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称为千古一帝?

钱慧峰


康熙帝算不算是千古一帝呢?要想客观的评说,就必须建立在康熙帝的功绩上。否则就不是客观的评述。虽然很多人都熟悉康熙帝,但都是因为电视剧,或者小说等,并没有系统姓的对康熙帝有一个认识。因此,还是有必要介绍下康熙帝的生平及其功绩的。


康熙帝的生平:

1、康熙帝的生平,在康熙亲政之前就不算数,那基本上都是鳌拜在做事,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在观望的格局。

2、1669年,康熙帝擒拿鳌拜,并长期拘禁鳌拜到死,又以遏必隆和鳌拜勾结为由剥夺遏必隆的权力,实现了康熙真正控制清朝朝廷的目的

3、1673年,康熙帝不满足只控制中央朝廷,决心要削去阻碍他控制地方权力的三藩权力,逼迫吴三桂等起兵反叛。1681年,三藩之乱结束,康熙帝完成了控制中央朝廷和地方的目标。

4、内部搞定了,那就搞外部——1683年,康熙帝以施琅为水师提督攻打并收复台湾。

5、继续搞外部——1685年、1686年,康熙击败俄罗斯哥萨克,逼迫俄罗斯签署《尼布楚条约》,确定外东北属于中国的法律地位。

6、继续搞外部——1690年、1696年、1697年,康熙帝三次攻打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汗,导致噶尔丹汗最后自杀(或被杀)。

7、搞搞水利工程——1677年到1684年进行历时7年的黄河整治工程。

8、顺便搞点外贸——1684年康熙帝正式解除海禁,设立四海关(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进行外贸贸易管理,允许普通百姓进行海外贸易。

9、搞个地图显摆下——1707年任命耶稣会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及中国学者何国楝、明安图等人走遍各省,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经纬图法、三角测量法、梯形投影技术等在全国大规模实地测量,并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绘制成《康熙皇舆全览图》——”获得“当时世界上地理学最高成就奖。

10、搞搞枪炮火器——在三藩之乱中,有南怀仁负责建造的火炮,成为康熙帝取胜的关键科技因素;在和准噶尔汗国的昭莫多之战中,当时的武器专家戴梓所改造的枪炮,再次成为噶尔丹汗失败的科技力量。乌兰布通之战后,康熙帝更是将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装备火器化。


康熙帝的基本功绩

1、收复台湾;

2、击败俄罗斯,逼迫俄罗斯放弃外东北;

3、7年黄河整治工程;

4、击败准噶尔汗国,为雍正、乾隆进一步击败准噶尔汗国提供基础,将青海、西藏、新疆落入版图;

5、一改元朝开始的海禁,基本全面开放海禁,促进海外贸易和中西交流;

6、学习西方科技,并在三藩之乱和噶尔丹作战时大量应用,是康熙帝取胜的关键。但仅仅是仅仅是作为工具,并没有真心信服。见康熙对李光地等所言:

”汝等知西洋人渐渐作怪乎?将孔夫子亦骂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过是用其技艺耳。历算之学果然好。你们通是读书人,见外面地方官与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

这就是为什么康熙帝时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大量装备火器但到了鸦片战争时,八旗和绿叶却又恢复到冷兵器时代的原因:

工具吗,有用时想起,没用时放在仓库发霉无人问。

没有真心承认火器是未来的趋势,仅仅作为工具使用。这种思想就让康乾时代火器还很盛行到了嘉庆之后就慢慢丢失遗忘的原因。

7、康熙帝治理宽仁,更以轻徭薄赋而自豪,其永不加赋的定制将农民赋税金额固定,减轻农民的负担。

8、康熙允许基督教传教,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当时大清除了汉人传统的佛教、道教、儒教之外,还有藏传佛教、萨满教、天主教。

小结:康熙帝在内政、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经济、外贸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可圈可点的。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有如此全面的皇帝,除了康熙之外,就只有两个人:秦始皇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

如果从传承角度去看的话,康熙和秦始皇都比唐太宗差。因为秦始皇的继承人胡亥、康熙的继承人雍正帝,都没有能够进一步发扬并提升父亲所开创的事业。只有唐太宗的继承人唐高宗能够继承并将唐太宗的基业进一步提升,达到新的的高度。


