看著有錢人發財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