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且病痛缠身,儿女有心无力,住养老院又无经济实力怎么办?

非常道159458387


人老了且有病,儿女有心无力,能住敬老院最好,可条件不允许,只能自己一个人生活,在我村有一个老人,88岁了,独居,邻居一老人为他提水,自己做饭,雨雪天气,院里住房到厨房有一个大坡,又有泥,没法做饭,他外甥也是一个68岁的老头给他蒸锅馍头送来,啃干馍头,喝点水,去年夏天,我一近邻大哥过三周年,我去看他,他大声说,娃子,我能吃能喝,内脏好哩很,活一百多没问题,关健是腿不行,走路不中,我听后,赶紧把桌席的剩菜要了一大袋,给他,他千恩万谢,我心酸极了离开,想他多活三五年多好,以前生产队没有牛车时,他扛小麦,一百多斤的袋子,一口气三十多袋,来回一里多,挖坑里的泥,上小麦地,他一担280斤,赤脚从坑底挑到岸上,何等豪气!如今青春已过,垂垂老矣。

春节回家,地里添了新坟,老人已解脱,天堂里有馍,有肉,有儿,有女,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火柴燃起来了一群烤鸭走过来了……

爱吾老及吾老,大家携手尽自己的力量,也许一碗水,一个馍头,一勺剩菜就能让一个无助的老人,看到阳光。


老了就来缺劳动力的地方,呆在内地,年轻人就闲的看蚂蚁上树,天天打游戏外啥活没有,老年人更是一毛钱挣不到,看这老太太,正在翻手套,每天吃了饭,还剩20多元,不伸手问别人要,多好呀!


草民正道是苍桑


没有退休金、又罹患慢性疾病,这样的老年人在农村比比皆是;儿女即使孝顺,也有自己的难处,没有能力供养老人,对于一个几代都是平凡的人家庭,这是正常的情况。住养老院甚至都是一种奢望。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正是目前大众普遍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能怎么办呢?对于老年人自己,这是无解的,只能依靠他人,儿女靠不动也得靠了,这是他们的义务,作为老年人来说也可以无需心里负担。本来想找找shehui公益机构福利院,是否可以老年人入住,一查条件还是蛮苛刻的,一般老人也去不了。

对于还能干的动的,就要未雨绸缪,留好自己的退路。

01.年轻的时候购买shehui保险,保障年老后基本生活,但是需要期盼不要得重大疾病。


02.购置两套以上房产,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吃瓦片也能基本保障生活,得了大病,买一套还能治病。

03.手握40万以上在银行做稳健理财,按照目前购买力和利率,一个月1800左右的利息,基本上够生活,得一次大病基本上也够了。


生存不易,趁着年轻多为以后考虑考虑吧!


向日葵的原野



人不老也挡不住疾病缠身啊!赶上子女多的,懂事的那还好过点。摊上子女少的,加上再不懂事的,那老人真是生不如死啊,忙碌了大半辈子,还得在屈辱中等待。。。。

我附近就有这种情况,他家两个姑娘一个儿子,儿子最小。两口子头一年给儿子结完婚,来年抱上了孙女,好日子才要起步吧,老太太瘫床上了,媳妇命苦啊,上有老下有小的。起初还好,老头还能给照顾着,就这样过了几年,没等把老婆子送走老头又栓上了,半边身子勉强自理,这下好嘛,赶上不走运,喝口凉水都塞牙!

一家人商量着,不忙的时候姊妹俩就轮流来照顾躺了好几年的母亲,忙的时候呢就把母亲送去养老院照顾,村里也给办了低保。

一家两个老人都需要伺候,这是多么大的负担啊,如果这是发生在独生子家庭里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世事无常,人这一辈子谁也不知道会摊上什么事,多结善缘才能多福多寿!

今年初一,他家老太太熬出了头,驾鹤西游去了。儿子工作也略有起色,日子也肯定会越来越好。

多结善缘,才能广得人心。有些口号听听还行,就算真有用,能轮的上咱吗。。。。。。

趁着年轻多为自己做打算,争取不要成为子女的负担,人这一辈子能靠的还是自己!