千古一帝的标准

千古一帝这个词语,最早是出现在《藏书·世纪列传总目》,贽对秦始皇的评价: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第二次出现是明朝王志坚在《读史商语 卷三》中对唐太宗的评价:

”三代以后,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

康熙是千古一帝的说法,是阎崇年在和星云大师的对话中提到在美国的一位满人先生所说的。从二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阎崇年或者美国满人先生认为康熙帝是千古一帝的依据是:

1、康熙帝聪明、有魄力;

2、康熙帝以仁政治理;

3、和谐统治庞大的多民族帝国;

4、康熙帝以民为重的观念。


我认为千古一帝的标准是:有前人所没有做出来的、后人难以企及的功绩。即所谓前无古人、后来来者式的空前绝后,才能算是千古一帝。

秦始皇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不在于他一统六国(这个刘邦也做到),也不在于他是第一个皇帝(袁世凯还是第一个总统呢),更不在于阿房宫或者兵马俑等(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更牛逼也更实用),而是在于他确立了2000年的以郡县制架构的帝国模式。这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唐太宗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不在于他的善于纳谏(汉文帝也善于纳谏,并且大部分开国皇帝都善于纳谏,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在于他的贞观盛世(李隆基肯定不服,而且唐朝前期物价最低的却是在唐高宗时期,然后汉文帝、汉景帝、汉宣帝等肯定不服,就连诸葛亮都亮出治理巴蜀的成绩表),更不在于他击败东突厥和薛延驼的铁勒汗国,而是在于唐太宗将传统上被视为低人一等的夷视为大唐子民,采取胡汉一视同仁的国策,进而开创了开放、繁华的大唐盛世,更开创了汉民族政权最大疆域的时代。

汉武帝为什么不是千古一帝,因为他是富二代,只会挥霍遗产,虽然打仗打得轰轰烈烈,但认真一看,却是一地鸡毛——汉朝并没有获得对匈奴的优势。

只会打仗,不会搞经济,就是汉武帝无法成为千古一帝的最大原因。


现在来看康熙帝。康熙帝的功绩:

1、内战、以仁政治理,这是很多贤明皇帝的基本功,太多皇帝都有,不能算;

2、宗教,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好意思,东汉到南北朝的佛教,尤其是梁武帝更是亲自剃度出家的皇帝;唐朝时的景教(基督教的聶斯脫里派,即今天的东方亚述教会)、明教(摩尼教)、伊斯兰教、拜火教等都是自由传入的。佛教在唐朝更是盛世。因此不能算。

3、在军事科技上,康熙并非第一个重视科技的皇帝。金朝的皇帝才是真正重视战争科技的群体。刚开始造反时,女真就是以重甲骑兵去击败辽朝和宋朝;到了中后期,女真在从契丹手里学习到黑火药的制作方法后,就制造出了火器——轰天雷和突火枪。成吉思汗攻打燕京时,

女真人就大量使用轰天雷对付蒙古军,造成了蒙古军的大量伤亡和恐惧心理。金哀宗时,忠孝军由曾用突火枪击败进犯的蒙古军。金朝的皇帝才是中国历史上真正推动热武器发展的人。

但康熙帝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他使用西方人来建造热武器。

4、在外交上,虽然康熙帝有击败俄罗斯等的记录,但汉击匈奴,唐击突厥,契丹女真征服宋朝、西夏、蒙古等,都让康熙帝的这点功绩显得平淡。

5、在经济上,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是从萌芽走向没落的过程:康熙时还算全面、思想还算开放的社会、经济状态,到了乾隆时期,又回到封闭、内发展型的社会。

6、在外贸上,康熙开放海禁,允许海洋贸易。如果是相对比明朝、乾隆到鸦片战争时的清朝而言,是具有创新和勇气的。但不要说唐朝时和新罗、日本、渤海国、阿拉伯等国家的交流,更不要说南宋时繁盛的海洋贸易,就仅仅以开创海禁的元朝而言,元朝4次海禁,合计时间紧为11年。康熙是在收回台湾后开放海禁的,这个做法和元朝的海禁做法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不能算是创新

