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稱為千古一帝?

錢慧峰


康熙帝算不算是千古一帝呢?要想客觀的評說,就必須建立在康熙帝的功績上。否則就不是客觀的評述。雖然很多人都熟悉康熙帝,但都是因為電視劇,或者小說等,並沒有系統姓的對康熙帝有一個認識。因此,還是有必要介紹下康熙帝的生平及其功績的。


康熙帝的生平:

1、康熙帝的生平,在康熙親政之前就不算數,那基本上都是鰲拜在做事,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在觀望的格局。

2、1669年,康熙帝擒拿鰲拜,並長期拘禁鰲拜到死,又以遏必隆和鰲拜勾結為由剝奪遏必隆的權力,實現了康熙真正控制清朝朝廷的目的

3、1673年,康熙帝不滿足只控制中央朝廷,決心要削去阻礙他控制地方權力的三藩權力,逼迫吳三桂等起兵反叛。1681年,三藩之亂結束,康熙帝完成了控制中央朝廷和地方的目標。

4、內部搞定了,那就搞外部——1683年,康熙帝以施琅為水師提督攻打併收復臺灣。

5、繼續搞外部——1685年、1686年,康熙擊敗俄羅斯哥薩克,逼迫俄羅斯簽署《尼布楚條約》,確定外東北屬於中國的法律地位。

6、繼續搞外部——1690年、1696年、1697年,康熙帝三次攻打準噶爾汗國的噶爾丹汗,導致噶爾丹汗最後自殺(或被殺)。

7、搞搞水利工程——1677年到1684年進行歷時7年的黃河整治工程。

8、順便搞點外貿——1684年康熙帝正式解除海禁,設立四海關(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進行外貿貿易管理,允許普通百姓進行海外貿易。

9、搞個地圖顯擺下——1707年任命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晉、社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楝、明安圖等人走遍各省,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經緯圖法、三角測量法、梯形投影技術等在全國大規模實地測量,並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繪製成《康熙皇輿全覽圖》——”獲得“當時世界上地理學最高成就獎。

10、搞搞槍炮火器——在三藩之亂中,有南懷仁負責建造的火炮,成為康熙帝取勝的關鍵科技因素;在和準噶爾汗國的昭莫多之戰中,當時的武器專家戴梓所改造的槍炮,再次成為噶爾丹汗失敗的科技力量。烏蘭布通之戰後,康熙帝更是將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裝備火器化。


康熙帝的基本功績

1、收復臺灣;

2、擊敗俄羅斯,逼迫俄羅斯放棄外東北;

3、7年黃河整治工程;

4、擊敗準噶爾汗國,為雍正、乾隆進一步擊敗準噶爾汗國提供基礎,將青海、西藏、新疆落入版圖;

5、一改元朝開始的海禁,基本全面開放海禁,促進海外貿易和中西交流;

6、學習西方科技,並在三藩之亂和噶爾丹作戰時大量應用,是康熙帝取勝的關鍵。但僅僅是僅僅是作為工具,並沒有真心信服。見康熙對李光地等所言:

”汝等知西洋人漸漸作怪乎?將孔夫子亦罵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過是用其技藝耳。歷算之學果然好。你們通是讀書人,見外面地方官與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

這就是為什麼康熙帝時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大量裝備火器但到了鴉片戰爭時,八旗和綠葉卻又恢復到冷兵器時代的原因:

工具嗎,有用時想起,沒用時放在倉庫發黴無人問。

沒有真心承認火器是未來的趨勢,僅僅作為工具使用。這種思想就讓康乾時代火器還很盛行到了嘉慶之後就慢慢丟失遺忘的原因。

7、康熙帝治理寬仁,更以輕徭薄賦而自豪,其永不加賦的定製將農民賦稅金額固定,減輕農民的負擔。

8、康熙允許基督教傳教,採取宗教自由政策。當時大清除了漢人傳統的佛教、道教、儒教之外,還有藏傳佛教、薩滿教、天主教。

小結:康熙帝在內政、宗教、科技、軍事、外交、經濟、外貿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都是可圈可點的。在中國歷史上,能夠有如此全面的皇帝,除了康熙之外,就只有兩個人:秦始皇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

如果從傳承角度去看的話,康熙和秦始皇都比唐太宗差。因為秦始皇的繼承人胡亥、康熙的繼承人雍正帝,都沒有能夠進一步發揚並提升父親所開創的事業。只有唐太宗的繼承人唐高宗能夠繼承並將唐太宗的基業進一步提升,達到新的的高度。


