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來了!


現今國際社會,能源不僅制約著經濟發展,更是全球資本較量的戰場。隨著以“人造太陽”為首的清潔能源相繼崛起,隨之而來的,將是全球能源格局的鉅變。

而在這場鉅變中,我們雖然是後發,但已然是先至。


“人造太陽”,震驚世界

  八十年前,當世界頂級科學家們首次提出核聚變理論時,就曾設想:

  如果有一天,讓核聚變遠離戰爭的陰霾,大規模的應用到民用領域,而且沒有任何汙染。這簡直就是所有人心中夢寐以求的終極能源格局。

制約這一夢想落地最大的因素就是:核聚變不可控,在釋放巨大能量的同時,也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讓桀驁不遜的核聚變,成為人類手中可控的溫馴綿羊,是科學家們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


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來了!

  

近日,我國最頂級的一流科研團隊中科院,重磅宣佈:

  我國核聚變反應研究最具代表性的項目——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取得顛覆性的突破:

  熱功率超過10兆瓦;

  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

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

這意味著我國已經具備了核聚變可控實際操作的基礎。


被譽為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

那麼“人造太陽”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其實它是一個可以控制核聚變的科技裝置,正式名稱叫“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EAST)”。


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來了!


它和太陽有什麼聯繫呢?

太陽巨大的能量來自核聚變反應。太陽中心的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氫原子核聚變成氦原子核,並釋放出大量能量。----太陽就是一個時刻發生著核聚變的“洪爐”。

“人造太陽”就是模仿太陽的環境,從核聚變中獲得大量能量,這些能量可以進一步被轉化為電能,就像現在的核電站。


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來了!


但是我們現在的核電站利用的是核裂變,核裂變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在釋放能量的同時,也會產生射線。如果這些射線洩漏出去,會對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傷害;它產生的核廢料還具有放射性,要深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核聚變就不同了:它沒有廢物,也不會產生放射性汙染,也不擔心出現核洩露什麼的,還有一點就是它的“燃料”資源豐富。

核聚變所需要的“氘”(音同“刀”)是氫的同位素,一公升的海水裡提取出的氘,完全聚變反應可釋放相當於燃燒300升汽油的能量。科學家初步估計,地球上的海水中蘊藏了大約40萬億噸氘。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也就是說,一旦核聚變達到可控,將直接把人類從 “ 石油文明 ” 走向 “ 核能文明 ” 。


即將開啟全球能源格局重組

中科院的此次技術革新,不僅僅突破了“美歐日俄”四強巨頭的壟斷,而且還正式宣告了全球能源格局的重組即將開啟!

石油文明讓沙特和阿曼為首的產油大國,富得流油!同樣,在這些聯盟國的支持下,美國也受盡好處。因為石油和美元的掛鉤,讓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信用喪失殆盡的美元,依舊充當著世界貨幣。


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來了!


然而今天,率先掌握可控核聚變能源技術的中國,一旦能實現從試驗轉向大規模的量產突破。不僅可以免受石油進口安全的困擾,還能絕地反擊成為新能源時代的引領者。因為石油文明所擁有的一切霸權,將徹底進入倒計時。

清潔能源的崛起,更是逼得高度依賴石油收入的地方只能積極求變。在清潔能源的衝擊下,石油在全球能源格局的佔比持續下降,而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保持。

如果說,此前這或許僅僅只是不切實際的奢望而已,但如今,隨著我國在可控核聚變能源技術方面的屢屢突破,可以期待,這一天終將實現。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金谷華夏基金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