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鴨賣不動了,是消費能力降低了,還是其他原因?

五哥愛電影


周黑鴨好久沒吃了,不吃的原因:

第一,味兒不對頭了,記得2009年剛到武漢讀書那會兒的周黑鴨,是真辣,但辣了第一根後,吃第二根就覺得辣的已經不怕了,越吃越爽。而現在是幹辣,且偏甜,味道感覺沒以前正宗。

第二,價格,以前那會兒10塊錢可以買差不多2跟鴨脖。現在1斤好像得4,5十了,價格貴的吃不起。

第三,競爭品牌多,口味也可以多方位選擇,最近吃廖記棒棒雞,絕味,味道雖然不是很辣,但勝在價格實惠些。吃得起。


LXJ6868


紀念我曾經的黑鴨情結:10年前在武漢上學的時候,偶爾饞了就稱個二十塊錢的解解饞,現在都是定量的,20塊錢一盒也買不到。而且以前周黑鴨不加盟只在武漢本地有,畢業後去外地,最想念武漢周黑鴨,可惜買不到。


有一次熱天回家從武漢坐車走,在火車站買了近三百塊錢的鴨脖子,裝了一個好大的袋子像批發鴨脖子的,結果真空包裝沒包好,下火車到了出租房沒有冰箱全部脹氣,捨不得吃結果第二天全餿了,這是我心中的痛啊!現在這幾年網購發達,全國各地都有實體店,吃的多了,就不那麼喜歡了。


偶爾從武漢坐車,就買個一兩盒子車上吃,聚划算三天兩頭搞活動,看到了也不想買了。也許這就是擁有了便不珍惜吧!周黑鴨自從換包裝以後味道是真變了!以前辣中帶甜,吃起來爽口!現在是不怎麼辣了但是特別甜,完全就是香精的味道,吃幾口就會膩!口味越來越差,價格越來越高 現在沒人買就對了。


商丘身邊事兒


從周黑鴨現在的財報來看,周黑鴨的收入還是在增長,只是增速有了明顯的下降而已,這也說明周黑鴨的發展出現了瓶頸,不過說周黑鴨賣不動了,本人認為還沒有到那個地步吧,這和消費能力降低關係應該不大。


對於周黑鴨消費能力下降,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第一:周黑鴨的口味確實非常好,但是時間長了,就算消費者口味沒有變得話,經常吃也會吃膩的,這麼多年了,消費者對周黑鴨的需求一定是慢慢下降的。

第二:周黑鴨的價格太高,隨著周黑鴨完成上市,對營業額和利潤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周黑鴨在不斷擴展店面的情況下,還在不斷的提高產品價格,現在周黑鴨的產品甚至高其他產品一倍,這就讓一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了。



第三:這麼多年來,周黑鴨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產品口味不輸周黑鴨,而且價格又非常便宜,所以消費者退而求其次,選擇其他產品也很正常的。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朋友們一起聊聊吧。


夾克黑鴨創始人


以前我們辦公室經常吃周黑鴨,有人出差回來都會叫人帶。那時候周黑鴨還不像現在那麼火,但現在很少人吃了,買了也是放很久才消耗完,有時還會有剩餘。個人觀點,大致分析,原因如下:

1,口味。食品行業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要保持口味的一致性。參考老乾媽,口味控制的好,都成為烹飪的標準調味品。這是一個優勢,也是缺點。優勢是喜歡這個味道的,會因為這個味道接著買。缺點也很明顯,容易吃膩,味道永遠不變,有時候想想都不想吃,甚至在火車站,情願買點煌上煌,絕味等其他的味道來吃。

2,價格。周黑鴨相對其他品牌,售價的確偏高,對於囊中羞澀的人,價格讓人望而卻步,不是說吃不起,而是不划算。

3,競品。這幾年滷味品越來越豐富,除了連鎖的絕味,紫燕這些品牌外。我家旁邊菜市場的當地連鎖滷味店,在質量和口味上,和前幾年有很大的改善。偶爾吃吃甚至覺得味道非常不錯,又方便又新鮮又實惠,也是周黑鴨分流的主要原因吧