千古一帝的標準

千古一帝這個詞語,最早是出現在《藏書·世紀列傳總目》,贄對秦始皇的評價: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第二次出現是明朝王志堅在《讀史商語 卷三》中對唐太宗的評價:

”三代以後,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說法,是閻崇年在和星雲大師的對話中提到在美國的一位滿人先生所說的。從二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閻崇年或者美國滿人先生認為康熙帝是千古一帝的依據是:

1、康熙帝聰明、有魄力;

2、康熙帝以仁政治理;

3、和諧統治龐大的多民族帝國;

4、康熙帝以民為重的觀念。


我認為千古一帝的標準是:有前人所沒有做出來的、後人難以企及的功績。即所謂前無古人、後來來者式的空前絕後,才能算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能夠成為千古一帝,不在於他一統六國(這個劉邦也做到),也不在於他是第一個皇帝(袁世凱還是第一個總統呢),更不在於阿房宮或者兵馬俑等(隋煬帝的京杭大運河更牛逼也更實用),而是在於他確立了2000年的以郡縣制架構的帝國模式。這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太宗能夠成為千古一帝,不在於他的善於納諫(漢文帝也善於納諫,並且大部分開國皇帝都善於納諫,沒有什麼了不起),也不在於他的貞觀盛世(李隆基肯定不服,而且唐朝前期物價最低的卻是在唐高宗時期,然後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等肯定不服,就連諸葛亮都亮出治理巴蜀的成績表),更不在於他擊敗東突厥和薛延駝的鐵勒汗國,而是在於唐太宗將傳統上被視為低人一等的夷視為大唐子民,採取胡漢一視同仁的國策,進而開創了開放、繁華的大唐盛世,更開創了漢民族政權最大疆域的時代。

漢武帝為什麼不是千古一帝,因為他是富二代,只會揮霍遺產,雖然打仗打得轟轟烈烈,但認真一看,卻是一地雞毛——漢朝並沒有獲得對匈奴的優勢。

只會打仗,不會搞經濟,就是漢武帝無法成為千古一帝的最大原因。


現在來看康熙帝。康熙帝的功績:

1、內戰、以仁政治理,這是很多賢明皇帝的基本功,太多皇帝都有,不能算;

2、宗教,寬容的宗教政策——不好意思,東漢到南北朝的佛教,尤其是梁武帝更是親自剃度出家的皇帝;唐朝時的景教(基督教的聶斯脫裡派,即今天的東方亞述教會)、明教(摩尼教)、伊斯蘭教、拜火教等都是自由傳入的。佛教在唐朝更是盛世。因此不能算。

3、在軍事科技上,康熙並非第一個重視科技的皇帝。金朝的皇帝才是真正重視戰爭科技的群體。剛開始造反時,女真就是以重甲騎兵去擊敗遼朝和宋朝;到了中後期,女真在從契丹手裡學習到黑火藥的製作方法後,就製造出了火器——轟天雷和突火槍。成吉思汗攻打燕京時,

女真人就大量使用轟天雷對付蒙古軍,造成了蒙古軍的大量傷亡和恐懼心理。金哀宗時,忠孝軍由曾用突火槍擊敗進犯的蒙古軍。金朝的皇帝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推動熱武器發展的人。

但康熙帝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使用西方人來建造熱武器。

4、在外交上,雖然康熙帝有擊敗俄羅斯等的記錄,但漢擊匈奴,唐擊突厥,契丹女真征服宋朝、西夏、蒙古等,都讓康熙帝的這點功績顯得平淡。

5、在經濟上,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是從萌芽走向沒落的過程:康熙時還算全面、思想還算開放的社會、經濟狀態,到了乾隆時期,又回到封閉、內發展型的社會。

6、在外貿上,康熙開放海禁,允許海洋貿易。如果是相對比明朝、乾隆到鴉片戰爭時的清朝而言,是具有創新和勇氣的。但不要說唐朝時和新羅、日本、渤海國、阿拉伯等國家的交流,更不要說南宋時繁盛的海洋貿易,就僅僅以開創海禁的元朝而言,元朝4次海禁,合計時間緊為11年。康熙是在收回臺灣後開放海禁的,這個做法和元朝的海禁做法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不能算是創新

