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企業如何發展?剛剛過去的2017年,新能源汽車堪稱國內市場一大亮點,行業增長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全年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銷連續3年居世界首位,光鮮亮麗的銷量數據背後,少不了許多車企的擔心: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退坡牽動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神經。自2010年國家實施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來,補貼額度逐年下降,享受補貼的車輛標準逐年提高,政府對汽車企業的燃料消耗限值不斷降低。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這顯示出政府希望由市場力量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陳清泰認為,政策補貼只是為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提供生長空間和爭取時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政府應該適時退出干預。工信部部長苗圩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發言也印證了這一觀點。“大家擔心補貼政策會調整,實際上這個調整是勢在必行的。”苗圩說:“與其到2020年年底一次性調整,還不如分段地釋放這個調整的壓力,使大家能夠平穩度過這個退坡的影響期。”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政策轉變將如何影響這個勢頭正猛的產業?人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並沒有改變,中國汽車企業的信心沒有減退,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依然滿懷期待。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新能源車現在主要的問題是價格貴,貴在了電池所佔的40%。根據現在電池的技術進步發展來看,在2022年,新能源汽車成本將能夠與燃油車持平。業內人士認為,電池成本高是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預計到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車的成本可以達到和燃油汽車相當的地步。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事實上,純電動物流車是專用車領域新能源化的急先鋒,即便從整個車市來看,近年來呈現“井噴”態勢的純電動物流車都算得上是一匹絕對的黑馬。從2013年約2000輛的市場規模,一路飆升至去年的14.8萬輛的銷量,不僅京東、菜鳥網絡、國美、唯品會等大型電商,以及順豐、“四通一達”等快遞巨頭紛紛大批量採購純電動物流車,各大車企開始也紛紛湧入這一充滿活力的市場。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以前新能源補貼車型主要以乘用車、公交車、輕客和物流車為主,黃靖認為,新能源客車市場已取得不俗成績相比,新能源物流車尚在起步階段。當下勁頭正足,也是資本市場和整車企業相當看好的領域,“另外,雖然補貼逐步退坡,但國家和地方會出臺其他政策推動行業發展,比如路權開放,要知道,在很多城市中,路權是花錢都買不到的,對於新能源物流車而言,路權比補貼更重要。”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純電動物流車反而發展越好,為啥?

網友們,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