7、在多民族、广疆域帝国角度来看,在民族融合和管理任免,以及各民族担任大将、高官等方面来比较,康熙的清朝,比唐太宗的唐朝还要逊色一些——最简单的道理,唐朝胡人将领林立,那么清朝除了作为统治民族的满洲和蒙古将领、以人口优势的汉人三族之外,还有几个其他民族的将领?基本上没有。



结论来了:

从康熙的功绩来看,康熙帝是没有做过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即从历史事实来看,康熙帝没有一件功绩能够让他成为千古一帝。但如果康熙帝做了这件事情,他被称呼为千古一帝就名至实归:

确定开放海禁、学习西方科技、武器火器化等三件事为不能更改的定制

这三件事情,足够改变历史,改变大清的走向。这才是康熙帝所能做或者应做的千古一帝的大事。

但事实却是:康熙帝时期较为全面和开放的局面,在雍正时因为基督教能否祭祖等利益问题而被雍正禁止;乾隆时更是重回海禁时代,将康熙帝打开的大门给重新关上。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是由其一生的业绩决定的。有一句话叫做中华一统万年清。说的就是康熙。

我们来看一下康熙一生的主要业绩。

1、1667年,八岁的康熙登基做皇帝。

2、1675年,擒鳌拜,平内乱。

3、1673年,平三藩加强中央集权。

4、1684年收复台湾。

5、1688年到1697年,平定准喝尔汗噶尔丹的叛乱。

6、抗击俄国侵略,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维持东北边境和平。

7、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组织编辑《康熙字典》等巨著。

8、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收复内蒙。康熙平定噶尔丹收复漠西蒙古。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漠北蒙古(也就是外蒙)。解决了中国古代2000年都没解决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中国北方的威胁。

9、重农业、修河工,改善民生。

以上是康熙的主要业绩。

其中,彻底解决了2000年来。困扰中原的来自北方的威胁。将外蒙纳入中华版图。使得中华中央的管理真正的覆盖了整个蒙古。

以儒学用于汉,以佛学用于蒙,真正实现了中华各民族的和平共处。

康熙时期,不论文治还是武治,都是封建时期,中华民族的顶峰。

康熙帝不亏千古一帝的称号。


苍穹孤鹰


地府开大会,讨论谁是千古一帝!

前排就坐的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成吉思汗铁木真!

后排有: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玄烨!

首先发言的是主持人:阎罗王

列位爱卿,既然大家都是死人,就不应该管活人的事情,但是凡间最近千古一帝讨论热烈,死了还在为这事叽叽歪歪,搞的朕很烦,为了更好维护秩序,消除人间的怨念,经过十殿阎罗商议并上报天庭,由黄泉公司主持千古一帝评选活动,经过多轮网络投票,产生了在座几位入围人员,今天咱们开个民主推举会,把千古一帝选出来,消除这场争议,请诸位按照座次年龄顺序发言,各自陈述一下竞选理由及政绩供评委参考!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是我,没有我你们都是山大王,我不和你们这帮傻叉竞选,无论谁胜出,千古一帝都是我的!

汉武帝:朕开疆拓土,把汉朝变成一个民族的称号,你们要不服气,出去单挑,老子不打死你们,你看匈奴那几个单于,死了还天天被我打,谁不服气可以一起上。

李世民:朕文治武功,号称天可汗,国外那些黑人白人都服气,连日本鬼子都给我下跪,你们这群土包子想和我争,我可是走国际路线!

铁木真:我就说一句,谁有我的国土大,如果没有就别BB

刘邦:千古一帝是我重孙子!

曹操:朕虽然没有登基,但朕的儿子和你们一样是皇帝,别的我就不说了!

杨坚:科举是我发明了,没有我就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科学你们还搞个毛的网络投票,都滚,不要和我争!

宋太祖赵匡胤:我不杀功臣,你们谁不服!

朱元璋:老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康熙:朕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蒙古,在位时间历史第一,谁不服?

经过第一轮投票:刘邦曹操杨坚赵匡胤朱元璋出局!

第二轮互评:

秦始皇:老子不和你们这些傻叉争,老子做皇帝的时候你们连液体都不是!