7、在多民族、廣疆域帝國角度來看,在民族融合和管理任免,以及各民族擔任大將、高官等方面來比較,康熙的清朝,比唐太宗的唐朝還要遜色一些——最簡單的道理,唐朝胡人將領林立,那麼清朝除了作為統治民族的滿洲和蒙古將領、以人口優勢的漢人三族之外,還有幾個其他民族的將領?基本上沒有。



結論來了:

從康熙的功績來看,康熙帝是沒有做過一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事。即從歷史事實來看,康熙帝沒有一件功績能夠讓他成為千古一帝。但如果康熙帝做了這件事情,他被稱呼為千古一帝就名至實歸:

確定開放海禁、學習西方科技、武器火器化等三件事為不能更改的定製

這三件事情,足夠改變歷史,改變大清的走向。這才是康熙帝所能做或者應做的千古一帝的大事。

但事實卻是:康熙帝時期較為全面和開放的局面,在雍正時因為基督教能否祭祖等利益問題而被雍正禁止;乾隆時更是重回海禁時代,將康熙帝打開的大門給重新關上。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康熙被稱為千古一帝,是由其一生的業績決定的。有一句話叫做中華一統萬年清。說的就是康熙。

我們來看一下康熙一生的主要業績。

1、1667年,八歲的康熙登基做皇帝。

2、1675年,擒鰲拜,平內亂。

3、1673年,平三藩加強中央集權。

4、1684年收復臺灣。

5、1688年到1697年,平定準喝爾汗噶爾丹的叛亂。

6、抗擊俄國侵略,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維持東北邊境和平。

7、多次舉辦博學鴻儒科,組織編輯《康熙字典》等鉅著。

8、親征朔漠,和善蒙古。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收復內蒙。康熙平定噶爾丹收復漠西蒙古。不戰而屈人之兵收復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解決了中國古代2000年都沒解決的問題。徹底解決了中國北方的威脅。

9、重農業、修河工,改善民生。

以上是康熙的主要業績。

其中,徹底解決了2000年來。困擾中原的來自北方的威脅。將外蒙納入中華版圖。使得中華中央的管理真正的覆蓋了整個蒙古。

以儒學用於漢,以佛學用於蒙,真正實現了中華各民族的和平共處。

康熙時期,不論文治還是武治,都是封建時期,中華民族的頂峰。

康熙帝不虧千古一帝的稱號。


蒼穹孤鷹


地府開大會,討論誰是千古一帝!

前排就坐的分別是: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鐵木真!

後排有: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玄燁!

首先發言的是主持人:閻羅王

列位愛卿,既然大家都是死人,就不應該管活人的事情,但是凡間最近千古一帝討論熱烈,死了還在為這事嘰嘰歪歪,搞的朕很煩,為了更好維護秩序,消除人間的怨念,經過十殿閻羅商議並上報天庭,由黃泉公司主持千古一帝評選活動,經過多輪網絡投票,產生了在座幾位入圍人員,今天咱們開個民主推舉會,把千古一帝選出來,消除這場爭議,請諸位按照座次年齡順序發言,各自陳述一下競選理由及政績供評委參考!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是我,沒有我你們都是山大王,我不和你們這幫傻叉競選,無論誰勝出,千古一帝都是我的!

漢武帝:朕開疆拓土,把漢朝變成一個民族的稱號,你們要不服氣,出去單挑,老子不打死你們,你看匈奴那幾個單于,死了還天天被我打,誰不服氣可以一起上。

李世民:朕文治武功,號稱天可汗,國外那些黑人白人都服氣,連日本鬼子都給我下跪,你們這群土包子想和我爭,我可是走國際路線!

鐵木真:我就說一句,誰有我的國土大,如果沒有就別BB

劉邦:千古一帝是我重孫子!

曹操:朕雖然沒有登基,但朕的兒子和你們一樣是皇帝,別的我就不說了!

楊堅:科舉是我發明了,沒有我就沒有現代科學,沒有現代科學你們還搞個毛的網絡投票,都滾,不要和我爭!

宋太祖趙匡胤:我不殺功臣,你們誰不服!

朱元璋:老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康熙:朕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定蒙古,在位時間歷史第一,誰不服?

經過第一輪投票:劉邦曹操楊堅趙匡胤朱元璋出局!

第二輪互評:

秦始皇:老子不和你們這些傻叉爭,老子做皇帝的時候你們連液體都不是!

