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國家的人,小的時候是怎麼學英語的,為什麼能記住那麼多單詞,是從小背詞典嗎?

心大壓爛肺


路過,英語國家的人,小的時候是怎麼學英語的,背單詞?英語國家的人,因為是英語國家的人所以自然會英語,如同中國人生長在中國,自然說中國話。重要的是生存的語言環境。

我有一個外孫子,一歲時在北京,雖然話說得不多,但是大人的話都明白,能簡單應答。而後隨其母親去了澳洲,僅是一年多時間,就語言轉換英語了。我今年探親時,不足三歲,我竟無法用漢語交流了,互相有點明白,但無法語言勾通,用肢體語言表達。第一時間母語太強大了。一歲開始語言認知太過單薄,時間太短。在澳洲一年多強大的英語母語環境,孩子語言折服英語,且一旦接受,使用方便很難再自然接受第二語言。其實也讓我有所嘆息。


語言大環境就是第一母語産生。自然存在。我們幼兒時,誰為語言煩惱,誰背過單詞。其實要想培養雙語孩子,最唯美就是從産生母語時,介入第二種語言,好處就是“純天然”。如父親講英語,母親講中文。如果所在是英語國家,孩子儘量要上中文課外。否則也是會說不會寫。

移民二代的華人,在國外許多年輕的人已經不會說中文了。讓人很奇怪,黃種人講流利英文,我常誤問他們,以為會說中文,結果一臉茫然。

勞動創造語言,語言來自環境,大自然人文方方面面認知環境。幼兒園,學校就是母語發源地。


山人品茶


我們怎麼學說話的,他們就是怎麼學說話的。我們怎麼學一個個詞彙的,他們也是怎麼學一個個詞彙的。

好比蘋果🍎這個東西,我們小時候,都是看到了、聽到了、拿到了、吃到了,對蘋果🍎這個東西有了客觀真切的感受,又跟著家長單獨的學說幾次,和小盆友又互相練習,這時蘋果🍎這東西的音、形、意深深印在你的腦子裡。任何人一說蘋果🍎,你腦子裡立刻就浮現出蘋果🍎這個東西。

雖然此時你還不會寫不會認“蘋果”這兩個漢字,但是當你學習漢字的時候,你很容易的就掌握“蘋果”這兩個字。因為在你學之前你的大腦已經幫你儲備了很多事物和概念。而你學的時候僅僅需要把這個事物和漢字映射在一起就結束了,尤其是語音>實物>拼寫的映射,所以你學起來比較容易。

英語國家小孩學習詞彙也是這樣的過程。我們小時候沒誰會背詞典、背漢字,人家也不會傻傻的背單詞、背詞典。

現在在回到我們學英語,我們為什麼難以深刻掌握一個單詞?

因為完全沒有語音儲備,完全不同的拼寫法、更加可惡的是一個單詞好多意思!對我們來說完全陌生!所以難呀!

不論小孩還是成人都不應該背單詞,而應該像小孩最初接受一件新事物般去感知單詞、在語境中、在美劇中,一遍遍精學,反覆看、反覆聽、反覆讀、不斷地相見、多次親密接觸。最終這個單詞才是我們的一部分!


英語思維


你小時候學漢語會背字典嗎?不都是背課文嘛,讀書然後查,看多了,即使記不住也會大概知道怎麼用了,重複的次數很重要,good love這種詞為什麼幾乎沒人會不知道呢?因為不管是生活中,還是電視劇電影裡,你都已經聽了見了太多次了,所以不會忘記,重複的次數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