刘彻:铁木真是傻叉,康熙也是傻叉,老子当年应该把你们这些住在树林里的家伙统统干掉,让你们和老子争!

李世民:哥是天可汗,超凡脱俗,不玩打打杀杀,长城都懒得修,以德服人,你们和我比,都是傻叉。

铁木真:老子是世界第一国土帝王,你们谁能打过我!你们汉人的子孙都被我干趴下了,不服气出去单挑!

康熙:老子一句话,把你们的坟都挖了,再搞几个汉奸五毛,天天发帖骂你们,谁说你们几个是千古一帝,老子就诛他九族,看你们谁和我争!

会议陷入沉默!

经过紧急磋商,阎王宣布:大家一致同意,后三轮评比取消,康熙胜出!



日慕乡关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代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8岁登基,10岁丧母,在其祖母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他虽年幼,却年少老成,16岁便铲除了鳌拜,继而平定三藩叛乱,稳定了西南边陲。

他在位时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收复台湾,扩大了大清的版图,北拒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西征不肯归顺的部分蒙古部落,进一步稳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康熙还身份重视满汉的融合。编纂汉语字典《康熙字典》以及满语字典《御制清文鉴》,尊重两族文化。

当时曾跟随康熙的法国传教士韦进高度赞扬康熙,明确说他是个明君,与自己的君主太阳王十四世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历史有妖气


康熙被称千古一帝,是电视剧以及某个姓阎的满吹公知捧上来的。

很多人谈他智擒鳌拜,平三番。但是这只是诛杀功臣而已,鳌拜虽是权臣但对大清可谓忠心耿耿,康熙为了夺权诛杀功臣罢了!没有吴三桂,尚可喜等人,满清根本入不了中原,结果江山坐稳了就过河拆桥。

我不明白就是朱元璋杀蓝玉等功臣被骂了几百年暴君,为啥康熙杀功臣就被吹千古一帝?双重标准真大。

之后收复台湾,也不过是内战而已,台湾在荷兰人的时候,康熙怎么不去收呢?他要这个时候收绝对算功绩,可是偏偏人家郑成功从洋人手里收回了,他来抢。这算什么功绩?

然后抵抗沙俄,战争看似赢了,结果牵的条约却是放弃大片土地。

收复蒙古确实是功绩,用宗教信仰以及分化手段,把蒙古弄的现在都一蹶不振,确实够狡猾。

再然后发扬自己民族骑射,抵制火器,以及借的修康熙字典大兴文字狱,毁灭无数华夏文明宝典,比如世界第一本百科全书永乐宝典,以及天工应物皆被毁灭。这是功是过?

然后说疆域,这也是清粉最爱吹的,但是要以疆域论帝王的话,那乾隆是不是比康熙牛逼?乾隆时期地盘可比康熙时期大多了。而元朝忽必烈,以及唐朝李世民,是不是完爆康熙?所以论疆域康熙时期也不是最大的。

所以说谈帝王权谋能力康熙确实有,但谈功绩连一流皇帝都难以进去,更别说千古一帝了。


不跳梁的小丑


鄙人不才,回答一下吧。

可能有的人看了这个问题就会好不犹豫地讽刺:“啥?千古一帝除了秦始皇还有第二个人吗?” 其实,康熙皇帝的一生丰功伟绩也配得上这个称号的。

众所周知,康熙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智擒鳌拜,紧接着二十来岁又进入削藩的 “八年抗战“。当时有多少高层满人都想卷铺盖回老家?可是年轻的康熙硬是咬牙挺了过来;不仅如此,他接着平台湾、灭准噶尔、收蒙古、赶沙俄,越打越强,打出了康乾盛世。。。

别的先不说,咱们只看中国古代疆域地图就很清楚了。先来看唐朝后期的疆域图:

再来看明朝后期的疆域图:

接着看清朝的疆域:

能有如此之广阔的国土,有几个人能做到?即便汉唐有过如此景象,可维持了多久?如今我大中华的地图,想必也不需要我贴出来了吧?

综上,康熙皇帝不能被称 “千古一帝” 吗?