家住地球


社区居家养老大院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各地民政部门都在推行建设社区居家养老大院,也叫日间照料间。这是一种互助式养老模式。

老人不脱离自己的生活圈,只是到居家养老大院去吃饭,去和老年人一起聊天、玩游戏、看电视,居家养老大院里都和社区诊所配套,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老年人养老需求。

在居家养老大院里,身体健康的老人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所以也称互助式养老。

至于运行的费用,老人只需要缴纳少量的饭费以及必要的医药费即可,其他的都是国家承担。

由于这是新生事物,各地推行的速度以及运行的标准、方式都不一样。因为很大比例的运行费用由地方政府负担,所以有些地方财政困难未必就能运行起来。

建议您去当地社区问一下是否有日间照料间,如果有,自己的条件可不可以去。


老春开聊


这种情况在农村太常见了。不说孤寡老人,大部分农村老人只要身体能动,也在地里劳作或干家务活。要是病痛缠身,生活基本自理,儿女们给点基本生活费和活命的生活资料。平常自个儿照顾自己。勉强活命就拖日子,活一天算一天,也不会拖儿女后腿。因为儿女外出工作还要养活孙子。偶尔病重生活无法自 理了·托邻里亲朋间歇照应。或暂时辞工照顾老人。他们没钱送老人去养老院。

对生病不能自理 ,需要住院治疗的危重老人,只得放下工作护理老人,直至老人过世。父母在不远“游” ,就只表现在这时了。这是家庭贫困·教养较好,孩子孝顺,肯吃苦,虽穷却努力奋斗向上的贫家比较理想的结果。

对家庭贫困儿女又懒散不务正业的败家子。老人可惨了。生活自理时,政府给点救助,低保。但仅能活命。疾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时,可惨了。但这种情况较少。要莫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从哪儿来的?老了,才知需要人养·帮的重要。这时,即是有点钱(钱多会去养老院) 没人买回需要的呀。真是生不如死!村组织,邻家也视情况帮衬点。但有儿女,无力管老人·别人也更无力帮。也只能听天由命。个别老人去世凄凉残忍。但去世后总会有家族儿女去料理后事。

社会民间组织会组织养老。养老院年接受部分孤寡老人,且有一定经济能力。但对没钱又疾病缠身无法自理的老人,将走入生命最后时刻的老人,是可悲可怕的。也许安乐死才能结束这痛苦。但生命是玩强的,敬畏的。


弱弱声语


中国古话说:养儿防老!现如今,时代在发展,但咱们的传统文化里说这个说法:“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关于养老问题,我认为有几点:

1、楼主所说,“病痛缠身问题”,小编认为:人老了,身体各项机能确实会变差很多,不管是作为父母角度还是站在孩子们的立志,我相信一个有道德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有一个态度:家人养老问题,即使自己再困难,经济再不好,都不会不去管老人的。


2、“没钱去住养老院”问题:站在老人角度来说,若是孩子不孝顺不管自己, 自己又没钱情况是很少的。一般只要是孩子,养育老人问题义不容辞!有心无力的情况,只是老人觉得不想拖累到孩子的消极想法。经济条件不够,只要孩子在身边,亲情力量很惊人,一定不会不尽心去照顾你。

而且,孩子就算没有很大经济实力,也可以想办法筹借,就像当年,你养孩子时候孩子生病了,你也很着急,会想很多办法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让他恢复健康是一样的道理。只要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他就会明白:家人是很重要的,为了老人也会拼自己力气去奋斗,去救治。办法总比困难多!

3、若是站在自己角度来想,自己以后养老的各种担忧的话,那我建议楼主从现在就开始,赶紧给自己制定一个健康养老规划:

经济方面:未雨绸缪,想着以后不想给孩子养老压力的话,那么从年轻时候,从现在起,你就规划好自己养老问题,比如说去给自己买一份人寿保险,学会理财,学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原始积累,财务自由,这样才能想办法去为以后做打算。

健康方面:避免自己年老时候陷入病痛缠身,从现在起就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健身计划吧;健康是一个相对的话题,体质好\\还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身心健康,经常锻炼身体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今天你Get到了一点有用的资讯了吗??欢迎留言给我!请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琳妹妹与你一起用爱的眼光来与你分享!欢迎关注,共同探讨咱们育儿的那些事!

琳妹妹说育儿


常言道:“养儿防老”,就是希望人到古稀之年,能有所依靠。

人老了,难在哪?最怕老来儿女靠不住,辛勤劳累一辈子皆为儿女。就怕倾其所有为子女,古稀之年儿女不孝,此为老年一大难。人老了,空虚的是内心的世界。在加上儿女的不孝,更让老人心里承受无尽的伤痛。

人老了,难在哪?虽说国家养老已经逐步完善,不过覆盖面还是有限,尤其偏远地区的农村老人,他们的老年生活是无趣和乏味的。在加上劳动力的丧失,就算儿女不唠叨什么,他们的内心总会觉得司机是儿女的累赘。在我国的某省就有一个出了名的自杀村子,因为老无所依。他们选择死去,他们认为活着比死去痛苦。

人老了,难在哪?不能像年轻的时候爬高下坎,想要的东西够不着,想拾起的东西下不了腰。

行走于道路,拥堵了交通,过红绿灯没有了轻盈的步伐。从此,他们害怕出门,担心于外界接触。这样的老年,可能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综合症。

