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且病痛纏身,兒女有心無力,住養老院又無經濟實力怎麼辦?

非常道159458387


人老了且有病,兒女有心無力,能住敬老院最好,可條件不允許,只能自己一個人生活,在我村有一個老人,88歲了,獨居,鄰居一老人為他提水,自己做飯,雨雪天氣,院裡住房到廚房有一個大坡,又有泥,沒法做飯,他外甥也是一個68歲的老頭給他蒸鍋饃頭送來,啃幹饃頭,喝點水,去年夏天,我一近鄰大哥過三週年,我去看他,他大聲說,娃子,我能吃能喝,內臟好哩很,活一百多沒問題,關健是腿不行,走路不中,我聽後,趕緊把桌席的剩菜要了一大袋,給他,他千恩萬謝,我心酸極了離開,想他多活三五年多好,以前生產隊沒有牛車時,他扛小麥,一百多斤的袋子,一口氣三十多袋,來回一里多,挖坑裡的泥,上小麥地,他一擔280斤,赤腳從坑底挑到岸上,何等豪氣!如今青春已過,垂垂老矣。

春節回家,地裡添了新墳,老人已解脫,天堂裡有饃,有肉,有兒,有女,賣火柴的小女孩的火柴燃起來了一群烤鴨走過來了……

愛吾老及吾老,大家攜手儘自己的力量,也許一碗水,一個饃頭,一勺剩菜就能讓一個無助的老人,看到陽光。


老了就來缺勞動力的地方,呆在內地,年輕人就閒的看螞蟻上樹,天天打遊戲外啥活沒有,老年人更是一毛錢掙不到,看這老太太,正在翻手套,每天吃了飯,還剩20多元,不伸手問別人要,多好呀!


草民正道是蒼桑


沒有退休金、又罹患慢性疾病,這樣的老年人在農村比比皆是;兒女即使孝順,也有自己的難處,沒有能力供養老人,對於一個幾代都是平凡的人家庭,這是正常的情況。住養老院甚至都是一種奢望。


題主說的這種情況,正是目前大眾普遍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能怎麼辦呢?對於老年人自己,這是無解的,只能依靠他人,兒女靠不動也得靠了,這是他們的義務,作為老年人來說也可以無需心裡負擔。本來想找找shehui公益機構福利院,是否可以老年人入住,一查條件還是蠻苛刻的,一般老人也去不了。

對於還能幹的動的,就要未雨綢繆,留好自己的退路。

01.年輕的時候購買shehui保險,保障年老後基本生活,但是需要期盼不要得重大疾病。


02.購置兩套以上房產,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吃瓦片也能基本保障生活,得了大病,買一套還能治病。

03.手握40萬以上在銀行做穩健理財,按照目前購買力和利率,一個月1800左右的利息,基本上夠生活,得一次大病基本上也夠了。


生存不易,趁著年輕多為以後考慮考慮吧!


向日葵的原野



人不老也擋不住疾病纏身啊!趕上子女多的,懂事的那還好過點。攤上子女少的,加上再不懂事的,那老人真是生不如死啊,忙碌了大半輩子,還得在屈辱中等待。。。。

我附近就有這種情況,他家兩個姑娘一個兒子,兒子最小。兩口子頭一年給兒子結完婚,來年抱上了孫女,好日子才要起步吧,老太太癱床上了,媳婦命苦啊,上有老下有小的。起初還好,老頭還能給照顧著,就這樣過了幾年,沒等把老婆子送走老頭又栓上了,半邊身子勉強自理,這下好嘛,趕上不走運,喝口涼水都塞牙!

一家人商量著,不忙的時候姊妹倆就輪流來照顧躺了好幾年的母親,忙的時候呢就把母親送去養老院照顧,村裡也給辦了低保。

一家兩個老人都需要伺候,這是多麼大的負擔啊,如果這是發生在獨生子家庭裡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世事無常,人這一輩子誰也不知道會攤上什麼事,多結善緣才能多福多壽!

今年初一,他家老太太熬出了頭,駕鶴西遊去了。兒子工作也略有起色,日子也肯定會越來越好。

多結善緣,才能廣得人心。有些口號聽聽還行,就算真有用,能輪的上咱嗎。。。。。。

趁著年輕多為自己做打算,爭取不要成為子女的負擔,人這一輩子能靠的還是自己!