非正经学者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到今天也就2200多年,两千多年撑死也就三个千古一帝。很遗憾这个名头康熙还不配。那么哪些人配呢?小编不得不欺心列举了四个:

第一个配的就是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车同轨字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等等。这个比开疆扩土还重要的举措,决定了中国不会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相同的文字与习俗奠定了以后王朝的统一战争的成本大幅降低。

基本确立了当今内地大致领土范围,这也是以后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围绕这个区域开拓的领土诸如蒙藏新疆等地,都是为了确保汉地十八省的绝对安全,如果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的根本,那新疆内蒙等地,就是中华文明的缓冲地。

开拓了大量的领土。向北开拓河套,向南开拓岭南、南越等地,使中华文明向四周传播,沟通了各民族的交流。

对内,始皇帝任贤举能,德才兼备。诸如王翦王贲父子,功高盖世,扫荡群雄,也得以善终。又如李信,伐楚大败而归,依旧没有被迫害,在灭燕之战依旧担任将军;又如赵高之流,因才能也得以为官。始皇帝时候的大秦,可谓是人才济济。


千古第二帝,汉武大帝。没办法,汉武帝就是这么厉害!康熙再怎么厉害也没汉武大帝厉害吧,汉武大帝一生攻灭了朝鲜夜郎南越滇国大宛楼兰等几十个国家,还把牛气哄哄的匈奴打的远逃欧洲。

经过文景之治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大汉开始腾飞。在汉武大帝的统治下,北击匈奴,从此漠南无王庭,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远走,确保了中国背部边境的安宁。又征伐朝鲜,设立郡县,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领土,从此朝鲜半岛始终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始终以中国籓国存在。

开拓西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引进大量水果蔬菜等,丰富了中华文化。首次将西域纳入统治圈,各个西域王国纷纷遣质入朝。


千古第三帝,唐太宗李世民。

虽然是玄武门政变上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影响力。从最开始的一战擒三王到后来开创贞观之治,充分说明了李世民的才能。

军事上,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确立了大唐帝国的东亚霸主的位置。又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等国,设立安西四镇,重新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被各族人民称为天可汗!这样的武功,康熙只配去提鞋了!

政治上从谏如流,大唐相继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从秦琼敬德到李靖徐茂公再到苏定方薛仁贵,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仅名将辈出,而且名臣辈出,有房谋杜断,又有魏征长孙无忌等等。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让古代中国的文明步入辉煌。周边各国纷纷派遣使者,学习大唐文化。


千古第四帝,大明太祖朱元璋。康熙曾经多次三跪九叩祭拜太祖,难道不能说明康熙自己对太祖的尊崇吗?

秦始皇帝是奋六世之余烈,汉武帝也是有文景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唐太宗也是因为有一个好爸爸。而明太祖是真真实实的白手起家打天下。

重要的是,朱元璋实现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打败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古,收复汉人故土,为靖康耻崖山恨的大宋报了灭火之恨,使汉人重新当家做主。

除此之外,实在没有人能当的上千古一帝的称号。再来看看康熙,一辈子活在奴役汉人中,如此之人,怎么能千古呢?虽然打败了葛尔丹,但是有匈奴难打吗?

就是汉高帝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魏武帝曹操、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宋仁宗赵祯,明成祖朱棣,民国袁世凯、蒋介石,也是康熙远远比不了的!可能终满清一世,康熙是水平最高的吧!

再者,小编是汉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欺师灭祖,去替胡虏唱赞歌的!巍巍大汉,何其伟岸!


知之先生


康熙,中华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统治时间长,最具活力,最英明、最清廉的君主,大度的胸襟,善任的智慧,无疑是中国历届帝皇的成功者。8岁登基做皇帝,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的确称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王朝三征噶尔丹,打败准噶尔,团结众蒙古部,牢牢守住新疆地域,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与沙俄签订条约,取得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胜利。康熙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治理黄河,能识别13个省份的方言,也可称得上“千古一帝"。

康熙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精细的统治者,渊博的学者。在位61年,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民生都是历史上最昌盛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特别是引进西方(欧洲)的先进的技艺和科学,很具有远见卓识的眼光。推广运用西药治病,在京城内炼制西药,在宫中设立实验室试制药品,开创中国历史上的开河。