人老了,难在哪?和儿女沟通有了障碍,或许是听力的下降,又或许是儿女的不在乎,又或许是没有了共同话题。在一个家庭里,没有了交流是多么可怕的事。感受不到自己是家庭里面的一份子,总觉得自己是家里面的一件摆设。他们渴望引起儿女的关注,所以有时候会让儿女觉得不可思议。

所以我希望每个家庭给家里面的老人多一点关爱,多一些陪伴。我希望社会对蹒跚于道上的老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帮助。我希望国家对老人多一些福利,多一些关注。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终。希望每一个儿女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为下一代树立一个好榜样。你也有终将老去的那一天,你也有终会有蹒跚不稳的那一天,但将没有人再害怕老去。


王祥有料


这种情况笔者感觉有点不好理解,本人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照理也该考虑考虑末来十年二十年的事了,但很难想象会有题主所说的那种情况出现。

笔者现仍住在城乡结会部的棚户区,这里大多是老人,有我这样的失业工人,有农户,有十几、几十公里外跟随子女迁来的农村老哥们,可以说什么情况都有,另外笔者大多数亲戚都在农村,在我们这个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最贫困的白城市来说,也根本末听过更没见过这种情况。我的西邻周大哥老两口,来自长岭农村,大約六七年前每人花了二万元,用趸徼老保往筹金的方式办理了养老保险,现每月领取养老全各一千三百元左口,但这些钱老两口用不上多少,老嫂子修鞋每天总有二三十元收入,老哥捡点废品也能对付十元二十元的,老两口每月一千多元额外收入,生活费够了。但七十来岁的人了,难免因年轻时的劳累,总落下点老病。现在都来了,也有时会住几天院,花个五七八千的,但新农合报销75%,再花500元起步费,3一400床费等都合在一起自己能负担30%多,但花费越多,自己承担比率越低。老两口并没有说过什么日子难过。倒是儿女们常劝他们别再劳累了,结果都被骂跑了。刚消停一会,又都回耒了,拎着各样菜一齐下手,片刻功夫酒菜上桌好不热闹。

有时回老家铁岭村,村里办了养老院,有几十位本村老人在那里安享晚年,费用民政部门补点,村里补点,老人儿女承坦点,让那些老人的生活条件搞的相当不错。回来当个新鲜事跟邻居老哥们讲,人家说我少见多怪,原来他们各个老家都这样。要不是想着帮儿女们接送照看孩子,早回老家享清福去了。

说到年轻人很忙,没时间照老人,笔者不想在道德层面说三道四,只有一点不明白了,他们那么忙,连陪父母看看病的时间都没有,怎么还那么穷,老人看病40%那点钱都付不起吗?他们到底在忙啥呢?

在我们这里,没有听说过那种情况,确有年轻人因某种原因造成了特困,政府就会把他们父母接到养老院,而且他们本身也会有相应的帮扶措施。所以,题主的问题在我们白城市范围内至少笔者个人还没听说过,不知你说的是哪里,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首先应该问村里怎么办?总不能看着那些为儿女操劳一生做老人自生自灭吧?因为我们是人,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乎?


铁岭锋


看到这个问题,真是我们大多数普通百姓担忧的问题:

1.子女忙于生计奔波,上班带孩都忙不过来,收入有限,既没有时间又没有足够的钱来医治照料。

2.自己虽然有稳定的工资(养老金),但是面临医院高额费用,简直是瞬间变穷人,还负债累累。

3.虽然有医疗保险,但是很多钱报销不了。而且不能动弹之时,还需要护理。现在工作竞争激烈,让子女照顾不可能。

如果请护工,一是究竟能不能拿出这笔钱,现在都每天至少200元,我工资才每天140元。二是确实不放心、真诚周到的护工少。

我观察到很多农村老年人,都是在家里延口残喘,忍受病苦折磨。有时忍不住了,就让人到小诊所带回来一些药缓解下,活得很痛苦。

老家有个老年病人,把带回来的药吃一顿,没能止痛,再吃一顿,就死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商业保险又并不靠谱;抱团养老也是能自理之时,不能自理谁能有耐心照顾你?

我是想:如果患绝症,就自生自灭死了算了,实在医不起。与其把仅有的钱送到医院去遭罪,甚至让子女欠账,不如好吃好喝活一段时间算了。

想想都悲凉!


边河静静流1


现在有一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养老。就是老年人志同道合投脾气的人相互约好集中在一起吃住。

这样,老年人们平时能在一起说话做伴,一起做家务,有事情大家一起帮。吃住花费的钱平均摊。吃药看病钱自己单出,国家也有医保。谁身体好点主动帮助身体差的

子女有时间去看看陪陪老人。没时间这些老人之间相互照顾。这也为不愿去敬老院的老人多了方便的选择!老来伴老来福就不是梦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