劉徹:鐵木真是傻叉,康熙也是傻叉,老子當年應該把你們這些住在樹林裡的傢伙統統幹掉,讓你們和老子爭!

李世民:哥是天可汗,超凡脫俗,不玩打打殺殺,長城都懶得修,以德服人,你們和我比,都是傻叉。

鐵木真:老子是世界第一國土帝王,你們誰能打過我!你們漢人的子孫都被我幹趴下了,不服氣出去單挑!

康熙:老子一句話,把你們的墳都挖了,再搞幾個漢奸五毛,天天發帖罵你們,誰說你們幾個是千古一帝,老子就誅他九族,看你們誰和我爭!

會議陷入沉默!

經過緊急磋商,閻王宣佈:大家一致同意,後三輪評比取消,康熙勝出!



日慕鄉關


康熙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8歲登基,10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16歲便剷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叛亂,穩定了西南邊陲。

他在位時重農治河,興修水利,發展了農業,收復臺灣,擴大了大清的版圖,北拒沙俄,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西征不肯歸順的部分蒙古部落,進一步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康熙還身份重視滿漢的融合。編纂漢語字典《康熙字典》以及滿語字典《御製清文鑑》,尊重兩族文化。

當時曾跟隨康熙的法國傳教士韋進高度讚揚康熙,明確說他是個明君,與自己的君主太陽王十四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歷史有妖氣


康熙被稱千古一帝,是電視劇以及某個姓閻的滿吹公知捧上來的。

很多人談他智擒鰲拜,平三番。但是這只是誅殺功臣而已,鰲拜雖是權臣但對大清可謂忠心耿耿,康熙為了奪權誅殺功臣罷了!沒有吳三桂,尚可喜等人,滿清根本入不了中原,結果江山坐穩了就過河拆橋。

我不明白就是朱元璋殺藍玉等功臣被罵了幾百年暴君,為啥康熙殺功臣就被吹千古一帝?雙重標準真大。

之後收復臺灣,也不過是內戰而已,臺灣在荷蘭人的時候,康熙怎麼不去收呢?他要這個時候收絕對算功績,可是偏偏人家鄭成功從洋人手裡收回了,他來搶。這算什麼功績?

然後抵抗沙俄,戰爭看似贏了,結果牽的條約卻是放棄大片土地。

收復蒙古確實是功績,用宗教信仰以及分化手段,把蒙古弄的現在都一蹶不振,確實夠狡猾。

再然後發揚自己民族騎射,抵制火器,以及借的修康熙字典大興文字獄,毀滅無數華夏文明寶典,比如世界第一本百科全書永樂寶典,以及天工應物皆被毀滅。這是功是過?

然後說疆域,這也是清粉最愛吹的,但是要以疆域論帝王的話,那乾隆是不是比康熙牛逼?乾隆時期地盤可比康熙時期大多了。而元朝忽必烈,以及唐朝李世民,是不是完爆康熙?所以論疆域康熙時期也不是最大的。

所以說談帝王權謀能力康熙確實有,但談功績連一流皇帝都難以進去,更別說千古一帝了。


不跳梁的小丑


鄙人不才,回答一下吧。

可能有的人看了這個問題就會好不猶豫地諷刺:“啥?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還有第二個人嗎?” 其實,康熙皇帝的一生豐功偉績也配得上這個稱號的。

眾所周知,康熙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智擒鰲拜,緊接著二十來歲又進入削藩的 “八年抗戰“。當時有多少高層滿人都想捲鋪蓋回老家?可是年輕的康熙硬是咬牙挺了過來;不僅如此,他接著平臺灣、滅準噶爾、收蒙古、趕沙俄,越打越強,打出了康乾盛世。。。

別的先不說,咱們只看中國古代疆域地圖就很清楚了。先來看唐朝後期的疆域圖:

再來看明朝後期的疆域圖:

接著看清朝的疆域:

能有如此之廣闊的國土,有幾個人能做到?即便漢唐有過如此景象,可維持了多久?如今我大中華的地圖,想必也不需要我貼出來了吧?

綜上,康熙皇帝不能被稱 “千古一帝” 嗎?