康熙虽不能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但确实是了不起的皇帝。


舞动人生124


康熙,称不上千古一帝的。

之所以捧康熙说是什么千古一帝,无非是什么别有用心之人的吹捧罢了。

最有名的当数这位有良心的历史砖家阎教授了,在他的嘴里吹捧着自己甚至听到康熙的名字都能暖流入怀,瞬间高潮了,真是笑疯了我等。

清朝在血腥恐怖的残暴屠杀之基础上立国,康熙皇帝本质上十分专横,他的所谓“仁慈宽厚”,可以理解成是为政治目的作出来的。他的智商、情商都很高。但要说他是个接近完美的皇帝,实在是瞎编乱造了。

看看吹捧康熙的人编造出来的康熙丰功伟绩吧。

八岁登基

之前有人给我辩论过这个问题说,人家八岁就能当皇帝了,你能吗?当时我就笑喷了,谁的老爹只要是皇帝,谁都有可能八岁登基,甚至,四岁登基,这也算功绩?

除鳌拜。

这是被捧的很火的一个功绩,少年康熙不动声色就把权倾朝野的鳌拜给拿下了,厉害把?其实呢,鳌拜被拿下是必然的,就算康熙不假惺惺的等着他觐见的时候拿他,下旨拿他,鳌拜也会服从的,为什么呢?原因就因为鳌拜本身就是个忠臣,从康熙的爷爷皇太极开始,鳌拜就为了皇太极冲锋陷阵,身上大小战伤不计其数,后来到了康熙把鳌拜拿下的时候,鳌拜让康熙看了自己身上的伤,这时候就连康熙也不好意思杀他了,最终就草草的囚禁了事。在皇太极死后,鳌拜为了所谓的皇室正统,坚决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可以说为了顺治,鳌拜躲过了多少次明枪暗箭,甚至有三次都差点被多尔衮给干掉了,他对康熙祖孙三代都是有恩的,最后到了康熙时代,作为顺治留下的顾命大臣,鳌拜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有他在,三番和全国各地的势力都不敢轻举妄动,有言论说鳌拜不把康熙放在眼里,甚至说想谋反,鳌拜当时都能掌握宫禁了,干掉康熙轻而易举,为什么不干呢?这算是谋反?康熙除鳌拜,纯粹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而已,鳌拜这样一位忠心耿耿,保他祖孙三代的大臣落到康熙手里,也算是自己倒霉了。

平三番

再说平三番,清朝入关封王的时候,对老几位叛国叛族的老哥们说了,放心吧,我们在此共同立誓,让你们为王,镇守一方,永不相负,然而战争打完了,朝廷就开始鸟尽弓藏走狗烹了,违反诺言的是满清朝廷,先是削藩,这几位也认了,可你削藩就削吧,还搞出一个什么撤藩,这几位都已经因为叛国叛族甚至连汉人的皇帝都绞死了,可以说是仇家遍天下,你撤了他们的藩,收了他们的权和兵,这不是让他们去死么?谁不知道天下人恨不得食他们的肉呢?于是这几位本来就没有造反的意愿的哥们(肯定没有想过造反啊,就凭他们干的那些事儿,反了有人搭理他们吗?)也就不得已的造反了。

这一反可好,战争打了几年,本来刚刚平静下来的中国大地再度重燃战火,老百姓们苦不堪言,这本就是康熙自己的施政错误,导致的三藩之乱,在平乱的过程中,三藩的军队一直打到了长江,这位伟大的千古一帝几乎都要回东北避风头了,只是这本来就没有造反的心的吴三桂缺乏进取心,犹豫不定老想就这样划江而治了,才被清军反扑过来,最终被歼灭。所以说这三藩之乱完全就是由康熙引起来的,在这里他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甚至想逃了,又有什么光辉的?

战沙俄

这就更不用说了,动用五千多兵力(一说两万人)围剿八百哥萨克兵,眼看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多打少的战例,而在之后的雅克萨条约里让中国丧失了贝加尔湖区域的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也是我们唱的贝加尔湖畔那个地方),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这也被大捧特捧,最后竟然成了民族不屈和英雄的象征,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脸还在不?