絲襪是藍的


我第一次吃鴨脖是2004年,在武漢精武路買的精武鴨脖,10塊錢3根鴨脖。第一次吃,就愛上了這個麻辣的滷製食品。精武路有十幾家鴨脖店,每天都是排隊購買,據說當時這條街每天能賣掉1噸的鴨脖。

我當時還是學生,我感覺這價位很實惠!完全消費得起,基本上每星期都要吃一次,每次都是10塊錢的。而那個時候的周黑鴨只開了一家店,價格跟精武鴨脖一樣,10塊錢3根。但銷量跟精武鴨脖完全不能比!周黑鴨完全被碾壓,那時候的人們吃鴨脖只認“精武鴨脖”。




直到2007年,我大學畢業,周黑鴨的店開始慢慢多了起來。至於味道方面,我個人感覺都差不多,基本上不分伯仲,不存在哪家好希望,哪家不好吃,兩個品牌的鴨脖也是隨機購買。後來周黑鴨瘋狂開啟全國範圍的擴張行為,在各大城市的繁華商圈開連鎖店,在各種媒體上瘋狂打廣告。隨著連鎖店越開越多,周黑鴨的銷量一路攀升,市場佔有率逐步提高。讓人一提到鴨脖,就想起周黑鴨。而曾經最火的“精武鴨脖”卻仍然守在大本營——精武路的陣地。在城市中茫茫的鴨脖店中顯得越來越不起眼了。

在這場“鴨脖大戰”中,周黑鴨以絕對的優勢贏得了這場戰爭,併成功上市!

隨著物價水平逐步提升,鴨脖也隨之漲價了!從最初的十元3根,到後來的4塊錢一根,到現在的48塊錢一斤。現在我就很少再吃了。但物價再怎麼漲,鴨肉至今仍然是是比雞肉還便宜的肉類,一斤鴨脖賣到40幾塊,比熟牛肉還貴,確實屬於天價了!

進入2018年,我們這批80後,面臨著房貸,車貸,還要養活老人和孩子。壓力確實不小,各項消費都開始降級。不是必要的東西,能不買儘量就不買。像鴨脖這種可有可無的零食,而且還是天價零食,來買的人是越來越少。

由於差不多快一年沒吃鴨脖了,我前幾天實在是嘴饞了,想吃鴨脖。打開周黑鴨旗艦店,一看價格,我就默默的關掉了網頁。跑到街邊本地的熟食小店買了三根鴨脖,總共12塊錢。雖然沒有周黑鴨味道好,但還是很滿足的!

套用一句網絡語:我都混到吃4塊錢一根的鴨脖了,我還在乎味道嗎?


七哥看鄉村


具體原因:

1、消費者越來越注重性價比

在現在的消費升級之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在上升,而非下降,他們更願意為“值得買”的東西買單。

比如,在鄭州有一款“新式拉麵”百宴菌菇拉麵,不使用任何拉麵劑、添加劑,食材採用天然麵粉、12種雲南野生菌菇,一碗賣18塊,也不算便宜,但是生意超好。

所以,現在大部分人的餐飲消費理念,只要東西好吃、健康,貴一點也值得。顯然,大家不願意為周黑鴨買單,還是因為周黑鴨的產品缺少說服力。

2、周黑鴨產品缺少創新

無論是周黑鴨這種以零售為特點的產品,還是餐廳,保持產品創新,才能保持持續的生命力。而周黑鴨的產品,口味、包裝多少年不變,消費者難免有一點消費疲勞。

鄭州有一家叫穀雨春紅燒黃河大鯉魚的中餐廳,招牌菜紅燒黃河大鯉魚在保證食材、工藝符合統一標準之外,在烹飪細節、裝盤、餐具方面,一直在做微創新。

其他配套產品的改革力度更大,種類保羅多種菜系、時令菜,裝盤學習西餐,十分精緻。

可見,產品創新是一個持久的話題。


一塊兒開餐廳


大部分答主都在說不買了,太貴了,不好吃了等等,我這邊就來反向回答一下吧!

貴有貴的一些因素

1,物價上漲。很多人都在說10年前鴨脖子10塊3根,現在1根十幾,個人感覺這個是比正常稍高一點但可以接受的範圍。學校門口的麵條還一年漲一塊錢呢!