非正經學者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到今天也就2200多年,兩千多年撐死也就三個千古一帝。很遺憾這個名頭康熙還不配。那麼哪些人配呢?小編不得不欺心列舉了四個:

第一個配的就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車同軌字同文,統一度量衡,貨幣等等。這個比開疆擴土還重要的舉措,決定了中國不會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相同的文字與習俗奠定了以後王朝的統一戰爭的成本大幅降低。

基本確立了當今內地大致領土範圍,這也是以後華夏文明的核心區,圍繞這個區域開拓的領土諸如蒙藏新疆等地,都是為了確保漢地十八省的絕對安全,如果說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中華的根本,那新疆內蒙等地,就是中華文明的緩衝地。

開拓了大量的領土。向北開拓河套,向南開拓嶺南、南越等地,使中華文明向四周傳播,溝通了各民族的交流。

對內,始皇帝任賢舉能,德才兼備。諸如王翦王賁父子,功高蓋世,掃蕩群雄,也得以善終。又如李信,伐楚大敗而歸,依舊沒有被迫害,在滅燕之戰依舊擔任將軍;又如趙高之流,因才能也得以為官。始皇帝時候的大秦,可謂是人才濟濟。


千古第二帝,漢武大帝。沒辦法,漢武帝就是這麼厲害!康熙再怎麼厲害也沒漢武大帝厲害吧,漢武大帝一生攻滅了朝鮮夜郎南越滇國大宛樓蘭等幾十個國家,還把牛氣哄哄的匈奴打的遠逃歐洲。

經過文景之治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大漢開始騰飛。在漢武大帝的統治下,北擊匈奴,從此漠南無王庭,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遠走,確保了中國背部邊境的安寧。又征伐朝鮮,設立郡縣,將朝鮮半島納入中國領土,從此朝鮮半島始終是中華文化圈的一員,始終以中國籓國存在。

開拓西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引進大量水果蔬菜等,豐富了中華文化。首次將西域納入統治圈,各個西域王國紛紛遣質入朝。


千古第三帝,唐太宗李世民。

雖然是玄武門政變上位,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影響力。從最開始的一戰擒三王到後來開創貞觀之治,充分說明了李世民的才能。

軍事上,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確立了大唐帝國的東亞霸主的位置。又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等國,設立安西四鎮,重新確立了對西域的統治。被各族人民稱為天可汗!這樣的武功,康熙只配去提鞋了!

政治上從諫如流,大唐相繼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從秦瓊敬德到李靖徐茂公再到蘇定方薛仁貴,都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不僅名將輩出,而且名臣輩出,有房謀杜斷,又有魏徵長孫無忌等等。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讓古代中國的文明步入輝煌。周邊各國紛紛派遣使者,學習大唐文化。


千古第四帝,大明太祖朱元璋。康熙曾經多次三跪九叩祭拜太祖,難道不能說明康熙自己對太祖的尊崇嗎?

秦始皇帝是奮六世之餘烈,漢武帝也是有文景數十年的休養生息,唐太宗也是因為有一個好爸爸。而明太祖是真真實實的白手起家打天下。

重要的是,朱元璋實現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打敗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蒙古,收復漢人故土,為靖康恥崖山恨的大宋報了滅火之恨,使漢人重新當家做主。

除此之外,實在沒有人能當的上千古一帝的稱號。再來看看康熙,一輩子活在奴役漢人中,如此之人,怎麼能千古呢?雖然打敗了葛爾丹,但是有匈奴難打嗎?

就是漢高帝劉邦、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楊堅、宋太祖趙匡胤、宋仁宗趙禎,明成祖朱棣,民國袁世凱、蔣介石,也是康熙遠遠比不了的!可能終滿清一世,康熙是水平最高的吧!

再者,小編是漢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欺師滅祖,去替胡虜唱讚歌的!巍巍大漢,何其偉岸!


知之先生


康熙,中華帝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統治時間長,最具活力,最英明、最清廉的君主,大度的胸襟,善任的智慧,無疑是中國曆屆帝皇的成功者。8歲登基做皇帝,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的確稱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王朝三徵噶爾丹,打敗準噶爾,團結眾蒙古部,牢牢守住新疆地域,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與沙俄簽訂條約,取得了獨立自主的外交勝利。康熙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治理黃河,能識別13個省份的方言,也可稱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精細的統治者,淵博的學者。在位61年,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政治、民生都是歷史上最昌盛時期,大力發展農業和經濟,特別是引進西方(歐洲)的先進的技藝和科學,很具有遠見卓識的眼光。推廣運用西藥治病,在京城內煉製西藥,在宮中設立實驗室試製藥品,開創中國歷史上的開河。