胜葛儿丹。

打一个小小的葛尔丹打了九年,以清军十万之众去攻打不足两万人的本就在内乱的葛尔丹部,连大学士都战死了,这也成了万古一帝的历史功绩。

收复台湾。

这就是更可笑的事情了,收复台湾,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天大的笑话,台湾不是中国还是说明郑政权不是中国?郑成功就不用说了,不知诸位看过郑经的《悲中原未复》么?谁要说明郑不是中国,那这人就太不是东西了,康熙攻打台湾其实没有一点所谓的为了国家统一的意思,说穿了就是要消灭所有的汉人力量,使其统治稳当,为此他们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和荷兰侵略者联合起来,不信?看看那些挂着“支援大清国”旗帜的荷兰殖民者的船只就是证明,清朝和荷兰签署了《清荷联军协议》并规定了东印度公司在中国享有贸易权利以及在战后将台湾移交给荷兰之约定,也就是后来战事顺利,清朝吃干抹净不认账了,才赖了下来。

看了这些所谓的历史功绩?康熙还是千古一帝么?

康熙在位期间穷兵黩武,文字狱横行,尽管有些减免农税的措施,但相应的提高了杂税,人民的生活水准还是相当低,到了后期更是朝政混乱,贪污横行,以至于他儿子雍正上台后不停的在给康熙补漏子,这要算是千古一帝,那千古一帝也太不值钱了。

其实雍正倒算是个不错的皇帝,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整顿吏治,防止了腐化等现象出项的空间,使天下官吏面目焕然一新。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控制,又有摊丁入亩和废除贱籍的措施,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苦难和压力,如果雍正不是那么早死,其施政理念得到完全的贯彻和施展的话,那么雍正是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的,只是他那儿子太不成器,极盛一时的大清国也就就此衰落了。


关河南望


嗯,我可能是来捣乱的。

康熙也配称“千古一帝”?兄弟,你让九泉之下的秦始皇情何以堪?千古一帝是专属名词,怎么现在如此泛滥,貌似随便拉出一个帝王都可拥有这样的光环,真是贬值的可以!

千古一帝,只属于秦始皇,其他人是龙也好,是鼠也罢,统统靠边站。“千古一帝”的说法最早出自明朝李摯的《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人家李先生只给秦始皇煲了一碗燕窝,岂容阿猫阿狗们抢食?



在我看来,康熙顶多算个明君,离“千古一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你们眼中这位“千古一帝”的伟大功绩。

1、除鳌拜:我的妈呀,年仅16岁就干掉一代权臣鳌拜,多么牛逼呀!能说明什么?他就是千古一帝?我看是顶多人小鬼大吧。

2、平三藩和葛尔丹:有人造反,作为皇帝平叛无可厚非,跟千古一帝有个毛关系啊?历朝历代都有造反者,成功平叛就是“千古一帝”?那这个“千古一帝”的头衔太廉价了,只能说康熙尽到了一个皇帝的本分而已。

3、收复台湾:这个可以在功劳簿上大书特书,确实是一大功,但似乎离“千古一帝”的光环还差的太远吧?

4、退沙皇:这个更离谱了,交战双方总兵力不到4000人,当年香港的古惑仔斗殴也比这少不了多少。只能说划定了中俄的边界,却将尼布楚永远的割给了沙皇,“千古一帝”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你看人家沙皇笑的多灿烂,把康熙捧上了天,暗地里却吐一口吐沫骂他傻逼。



5、康乾盛世的开创者:这个我就呵呵了,究竟是盛世还是笑话?当西方列强正在沐浴工业革命的第一缕阳光之时,所谓的康乾盛世的工业指标竟然比不上明末的水平,光有量的增加却没有质的变化,盛世之下,遍地是乞丐,无论横向纵向比较,算哪门子盛世?闭关锁国,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康熙的子孙们对于西方的洋玩意一代比一代排斥,终于让列强虐成了狗。禁止满汉通婚,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所谓的“千古一帝”,在他手上中华至少倒退了50年,不过是清妖的佼佼者而已。

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果以这个为评判标准的话,他绝对够格被称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