家住地球


社區居家養老大院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各地民政部門都在推行建設社區居家養老大院,也叫日間照料間。這是一種互助式養老模式。

老人不脫離自己的生活圈,只是到居家養老大院去吃飯,去和老年人一起聊天、玩遊戲、看電視,居家養老大院裡都和社區診所配套,可以為老年人提供養老醫療服務,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年人養老需求。

在居家養老大院裡,身體健康的老人幫助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照顧行動不便的老人,所以也稱互助式養老。

至於運行的費用,老人只需要繳納少量的飯費以及必要的醫藥費即可,其他的都是國家承擔。

由於這是新生事物,各地推行的速度以及運行的標準、方式都不一樣。因為很大比例的運行費用由地方政府負擔,所以有些地方財政困難未必就能運行起來。

建議您去當地社區問一下是否有日間照料間,如果有,自己的條件可不可以去。


老春開聊


這種情況在農村太常見了。不說孤寡老人,大部分農村老人只要身體能動,也在地裡勞作或幹家務活。要是病痛纏身,生活基本自理,兒女們給點基本生活費和活命的生活資料。平常自個兒照顧自己。勉強活命就拖日子,活一天算一天,也不會拖兒女後腿。因為兒女外出工作還要養活孫子。偶爾病重生活無法自 理了·託鄰里親朋間歇照應。或暫時辭工照顧老人。他們沒錢送老人去養老院。

對生病不能自理 ,需要住院治療的危重老人,只得放下工作護理老人,直至老人過世。父母在不遠“遊” ,就只表現在這時了。這是家庭貧困·教養較好,孩子孝順,肯吃苦,雖窮卻努力奮鬥向上的貧家比較理想的結果。

對家庭貧困兒女又懶散不務正業的敗家子。老人可慘了。生活自理時,政府給點救助,低保。但僅能活命。疾病纏身,生活不能自理時,可慘了。但這種情況較少。要莫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從哪兒來的?老了,才知需要人養·幫的重要。這時,即是有點錢(錢多會去養老院) 沒人買回需要的呀。真是生不如死!村組織,鄰家也視情況幫襯點。但有兒女,無力管老人·別人也更無力幫。也只能聽天由命。個別老人去世淒涼殘忍。但去世後總會有家族兒女去料理後事。

社會民間組織會組織養老。養老院年接受部分孤寡老人,且有一定經濟能力。但對沒錢又疾病纏身無法自理的老人,將走入生命最後時刻的老人,是可悲可怕的。也許安樂死才能結束這痛苦。但生命是玩強的,敬畏的。


弱弱聲語


中國古話說:養兒防老!現如今,時代在發展,但咱們的傳統文化裡說這個說法:“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

關於養老問題,我認為有幾點:

1、樓主所說,“病痛纏身問題”,小編認為:人老了,身體各項機能確實會變差很多,不管是作為父母角度還是站在孩子們的立志,我相信一個有道德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個態度:家人養老問題,即使自己再困難,經濟再不好,都不會不去管老人的。


2、“沒錢去住養老院”問題:站在老人角度來說,若是孩子不孝順不管自己, 自己又沒錢情況是很少的。一般只要是孩子,養育老人問題義不容辭!有心無力的情況,只是老人覺得不想拖累到孩子的消極想法。經濟條件不夠,只要孩子在身邊,親情力量很驚人,一定不會不盡心去照顧你。

而且,孩子就算沒有很大經濟實力,也可以想辦法籌借,就像當年,你養孩子時候孩子生病了,你也很著急,會想很多辦法儘自己最大努力去讓他恢復健康是一樣的道理。只要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他就會明白:家人是很重要的,為了老人也會拼自己力氣去奮鬥,去救治。辦法總比困難多!

3、若是站在自己角度來想,自己以後養老的各種擔憂的話,那我建議樓主從現在就開始,趕緊給自己制定一個健康養老規劃:

經濟方面:未雨綢繆,想著以後不想給孩子養老壓力的話,那麼從年輕時候,從現在起,你就規劃好自己養老問題,比如說去給自己買一份人壽保險,學會理財,學會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原始積累,財務自由,這樣才能想辦法去為以後做打算。

健康方面:避免自己年老時候陷入病痛纏身,從現在起就給自己制定一份詳細的健身計劃吧;健康是一個相對的話題,體質好\\還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身心健康,經常鍛鍊身體也是不錯的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今天你Get到了一點有用的資訊了嗎??歡迎留言給我!請把你的想法告訴我,琳妹妹與你一起用愛的眼光來與你分享!歡迎關注,共同探討咱們育兒的那些事!

琳妹妹說育兒


常言道:“養兒防老”,就是希望人到古稀之年,能有所依靠。

人老了,難在哪?最怕老來兒女靠不住,辛勤勞累一輩子皆為兒女。就怕傾其所有為子女,古稀之年兒女不孝,此為老年一大難。人老了,空虛的是內心的世界。在加上兒女的不孝,更讓老人心裡承受無盡的傷痛。

人老了,難在哪?雖說國家養老已經逐步完善,不過覆蓋面還是有限,尤其偏遠地區的農村老人,他們的老年生活是無趣和乏味的。在加上勞動力的喪失,就算兒女不嘮叨什麼,他們的內心總會覺得司機是兒女的累贅。在我國的某省就有一個出了名的自殺村子,因為老無所依。他們選擇死去,他們認為活著比死去痛苦。