康熙雖不能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但確實是了不起的皇帝。


舞動人生124


康熙,稱不上千古一帝的。

之所以捧康熙說是什麼千古一帝,無非是什麼別有用心之人的吹捧罷了。

最有名的當數這位有良心的歷史磚家閻教授了,在他的嘴裡吹捧著自己甚至聽到康熙的名字都能暖流入懷,瞬間高潮了,真是笑瘋了我等。

清朝在血腥恐怖的殘暴屠殺之基礎上立國,康熙皇帝本質上十分專橫,他的所謂“仁慈寬厚”,可以理解成是為政治目的作出來的。他的智商、情商都很高。但要說他是個接近完美的皇帝,實在是瞎編亂造了。

看看吹捧康熙的人編造出來的康熙豐功偉績吧。

八歲登基

之前有人給我辯論過這個問題說,人家八歲就能當皇帝了,你能嗎?當時我就笑噴了,誰的老爹只要是皇帝,誰都有可能八歲登基,甚至,四歲登基,這也算功績?

除鰲拜。

這是被捧的很火的一個功績,少年康熙不動聲色就把權傾朝野的鰲拜給拿下了,厲害把?其實呢,鰲拜被拿下是必然的,就算康熙不假惺惺的等著他覲見的時候拿他,下旨拿他,鰲拜也會服從的,為什麼呢?原因就因為鰲拜本身就是個忠臣,從康熙的爺爺皇太極開始,鰲拜就為了皇太極衝鋒陷陣,身上大小戰傷不計其數,後來到了康熙把鰲拜拿下的時候,鰲拜讓康熙看了自己身上的傷,這時候就連康熙也不好意思殺他了,最終就草草的囚禁了事。在皇太極死後,鰲拜為了所謂的皇室正統,堅決擁立皇太極的兒子繼位,可以說為了順治,鰲拜躲過了多少次明槍暗箭,甚至有三次都差點被多爾袞給幹掉了,他對康熙祖孫三代都是有恩的,最後到了康熙時代,作為順治留下的顧命大臣,鰲拜做的還是相當不錯的,有他在,三番和全國各地的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有言論說鰲拜不把康熙放在眼裡,甚至說想謀反,鰲拜當時都能掌握宮禁了,幹掉康熙輕而易舉,為什麼不幹呢?這算是謀反?康熙除鰲拜,純粹是統治階級之間的政治鬥爭而已,鰲拜這樣一位忠心耿耿,保他祖孫三代的大臣落到康熙手裡,也算是自己倒黴了。

平三番

再說平三番,清朝入關封王的時候,對老幾位叛國叛族的老哥們說了,放心吧,我們在此共同立誓,讓你們為王,鎮守一方,永不相負,然而戰爭打完了,朝廷就開始鳥盡弓藏走狗烹了,違反諾言的是滿清朝廷,先是削藩,這幾位也認了,可你削藩就削吧,還搞出一個什麼撤藩,這幾位都已經因為叛國叛族甚至連漢人的皇帝都絞死了,可以說是仇家遍天下,你撤了他們的藩,收了他們的權和兵,這不是讓他們去死麼?誰不知道天下人恨不得食他們的肉呢?於是這幾位本來就沒有造反的意願的哥們(肯定沒有想過造反啊,就憑他們乾的那些事兒,反了有人搭理他們嗎?)也就不得已的造反了。

這一反可好,戰爭打了幾年,本來剛剛平靜下來的中國大地再度重燃戰火,老百姓們苦不堪言,這本就是康熙自己的施政錯誤,導致的三藩之亂,在平亂的過程中,三藩的軍隊一直打到了長江,這位偉大的千古一帝幾乎都要回東北避風頭了,只是這本來就沒有造反的心的吳三桂缺乏進取心,猶豫不定老想就這樣劃江而治了,才被清軍反撲過來,最終被殲滅。所以說這三藩之亂完全就是由康熙引起來的,在這裡他也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甚至想逃了,又有什麼光輝的?

戰沙俄

這就更不用說了,動用五千多兵力(一說兩萬人)圍剿八百哥薩克兵,眼看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多打少的戰例,而在之後的雅克薩條約裡讓中國喪失了貝加爾湖區域的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蘇武牧羊的地方,也是我們唱的貝加爾湖畔那個地方),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這也被大捧特捧,最後竟然成了民族不屈和英雄的象徵,真不知道這些人的臉還在不?

