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補血後,寶寶樹靠什麼“造血”

11月27日,母嬰社區平臺寶寶樹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內地首家登陸港股的互聯網母嬰企業。與此同時,寶寶樹也將繼續基於與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針對電商業務進行戰略調整。連續三年的高增長營收都未能讓寶寶樹擺脫虧損的現實,如今寶寶樹又將如何依靠資本市場融資輸血,通過產業閉環產生自我造血能力?

上市補血後,寶寶樹靠什麼“造血”

01

借阿里解壓

從寶寶樹首日的股價表現來看,開盤報6.91港元,較發行價6.8港元上漲1.62%,總市值為115.32億港元。當日股價收於6.87港元/股,小幅上漲1.03%。值得注意的是,持股比例高達9.9%的寶寶樹第四大股東阿里巴巴行使反攤薄權追加投資,認購寶寶樹IPO額度。此前雙方已於今年10月簽署了一項電商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廣告和電商一直是近年來寶寶樹最重要的盈利模式,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廣告與電商收入佔所有收入的比分別為100%、99.7%和96.6%,其中電商業務佔比本來也在穩步提升,從2015年的16.3%到2016年的47.1%再到2017年前6個月的50.8%。然而卻在2018年上半年徒然降至了22.2%。同時電商的GMV也從2017年上半年的8.07億元降至2018年同期的5.57億元,降幅達31%。

寶寶樹在招股章程中特意對上半年的電商業務佔比解釋稱:“電商收入與2017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是因為在盈利方面應用了新的優先事項及我們縮減了直銷及平臺業務運營。”所謂新的優先事項是指擴大廣告和C2M、知識付費等利潤更高的新業務,同時精簡普通電商業務以減少後端經營成本。

電商運營成本高,是寶寶樹的痛。寶寶樹CEO王懷南在IPO當天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寶寶樹的戰略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前臺精準引流方面有精準的優勢,而阿里巴巴則在中後臺方面具有世界級水準。合作正是基於此,我們鞏固前臺,積極和阿里對接電商的中後臺。”

寶寶樹副總裁兼商業總負責人魏小巍進一步解釋道:“電商中存在著人、貨、場,我們合作阿里就是我們負責‘人’,阿里負責貨和場。”對寶寶樹來說,只負責賣給誰,不負責賣什麼,怎麼賣,成本會低很多。

02

上市突圍

然而背靠大樹也不一定好乘涼。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在母嬰育兒市場裡,剛剛獲得C輪10億元融資的親寶寶可謂是寶寶樹的勁敵,從用戶數、月活、日活等多角度來看,親寶寶和寶寶樹已將其他企業甩在身後,成為母嬰育兒市場的領跑者。近一年iOS用戶數量排名也顯示,寶寶樹整體有下行趨勢,親寶寶則成穩中有升的態勢。從2018年3月中旬開始,親寶寶開始趕超寶寶樹,並在2018年7月上旬開始明顯超越寶寶樹。

寶寶樹旗下的美囤媽媽,則以直銷和平臺兩種模式開展電商業務。但收入在2018年上半年則縮水至半。究其原因,目前在母嬰電商領域,蜜芽、貝貝網這類垂直母嬰電商早已佈局,京東、阿里等電商巨頭也在虎視眈眈,在垂直電商與綜合電商的激烈競爭環境中,寶寶樹想要發展電商業務並不容易。

此外,寶寶樹的電商、社區、早教、健康相關業務都面臨不少同業對手。如線上社區媽媽網和寶寶知道、早教產品如貝瓦兒童和寶寶巴士、提供互聯網健康服務的育學園和線下眾多早教品牌等,都將在寶寶樹的各條業務線上與之正面相遇。所以藉助上市突圍的方式,寶寶樹希望能夠擺脫競爭對手。

03

謀求流量變現

作為母嬰市場領域跑出來的獨角獸,流量一直是寶寶樹的核心優勢。不過,寶寶樹11月13日向港交所提交了的更新版招股書顯示,截至6月30日,寶寶樹月活躍用戶數量幾乎減半。寶寶樹方面表示,主要由於PC端及WAP端平均月活用戶數量下降造成。該數據從2017年上半年為1.6億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7200萬,因為PC端熱門搜索引擎採用的算法變更影響排名所致。

在張華看來,寶寶樹憑藉龐大的流量加大自身造血功能不成問題。那麼謀求流量變現成為了寶寶樹在上市之後需要重點關注的戰略方向之一。王懷南表示:未來寶寶樹的電商和知識付費兩塊業務佔比會越來越高,未來服務對象會拓展到女性、家庭用品。寶寶樹於今年6月與復星共同設立寶寶樹復星母嬰產業基金,將投資擁有新渠道、新產品、新服務以及新技術的母嬰企業。此次上市融資所得款的30%也將用於寶寶樹未來的投資與收購。

在業內專家看來,無論是作為寶寶樹主要營收支撐的廣告業務還是電商業務,其發展都離不開寶寶樹巨大流量的加持。而流量數據的下滑無疑會對寶寶樹的營收產生重要影響,在資本大考中,寶寶樹還需守住自己的流量優勢。此外,知識付費是寶寶樹正在探索的另一新變現模式。自2016起,寶寶樹的付費內容開始通過寶寶樹孕育APP觸及用戶。付費內容覆蓋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及時尚主題。

寶寶樹的成功掛牌,再一次證明了母嬰育兒市場繼續被資本看好,有數據顯示,2018年母嬰家庭產業整體規模將超3萬億。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超過4萬億,母嬰市場還是一片藍海。但接下來,寶寶樹的新盈利模式、新業務領域、新渠道打法都將有待時間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