2,房租,人工,物耗,水電等。那北京來舉例子吧,十年前的路邊商鋪和現在的商鋪,租金翻了三四倍都不止了。10年前工業用電還很便宜,有政策支持,現在一度得1.5以上了。10年前一個店員多少錢的工資呀,現在出去看看北京4000管吃住,上一休一都招不到員工,各處都是招人招人招人。

3,公司的利潤。尤其是周黑鴨還上市了,就必須給支持他的股民一個正向的交代,必須瘋狂擴大規模,必須提高店鋪利潤。 工廠加工,冷鏈配送,退貨銷燬等等

4,題外話說一句,盒裝的確實比散裝的要安全些。消費者你可能想不到有些散裝店可能真的會賣過期的東西的

我一般不吃鴨貨,哈哈,所以和我沒多大關係啦





外賣解惑者


作為武漢特產,同事出差來武漢都會回去帶一點,不過我出差也發現現在全國都幾乎都有周黑鴨了,不知道口味有沒有地域性,上次去南昌帶給姑姑,妹妹吃,他們一致評價還是不錯的,只是你偶爾吃一次兩次覺得好吃,吃多了就膩味了!

我家在武漢,幾乎不怎麼吃周黑鴨,總結一下:

1,太甜了,辣中這個甜味讓人受不了!

2,價格有點高,以前10元買兩根,現在唉

3,市場競爭,武漢人還是喜歡吃滷菜的,品牌也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冷記,我婆婆說本地人還是比較喜歡吃這家,武漢也是到處有分店,我婆婆每次都是買她家的,雖然我不怎麼喜歡吃滷菜,有時候也會買點紫燕的夫妻肺片

4,辣的問題,辣算周黑鴨的特色把,我很能吃辣,所以這個不排斥,不過大眾估計不是都能接受!

5,市場擴張太大,到處開店,特產都變成不是特產了!


吃貨giki


周黑鴨賣不動了,有可能是以下原因。

1. 食品消費有階段性

對食品的喜好其是是有階段性的,以前的人喜歡吃,但是並不意味著大家都喜歡吃,新一代不喜歡吃的可能性很高。如果剛好遇到某種食品消費有疲勞期,那麼銷量自然不如預期。

2. 零食不健康

周黑鴨作為一個零食般的存在,是醃製的商品,經常放在冷凍的環境中,不是非常健康,因此當下的人出於健康追求,少吃也是可能的。

3. 競爭對手多

周黑鴨的同類競爭者是比較多的,比如絕味、煌上煌等都是相似的同類產品,因此周黑鴨的生存環境不可觀,競爭激烈,容易被替代。

4.外賣崛起,選擇很多

外賣行業在近年快速崛起,人們的消費的選擇加大,消費的眼光也更為多樣,因此周黑鴨已經不是大眾非常熱衷的選擇了。

總結:綜上我認為周黑鴨賣不動了是綜合的結果,也受到了市場環境的衝擊。

我是農民工“懂事長”李合偉(抖音號:hws666888),20多年創業經驗,非著名天使投資人、創業導師。更多有關創業的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合偉說,與我一起聊聊創業那些事!


合偉說


小時候吃周黑鴨,感覺真的是幸福死了。那時候還是散稱的時候,價格跟精武鴨脖貴的一點,好吃的話,價格區別也不大。出去逛超市,或者玩耍路過,都要買上十幾二十多元錢的吃上一點,小時候零花錢少,嘴饞,基本上買個5元都可以解解饞。現在上班的了,有工資了,可是吃周黑鴨卻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興趣了,究其原因還是出在盒裝上面。變相漲價,基本上一出手就是30元起步了。說實在的,你當零食吃吧,30元還根本吃不好,一盒頂多2根半,脖子基本都是骨頭,肉是精髓。現在周黑鴨的定位估計是高端人群的。畢竟精武鴨脖,我可以天天買做一盤菜都行。買個周黑鴨的話,還不如買豬肉甚至是牛肉了。估計是大眾消費力不足,跟不上週黑鴨的定價趨勢罷了。反正我工資是拖國民後腿了,鴨脖子不可能戒掉,那就遍地的精武鴨脖好了,想吃了,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上一根解解饞,畢竟一個人吃多少可以買多少,價錢還不貴。以前上班每天路過周黑鴨廠,現在一年都沒有吃周黑鴨了,想說一下,周黑鴨你能走親民路線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