勝葛兒丹。

打一個小小的葛爾丹打了九年,以清軍十萬之眾去攻打不足兩萬人的本就在內亂的葛爾丹部,連大學士都戰死了,這也成了萬古一帝的歷史功績。

收復臺灣。

這就是更可笑的事情了,收復臺灣,讓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天大的笑話,臺灣不是中國還是說明鄭政權不是中國?鄭成功就不用說了,不知諸位看過鄭經的《悲中原未復》麼?誰要說明鄭不是中國,那這人就太不是東西了,康熙攻打臺灣其實沒有一點所謂的為了國家統一的意思,說穿了就是要消滅所有的漢人力量,使其統治穩當,為此他們不惜出賣國家利益和荷蘭侵略者聯合起來,不信?看看那些掛著“支援大清國”旗幟的荷蘭殖民者的船隻就是證明,清朝和荷蘭簽署了《清荷聯軍協議》並規定了東印度公司在中國享有貿易權利以及在戰後將臺灣移交給荷蘭之約定,也就是後來戰事順利,清朝吃幹抹淨不認賬了,才賴了下來。

看了這些所謂的歷史功績?康熙還是千古一帝麼?

康熙在位期間窮兵黷武,文字獄橫行,儘管有些減免農稅的措施,但相應的提高了雜稅,人民的生活水準還是相當低,到了後期更是朝政混亂,貪汙橫行,以至於他兒子雍正上臺後不停的在給康熙補漏子,這要算是千古一帝,那千古一帝也太不值錢了。

其實雍正倒算是個不錯的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整頓吏治,防止了腐化等現象出項的空間,使天下官吏面目煥然一新。推行改土歸流,加強了對少數民族邊遠地區的控制,又有攤丁入畝和廢除賤籍的措施,極大的減輕了人民的苦難和壓力,如果雍正不是那麼早死,其施政理念得到完全的貫徹和施展的話,那麼雍正是有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只是他那兒子太不成器,極盛一時的大清國也就就此衰落了。


關河南望


嗯,我可能是來搗亂的。

康熙也配稱“千古一帝”?兄弟,你讓九泉之下的秦始皇情何以堪?千古一帝是專屬名詞,怎麼現在如此氾濫,貌似隨便拉出一個帝王都可擁有這樣的光環,真是貶值的可以!

千古一帝,只屬於秦始皇,其他人是龍也好,是鼠也罷,統統靠邊站。“千古一帝”的說法最早出自明朝李摯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人家李先生只給秦始皇煲了一碗燕窩,豈容阿貓阿狗們搶食?



在我看來,康熙頂多算個明君,離“千古一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不相信,我們來看看你們眼中這位“千古一帝”的偉大功績。

1、除鰲拜:我的媽呀,年僅16歲就幹掉一代權臣鰲拜,多麼牛逼呀!能說明什麼?他就是千古一帝?我看是頂多人小鬼大吧。

2、平三藩和葛爾丹:有人造反,作為皇帝平叛無可厚非,跟千古一帝有個毛關係啊?歷朝歷代都有造反者,成功平叛就是“千古一帝”?那這個“千古一帝”的頭銜太廉價了,只能說康熙盡到了一個皇帝的本分而已。

3、收復臺灣:這個可以在功勞簿上大書特書,確實是一大功,但似乎離“千古一帝”的光環還差的太遠吧?

4、退沙皇:這個更離譜了,交戰雙方總兵力不到4000人,當年香港的古惑仔鬥毆也比這少不了多少。只能說劃定了中俄的邊界,卻將尼布楚永遠的割給了沙皇,“千古一帝”為世界和平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你看人家沙皇笑的多燦爛,把康熙捧上了天,暗地裡卻吐一口吐沫罵他傻逼。



5、康乾盛世的開創者:這個我就呵呵了,究竟是盛世還是笑話?當西方列強正在沐浴工業革命的第一縷陽光之時,所謂的康乾盛世的工業指標竟然比不上明末的水平,光有量的增加卻沒有質的變化,盛世之下,遍地是乞丐,無論橫向縱向比較,算哪門子盛世?閉關鎖國,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康熙的子孫們對於西方的洋玩意一代比一代排斥,終於讓列強虐成了狗。禁止滿漢通婚,大興文字獄,禁錮思想,所謂的“千古一帝”,在他手上中華至少倒退了50年,不過是清妖的佼佼者而已。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如果以這個為評判標準的話,他絕對夠格被稱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