人老了,難在哪?不能像年輕的時候爬高下坎,想要的東西夠不著,想拾起的東西下不了腰。

行走於道路,擁堵了交通,過紅綠燈沒有了輕盈的步伐。從此,他們害怕出門,擔心於外界接觸。這樣的老年,可能容易患上阿爾茨海默綜合症。

人老了,難在哪?和兒女溝通有了障礙,或許是聽力的下降,又或許是兒女的不在乎,又或許是沒有了共同話題。在一個家庭裡,沒有了交流是多麼可怕的事。感受不到自己是家庭裡面的一份子,總覺得自己是家裡面的一件擺設。他們渴望引起兒女的關注,所以有時候會讓兒女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我希望每個家庭給家裡面的老人多一點關愛,多一些陪伴。我希望社會對蹣跚於道上的老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幫助。我希望國家對老人多一些福利,多一些關注。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終。希望每一個兒女都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為下一代樹立一個好榜樣。你也有終將老去的那一天,你也有終會有蹣跚不穩的那一天,但將沒有人再害怕老去。


王祥有料


這種情況筆者感覺有點不好理解,本人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照理也該考慮考慮末來十年二十年的事了,但很難想象會有題主所說的那種情況出現。

筆者現仍住在城鄉結會部的棚戶區,這裡大多是老人,有我這樣的失業工人,有農戶,有十幾、幾十公里外跟隨子女遷來的農村老哥們,可以說什麼情況都有,另外筆者大多數親戚都在農村,在我們這個老工業基地的吉林省最貧困的白城市來說,也根本末聽過更沒見過這種情況。我的西鄰周大哥老兩口,來自長嶺農村,大約六七年前每人花了二萬元,用躉徼老保往籌金的方式辦理了養老保險,現每月領取養老全各一千三百元左口,但這些錢老兩口用不上多少,老嫂子修鞋每天總有二三十元收入,老哥撿點廢品也能對付十元二十元的,老兩口每月一千多元額外收入,生活費夠了。但七十來歲的人了,難免因年輕時的勞累,總落下點老病。現在都來了,也有時會住幾天院,花個五七八千的,但新農合報銷75%,再花500元起步費,3一400床費等都合在一起自己能負擔30%多,但花費越多,自己承擔比率越低。老兩口並沒有說過什麼日子難過。倒是兒女們常勸他們別再勞累了,結果都被罵跑了。剛消停一會,又都回耒了,拎著各樣菜一齊下手,片刻功夫酒菜上桌好不熱鬧。

有時回老家鐵嶺村,村裡辦了養老院,有幾十位本村老人在那裡安享晚年,費用民政部門補點,村裡補點,老人兒女承坦點,讓那些老人的生活條件搞的相當不錯。回來當個新鮮事跟鄰居老哥們講,人家說我少見多怪,原來他們各個老家都這樣。要不是想著幫兒女們接送照看孩子,早回老家享清福去了。

說到年輕人很忙,沒時間照老人,筆者不想在道德層面說三道四,只有一點不明白了,他們那麼忙,連陪父母看看病的時間都沒有,怎麼還那麼窮,老人看病40%那點錢都付不起嗎?他們到底在忙啥呢?

在我們這裡,沒有聽說過那種情況,確有年輕人因某種原因造成了特困,政府就會把他們父母接到養老院,而且他們本身也會有相應的幫扶措施。所以,題主的問題在我們白城市範圍內至少筆者個人還沒聽說過,不知你說的是哪裡,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首先應該問村裡怎麼辦?總不能看著那些為兒女操勞一生做老人自生自滅吧?因為我們是人,烏鴉尚知反哺,何況人乎?


鐵嶺鋒


看到這個問題,真是我們大多數普通百姓擔憂的問題:

1.子女忙於生計奔波,上班帶孩都忙不過來,收入有限,既沒有時間又沒有足夠的錢來醫治照料。

2.自己雖然有穩定的工資(養老金),但是面臨醫院高額費用,簡直是瞬間變窮人,還負債累累。

3.雖然有醫療保險,但是很多錢報銷不了。而且不能動彈之時,還需要護理。現在工作競爭激烈,讓子女照顧不可能。

如果請護工,一是究竟能不能拿出這筆錢,現在都每天至少200元,我工資才每天140元。二是確實不放心、真誠周到的護工少。

我觀察到很多農村老年人,都是在家裡延口殘喘,忍受病苦折磨。有時忍不住了,就讓人到小診所帶回來一些藥緩解下,活得很痛苦。

老家有個老年病人,把帶回來的藥吃一頓,沒能止痛,再吃一頓,就死了。

我也不知道怎麼辦?商業保險又並不靠譜;抱團養老也是能自理之時,不能自理誰能有耐心照顧你?

我是想:如果患絕症,就自生自滅死了算了,實在醫不起。與其把僅有的錢送到醫院去遭罪,甚至讓子女欠賬,不如好吃好喝活一段時間算了。

想想都悲涼!


邊河靜靜流1


現在有一種抱團取暖的方式養老。就是老年人志同道合投脾氣的人相互約好集中在一起吃住。

這樣,老年人們平時能在一起說話做伴,一起做家務,有事情大家一起幫。吃住花費的錢平均攤。吃藥看病錢自己單出,國家也有醫保。誰身體好點主動幫助身體差的

子女有時間去看看陪陪老人。沒時間這些老人之間相互照顧。這也為不願去敬老院的老人多了方便的選擇!老來伴老來福就不是夢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